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采用转基因等高新技术,实现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的有机结合,从而加快了育种进程。
三是建立全国范围的新品种试验站。
为了培育出适应全国不同生态环境的新品种,李登海在全国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了10个新品种试验站,筛选出以登海9号、3号、13号为代表的30个玉米新品种,并在全国909个试验点进行试验示范,利用示范田形成“田间广告”,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加速了新品种科研成果的转化。
2000年《种子法》的出台,是区别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李登海培育的良种受到法律的保护,育种者可以有更多的经费来搞科研,独立从事经营,加快了科研成果的出新转化。在法制经济环境下,种子行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行业发展中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先进性。
李登海抓住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脉搏,不断地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保证了企业的活力。为加速全国玉米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玉米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满足各地农民对新品种的数量需求和质量要求,李登海在全国主要玉米产区开展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在甘肃、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选择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区域,依托当地种子生产部门,建立了30多万亩制种基地,并选派技术人员常年进行制种技术指导,严把生产质量关;同时,在种子生产基地筹建种子加工基地,就地加工,就近运销,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宁夏是中国的天然良种繁育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这里具有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曾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优良品种繁育基地,但由于当时制种效益不明显,再加上有关部门对制种产业的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预测,致使该区失去了一次良好的制种产业发展机遇。2000年后,这个区逐渐认识到制种产业对农民增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并逐渐改善了适宜制种地区基础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因此,外地制种企业纷纷来到宁夏。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制种成本偏高,导致不少育种单位望而却步。
2002年9月1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牵头邀请了李登海等全国8家知名制种企业的有关负责人来宁,参加宁夏制种业环境创新座谈会,在会上,他表示要在宁夏带起一批制种户,建立20万亩制种基地,为宁夏的粮食生产做贡献。
在长期的推广工作中,李登海深刻体会到,只有逐步完善示范推广网络,才能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1998年,他提出并实施了“推广型经营”策略之后,又于1999年实施了“管理推广型经营”战略,采取建立合资公司、设立新品种推广中心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地种子推广经营部门的合作,初步建立了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的推广营销网络,同时,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将“登海”牌良种和登海种业的技术服务融为一体,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的推广速度。1999年,选育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登海1号、3号、6号、9号、掖单22号等通过全国及部分省市审定,被农业部确立为向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通过各地的推广网络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西星糯玉1号”糯玉米通过推广网络的引种示范,每亩地增效近千元,引起各地农民的极大兴趣,呈现不推自广的趋势。
几年来莱州市农业科学院以登海种业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上千处示范网点,以最快的速度把高质量的新品种推广到农民手中,极大的满足了农民增收的愿望。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子农技、政府部门、农民技术人员2万多人次,开展育种技术研讨、新品种观摩展示、高产栽培新技术交流以及咨询服务等。以农科院为依托建立起“紧凑型玉米示范园”,为紧凑型玉米良种和栽培技术在全国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李登海开创的“以品种为核心,以播种为基础、以密度为保证、以肥水调控为重点”的良种和良法配套技术路线,被中国玉米生产区广泛运用,推动了中国玉米生产的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粮食自给,关系到国计民生。时任总书记曾说过:“任何时候都不得轻言粮食多了,都不可放松粮食生产”。“要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动摇”。李登海用实际行动履行了总书记的教导,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登海种业的核心
李登海这样认为:“科研生产要创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他在30多年的时间里,领导莱州市农科院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在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逐步发展壮大了起来。
如何把一起创业的伙伴们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如何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为将来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单位遇到了大问题。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已经改革已走在前边了,民办的科研所怎么改?李登海咨询专家,征求领导意见。1992年12月12日——18日,李登海光荣的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在会,会议结束后,在从北京返回的飞机上,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给他出主意,搞股份制呀。李登海说,搞股份制,我就得占大股,可我是共产党员,应该无私奉献,这合适吗?书记说,有什么不合适的?把你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进来,再吸引进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把研究所办成公司制的新企业,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不是可以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吗,这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呀,这正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的嘛。有了领导的鼓励,李登海心中有底了。于是李登海把自己的家底进行了评估,又选择主要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共同出资,组建起全国首家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种子产业化农业科技企业。
在为公司起名的时候,有人提议用登海的名字,但开始李登海不同意,他说:“我是共产党,要谦虚谨慎,不可以这样做。”后来,国家商标局的领导也同意用登海名字,他们说:“在莱州市这样一个地方,知名度最高的还是‘登海’,应该把‘登海’作为一个品牌,来创立。”莱州市的领导也同意把‘登海’牌树立起来。他们说:“‘登海’不是你自己的,是全市人民的、是大家的。”这时《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也是李登海的朋友,对李登海说:“你不用‘登海’为企业冠名,如果将来‘张登海’、‘王登海’,把‘登海’注册了,看你怎么办?”结果,这位记者就在国际网站上帮助他把‘登海’注册了。
1997年,李登海创办的莱州市农科院以其所属远征种子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68。86%,李登海本人则以实物资产出资3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1。14%。斥资2400万元,陆续将莱州市24个镇办种子公司和3个市直种子经营单位纳入旗下,组建了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为了加快发展,迎接入世带来的新的挑战,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1998年7月,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在兼并了31个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上,成立了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下设9个子公司和27个分公司,在全国设立了试验示范网点909处,良种繁育基地50余万亩。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
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李登海又毅然决策,将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入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发展的第一步。为实现种子产业化经营开通了道路。
西由种子公司原是一家镇办种子公司,被登海种业兼并之后,重新组建为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成为一家从事科研育种、技术开发、良种育繁的专业化农业科技实体。下设十字花科育种室、茄果育种室、瓜果育种室、名特优蔬菜育种室、特用玉米育种室、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种苗育繁试验场。
在登海种业的支持下,其开发生产的“丰抗”系列、“西白”系列大白菜种销售量占全国大白菜总用种量的25%以上。先后选育出优良品种50多个,其中丰抗60、丰抗70、丰抗78、丰抗80、西白1号、西白2号、西白3号、西白4号、西白5号、西白7号、西春伏萝卜三号、西星水萝卜1号、西玉3号、西星白糯1号、西星赤糯1号、西星黑糯1号、西星甜玉1号等先后通过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公司先后完成了省(国家)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高产稳产大白菜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宜于不同地区的大白菜春、夏、早秋、晚秋系列品种及周年生产供应综合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与利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甜、糯特种专用玉米技术研究走在全国前列,西玉3号优良品种的育成及应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在李登海的帮助下,他们又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山东、陕西、河北、河南省蔬菜研究所等12个科研单位联合组建了“北方大白菜育种开发协作中心”,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四川等13个省级蔬菜种子公司组建了“西星牌大白菜种子产销集团”,形成了健全的品种开发和技术服务体系。
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个代表。由一个仅有几个人,几百元资产的“科技个体户“发展成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灵活的体制是基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是前提,不断地改革创新是动力源,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是重要的保证。
李登海立志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