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死,货比货得扔。’又有一说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是当真的千真万确,孔老夫子有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毛泽东主席有句话叫做‘向人民群众学习。’我想现下的各位不会有这两位程度深吧。
当然此君狂妄确实有狂妄的理由。一次,他跟父亲赵奢谈论兵法,赵奢竭尽所能,居然不能把他问倒,但是赵奢并不认为他的儿子真有统帅千军万马的水平。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原因,赵奢的回答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解释成现在白话文就是:战争,是关乎死生的事,而赵括说得太轻松容易了。将来如果赵国不用赵括当将领也就罢了,如果非要用他当将领,使赵国大败的必定是他。”所谓‘知子莫如父’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小看你们的父母,有些事情他们早就知道,只不过不点破罢了。
后来,赵国和秦国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派遣的老干部廉颇坚守不出,迟迟不能取得胜利。这时候赵奢已经死了,秦国的间谍就大肆宣传,说秦国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赵王也因为廉颇年级过大,迟迟不能退敌而忧心忡忡,所以就亲自任命赵括为大将军,取代了廉颇的位置。蔺相如听闻这件事情,就说:“大王凭借个人名声而选拔将军,就好比用胶粘住琴弦弹琴一样。即所谓‘王以名使括,若胶住而鼓瑟耳。’赵括这个人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根本不会随机应变呀。”
赵王不听,仍然命令赵括取代廉颇。赵括的母亲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就上书给赵王,认为赵括不适合当将领。赵王问是什么原因,赵括的母亲说:“我当年服侍赵奢时,赵奢为大将,亲自捧着食物招待客人,所结交的朋友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所赏赐的东西,都交给部属和军官们享用。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情,专心致志地筹划军机去了。而如今的赵括,刚一当将军就架子十足地朝东坐着接见属下,他的部下们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大王赏赐的金银珠宝,他都拿回来藏在自己屋子里面,到处打听哪里有便宜的土地,整天留心哪里有便宜的房产,能买的就都买下来。大王以为这样的人可以当将领吗?父子两人的志向如此不同,希望大王不要委托他。”赵王说:“老夫人不要谈论其他事情了,寡人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趁机说:“如果大王一定要让赵括当将领,那么以后他要是有什么不称职的事情,我该不会有什么株连吧。”瞧,多么精明的老太太,说真的,赵括以后的表现还不如他母亲明事理呢。赵王马上答应老太太,赵括如果犯事不会株连到她。
赵括接替廉颇以后,完全更改了号令和纪律,撤换了官员。这很明显,中国向来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嫡系的根本留不下,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别告诉我你们单位领导换届了,一大批中层面孔还在原有位置上。
跟赵括为敌的秦军将领是那个时期的著名的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这个人很猛,以后我们会专门介绍。)这个老兵油子,早就熟知年轻人高傲自大的通病,当他听说赵括的以上举动后,马上派出部队佯装不敌赵括,另外却派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地从背后袭击将赵军,将赵国的粮草以及辎重补给路线切断,赵军陷入了重重困境。四十多天里,赵军缺粮挨饿,赵括不得已,只能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与秦国决战,最终被射杀在乱军之中。其余的部队几十万人都投降了秦军,秦军却把他们都活埋了。这次战争,赵国损失了四十五万左右的精锐官兵,从此一蹶不振,秦国的军队趁势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面临着要亡国的危险,后来依靠为魏国,楚国的救援才得以生还。赵括的母亲因为提前打过预防针,结果没有被赵王治罪。
中国有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就是说的赵括这个哥们。怎么样,年人们深有感受吧,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本事赶不上赵括,但是纸上谈兵的劲头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整天公司里一帮年轻的大中专毕业生,动辄就是五百强,要么就是什么国家级别项目,我告诉他们说他们的意见投资太大,我考虑一下,得,这就变成不尊重人才了,整天抱屈含冤,好像我这个老板抹杀了一个毕尔。盖茨似的。一旦实施了他们的计划,如果成功,他们会洋洋自得,脸面冲着天看,当然基本所有的提议都成功不了。如果失败,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拜托,我没有要追究谁的的责任,只是希望广大青年朋友们不要如此‘纸上谈兵’了。
第七章 胆小的边防军官 李牧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方边境的杰出将领,其特点是“胆小如鼠”。他长期驻扎在代郡,雁门郡,防御匈奴的入侵。他经常斟酌情势的需要任用官吏,城市的税赋都送进将军幕府中,用作士兵的费用。这个状况只能说明赵国官吏制度不完善,哪里能够地方官和军队将领的双重大权合在一人身上呢?但是当时能防范匈奴可是辛苦活儿,没点特权谁去呀。他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导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查人员并且优待战士。
那么这样一位好将领为何说他胆小如鼠呢?那是因为他的一道命令:“匈奴人如果入侵来抢掠,那么所有士兵只能进入堡垒防守,不能出击,如果有擅自出击捉拿俘虏的士兵,马上处以斩刑。”所以每次匈奴人来入侵,士兵们都严密防守在堡垒里面,不敢迎战。怎么样,够窝囊的吧,人家欺负到眼皮低下了,他居然猫在家里不敢出来。但是,胆小有胆小的好处,虽然这样窝囊了几年,却没有什么损失和伤亡。可是匈奴人都认为李牧胆小怕事,非但如此,就连赵国的士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怕事。赵王也因为这件事情批评李牧,但是李牧好像胆小惯了,根本不改过,还是一样胆小,执行胆小策略,依然作风不改。赵王震怒,派遣别的将领代替李牧,然后召李牧回京。
一年以后,匈奴再次进攻边境,新将领带领大家出击,结果伤兵损将,每次的伤亡都很大,搞得边境不能放牧,也不能耕作。于是当地老百姓纷纷请求李牧回来,赵王没办法,只能召回李牧,但是李牧这次两分钱的韭菜——拿一把。这家伙居然闭门不出,推说自己有病。赵王没办法,只能强迫李牧出任边关将领。李牧说:“要让我出任边关将领,那么一定要按照我的方法做。”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达边关,依然按照原先的办法制定军规,严守待命。匈奴们进攻了几年都没什么收获,但是匈奴人始终都认为李牧胆小。士兵们不用作战也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但是他们都极度渴望跟匈奴一战。于是李牧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精挑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获得过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士兵十万人一起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百姓放牧,漫山遍野都是百姓,匈奴派出小股部队试探,李牧佯装败走,结果让匈奴俘虏了几千百姓。匈奴单于得到这个消息,马上率领大部分精锐部队大举入侵。李牧布下灵活机动的战阵,从两侧包抄匈奴兵马,大败匈奴几十万人马。紧接着李牧又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仅仅自身得到幸免,败逃而去。这次战役以后十多年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的土地,听到李牧的名字,吓得晚上都不敢打呼噜了。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已经逃亡到魏国,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占下了武遂和方城。九年以后,秦军在武遂打败了赵军,杀了赵将扈辄,赵国派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进攻秦军,打败了秦军,赶走了秦将桓齮。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这里说明一下,秦国的武安君是白起,他与李牧同为战国四大名将,这个以后我还要介绍。又过了三年,秦军攻打番吾,李牧打败了秦军,又向南抵御韩、魏两国的军队。
但是,这世间并没有真正的常胜将军,这个世界不可能你一个人天下无敌,秦国几次吃到李牧的败仗,于是真的火了,马上派出了硬碴子王翦攻打赵国。这哥们位列四大名将之二,仅次于白起。赵国自然是不敢大意,于是派出了李牧、司马尚抵挡秦军。王翦很是头疼,李牧用兵诡诈,因地制宜,而且谨小慎微,不是一时间可以解决的。但是中国有句俗话‘坚固的堡垒最容易在内部攻破’当王翦无计可施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的人,那就是赵王的宠臣郭开。王翦用重金贿赂了郭开,郭开使用反间计,诬陷李牧和司马尚谋反。赵王相信了,于是派遣赵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如何肯服,根本不把颜聚放在眼里,于是赵王更加相信李牧要谋反,秘密派遣人把李牧逮捕了,并且杀害了他。撤销了司马尚的官职。泰山已倒,赵国再无屏障,这以后的三个月,王翦急速攻击赵国,打败颜聚的军队,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的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纵观李牧一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名将。匈奴的彪悍,以进攻为其特长,但是虽盛却不可长久,只要坚守必能克敌制胜。先示匈奴以弱,趁其不备全力攻击,以往几年的准备都是为了最后的一役,可谓计算精确,戒急用忍。
再看他攻打秦国,虽不能百战百胜,但是面对强秦,却占尽上风,这是任何跟秦国作对的将领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但是再杰出的将领,也不能洞悉政治斗争的胜负,李牧一生胆小,但是最后胆大了一回,那就是不听赵王换将的命令,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其实胆小,胆小怎么啦,只要能胜,胆小一回又何妨。
第八章 战国四公子(一)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名叫田文。其实中国古代用“文”这个字的时候非常多,什么叫做‘文’呢?孔夫子给出了标准的解释,那就是论语里面所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但凡做到这八个字就可以是‘文’了,可见‘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