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高王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渤海国高王传奇-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德武道:父母都已病故在西蜀邛州。
高贞玉道:我一直在打听哥哥嫂嫂的消息,没想到他们都已经不在了,真是可怜。他们也不过才六十来岁呀!这么早就去世了,一定是长期郁闷的结果,还死在异国他乡,成了孤魂野鬼,让人好心酸哪。
高德武道:姑妈不要难过了,其实我父母晚年并没有受多大苦,只是很寂寞而已。
高贞玉道:什么叫没受多大苦啊,哀莫大于心死,他们心中的苦是难以形容的。你看看,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离开时,你才五岁,现在却已经有了白发。
高德武道:世事多艰,人生易老。总算老天有眼,让我们姑侄还能重逢。
高贞玉道:你能回到安东府来,也是一件幸事。不知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高德武道:侄儿重归故土,本想重聚高句丽遗民,在安东自成一郡,也算不辱没祖宗。可是如今只能困守孤城,实在有些失望。
高贞玉道: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高德武道:本来已经心恢意冷了,可是接到姑母的信息后,又有了一点希望。震国现在是海东大国,连大唐也不敢轻视。姑母是震国贵妃,一定要为侄儿做个后盾。我想请姑母劝说高王姑父把九县还给安东府,再向高王姑父借一万骑兵,帮助侄儿脱离辽东郡的控制。
高贞玉道:那以后又将怎样?
高德武道:以后就自成一郡。或向大唐称臣,或向震国纳贡,总之有了地盘有了民众,就好办了。
高贞玉道:你有能力守住你的地盘和民众吗?薛纳来攻,新罗来犯,甚至两面夹击,你怎么应付?
高德武道:这些侄儿还没有想过。到时候总会有办法的。
高贞玉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你这样盲目行动,怎么能成大事呢?
高德武道:依姑母看,侄儿应该怎么办呢?
高贞玉早已分析过了高德武的心态,知道他一定会心存侥幸,妄想复国,而且会提出向震国借兵的要求,早就作好了从各方面对他进行规劝和诱导的准备。
高贞玉见他问到正题上,就耐心说道:武则天女皇帝让你来做安东府都督,并不是真心信任你,而是利用你来收拢民众。现在你毫无作为,她怎么还能让你稳坐安东城呢?我看用不了多久,你就会象你父亲一样,被发配到什么地方老死终生。所以,安东府这个地方,只不过是你的转折之地。可能转向死亡,也可能转向新生。你要抓住这个时机,作出正确的选择。
高德武道:正因为这样,侄儿才急于请高王帮助复国。
高贞玉道:就算高王可以帮你,可是安东府距敖东城太远,只怕鞭长莫及,远水解不了近渴。你想脱离辽东郡,这个想法很好。可是自成一郡却很不现实。离开震国的支持,你的郡国立刻就会溃散。
高德武道:照姑妈这样说,我就没有出路了。
高贞玉道:给武则天效命,这条路行不通。自成一郡,这条路也行不通。你如果盯着这两条路不放,那就没有出路了。姑母为你想了一个另外的主意,就是归顺震国。
高德武道:归顺震国,我也是无功无业,只能做个吃闲饭的散官,也没有光明前途。
高贞玉道:你可以找到为震国立功的机会。东海岸一带是个可争之地。薛纳对那里已无暇顾及。新罗国现在也无力北进。高王准备把东海岸收归震国,在那里设立南海府,就由你做南海府都督。那时你有职有权,有州县有百姓,不是比做安东府都督强出百倍吗?如果你愿意,就尽快到东海岸去收拢民众。如果迟疑,机会可就会错过了。
高德武道:姑母想得这样周到,侄儿我怎么会不愿意。可是我的长子高震被留在洛阳,次子高岩还在薛纳手中,一旦我的行迹暴露,他们就会遭到毒手。一想到这些,侄儿就有些恢心了。
高贞玉道:要想干一番大事业,总会有一些牺牲。你若不当机立断,只怕日后会和你父母同样下场。你做了震国的官员,救你的儿子就是震国的事。我会请高王向薛纳要人,虽然不能保证成功,却也能有八九成把握。至于留在洛阳的高震,高王也难以施加影响,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高德武道:有姑母这话,侄儿就不再犹豫。我三天后就动身去东海岸。
高贞玉道:那一带的民众几乎全是高句丽族人,汉族 人和新罗族人极少。你可以充分利用高句丽王子身份去号召民众。我再把你祖母留下来的玉印送给你,必要时可以造一份太妃遗诏去收拢民心。
高德武道:姑母真是为我费尽心机。我一定不会让姑母失望,三个月内就会把东海岸整顿就绪,等待高王降诏册封。
高德武到了东海岸,亮出故国王子身份,又有太妃玉印为证,果然一呼百应,不到三个月,就把地方整顿一新,建立起一府三州十县的建制。高德武派人向震国高王报告整顿东海岸已经成功,请求高王册封。
高王大祚荣得到高德武讨封的报告,立即传下诏命,授予高德武南海府都督官职。从此,南海府归入震国管制。
高德武做了震国的南海府都督,就迫不急待地要救出两个儿子。他以述职为由来到敖东城,觐见高王,请求营救。
高德武向高王禀道:臣有两个儿子陷在大唐,请高王设法营救。
高王道:你已经是震国官员,孤王理应为你讨回儿子。政堂省会立即向安东都护薛纳提出交涉。薛纳若是不放高岩,就是与震国为敌。我谅薛纳不会这样愚蠢。至于高震,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孤王会派人去洛阳活动,探寻营救的办法,不是短时间内能见到结果的。
高德武叩头道:只要基下想着这事,臣就放心了。
薛纳得知高德武离开安东城,收拢了东海岸各州县,投向了震国,感到事情重大,立即将高岩监控起来,同时备了紧急奏表向朝廷报告。
薛纳的表章送到洛阳,竟然如石沉大海,不见回音。原来此时洛阳朝廷正在动荡不定。七十岁的女皇武则天知道自已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就抓紧确立太子。立谁为太子却是大难题。如果按姓氏,女皇姓武,应该立武姓侄子为太子。如果按亲缘,儿子最亲,应该立李姓儿子为太子。李氏党和武氏党为女皇帝武则天立太子一事斗得不可开交。皇权不知会落入谁手,辽东之事自然无人过问。
薛纳等了几个月,得不到皇上旨意,又不愿与震国为敌,也就把此事搁置起来。可是震国高王要求释放高岩的书信却接二连三地送到了辽阳府,口气越来越强硬。薛纳不好拒绝高王的要求,可是放了人质却又怕日后朝廷追究。真是左右为难,放也放不得,扣又扣不得。高王越来越加大压力,拖也拖不得。焦头烂额的薛纳思虑再三,终于想出了一个摆脱干系的好办法,决定任命高岩代理安东府都督,派往安东城任职,实际上就是解除了监控,让他自由行动,何去何从,就让他自已去决定。如果他投向震国,就是叛逃,安东都护最多是负监控不力之责,没有大过失;如果他愿意在安东城为大唐效力,是他自愿,不是被安东都护胁迫,震国高王也无话可说。
高岩是高德武的次子。他和长兄高震是高德武的前妻所生。他受命为安东府代理都督,到了安东城,就进入人生的一个中转站。一边是大唐,一边是震国,都在向他招手,何去何从,他必须作出选择。他想到父亲高德武投向震国时,将他一人丢在辽阳城,置他生死于不顾,完全没有父子之情。倒是薛纳有情有义,让他接替了安东府都督之位。高岩这样一想,就绝了投奔父亲的念头,死心塌地做起安东府都督来。这个从小失去亲娘的人,跟着祖父和父亲东奔西跑,没有过上好日子。现在做了都督,可以支配别人了,就放心大胆地享乐起来。毕竟安东府都督是个虚名,没有州县可治,没有公事可办,每天闲饥难忍,就只有酗酒取乐。酒这东西是醇中有毒,适量饮酒,可以让心情好的人更兴奋,也可以让心情坏的获得暂时的解脱。可是终日酗酒,不加节制,就会成为灾难。高岩在安东城里每日酗酒,很快就变成了酒鬼,每餐必饮,每饮必醉,醉则发疯,疯则狂饮,不到三个月,就活活地醉死了。
高德武得知儿子高岩醉死了,觉得这事怪不得震国高王,也怪不得辽东薛纳,完全是他自作自受,痛哭一场,也就罢了。震国和辽东郡之间为争夺高岩而产生的不愉快也随之消除。
震国高王大祚荣不费一兵一卒,用连环攻心战术收了山南九县和南海府,声威大振。南面的新罗国,北面的室韦九部,西面的契丹八部,都有使节或商人到敖东城来聘问和通商。敖东城日新月异,渐成繁华都市。
震国日见强盛,官民无不兴高采烈,却也有少数人感到郁闷。最郁闷者便是右相大祚新。高王开国以来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没有采纳右相的意见。大祚新不免有些怨气,做出了一连串蠢事,而且越演越烈,最终断送了大好前程。
大祚新官场失意,就转向敛财。金钱对于高官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诱惑。敛财也被许多高官视为一种享受。有些人原本是竞竞业业的好官,可是一旦对敛财产生兴趣,就会急速地蜕化变质。而私欲又会随着敛财的进程迅速臌胀。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人,就无可救药了。不走向断头台,他是不会稍有停歇的。
大祚新官居右相显位,想要敛财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许多善于钻营的人很快就投其所好,送礼不断。大祚新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一时间,右相府热闹起来,往来的官员络驿不绝。
大祚新五十大寿,百官都来恭贺,其中送厚礼的大有人在。莫吉府都督李明启就是其中佼佼者。李明启给大祚新送来的贺寿礼品,相当于莫吉府一年的税赋。这些钱当然不会是李明启的私财,而是下边的州剌史们送上来的。州剌史们也不是个人掏腰包,而是下面的县令尹们送上来的。县令尹们的贡献,就是出在百姓身上了。莫吉府的百姓苦不堪言,纷纷向外逃亡。
正在走向繁荣的震国,将要出现一场政治风波。
第四十一章 李明启谎报军情 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