《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水煮官场之帝王心术-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众人心里都在骂一个人,此人就是晁错。众人集体认为晁错的精神肯定有问题。以吴王为首的各路王爷还没造反,晁错却在制造各路王爷造反的理论,这纯属没事找事。再说,各路王爷是刘邦爷爷分封的,管你晁错屁事,你晁错有资格在这件事情上说三道四吗。

可是因为晁错是汉景帝眼里的红人,所以没人敢跳出来猛抽晁错耳光。

讨论大会死一般的寂静,汉景帝也不说话。领导做事不能太绝,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反正“削藩策”是你晁错写的,削诸侯王的地也是你晁错正式提出来的。作为皇帝,我只是采纳了你的建议而已,万一将来场面无法收拾,你晁错就是替罪羊。

实质上,众人都在看晁错一个人独舞。

没人说话,那我就说吧!晁错站出来侃侃而谈,他要用削藩理论说服这帮官场老手。

望着晁错自鸣得意的样子,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这人就是窦婴。

虽然窦婴自己屁了自己的官,但是他属于皇室贵族,有资格参加这次讨论大会。上次因为说实话得罪了窦太后,这次他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说实话。

汉景帝原本就器重窦婴,自从他品出窦婴是个忠臣后,对窦婴就更加的器重了。只是这种器重没表现出来,甚至可以用冷淡来形容汉景帝对窦婴的态度。
汉景帝为什么不敢重用窦婴?这主要是因为来自窦太后的压力,老娘憎恨的人,就是汉景帝“憎恨”的人,这是当儿子的规矩。但是汉景帝肯定要重用窦婴,他在等恰当的时机。

窦婴站出来说道:“削藩会把天下削乱,到那时各路藩王会联合起来反对朝廷,陛下想过这个结果吗?晁错能用嘴挑起内战,但他用嘴平息不了内战,到那时受害的是陛下您啊!”

没等汉景帝说什么,晁错就对窦婴开了火,他说:“只要藩王的力量存在下去,天下早晚会乱。动乱发生的越晚,对朝廷的危害就越大!周朝就是典型的例子,周武王分封了许多藩王,到最后怎么样?就是因为没及时消弱藩王的力量,致使周朝被各路藩王给肢解了。春秋战国乱了好几百年,这个教训还不惨痛吗?”

窦婴笑道:“秦朝没分封藩王,不照样完蛋吗!而且完蛋的相当快!臣赞同削弱藩王的力量,但是臣反对晁错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明摆着是在搞乱天下。”

汉景帝挥手制止了窦婴的发言,他心里最清楚,如今削不削藩已经由不得自己了。晁错削藩的建议吵得沸沸扬扬,自己即便不削藩,各路藩王也会反。特别是吴王刘濞,他在东南沿海不声不响的发展了四十多年,越是不声不响,爆发出的能量越是可怕。

晁错的“削藩策”已经让自己和各路藩王成为了仇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呀!这是汉景帝得出的结论。

满朝文武只有窦婴敢站出来反对削藩,其他人一致沉默,晁错的“削藩策”就这样通过了。

因为政见不同,窦婴和晁错的矛盾迅速激化,两人成了水火不容的敌人。晁错肯定拿窦婴不当个事,虽然窦婴是皇亲国戚,但也是官场上的落水狗。晁错认为窦婴已经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窦婴呢?他认为晁错就是小玩闹,比小猪的尾巴还嫩的货色。此人必然会在削藩的角斗中倒下去。

汉景帝明着宠晁错,让晁错权势熏天,实质上他在用晁错干“削藩”这项最费力不讨好的活。

汉景帝暗中器重窦婴,是因为窦婴对他一片忠心。在汉景帝心里,窦婴的分量绝对比晁错重。

第41页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5 09:38:36 
 
晁错这个人太沽名钓誉,他在借皇帝给他的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其实汉景帝早琢磨透了晁错这个心理。
不过汉景帝绝对没琢磨透窦婴。
窦婴做过吴国的丞相,他了解吴王刘濞有野心,也清楚吴王刘濞和汉景帝的关系紧张。因此,他推测汉景帝和吴王刘濞早晚会大打出手。为了避祸,他假装有病辞掉了吴相的位子。
汉景帝继位后,启用窦婴出来做官。屁股还没坐热,又因为多嘴被迫罢了官。窦婴这位爷也算是宦海沉浮的英雄,他的政治权术比晁错深多了。
当朝廷讨论削藩时,窦婴预测一场政治风暴就要来了。要想避免被政治风暴吹死,就必须站好立场。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汉景帝和吴王刘濞这两位爷都不要得罪,更不能过分亲近谁。同时要给自己设计一条八面逢源的路子。
窦婴在讨论“削藩策”的朝会上公然反对削藩,就是他蓄谋已久的政治权术。这样做,一方面是为汉景帝的安危着想,汉景帝肯定领情;另一方面是卖给了各路藩王一个人情。
我窦婴是反对削藩的,所以你们各路藩王要感激我哟!这是窦婴向各路藩王传递过去的政治信息。
从这一点看,窦婴才是汉景帝圈子里的高人。只是现在唱戏的不是他,而是晁错。
“削藩策”通过之后,晁错便开始实施削藩工程,他似乎比皇帝还心急。
晁错找借口先后削去了赵国的常山郡;楚国的东海郡;胶西国的六个县。他的政策不是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而是一出手就打击一大片。
晁错就跟疯狗一样,咬得汉朝上下鸡犬不宁。
晁错的老爸受不了舆论的压力来劝晁错,他说:“天下是老刘家的,不管藩王还是皇帝,都是从刘邦那儿分得的财产。现在皇帝想独吞财产,这是刘家兄弟的事,你这个外姓人跟着瞎搅和什么,你将让刘家骨肉相残,天下人都在骂你。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呢?”
晁错说:“父亲说的很对!但是我不这样做,皇帝的江山就不巩固。”
晁错的老爸骂道:“你这个逆子!刘氏江山巩固了,我们晁家却要灭门了。你好自为之吧!”
晁错的性格倾向于书生,干工作总整鸵鸟式的动作,只顾脑袋不顾屁股。晁错的老爸虽然是个老农,却能洞穿削藩背后潜伏的凶险。他回到家里就自杀了,临死时骂道:“错儿要让我断子绝孙啊!”
听说老爸死了,晁错突然感受到了削藩的压力。但是火已经放起来了,要想浇灭它谈何容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晁错用清高信念鼓励自己不能放弃,实现理想就要承受压力。
晁错打击对手的办法太粗糙、太赤裸,所以被烧焦了屁股也是肯定的。
赵王刘遂、楚元王刘戊、胶西王刘卬被削了地之后很有情绪,除了咒骂晁错之外,还没有造反的想法。
晁错削这三位爷的地,只是削吴的预演,看看各路藩王会有怎样的反应。见各路藩王集体沉默,汉景帝和晁错召集群臣讨论削吴。
吴王刘濞很快听到了风声,朝廷就要对自己开刀了,怎么办?这一刀是挨还是不挨呢?如果忍气挨下这一刀,朝廷再给第二刀、第三刀咋整!忍来忍去,自己就会被朝廷整死!
汉景帝那小子削我的企图,就是最终要我的命。这是吴王刘濞做出的判断。
吴王刘濞做了四十年的王,他对收拾人的套路太熟悉了。
刘濞打心眼里鄙视汉景帝和晁错这两个毛头小子,论经验和能力,他认为自己做皇帝绰绰有余。
刘濞知道汉景帝容不下自己,而好事的晁错又在汉景帝面前鼓吹“刘濞威胁论”。所以刘濞认为自己能走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造汉景帝的反。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6 09:29:35 
 
作者:香兰静语 回复日期:2011…04…25 10:08:10  回复 

沙发,不过窦婴的结局也不是很好吧?

卸磨杀驴。

作者:静夜月明 回复日期:2011…04…25 22:38:15  回复 

楼主,你文章外有些话也是很经典的,能都在出的书里曾加进去啊。

估计没可能,稿子他们早较好了。

作者:ddetpp 回复日期:2011…04…25 15:52:14  回复 

春秋大师;我苦跟至今;如果不涉及版权和协议;可否发一电子版。

等第一部出来。
作者:透明龙 回复日期:2011…04…25 15:20:59  回复 

看到今天这篇的晁错,我落泪 了 。。。。哎 ,急上面一把刀,中间一个();下面一个心,急,很可怕

封建官场就这样,快刀见血,慢刀伤人,总之下场都相似。玩够了别人,总要让别人玩一玩,此道天理。历史警人行善善,劝人弃恶,一切的弯弯绕总有一天要摆在桌面上算总账。
————————————————————————————————————
作者:痴狂的风 回复日期:2011…04…25 15:45:03  回复 

前几天看作者都贴上书的封面了,虽不是最终定稿,但看样子也是快出版了吧~~我是对历史与政治都不太熟悉的人,但看作者的贴却很是喜欢,不过……看了一段时间就忘,没办法,脑袋太不好使了~~~~~希望作者赶紧出书,呵呵~~~~

总有水尽石出时。




作者:闲侃春秋 回复日期:2011…04…26 09:31:48 
 
刘濞有“反相”,这是刘邦对刘濞的评价。但是刘濞不敢造刘邦的反,他也不敢造吕雉的反。至于汉文帝,刘濞也不敢轻易造次。他惧怕汉文帝深藏不露的能量。

对于新上台的汉景帝,刘濞认为他是个小玩闹。只是因为自己年龄老了,不想轻易闹事,所以打算同汉景帝和睦相处。

现在汉景帝却主动找自己的麻烦!刘濞清楚自己和汉景帝不能共存下去了,他开始做造反前的准备工作。

吴王刘濞认为,要造反成功必须做好三件事:其一训练军队;其二储备军粮;其三把各路藩王调动起来一起造反。

在众多的藩王当中,吴王刘濞最器重胶西王刘卬。

刘卬的名声很响,也有胆量,喜欢动刀动枪;有野心,敢于冒险。并且他在齐地六王当中有很高的威信,可以利用他去争取更多造反盟友。因此,吴王刘濞把胶西王刘卬确定为第一策反对象,派使者去做胶西王刘卬的思想工作。
吴王的特使见到胶西王刘卬问道:“听说大王被皇帝削去了六个县,不知道大王对此有何感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