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勇和王成德忙立正敬礼:“二纵四旅二团特务连,连长李勇,指导员王成德。”

    对面的首长看了看李勇和王成德:“四旅二团?你们团长是谁?”李勇立正回答:“报告首长我们团长叫赵劲。”

    只见这个首长想了想:“你们四旅的旅长老陈和我很熟,二团的赵劲我也有点任象,你们团什么时候冒出你们这个特务连?一个连就有四门小钢炮,还有四挺重机枪?你们团的家底我知道一些,总共才那么几挺重机枪,都弄你们连里来了?这样,把你们连集合起来让我看看。”

    李勇和王成德让李玉明吹哨集合,几分钟后部队集合完毕,这个首长带着好些参谋类的指挥员走了过来仔细观看。

    目前我西北野战军还没有装备戴钢盔的部队,这回这些人算见识到了,好几百人全是美式1作战头盔和自动武器,挎在胸前的汤姆式冲锋枪,抗在肩上的捷克式轻机枪,摆在地上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小炮,没有补丁的灰军装,有点奇怪的背包和草绿色背心,反毛皮的高帮战斗靴,还有挂在脖子两边的香瓜式手雷,是怎么看怎么奇怪。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军人配备的头盔主要是为了应付恶劣的作战环境,后来血腥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头盔的认识,当手榴弹和各种各样的炮弹呼啸而至的时候,许多士兵因为四处横飞的弹片而伤亡,一九一五年的战争,交战双方百分之八十的伤亡是由爆炸后的弹片造成的。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国,由于低下的工业生产能力,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要靠进口,钢盔也不例外,1943年以后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新一军开始配备美制1钢盔。

    当时国民党军队配发的是1943/1944年型,盔体比后来出现的1956式略高一些,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还配发了中正式钢盔,所谓的中正式其实就是美制1钢盔,是经过改良后更加适应中国人的头型而已。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的头盔全部来自缴获,因此各种盔型很乱,有日军的,有美式的,还有英国的和德国的,开国大典时我军受阅部队佩带的就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来的中正式钢盔也就是美军1钢盔的中国版本。

    在某些媒体和一些战争电影的误导下,很多人都认为防弹衣和钢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子弹的直接射击的。实际上在真正的战场上弹药爆炸产生的各种碎片才是士兵最大的威胁。

    二战中破片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百分之七十五,海湾战争中破片造成的伤亡占总伤亡的百分之七十二,朝鲜战争中破片伤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一,而直射弹伤只占百分之七点四,如果要抵御步枪弹在有效射程内的直射,已知的任何钢盔都无能为力。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以后的几次大型战争来看,士兵的肢体部分最容易受伤,头部次之,胸腹部受伤的概率最小。但是头部受伤的致死率非常高,加上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只要是士兵头骨以内受伤就基本上是够戗了,所以钢盔是一个士兵最重要的防护装备,这也是李勇强调士兵必须佩带钢盔的原因。

    和特务连一比,旁边穿着漏脚指头布鞋,身上到处都是补丁的军装,背着乱七八糟步枪的兄弟部队就和叫花子一样了。

    这里没有贬低兄弟部队的意思,当年的西北野战军是非常艰苦的,苦到别的野战军首长都不敢相信,战士们吃不好和穿不好是真实的。

    看了一遍特务连的队伍后这些参谋倒吸口冷气谁也没说话,这些旅部的参谋都是明白人,谁也不白给。只有这个首长咳嗽了两声说道:“这个李勇是吧,你们连有多少人啊?怎么编制的?”

    李勇大声回答:“报告首长,我们连编制有五个步兵排,一个侦察排,一个机枪排,一个迫击炮排,一个辎重排,加上炊事班,卫生队,警通班,全连共四百三十七人,刚刚组建完毕,正在追赶部队,今天是我们连成立后的第一仗,报告完毕请首长指示。”

    听完李勇的介绍这个首长又咳嗽了几声说道:“大勇是吧,你看你们连刚刚组建,要想追主力可不容易啊,咱们西北野战军现在是以旅为单位分散活动的,我们是三纵队九旅的,我姓刘,是九旅的旅长,你们四旅在什么地方活动我现在也说不上来,不过我有个主意你们看行不行?”

    李勇和王成德互相看了看,这个首长怎么这么客气了?有什么事也用不着和我们俩个连级干部商量啊!!

    只听刘旅长又说道:“你们反正也要追部队,要不就别去四旅了,就在我们九旅干吧,我给你们一个营的编制,你们就算我们旅部的特务营,你们俩人一个营长一个是教导员,怎么样?”

正文 第三十一章 侦察

    李勇和王成德互相看了看总算弄明白了这个刘旅长为什么这么客气了,感情这是想把他们收编过去,想想也有点好笑,还没追上自己的老部队到被别人看上了。。

    两个人互相看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对李勇和王成德来说刘旅长是大首长,可不敢胡说。

    最后还是指导员王成德说道:“首长,谢谢你看得上我们,可你看这种事在我们连不是我们两人说了算的,打仗归我们两人管,要是改编得支部委员会通过才行的,再说我们也得通知我们团党委啊,您要是真想要我们,还得让上级给我们发个通知才行。”

    这时刘旅长身边有个首长说道:“行了老刘,让他们走吧,别惹老陈和赵劲那小子看笑话了,赶明咱们也弄个这样的特务连。”

    刘旅长哈哈大笑:“看来是怪我了,行了,今天谢谢你们了,以后要是有用到我们九旅的地方就说句话,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李勇和王成德敬礼后带部队离开,这时刘旅长对身边的那个首长说道:“政委啊,我是真有点眼馋啊,你们看就一个连,但弄出九个排四百多人,还全部都是自动武器,你看那些战士的装备,别说咱们解放军,就是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以前的小鬼子也比不了啊。

    这次战斗敌人只有一个营,我们攻击的部队是一个团,一个团的人马碰到几个碉堡就费劲了,连着冲了好几次还上不去,还得让人家帮忙,你说我能不眼馋吗?

    他们集合的时候我仔细看了看,一个排有五十人左右,光是捷克式就抗了八挺,这说明他们每个排是四个班的编制,每个班装备有两挺班用轻机枪,凭这样的火力如果使用得当,关键的时候一个连能顶住一个团,咱们以后就是想组建可到那里去弄这么多的东西?

    这四旅什么时候发的财?咱们怎么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再说他们也不是旅直部队,只是个团属的特务连,旅里就是弄着东西了也不能都给他们连装备上啊,这事透着一股子怪劲。”

    放下九旅首长的议论不提,咱们再说李勇和王成德两人带特务连离开后,战士们都兴高采烈,纷纷议论说今天这一仗咱们可出了大风头了,你看九旅同志们的眼神,集合的时候他们都不好意思和咱们站在一起,嫌自己掉价。

    高翔的炮排战士更是牛的不得了:“钢筋水泥的大碉堡又如何,十发急速射照样炸碎,今天要是没有咱们连,九旅还指不定要损失多少人。”

    听着战士们的议论王成德捅了身边的李勇一下:“大勇,我怎么看你不太高兴啊,这是咱们连成立后的第一仗,一点伤亡也没有,打得多好啊,你指挥的也很好。”

    李勇忙说:“谁说我不高兴了,打了胜仗还能不高兴?我高兴的很。”走在李勇身边的三牛说道:“连长,你就别编瞎话了,别说是指导员,连我都能看出来你不怎么高兴,还想糊弄谁啊?”听到三牛的话,李玉明和小成还有胡小莲等周围的战士们都笑了。

    李勇看了他们几个一眼:“打了胜仗当然好,是高兴的事,可是咱们什么也没捞着,光替别人帮忙了,咱们连只带了一百六十发炮弹,这种炮弹补充不容易,打一发少一发,刚才一口气就是二十多发,现在就剩一百三十多发了,打没了怎么办?回去取也来不及了,咱们以后再打仗就定一条规矩,一定要有缴获,没便宜的事咱们不干。”

    听李勇说完大家都笑了,都说知道连长为什么不高兴了,纷纷表示就按连长说的办,以后打仗一定要想法占便宜,没便宜的事不干。

    晚上特务连找了个树林宿营,绿色的帐篷和树林溶为一体,远一点地方看不出来这里有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这样能提高部队的隐蔽性。

    李勇和指导员王成德商量:咱们连的粮食吃的差不多有一半了,做吃山空不是办法,这两天必须抓紧时间再打一仗,得多弄些粮食,这里的老百姓自己都不够吃,已经没办法从地方上酬粮了,只有从敌人身上打粮食的主意,青海和宁夏的敌人有一部分是骑兵,咱们就打他的骑兵,死马当粮食,活的留给辎重排用,以后的辎重排要全部取消人力运输。

    商量好当晚就把张劲松的侦察排派了出去,给他的任务是要在二天以内了解周围的敌情,但是不能因为发生战斗暴露特务连的位置。

    第二天晚上天快黑的时候张劲松和他们排的战士们陆续回来了,边大口吃饭边向李勇和王成德汇报:西南方向离特务连现在的驻地二十多里有条大川道,所谓的大川道也就是一条大山沟,走的人多了就成了道。

    听附近老乡说经常有敌人的骑兵活动,他们守了半天只是发现有十几个敌人骑马路过,没发现别的情况,向别的方向派出去的侦察兵也没发现附近有敌人活动的迹象。

    陇东高原地广人稀,沟壑纵横,侦察排的战士们没有快速的交通工具,只是靠自己的两条腿,在不到两的时间里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已经是不容易了。

    李勇和王成德决定明天早上部队就向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