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零三章 童贯的真正意
溪哥城内,原臧征仆哥的王府此时已经成为了宋军的临时指挥所。(。daomu8。)此时童贯、刘法、种师道等一众将官全部齐聚其中。只是现在这府中,并没有打胜仗之后众将官的兴奋之色,反倒是所有人脸上都铁青一片,写着不满。
不过这聚集起来的一众将官,全是跟随童贯主力来的人,至于刘锡则是被排除在外。当童贯坐定,众人行礼完毕之后。焦用诚就第一个跳了出来,恨声道:“童大人,刘仲武那厮实在太过分了,兄弟们出生入死,与敌人血拼才将敌军主力击败。那厮没有出一分力,却是将我们的功劳揽去大半。我也不管其他人如何想,我焦用诚第一个就不服他!童大人,自从你掌兵之后,对我们西北军的兄弟有情有义,兄弟们都很感激你,但这一次,大人你绝不可让刘仲武这厮得逞!”
这里众将之中,对刘仲武最不满的可算是焦用诚和陈迪二人了。其二人统领偏师出击,虽然是偏师,但亦是是独领一军。而且这支偏师还有迷惑之功,最后再与童贯主力夹击臧征仆哥的主力。可以说,若是正常情况下武将方面排功劳,焦用诚是仅次于布置全局并统兵的刘法以及行离间之策并助战的种师道。
然而现在,却是被刘仲武横插一脚,焦用诚的功劳硬生生被他压了一筹。假若刘仲武是一刀一枪在战场上血拼打下来的功劳,焦用诚不会有任何意见。但偏偏刘仲武这功劳夺回来的时候手段并不光明,更是违令而行,如此一来怎让焦用诚服。
焦用诚一开腔,与他搭档的副将陈迪也跟着附和。有两员颇有分量的大将开了头,后面一众将官齐齐开始对刘仲武口诛笔伐。
而前面几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种师道半眯着眼睛,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摆明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而这次布置全局,并统兵作战的刘法,先是瞥了一眼种师道,继而则是露出一脸担忧的神色。倒是主位上的童贯,面无表情,看不出其内心所想。
三人的表情,其实也说明了三人的态度。种家自种师道之祖种世衡开始已经为将,至今已经三代,与名垂千古的杨家相比,种家并不输于他们,差的可能仅是宣传罢了。不过此时年近六十的种师道,早年的经历并不算太顺利,特别是其之前得罪了蔡京,被摒弃了十年之久。这次童贯也是借着出征河湟,重新启用种师道,暗中亦跟蔡京摆一下姿态。
不过这次重新被启用,种师道却已经锋芒尽去。却是经历了数十年风雨,加上十年的摒弃,种师道对于名利也看得淡了。因而对于此时刘仲武争功,焦用诚等人不服,种师道才摆出这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至于刘法,这次大战基本上由他一手主导,可以说刘仲武这横插一手,根本动摇不了刘法的功绩。因此刘法担忧的并非自己,而是西北军内部的情况。以前的西北军虽不说是铁板一块,但也算团结,但是现在看起来,恐怕刘仲武和焦用诚等人势成水火已成定局。军人最忌不团结,特别是在战场之上,稍有差池,恐怕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而刘法所担心的,正是西北军内部的不和会影响到宋军以后对外作战!
而高深莫测的童贯,此时心中想得更多,不过老谋深算的他面上绝不会有丝毫表现。方才在城外的失态,此时也重新调整回来了。
只见童贯缓缓地举起右手,轻按一下。下面众将见得,同时住了口,使得原本有些嘈杂的大厅一下子就回复到落针可闻的样子。
当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童贯身上的时候,却见到他清咳一声,淡淡地说道:“子文的事咱家自有主张,汝等就不必理会了。”
焦用诚听得,正想说话,却是被前面眼明手快的刘法后退了一步踩了他一脚。焦用诚吃痛之下,往刘法看去,却见到他已经背着右手向焦用诚打了个不要说话的手势。
对于刘法,焦用诚还是颇为信服的,此时见得刘法如此刻意的提醒,焦用诚也就将那口气暂时按下,不再说话了。
刘法的小动作自然瞒不过童贯,对于刘法此举,童贯颇为赞赏,向他轻点了一下头,表示赞许。
如此一来,刘仲武此事算是揭过了。很快,就见到童贯从衣袖中取出一明黄色的卷轴。众人见得,立即就认出,这正是在兰州大营时,宋徽宗派人从东京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圣旨。此时看童贯将这圣旨取出来,众人同时露出奇色,就连刘法和种师道亦如是。
只见童贯一手将这圣旨摊开,而后向刘法招了招手道:“孝严,你且上来将官家的意思念出来吧。”
刘法带着不解,应了一声,上前双手将那明黄色的圣旨捧在手上。只不过当刘法低头一看,见到那圣旨上写着:“东京失火,意为不详,暂停进兵!”十二个大字时,刘法整个人吓得冷汗直冒,脊梁发寒。
抗旨可算是大罪,如若是文臣那还好,但到了武官身上,麻烦就更大了。盖因在宋一代,为防有人作乱,对武官管制极严。武官抗旨,重则可以谋反罪定之!
就在刘法惊讶不已的时候,童贯忽然开腔道:“孝严,念出来吧。”
听得童贯的话,刘法才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而望向童贯的眼中,也闪出佩服的神色。继而一转身,捧着圣旨大声念出宋徽宗用瘦金体手书的十二个字!
下面众将听得,反应与方才刘法几乎一致,所有人都冷汗直冒,脸现惊色。而众将之前对刘仲武的恨意,也直接抛到九霄云外了,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小命要紧了。就连一直淡定的种师道,也不能保持形象了,瞪大眼睛盯着童贯。
那边童贯却是不在意地笑了一声,说道:“你们慌什么,战前你们根本不知道官家的意思,若说是抗旨,也是咱家一个人抗旨,与你们无关。不过现在打了胜仗,官家高兴也来不及,自不会再追究此事,汝等且放心好了!”
听得童贯的话,帐中所有人同时向他投去敬服的目光!
第二卷 童贯西征 第一百零四章 打上门来
厅中众人,这一刻无一例外都对童贯投去敬服的目光。(。daomu8。)如若史进在此,定然惊叹童贯手段的高明,眼光之毒辣!
正如当初童贯刚接到圣旨时所想一般,如若遵照宋徽宗的意思而行,恐怕这帮将官早就不依了。但是童贯听了刘法的作战计划,同时评估了一下双方的实力之后,知道此战的把握极大,因此冒着抗旨的风险,一个人将此责都担下来,让大军继续出发。
这里真的不得不赞一下童贯这个无根之人,换上其他人来,恐怕也没有他这般魄力敢抗旨而行。
童贯抗旨而行,风险极大,如若此战败了,童贯战败加上抗旨这两条,足够他掉脑袋了。但正如童贯之前所言,现在打胜仗了,宋徽宗自然不会将这密旨公告出来搬石砸脚了。童贯非但无碍,反而还会得到赏赐。
不过童贯担着这么大的风险行事,得到的回报却是巨大的。只看现在厅中众人,包括刘法和种师道在内,全部人都向他投去了敬服的目光。在宋一代,武人地位极低,童贯虽然是无根之人,然而亦是一权臣。现在这个权臣竟然冒着生命危险,抗旨信任他们去打这一仗,也就是说童贯将身家性命都交托到他们的手上。得上官如此信任,这些一向备受冷落的武人又怎能不对其感恩戴德,敬服不已!
众人都没有说话,但是童贯从眼神之中已经读出他想要的东西。其实这一幕,在大军胜了之后童贯已经有所预料,只不过这与童贯所想还是有些出入的,而这出入的根源正是刘仲武。
只观现在的样子,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若然没有刘仲武那横插一手,恐怕此战之后,整个西北禁军完全唯童贯马首是瞻了。可惜童贯掌握这支大宋唯一能战的劲旅,最后还是不能尽全功。想到这里,童贯的脸上闪过了一丝黯然。
厅中沉默了一会,童贯才重新抬起头来,迎着众人那感激的目光,童贯说道:“现在战事已经结束,咱家要立即回汴京向官家报喜。河湟之地虽然已经平定,但西夏人肯定还虎视眈眈,孝严、彝叔汝等且暂统领西北军,在河湟地区布置防守,等候朝廷旨意。咱家则领东京的禁军回师向官家报喜。”
此时众人已经唯童贯马首是瞻,其下令之后,众人齐声应道:“诺!”
西北禁军内部的风波,因为童贯急剧提升的威望,而算是将这场风波压下去了。
……
而就在刘法参加军议的时候,史进二人也回到了安排那民房中。只不过二人刚喝了几口水,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开始时史进二人只以为是进城的宋军在庆祝,因此并没有多理会。
只不过,史进很快就听到外面说话的人里面,有一把颇为熟悉的声音。史进一个闪身窜到窗边,用食指沾了一些口水在窗纸上捅出了一个小洞,眼睛也跟着从小洞口处望出去。
不望不知道,一望之下史进就发现不妙了。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借着淡淡的月色和阵阵火光,史进见到民房外面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宋兵。这些宋兵全部拿着亮晃晃的刀枪,杀气腾腾地将整座民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了起来。
此等架势,史进自然知道不妙了,连忙压低声音对王进说道:“先生,外面好多人,将这里都包围了。”
王进见到史进闪身到窗边的时候,已经取枪在手,此时听得史进的话,整个人霍然而起,双目之中也跟着闪起了一道冷芒。凝声对史进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走!”说完持枪大步向门口处走去。史进也知道王进所言有理,一把将长枪攒在手中,跟在王进的后头打开大门走了出去。
一出大门,史进借着周围宋兵所举起的火把,见到正前方有两名老熟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