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
“刺拳”鱼雷的成本不到标准线导反潜鱼雷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尺寸小,容易大量携带和隐蔽发射,因此很适合“居家旅行,杀人灭口…”。这次游猎任务责任很重大,因此小伍携带了72枚“刺拳”鱼雷,保证火力充足。
这次“武当山”号的任务仍然是在“狼群”中担任游猎手的任务,负责清除指定航线和区域的敌对潜艇的威胁。与以前的任务相比,不同的是这次“狼群”集中了空前的规模,仅担任“游猎狼”的 “武当山”号和同级的041A级潜艇数量就达到6艘,担任“支援狼”的“少室山”号和同级别的基洛改级的数量更是高达8艘,这些“游猎狼”和“支援狼”掩护自身也有完全的水下自卫能力的3艘 “辽宁”级核潜艇,由这三只“打击狼”最后负责完成一次对地打击任务。
辽宁级不携带弹道导弹时,每个发射筒内可以安装梅花状排列的5个533毫米发射管,用来发射对地打击的巡航导弹或者反舰导弹,8个发射筒可以携带的导弹总数达到40枚,简直就是迷你水下武库舰。现在这三艘世界上最小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客串巡航导弹潜艇的角色,携带了总数达到120枚的“战术红鸟B”导弹,每发导弹的可以把250公斤的高爆弹头发射到2000公里外的一个足球球门里。(参见《野骆驼三部曲》之“空中轻骑兵”第十二章)
这次出动的狼群集中了中国海军新一代安装了AIP系统的攻击潜艇的大部分精华,成为潜艇部队有史以来出动潜艇兵力规模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军事行动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原则就是集中尽可能多的数量,集中使用力量来突然打击对手,这就是狼群战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群狼出动,围出一片狩猎的地盘。为了更好地监视海域和空域,以“少室山”为代表的8艘基洛改级潜艇全部上浮到潜望镜深度,并从垂直发射管中发射了几架无人飞机,以弥补卫星监视网络在反应速度和连续监视能力上的不足。
等外围各狼都完全控制了场面,三位老大才出面,在50米深的水下开始狂射导弹,一时间海水似乎都要沸腾,海面上火光不停闪动,可让附近的几位担任掩护的艇长过了瘾。
上百发巡航导弹从沉睡中醒来,开始了它们短暂的空中飞行生涯—;—;离开发射筒,冲上天空,张开弹翼,点燃巡航发动机,然后头一沉,顺着海面擦着浪花飞走了。它们怀里揣着数字地图,通过惯性导航、卫星导航、地图匹配、目标模式识别等等各种引导手段,沿着曲折复杂的线路,饶过可能的雷达和防空阵地,向着自己记忆中的那个目标飞去。
第六章 红鸟和毛毛虫(上)
没有了足够的空中力量的武装力量就是没有爪子的猛兽。在常规战争形态下怎样才能够打垮一个强劲对手的空中力量?也许有很多打法,但最有效率的方法是把对手消灭在地面,或者说就是要打击对手的地面要害。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空军在关键时刻把空袭目标从英国的空军基地和雷达站转向英国的城市,使濒临崩溃的英国空军度有了喘息的机会,而以色列空军在历次中东战争时就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表面上看以色列空军有令人眩目的空战成绩,而实际上这些空战成绩的大部分是在掩护对敌人机场和防空网进行打击时取得的,摧毁在地面上的战机数量要远多于空战中击落的战机。
中国海军运用狼群进行大规模的对地打击,就是在双方的空中力量处在高度警惕和严重对峙的阶段,试图通过对重点目标的猛烈突袭削弱对手的空中力量。
第一次袭击很成功。被袭击的目标处在一个战略纵深极为有限的国土之上,对于超低空隐形突防的巡航导弹的预警时间和拦截能力都非常有限,虽然可以采用各种干扰对抗措施,但是中国天军数量众多的卫星随时能够提供变频和加密的导航信息,加上已经被卫星拍照和分析了无数遍的经常更新的精确数字地图,导弹迷路的机会很小,而陆地飞行时间非常短,有效拦截机会很少,造成第一波巡航导弹的命中率高达70%以上。
巡航导弹攻击效果不错,在世界上防空火力最密集的地区的坚硬的外壳上不客气地敲开了一道缝。战术上足够大的胜利完全可以推动战略上更进一步目标的实现。这种高强度的非接触打击方式如果能够长时间持续,毫无疑问将达到重新设定东亚局势的战略目标,因为当今世界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对手的抵抗意志和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占领国土。
三艘辽宁级携带了120枚巡航导弹,护航的八艘041A级也从鱼雷发射管发射了共80枚巡航导弹,第一次“快活一把”就打出200枚巡航导弹,每一枚导弹的几百公斤的高爆战斗部的爆炸威力可把一座3层小楼炸成直径20米、深15米的大坑。只要在关键部位命中一发,就能够解决一个重要目标,比如一个远程警戒雷达、一个通讯枢纽、一个变电站、一个油库、一条跑道、一座桥梁。
以这种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去解除一个军事强国的防空和制空作战能力,只要有足够的打击强度,确实可以称为是“零接触战争”。即便对手拥有F22那样的先进的隐形战机,但是离开了跑道、塔台、地面雷达、油库、弹药库、各种勤务车辆和设施的支持,最先进的飞机与最落后的飞机没有什么两样—;—;不能飞的飞机要么是展览品,要么就是一堆废品而已。
不过即使对手的战略空间很有限,基地数量和战略要点很集中,但毕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军事强国,随便挑选一下,值得打击的重点目标就有上千个之多。对这样一个强悍的对手,不要说完全摧毁,就算是能够短时间完全压制对手的防空作战能力和空军争夺防御制空权的能力,不要说200枚,恐怕短时间内必须要达到上万枚甚至数万战术巡航导弹的打击能量才行。这样巨大的库存,别说是中国,就是第一军事强国美国,也难以做到,要知道,每次美国以绝对优势打一个二三流的中小国家消耗的巡航导弹数量都在千枚左右,每次都造成美国的导弹库存枯竭,导弹工厂拼命加班。因此虽然狼群的第一波攻击没有使自己一方损失一架飞机和一艘潜艇,攻击效果也不错,但是各国军事专家均不看好中国海军和空军的持续攻击能力。因为在本世纪初,这种先进的巡航导弹每发的造价都上涨到了一百四十万美圆以上,而由于中国在生产军用级别的高性能的电子元器件上相对成本更高一些,性能与美国战斧III相当的“红鸟II”价值也高达到每发两千万人民币。按照这个价格估计,这次攻击本身仅巡航导弹的费用就超过40亿,各国专家估计这可能已经是中国海空军所有库存的一半。在这次攻击前,双方都采用过巡航导弹这样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攻击过对方的防空网和空军基地,双方陆陆续续都发射过上百枚,但是没有形成致命一击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战前大家都看好的廉价巡航导弹无法适应高对抗的战场环境,而使用战略巡航导弹来完成战术任务的成本太高,攻击的火力不足以给强悍的对手造成足够重的伤害。军事专家们都说,难以想象中国海军和空军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打出上万枚巡航导弹,也就是扔出超过数千亿元的导弹—;—;即使可以投入这么多资金,也很难在短时间搞出这么多导弹需要的数万套最高级的导航设备,要知道巡航导弹上安装的在严酷的作战环境里仍然非常有效而且精密的自动导航设备甚至比大多数飞机上的都要好得多。
看起来中国海军搞的这次攻击似乎只是为了展示中国的精确打击实力,是为了在选择战争结束的条件的时候使政治家手上多一个筹码而已—;—;这是这次海军的“由海制陆”打击行动以后各大评论家普遍的看法。个别偏激的评论家甚至指出这是军方和军火企业合谋在清空库存,以便为开发和装备下一代巡航导弹创造条件。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出乎诸位“观察家”们意外的是,持续的高密度的巡航导弹打击成为战争史上一个军事强国向另一个军事强国发起“零接触轰炸”的序幕。人们发现中国海军拥有可以称为变态的远程战术巡航导弹发射能力—;—;8艘能够携带大量巡航导弹的辽宁级核潜艇,以及超过20艘基洛改级和041A级潜艇能够采用鱼雷管发射的方式携带少量巡航导弹,数以百架的隐形飞豹轰炸机,不停地轮番出没在西太平洋,重点打击东侧目标;而由传统上从海岸发射反舰导弹的海军岸防部队改编的两个发射旅分别部署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负责重点打击靠黄海和东海的西侧目标。中国海军每天发射的“战术红鸟”巡航导弹都在数百枚,多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上千枚!显然,库存的巡航导弹的数量是专家们估计的数十倍以上。
这一点是怎么做到的?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回能够有这么大的巡航导弹的库存,野骆驼工程队第3组这几年是立了大功的。
事情还要从两年前的那次开发专门对付无人机的电磁压制武器“闪电龙枪”说起。第3组开的主要工作是开发无人作战装备,远程无人飞机是他们的主要项目,为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开发自动导航和目标识别产品也是第3组的强项。为了“闪电龙枪”的开发,当时3组消耗掉了大量的库存备件,其中有很多国内暂时还无法生产的从特殊渠道弄来的数量很少的备件,让陆铭非常心疼。那段时间他都有些怕见的就是秦文强和董涛两个家伙。
可是过不了多久,秦文强带着军方的代表又来找陆铭。秦文强也没有办法,谁叫他担任负责总体项目协调的一组组长,经常要带着客户寻找适合的专家和资源。
根据军方代表的说法,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更多地采用零接触战争的方式达成战役甚至是战略目标,而作为零接触战争最关键的终极杀伤手段,关键就就是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