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兴的。”

    李勇和王成德不敢怠慢,俩人一起起身给李贞将军敬礼,立正,喊“长好”王成德的感觉还算正常,他以前就在四旅老2团的政治部工作,也听说过有这么一位长,但李勇就不一样了,看到这样一个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将军还有不jī动的?

    李贞将军是什么人物?十八岁带领农民搞暴动,心眼多的不得了,连着打了二十几年仗,还专mén管干部,啥人物没见过?看人的眼睛很毒,看到李勇有些jī动的眼神就多少能猜出点心思来:“怎么了?李勇旅长以前认识我吗?”

    “大名鼎鼎的李贞将军,我还能不知道?”李勇没注意下,脱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李勇这句话一说完连彭老总都楞了一下,这xiao子啊,还真敢说。

    我军授衔是在55年实行的,48年就说李贞是将军的那还不让人惊讶。

    “哈哈哈,”李贞大笑着说:“谁说我是将军了?还什么大名鼎鼎,胡扯,我可没你们王司令有名,你这xiao子什么时候听说过有我这号人物?有点拍马屁的嫌疑。”

    李贞将军是19o8出生,到了48年已经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了,看李勇和王成德这两个二十几岁的人有点看晚辈的意思。

    被李贞将军这么一说,李勇有点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确实是早就听说过,但没法说,说是几十年以后听说的??那还不得让人当妖怪抓起来,起码彭老总等人会认为他jīng神不正常。

    “行了,别不好意思了,拍拍马屁也不是什么坏事,开完会以后咱们一起回咱二纵队,找你们王司令员取经去。”李贞将军说到二纵队的时候用的称呼是咱二纵队,让李勇和王成德很亲切,这才真正是从家里走出去的老前辈。

    李贞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里的老骨头,凭她的资历和功劳实际上授少将军衔是太低了,很多她经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后来的军衔都要比她还高,但李贞将军从没因为这事有过什么牢sao,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能算个屁。”这就是当时老**员的风骨了。

    至打解放军重新收复延安以后,整个地区是欢歌笑语,战士们训练之余就下地帮助老乡干农活,当然了带头下地干活的都是先前的老兵,这是八路军的老传统。

    从延安撤出去快一年半了,有很多老战士再也回不来了(两万两千多的老战士,回来的连一半还不到),能回来的都已经是部队里的各级指挥员了,但是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挑水的挑水,该给老乡挑粪的挑粪,里面有很多都是营团级别的指挥员。

    延安的老乡们也没拿他们当做是什么官不官的,(在老八路军的部队里官兵没什么大区别),和这些还活着的老战士一起干活吃饭聊家常,这样的情况让新解放过来的战士很受触动,他们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老百姓会这么向着八路军了,为什么被国民党的军队抓住了吊起来打的时候也不说解放军的去向了,这就是民心,民心所向还能不打胜仗?有句老话说的好,天意不可违,什么是天意,民意即天意。

    国共两党战至48年的下半年,力量对比有了明显变化,人民解放军在两年左右的战斗**歼敌国民党正规军94个旅,连同一些地方部队,共歼敌152万,收复与攻占重要城市164座,解放区的面积达到了235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一亿六千万,国民党的军队总数下降到365万,而解放军的总兵力则增长到28o万,这还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对比,而解放军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更不是国民党军所能比的了。

    延安是一片欢声笑语,但有笑的就有哭的,此时还在国民党控制下的西安是漫天的凄风苦雨,刘勘、严明、徐保三位高级将领相继阵亡以后,胡宗南给他们三人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把他们三个死人树成高级军官的楷模而大大地赞扬了一番。

    让胡宗南没有想到和大吃一惊的是,他的校长蒋介石也来到了西安,参加了由他主持的这个追悼大会,还亲自上了埋葬三人的翠华山,给三位死去了的将领鞠躬,说他们是党国的英雄,**的功臣。

    不过谁都知道,蒋介石和胡宗南这套做派是给活人看的,死了就是死了,你再加封什么的也活不过来了。

    当时的西安有学生写了一副对联来形容现场的情况,或者说是讽刺吧,上联是:刘勘戡1uan,内1uan未勘身先死。下联是:徐保保宝jī,宝jī未保一命亡。横批是:纪律严明。

    蒋介石在西安如丧考妣地给这些还活着的高级将领讲话:“我们今天还能在这里祭奠他们,如果你们再不努力作战,恐怕我们死后连埋的人都没有,更提不上什么祭奠了。”

    西安,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此时的蒋介石一改在追悼大会上的面孔,对着站在他面前的两个学生是臭骂不止,这个两个学生一个是西北的最高行政长官,6军上将胡宗南,另一个则是刚刚从延安跑回来的整编第十七师的师长何文鼎。

    “怕死,无耻,废物,你手里有三个师的兵力,加上地方的保安团,怕是有四万多人吧,共军能有多少人?他们充其量只有十万人,十万人还是我多说了,你守多长时间?两天不到就把延安丢了,你的军队呢?你的士兵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你的火炮和坦克呢?你还回来干什么?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连一群泥tuǐ子都打不过,要你们还有什么用?”

    蒋介石把何文鼎连同胡宗南是一通臭骂,骂的俩人大夏天顺着脑mén子冒冷汗,但熟悉蒋介石脾气的两个学生也知道他们这一关又过去了。

    这些黄埔出来的学生都知道,被校长骂不可怕,怕的是校长不骂,那可就是真坏了,说明蒋介石已经对你这个人彻底失望了,以后再也不会起用,你这一生也就完蛋了。

正文 第336章 再战三十六师

    第336章 再战三十六师

    在西安参加完追悼大会的蒋介石把胡宗南和刚刚从延安逃回来的何文鼎是一顿臭骂,不过骂归骂,最后还得是给他们打气。【叶*子】【悠*悠】

    不管这俩人怎么无能也是自己的学生,用别人就更不放心了,校长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道:“不要气馁,仗还有你们打的,共军不过是十来万人的土顽,要拿出信心和勇气去对付他们。”

    屡战屡败的胡宗南利用一切手段对部队进行补充,有了校长的支持,他的手底下仍然有11个整编师,3o个旅,大约25万多的部队,加上青海、宁夏和甘肃的国民党地方部队,在整个大西北,国民党能控制的部队还有四十多万,从数量上看是**人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的几倍。

    八月份,经过补充的胡宗南部在蒋委员长的鼓励下,向西北野战军大肆反扑,想一举扭转延安丢掉以后的被动局面。

    彭老总带领西北野战军并没有与敌人硬碰硬(硬碰硬从来就是不是解放军所提倡的),而是用且战且退的战术,与胡宗南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接触,逐步试探胡宗南的真实意图。

    胡宗南在西安自己的长官公署里每天都要听通报,看汇报,了解战事的进展,然后再指挥部队动攻击。

    战役级别的指挥员,离着上千里地与彭老总这样的人物较量,跟找死也没什么区别,不知道他的校长是怎么看上他的,把几十万的部队jiao给这样的人来指挥。

    前线战机很难扑捉,可是他的前线指挥员没有他的命令连一个营都调动不了,这样的傻蛋除了葬送他自己的部队还能有什么用?在国民党里曾经有人评介胡宗南为志大才疏,草包一个,充其量能当个团长。

    在国民党军的进攻下,先后占领了白水、澄城、合阳等地,得到消息的胡宗南大喜过望,命令部队把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分区向当年xiao鬼子那样来了一个拉网式大扫dang,准备把西北野战军困死在黄龙山区。

    一直在关注陕北战况的蒋介石也是不断地鼓励胡宗南,让他加快结束陕北战争,一鼓作气消灭西北野战军,好把他的三十几万部队投入中原战场,与解放军进行中原大决战。

    西北野战军隐忍不,并没有与国民党军有大规模的接触,而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寻找战机,寻找可以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机会。

    在国民党军向陕甘宁边区进攻的部队里面有一支部队是比较另类和特殊的,这支部队就是新三十六师。

    为什么说是新三十六师,因为国民党的整编三十六师已经在前文叙述过的沙家店战役中被西北野战军全歼了,在那次战役中惟独跑了师长钟松和几个亲信,虽然说只剩下了师长和几个亲信,但胡宗南舍不得三十六师这个番号,命令种松重新组建三十六师。

    部队是组建了,但是和以前的三十六师有很多地方不一样了,先前的三十六师是有过战斗经验的老部队,人员也是达到了空前的三万多人,新三十六师就差多了,师属的三个旅人员跟以往相比缩水不少,每个旅只有四五千人,全师加在一起也只有一万五千多人,这里面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非战斗人员。

    客观地说,种松这个人还是一个比较会打仗的将军的,在第一次榆林战役中,正是因为有了钟松的支援才让西北野战军损失惨重,胡宗南再一次重新起用钟松也多少是看准了这一点,认为他还有用,能给自己卖命。【叶*子】【悠*悠】

    钟松当然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在行动中非常卖力,希望通过这次作战一洗沙家店战役的耻辱,向胡宗南和蒋介石证明他是一个能打仗的指挥员。

    三十六师从攻击行动一开始就非常卖力,部队的攻击与部署非常快,在几次xiao规模的接触中给西北野战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不过由于这家伙在与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冲吃过大亏,所以的他的每一次作战都非常xiao心谨慎,生怕再一次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