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也表示了它的忧虑不安。8月30日它的驻柏林公使询问,“在德俄谈判中是否有关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任何协议”。他不愿接受“没有”这种简单的答复,而是提到了正在流传的种种谣言,特别指出《科隆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它暗示两个大国已在东部划分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他于是被告知,不要多管闲事:关于东欧的问题“只同德国和苏联有关”。31日,德国驻里加公使报告说,拉脱维亚人觉得他们已被抛弃给了俄国,他们愿意在报纸上看到一项正式声明,说俄德条约并不包含有关波罗的海国家的任何协议”。
据8月28日德国驻塔林公使的一份报告,爱沙尼亚外长对公约感到高兴,虽然当地的报纸认为“适当的谨慎小心将是可取的,如果德俄两国进一步和好的话”。但是鉴于赫尔辛基和里加都感到焦虑不安,爱沙尼亚人是否真的比他们的邻居对前景更为乐观,就很值得怀疑了。
立陶宛的地位有所不同。了由于割让了美美尔,它的独立有名而无实;它的顺从德国,虽然并非自愿,也已是确定了的。8月29日,德国驻科夫诺(现称考那斯)公使按照里宾特洛甫的指示告诉立陶宛副总理比饶斯卡斯说,德国将严格遵守互不侵犯公纳,但作为交换,希望立陶宛对德国完全保持中立,并且为了这理由必须抵抗任何其他强国的入侵。公使报告说,比饶斯卡斯对此信息表示满意。同时(里宾特洛甫还指示),对“被波兰的一次突然行动侵占了去的”维尔那应该表示同情。他还希望向立陶宛政府传话,问它是否准备在波兰边界上举行某种形式的示威,或者就用集结部队的方式也可以”。第二天魏茨泽克要驻科夫诺公使馆更加清楚地去表示“我们对于立陶宛人的怀念维尔那地区的同情心”;并且声明,“如果在德国和波兰之间发生领土重行安排的话,立陶宛对维尔那地区的任何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会加以考虑”。这项宽宏大量的建议所得到的响应,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德国公使31日发回的报告是,虽然立陶宛将保持中立并在受到攻击时进行自卫,但政府并不想对波兰采取行动,因为意见分歧——甚至在政府内部;有些人希望取得维尔那,另外的人则倾向于“如不是真的倒向波兰,无论如何也要倒向英国和法国一边”。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愤慨
第三百四十三章 愤慨
除了土耳其之外,所有的东南欧国家都有着一个使内部关系紧张和引起邻国恐惧的少数民族问题。巴尔干协约既不包括匈牙利也不包括保加利亚,在它的各成员国之间很少真正的利害关系一致。德国温和地鼓励那些要求修改边界线的国家的希望;但同时又利用“得到满足的国家”的恐惧心理,威胁它们说,要放它们的未吃饱的邻国出来自由行动,如果它们行为不端的话。
斯洛伐克是一个仆从国,自初夏起就有德**队和党卫队驻在那里。当斯洛伐克人6月间抱怨用捷克的钱支付给德国士兵时,他们得到的答复是一顿责骂:7月10日,驻布拉迪斯拉发的公使馆奉命去告诉斯洛伐克人说,德国的支持,决定于“完全接受”德国的要求,“由于斯洛伐克依靠我们的军事、经济和财政援助,事情就越发如此”。正如希特勒8月8日在上萨尔茨堡对匈牙利外长恰基说的那样,斯洛伐克在那时是“一块重要的军事…政治起跳板”。
8月12日德国同斯洛伐克签订了一项关于军事地区的条约;它规定德国将装备和武装斯洛伐克的军队,但是兵器和弹药暂时都还不能交付给后者。驻在斯洛伐克的德**队8月间大量增加,希特勒已决定在“Y”日(军事行动开始日的代号)以这些部队进攻波兰。斯洛伐克人被告知说,需要有这些部队来保护斯洛伐克的独立,因为德国人声称波兰军队就要越过斯洛伐克…波兰边界了。斯洛伐克军队统一由德国总司令指挥,但德国人答应不在斯洛伐克境外使用它。
斯洛伐克人被告知,如果他们保持对德国忠诚,那么当德国同波兰发生战争时,他们和匈牙利之间的边界将得到保证;而且德国人也将帮助斯洛伐克收复1938年秋季丧失给波兰的那片边界地区。德国驻布拉迪斯拉发公使报告说,斯洛伐克人对于保证他们的匈牙利边界感到高兴;但是对于丧失给波兰的领土,他们所要求的不仅是1938年割让出去的,而且还有1920年割让的。8月29日斯洛伐克驻柏林公使被告知说,德国目前不能同意最后那一个要求;但是在31日魏茨泽克通知他,如果发生战争,“二十年前丧失给波兰的领土”将归还给斯洛伐克。
最忠于希特勒的是匈牙利,虽然匈牙利人常常使他发怒,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波兰表示同情。匈牙利对它的几个小邻国有猜疑,反过来它们也十分不喜欢匈牙利,但它同波兰的关系始终很友好。6月18日,德国驻布达佩斯公使埃德曼斯多夫报告说,外交部长恰基认为匈牙利同土耳其的关系比德国同土耳其的关系更要坏一些;因为土耳其正在试图把南斯拉夫(还有罗马尼亚)拉入一个反匈牙利的联合组织。匈牙利害怕。保加利亚可能会被yin*参加巴尔干协约,于是它又猜疑土耳其。
6月28日,匈牙利驻柏林公使斯托亚伊向魏茨泽克递交了一份照会,建议德国、意大利和匈牙利之间应“就战时经济领域中须采取的措施”举行会谈。这项三方会谈的建议没有受到欢迎。但是一星期之后魏茨泽克注意到,里宾特洛甫赞成“德国和匈牙利就战时经济共同进行准备工作”;匈牙利人被告知,德国人将“在适当的时候同他们接触”。
7月24日,匈牙利总理捷列基写信给希特勒,向他保证,如果发生全面战争,匈牙利将按照轴心国的政策制定其政策。但是在同一天的第二封信中,他急忙补充说,在目前情况下,“由于道义上的理由,匈牙利不可能处于一种对波兰采取武装行动的立场”。当恰基8月8日在上萨尔茨堡拜访希特勒时,德国总理显示出他对这一声明感到不快。恰基试图进行解释说:“我们是站在你们一边的。但是我们民族的荣誉不允许我们对波兰作战。”这时希特勒就辱骂波兰人,并提到他们对德意志人的残暴行为。并且说:“曾被波兰人嘲笑的德**队的情绪是这样的:它将使波兰人大大地失望,如果他们终于在最后一分钟能明白道理的话。”最后,在接见后的一次私人交谈中,恰基告诉里宾特洛甫说,匈牙利政府将收回那些使得元首如此不高兴的信件。但是十天后恰基的访问罗马,又一次引起德国人的猜疑。据齐亚诺的记载,恰基似乎仍认为,德国人可能是在虚张声势。回到布达佩斯后,他于21日告诉埃德曼斯多夫说,“一旦发生战争,匈牙利将首先是等待时机,并且只加强它的边防守卫部队。”可是,匈牙利驻柏林公使25日又向德国人保证说,匈牙利将“站在轴心国一边”。
几天之后,匈牙利同波兰于8月28日举行了一次国际体育比赛。在这场合,按照德国人的看法,某些匈牙利报纸“采取了亲波兰的态度”,而在共同的边境上也有某些双方亲善往来的现象。为了表示他们心中的不满,德国人立即停止向匈牙利输送某些战争物资。埃德曼斯多夫9月1日从布达佩斯报告说,为了表明它同德国的团结,匈牙利将不宣布保持中立。2日,匈牙利驻柏林公使馆又作出了对德国忠诚和友好的表示。
对于另一个要求修改边界的国家保加利亚,德国并不担心。希特勒8月间在上萨尔茨堡曾对齐亚诺说过,“在巴尔干国家中轴心国可以完全信赖的唯一的一个是保加利亚。”6月间魏茨泽克曾指示德国驻索非亚公使里希特霍芬,在讨论从德国运交武器的问题时,设法间接地探明保加利亚现在是否愿意参加**公约。如果它能够得到足够的武器,又如果南斯拉夫宣告退出巴尔干公约,里希特霍芬认为保加利亚就可能会答应参加。保加利亚总理乔塞瓦诺夫将访问柏林的事早就谈起过,但直到7月初才实现。即使在那时,虽然他受到了极其热忱的接待,他的访问也并未导致保加利亚的参加**公约。
7月11日,国王鲍里斯向当时正访问索非亚的德国经济专家克洛迪乌斯阐明他的国家的立场:“保加利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改善它同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政治关系,以便更有效地集中力量向罗马尼亚和希腊提出它的领土要求。”国王解释说,“土耳其的改变方向已经使保加利亚处于困境”;“土耳其的态度不幸已经对罗马尼亚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最不利的影响”。不论怎样,鲍里斯最后说,“保加利亚必须始终留在德国一边”。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7月9…10日于布莱德举行会谈,结束时发表了一份公报,在公报中两个国家都宣称坚决维护它们的独立和中立。南斯拉夫想使保加利亚参加巴尔干协约的努力没有取得结果,保加利亚要南斯拉夫退出协约的建议也没有成功,而南斯拉夫想进一步把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拉到一起的尝试也同样没有效果。所以,保加利亚总理对布莱德会谈不满意是不足为奇的。事实上,保加利亚在这时期主要关心的是加速从德国运来武器,为此目的它利用了一切力量来说服对方。
7月5日在柏林同希特勒谈话时乔塞瓦诺夫说,保加利亚把它的产品的百分之八十出口运往德国——几乎是它的全部对外贸易。这个事实无疑得到了里宾特洛甫的赞赏。他在同一天的另一次谈话中告诉乔塞瓦诺夫说,德国“将尽一切力量来尽快运送乔塞瓦诺夫向元首提出的二千挺机枪,所有一切武器的运送也都将加快进行,特别是飞机物资将予以优先考虑。此外,按照元首的愿望,保加利亚将得到一些最现代的德国榴弹炮。”这时,乔塞瓦诺夫又提出了保加利亚的另一个要求,即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