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大中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异时空之大中华-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也有和谈代表胡模、王正廷同乘洞庭号前往。

    廿四日清廷署理湖广总督兼第一军总统段棋瑞率领革职留任的布政使连甲、按察使

    祝书元等抵达汉口。第二天遂自冯国璋手中接替了第一军的指挥权。

    十月廿七日午后二时,南革命军北清廷代表在上海南京路市政厅举行第一

    次会议。南方首席代表是伍廷芳。参赞是温宗尧、王宠惠、汪兆铭、扭永建;北方首席

    代表是唐绍仪,参赞是聪着祥、许鼎霜、赵橡年、冯懿同。会议桌是一个长条案,伍、

    唐并位上座,双方参赞左右列,武昌军政府外交司长王正廷亦列席于伍、唐的对面,但

    均无发言权。双方坐定后,就互相查阅文件,同时宣布开会,首先由伍廷芳提议,自二

    十九日起停战,所有鄂、晋、陕、鲁、皖、苏、奉等省一律实行,待清内阁回电同意。

    然后和谈才能正式进行;在和议进行中。如有擅自调动军队的。彼此均当从严惩处。伍

    补充这一提议,认为和谈就是要和和气气地谈,不能打打谈谈。一边打一边谈,因为这

    样便不是真正的和谈。唐绍仪继伍起而发言,他表示立即把伍的建议电达袁内阁,同时

    请伍亦立即电告武昌黎都督转告各省查照。同时谈到一段故事,就是汪兆铭在北京时曾

    电黄兴谈到促袁参加革命,黄复汪电告以倘袁果能参加革命,即可举袁为第一任中华民

    国大总统。黄这封复电,汪曾交给杨度,杨度乃转陈袁。

    袁表示:“大统领我不能做,

    应由黄兴做。”因此可以证明袁内心倾向共和,不过身为清臣不能出口耳。于是唐作结

    论,认为当前和议所讨论的,不是反对共和宗旨,而是先求如何达到和平。这第一次的

    会谈就此结束。

    ,  正

    和谈开始后,南方代表革命军方面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就是北方代表

    清廷方面必须首先承认民主共和制的国体问题,这是革命的目的。如果不在这个基

    础上谈,则无和谈的必要。唐绍仪把南方的“和谈先决条件”打电报到北京,向袁内阁

    请示。并提出唐自己的看法。唐的看法是革命军方面对这个先决条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

    地。因此如果拒绝便无法谈下去,不如绕圈子谈,就是把这个“国体”问题交给一个,

    “临时国会”去做表决,如此和谈还可以谈得下去。袁世凯接到唐的电报,乃向隆裕太

    后请示,隆裕则召集御前会议讨论,最后终于接受了唐的意见。有人说唐的意见根本就

    是袁的授意,因为袁的手旧品二要假午干革命军来结束清朝的统治,同时为自只“取叨※

    代之”留下余地。

    南方代表伍廷芳不满意唐的答复,唐再三解释说:“这不过是形式问题和程序问题,

    这样做法是蜕变,对于达到革命目的,并无冲突。”南方代表认为绕了一个弯路也勉强

    可以同意。因此乃进一步和北方代表讨论如何召集“国民会议”以解决“国体问题”

    双方协议由革命军所占领的十四省和清政府统治的八省,每省各派代表三人,参加国民

    会议。国民会议的地点南方代表提议在上海,北方代表则表示必须向袁总理请示后才能

    决定。

    十一月十二日下午六时段棋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一百

    里,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撤军时军容整齐,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队伍,均整

    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队分若干排,成纵列形,伏地卧下。第一排开动,第二

    排起立前转,第三排收拾枪弹、最后一排伏地,持枪实弹掩护,逐次如式退尽。中外人

    士围观的有数千人,均啧啧称道。

    清宣统三年旧口年十一月十三日,就是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日、孙中山先生在南

    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天正是南北双方和谈代表在沪讨论国民会议的组织问题。这个

    议题有两点要讨论:一走出席代表的产生,由革命军所占领的十四省和清政府所统治的

    八省,各派代表三人组织之,这个问题北方代表唐绍仪已经接受;二是开会地点问题,

    南方代表伍廷芳提议在上海召开。北方代表唐绍仪表示要向袁内阁请示后才能答复。唐

    请示的电报和孙大总统就职的电报同时到达袁的手上。袁听说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很生

    气地说:“既然已经选了总统,那么我坐在什么位子上呢?算了吧!不必谈和了。”他

    在一种不愉快的心情下,给唐绍仪一个指令,认为唐未经他许可就同意国民会议的代表

    权分配办法,应视为无效。同时。这个办法南方占旧省对北方的八省,不待开会,北方

    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了,因此他发电上海声明不同意,同时谴责唐的越权行动。唐绍仪

    在此情形下,只好引咎辞职。袁接受唐的辞职,同时电请伍廷芳北上直接谈判。

    伍廷芳

    则请袁南下,双方和谈变成了电报往还,不得要领。

    袁世凯在这时候使出了好几种手法,他既向革命军威胁,又向清政府要挟,他的手

    法是:

    一北洋军由姜桂题、冯县璋等发表联名通电:“拥护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

    这是对付革命军的;

    二清政府驻外使节,由出使俄国大臣陆徵祥领衔,电请清帝退位。这是对付清

    廷的;

    三命令张勋的辫子军反攻南京,以试探革命的力量。可是辫子军太不中用,先

    被江淅联军和粤军在固镇击败,又被粤军和淮军在南宿州痛击,张辫帅结果连徐州也守

    不住,乃逃到山东;

    四设法取得革命军方面保证,如果清帝退位即推袁继任总统。其实这一默契早

    已形成,不过袁还不太相信。在革命军这方面由于妥协分子太多,大家认为基于民族主

    义观念,只要清室让国就已经完成革命目的了,袁手上有北洋军,不该逼他走曾国藩的

    路。所以只要袁参加革命。无妨推袁为大总统。

    南北和谈转入幕后。杨度和汪兆铭变成了主要人物。汪已被袁收买,又曾在北京和

    ,  正

    杨度组织了“国事共济会”南方妥协分子又占多数,因此。促孙。大总统让位于袁,由

    袁负责推翻满清政府的交换条件便更加成熟了。

    孙中山先生不是不知道袁的奸险,不过他是位“民主热”的政治家,处处尊重多数

    人意见,虚怀若谷。当时革命阵营里流行一种:“利用袁可以事半功倍”的浅薄意见,

    孙中山先生遂通电宣布:“袁若表示赞成共和,当以总统相让,但须南下就职。”

    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看到一般革命同志只注意选总统、组内阁、制约法,和他所规定

    的革命方略:“三年军法之治,六年约法之治,然后进入宪法之治”完全背道而驰。

    加上独立各省各自为政,散漫而无组织,革命军力亦不够强大,财政情况更无把握,要

    想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一支强大有力的革命武力北伐,将袁世凯的北洋军摧毁,是很不可

    能的,于是他也转而求其次,便是“用袁以倒清”使革命暂时告一段落。””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尸、

    求票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第二卷 威震巴蜀卷 第六十九章 总统之争

    就在全国一片革命浪般声的时候。张斩只是派出了全权代表。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革命的结果,张斩已经不抱多达期望,袁世凯是最有实力的,所以他肯定就是总统,而接下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张折都是南方的一面旗帜,虽然孙黄名声很响,但是没有实力,也就得不到掌声。

    现在张斩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建设,建设很枯燥,但是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建设的话,以后就很难找到这样一个阶段,可以畅通的运输货物,辛亥革命之后各省都是关卡林立,四”再想不交税进出货物,除非建立起一支长江舰队。

    所以今天,张斩约见的就是清朝的水师提督萨镇冰的代表萨师俊,谈的也是长江水师的归属,萨师俊是英国留学生,穿的一身黄呢子军服,胸前挂了几块勋章,看上去威武的很,对张斩也十分的尊重:“张都督,家父的意思是,如果能够足额开饷,长江舰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网开一面

    张斩笑道:“足额是多少?”

    萨师俊有些意外:“一年是三百五十万两,如果加上维修费,添置的武器,恐怕要再加上两百万两。”

    张斩道:“萨小提督,你不觉得这话有点过分吗?。

    萨师俊依然一副威武的样子:“张都督,不知道那里过分?。

    ,  万

    张斩道:“军饷全由我出,可是舰队却不是我的,如果调用一下都要看萨提督的意思,这合理吗?。

    萨师俊辩道:“的置长江舰队的银子何止千万,这些都督可都没出

    张斩哈哈大笑:“萨小提督,你可能没有想过,如果我不给饷银,萨提督到哪来弄这五百五十万,不但他不能,全中国也没有人能。长江舰队用好了固然是一把利器,可是如果用不好,单是每年五百多万两得银子,就能把人拖垮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觉得还有人会接受长江舰队吗?”

    萨师俊脸皮涨得通红,猛的站了起来:“既然如此,哪有何必多说,长江舰队不需要靠别人,也能活于天地之间,张都督告辞了。”

    张斩微微一笑,萨镇冰到底是军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