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骆驼三部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野骆驼三部曲- 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坐在一把藤椅子上的老胡放下轻轻摇动的扇子,微睁双眼,一边接过信件和本子,正要签字,他突然停下手,有些不满地大声说到:“我说小李子,你负责的那辆车是不是还有道活儿没做完。”
“师傅,我都做完了,这不我刚打着火,要把这辆车停到外面,好倒个地儿出来。”
“我说你小子就是缺心眼儿,仔细想想,一定还缺活儿。到时候可别让人骂,说咱们手艺不行。隔了这么远我都听到你那车的发动机声儿不对。”
小李赶忙找出一个本子翻了翻,“哦,师傅,我确实拉了一道手续—;—;忘记清洗油路了。这车改烧酒精汽油以后需要清洗油路,我忘记了。”
小王既崇拜又不解胡师傅:“师傅,这里环境这么吵,到处都叮叮当当,而且不止一台车在响,您是怎么听到的?”
“小子,这是专门练的功夫,跟修车没多大关系。你是不懂的。你小子要是能够做到凑近了一辆一辆听,能听出毛病就足够出师了。对了,我好象听见电饭煲里熬的粥开了,你去帮忙关一下。”
小王跑到后面一间小办公室走去,把一个正在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声的小电饭煲的开关打到保温状态—;—;胡师傅的胃不太好,经常爱煲粥喝,这是弟子门都知道的。不过胡师傅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不管在店里的哪个地方,不管店里有多吵,都能知道粥煮开了。小王他们几个人都发现好象胡师傅对水里冒泡的声音特别敏感。据胡师傅说,这是当年落下的职业病。
胡师傅眯着眼睛看了一眼信封,这封信没有贴邮票,只有几个黑的和红的印戳—;—;这是部队里来的信!胡师傅猛地坐起来,迅速打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就站了起来,眼睛里放出精光……
两个月以后,一艘潜艇从山东半岛的一个小小的军用码头悄悄地起航。这是一艘035级潜艇,外界一般称之为“明级”,是中国海军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建造的第一批自主设计的常规动力潜艇中的一艘,现在原本是即将退役的二线潜艇。这艘潜艇能够再次进入一线作战部队,显然再次进行了技术改造。单从外表上看,这艘潜艇已经贴了一块块的橡胶消声瓦,艇体上方帆罩上的小零碎都拆干净了,显得十分光滑。
中国海军的舰艇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一般都是地名,惟独潜艇没有。经过争取,潜艇部队终于也有了命名规则—;—;就是以著名风景来命名。据说潜艇部队的官兵在执行任务时是所有军人看到风景最少的人,他们只能终日看着一成不变的钢板、管道、筏门,因此美丽风景就成为大家最向往的东西。
“香格里拉号”就是这一艘潜艇的名字。这艘潜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改装和恢复性训练,在15艘退居二线的035级老式潜艇中,是第一艘重新进入一线战斗序列的。
潜艇就是一根水下钢管,挤满了设备、武器、燃料、管道和几十个臭烘烘的爷们,现在取个一个“香什么拉”这样的名字—;—;不过起码现在这个直径5米多,几十米长的钢管里,充满了战友重逢的温情。老胡现在就回到了这个曾经非常熟悉的战斗岗位上。
要说这艘潜艇的型号,并不受海军潜艇部队官兵的瞩目,甚至可以说应该是刻意被遗忘的。不要说核潜艇,常规潜艇部队这几年早就以进口的号称“海洋黑洞”的基洛级,以及国产的041(“元级”)等为主,连039(“宋级”)都一个过渡产品(039基本上就是035的修长的身子骨,换了一个鲸形艇首,升级了指挥作战系统,装了德国进口的柴油机而已)谁还在意这艘老掉牙的上世纪80年代生产的“明级”?虽然与那些开着新艇的新一代比不了,老胡等几个老哥们还是很满意的,因为现在这艘老潜艇里面既让他们觉得非常熟悉,但又比以前可舒服得多。
几个老潜艇兵最满意的是现在潜艇里的生活环境的改善。首先,潜艇里有了真正的餐厅、图书室、俱乐部—;—;这说的是一个最大的居住区“后蓄电池舱”中腾出的一个六平方米大小的地方。虽然这里一点也不豪华,但是完全可以挤着坐下十来个人,不当班、不睡觉的人可以在这里看电影、看书学习、打扑克下棋。这可不简单,要知道这是老式的常规潜艇,原先吃饭和休息可没有固定的地方,除了工作和睡觉,吃饭和休息要占每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段时间吃饭和打发时间都是随便找个角落待着。现在能够腾出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主要原因还是采用新式的操控系统—;—;大部分的阀门和控制把手换成了手工和电磁开关双重控制的新产品,在操作上就象老式洗衣机换成全自动洗衣机,可以通过控制盘的简单的程序选择来代替原来一系列的手工操作,好多两个甚至是三个人的岗位现在只需要一个人,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减少了操作人员,操作失误也大大减少了。在指挥和声纳等岗位得到一定加强的情况下,全艇编制人员从57人下降到39人,据说另一种比较新的039“宋”级潜艇也采用了类似的技术进行改装,编制人员从60人下降到42人,虽然这样的自动化水平比不上西方最先进的只编有二十来人的常规潜艇,但已经有了可以大大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的条件,而且大幅度降低训练和维持战斗力的成本。
比起空间的改善,老胡最满意的还是空气的改善。国内最好的空调厂家专门组织攻关,为潜艇提供了空调系统,使通风系统吹出的不仅是舒服的凉风,而且还用一种叫做“光触媒”什么的东西,把潜艇里的各种臭气吸收掉。要知道潜艇出航几天后,舱里各种气味把人的鼻子都要熏麻木了,让人吃不好谁不香,心情特别烦躁。氧气再生板虽然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提供氧气,但是无法去掉有限的空间里机器设备、人员、各种油料散发出的怪味。现在有了真正的空气净化系统,就连原来被视为禁忌的萝卜、豆类食品也能够上餐桌了。对于老胡,在清新凉爽的空气里欣赏“海底音乐”,那才叫惬意啊—;—;要知道老胡与那些轮机、水雷部门的傻大黑粗可不同,玩的是动脑子的精细活儿,空气好心情才能好,心情好效率才高嘛。
老胡作为声纳军士长拥有指挥舱里一个全艇最舒服的椅子—;—;巧的很的是这把椅子正是他坐过好几年的那一把旧椅子,当年他用油漆在椅子上画的一个小记号还在上面,管装备的军官显然非常认真地而且吝啬地把每一块钱用到了该用的地方,没有心情为老胡换一把新椅子。老胡的工作就是专心地摆弄着眼前的“超级组合音响”。老胡的新版本的“超级组合音响”与多年前用惯的那一套差别不大,不过就是显示音响频谱的单色显示器换成了彩色液晶,软件功能多了一些而已。顺便介绍一下,“香格里拉号”的人员组合颇为神奇,水手长、声纳军士长、鱼雷军士长、航务军士长、轮机军士长等几大长都是几年前这艘潜艇退居二线时的老兵,有些人干脆就是当时的军士长,这些老兵要么调到其它部门,要么退役成为预备役,现在全部招回。可以说,全艇的骨干都是当年在这艘潜艇上服役多年的老军士,就连艇长也是当年的航海长—;—;那个又黑又瘦、潜艇学院毕业的、打扑克老作弊的狡猾的军官“小伍子”,这小子到潜艇学院艇长班又进修了两年,竟然也人模狗样的当上了“代理艇长”。当然这个“代”字他小伍子是不想戴在头上太久了,好在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老兄弟,大家一定会帮这小子,虽然这小子并不是太厚道。
潜艇的指挥舱也现代化了,几台电脑显控台显示电子海图和导航、作战信息,就连潜艇前部蓄电池舱右舷侧的艇长和政委的不到两平方米的豪华间,床头都增加了一个小显示屏,显示综合作战航行和潜艇状态等信息,保证艇长和政委随时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这东西要在十几二十年前大家都觉得很神奇,不过现在看起来不过就是网吧里的网络游戏终端的水准—;—;单从软件的复杂程度来看还比不上。虽然越现代的武器系统越象打游戏,但是干潜艇这一行有一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潜艇的战斗力特别依赖人员的经验。没有老胡他们这几个老手,那些所谓的综合作战系统都只是摆设。如果不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去发现敌人和隐藏自己,所谓跟踪攻击多个目标,自动交战什么的高级功能纯粹是哄小孩子的玩意儿—;—;这毕竟是打仗,不是打电子游戏,不要说每次出航的时候能够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要是出航好几次能够真正攻击到一个目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潜艇在水面以10节的速度航行。柴油机发出的砰砰动静还是不小,潜首激起的浪花发出的哗哗声音在耳机里听起来也十分的响,打在潜外壳上的浪花对两侧敏感的被动式舷侧声纳监听阵列也是极大的干扰,使显示器上显示一片乱纹。虽然老胡这样的老资格的声纳兵能够从相当嘈杂的声音中辨别出其它船只的声音,但只这种情况下只能发现噪音特别明显的水面船只。特别是水面目标自然有海军航空兵去大肆扫荡,活动在黄海和东海大陆架浅海区域的各个潜艇支队的目的已经改变为反潜和水下封锁作战以后,在水面航行基本上不存在发现敌方水下目标的可能性,反而会因为柴油机和水面航行的动静使自己成为敌人的猎物。
不过在这段航行途中暂时还不需要担心敌人潜艇的攻击。这里水面游弋着近海巡逻的护卫舰和猎潜艇,水下甚至可能已经部署了其它潜艇。要知道潜艇的协同作战十分困难,如果不仔细划分区域,误击事件将十分严重。因此这样按照预定的计划大摇大摆地通过别的潜艇负责的地盘也能够有效避免误击事件的发生。
航行到第三天,在快要进入“香格里拉号”负责的区域的时候,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