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张仁清山洞子中急得团团转。
长津湖战役打响以后,身为军长兼政委,张仁清一直坐镇军指挥所,又要管军事,又要管政治工作,还要操持后勤,忙得焦头烂额,关键是仗打得不顺利,部队的伤亡极大。
汇总到军部的各个单位的统计数字就像是一根鞭子抽打着张仁清的脊背:三天四夜的战斗以后,全军已经减员20000人,其中冻死冻伤14000人。这是他从未遭遇过的损失。
开头倒是不错,他这个军4个师在克服了千难万险进抵长津湖地区之后,以突然和坚决果敢的动作同时出击,在兄弟部队的协同配合下,就把陆战1师掐头去尾拦腰斩断分成了四截,打得美国人晕头转向找不着南北。但是分割后各个攻击时,陆战1师这块骨头却并不是那么好啃。美军的装备好,武器精良,供应充足,应变能力也很强。陆战1师被誉为美军“王牌中的王牌”,名不虚传,虽然遭到了志愿军突然的包围和打击,但他们并没有自乱阵脚,他们很快就稳定了局面,支撑起牢固的防御阵地。加上他们重武器多,又有强大的空中支援,造成志愿军部队的攻歼困难。据初步掌握的情况,陆战1师摆在下碣隅里盆地上的重型火炮就有几十门,其中有155毫米榴弹炮18门,105毫米榴弹炮30门,另外还有大量的大口径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近百辆重型坦克,每天能够得到几十架、上百架次战斗机的掩护与支援。而他这个军呢?只有少量的轻便迫击炮,炮弹也不多,坦克和空中的支援更是连想也不用去想,唯一的优势是人多、手榴弹多。这就造成部队只能在夜间战斗,只能进行近战,只能冒着巨大的伤亡冲到距离美军阵地30米左右时投掷手榴弹。
《长津湖》(58)
张仁清没有想到手榴弹成了他这个部队唯一有效的武器,成了志愿军战士手里的“重武器”。更困难的还在于不论战士还是干部,部队都在饿肚子,都在经历着饥饿和寒冷,冻伤减员就更为普遍。从而造成围住了打不进,包住了啃不动,战役进入了胶着状态。
张仁清走到作战地图前,看着上面各种各样的标记,眉头紧锁。他知道就是在这样的艰难困苦面前,全军部队仍然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以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气概向美军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进攻,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战果。
昨夜,在新兴里,他这个军的一个师配属友邻部队向陆战1师的右翼掩护部队、美军步兵第7师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势,将美7师的一个团大部歼灭,从而创造了长津湖战役、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一次战斗歼灭美军一个团建制的历史。
“北极熊团”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其参加过1918年至1920年的对苏干涉作战,从而获得了“北极熊团”的绰号,团旗上有北极熊的标志,以显示其悠久的历史与赫赫的功绩。二次大战期间,该团参加过太平洋战场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的战役战斗,是美国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从它孤军突入鸭绿江的冒险举动中便可窥其一般。但是星转斗移,时过境迁,这头声名赫赫的“北极熊”却在冰封雪冻的长津湖畔被中国人、中国军队干掉了。
隔湖相望的新兴里的胜利鼓舞着军长张仁清,使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张仁清一接一支地抽烟,一些参谋干事也跟着卷起了喇叭筒,洞子虽然很大,但却被几十只烟枪搞得乌烟瘴气。
张仁清重新坐回到木板桌子旁边,仍然陷入在深深的思索之中。困难是极度困难,部队没有饭吃,没有弹药打,没有御寒的衣物,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忍饥受冻,每天都面对着美国人铺天盖地的炮火,面对着枪林弹雨,面对着流血与死亡。但是他的部队没有垮下来,战士们仍在战斗、战斗。当然,他们的伤亡是巨大的,可以说眼下面对着的是前所未有的伤亡,在他的记忆中,这种艰难困苦和伤亡超过了红军时期的爬雪山过草地,超过了他们这个新四军部队腥风血雨的八年游击战争,超过了历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但是张仁清相信他这个部队,他这个部队经得住任何伤亡,付得起任何代价。只要能把陆战1师紧紧围困消灭在长津湖,麦克阿瑟的“铁钳攻势”以及“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黄粱美梦就会彻底破碎,朝鲜战场上的急迫与不利局面就会有惊天的逆转,而他们身后刚刚站立起来的年轻的祖国就会安然无恙,从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着这样的目标,他们的任何伤亡都是应当的;为着这样的目标,他这个军就算是打光了也是值得的。
《长津湖》(59)
张仁清觉得要鼓励和严令全军部队克服千难万险,再接再厉,紧紧抓住陆战1师,断敌去路,打敌增援,缠住它,咬住它,消灭它。死鹰岭一线的阵地丢失了,死鹰岭至关重要。要组织部队反击,白天打不了晚上打,白天丢掉的阵地晚上必须夺回来,必须控制住自北而南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真兴里之间的联系,使敌进进不得,退退不了,孤立无援,首尾不能相顾。
在张仁清看来,经过连续几天的大规模战斗,美国人出现了动摇的迹象,他们拼命抢占死鹰岭一带的阵地,无非是要打通下碣隅里至柳潭里的生命线,能够增援柳潭里,保证北进道路的畅通,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柳潭里的部队撤回来。西线美军已经全线动摇,陆战1师不会傻到仍然要孤军北进鸭绿江,那样他们就有可能遭致全军覆没的命运。他们不会那么傻,他们显然做好了往回跑的打算。
动员全军,向美国鬼子发动新的更加无情的攻击,决不让陆战1师跑掉。
张仁清扔掉了烟屁股,地上已经是满地的烟屁股了。
阿尔蒙德虽然听得糊里糊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北进鸭绿江已绝然无可能,他们不再需要进攻,他们要由此转入防守,“向南防守”,去建立新的防线。换言之,他们要全面撤退。
22
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如火如荼,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却端坐在他东京宽大的办公桌前,一如既往看着报纸,喝着咖啡,抽着他随手不离的玉米茎大烟斗。前线的局势危如累卵,但并没有破坏这位联合国军司令的平和心境。然而,明显增多的电报接踵而至,带来了越来越令人不安的消息,这让麦克阿瑟感觉到局面似乎是朝着不利的方面恶化,而美国海军陆战队被中国大部队包围的消息更是震惊了全世界。在副官以及参谋人员的反复建议下,一向举重若轻的麦克阿瑟也觉得有必要召开一个专门的会议来分析一下朝鲜半岛的情况,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此,他一个电报招来了朝鲜战场上的两位最高战地指挥官,西线的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东线的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
麦克阿瑟说:“我们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委派给我们的任务已经超出了其能力。目前,由于鸭绿江全面封冻,中国人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增援补给通道,使得我们的空中力量无法实施有效的封锁。显然,先生们,就眼前而言,我们的军力不足以应付中国人这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天时地利对他们来说更为有利。由此而产生的形势带来了全新的局面,这种局面扩大了从全世界范围来考虑问题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它已经超出了本战区司令所拥有的权限。本司令部已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作出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其目前所面临的局势显然超出了它所能控制的范围。”
《长津湖》(60)
阿尔蒙德虽然听得糊里糊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北进鸭绿江已绝然无可能,他们不再需要进攻,他们要由此转入防守,“向南防守”,去建立新的防线。换言之,他们要全面撤退。
麦克阿瑟在沃尔顿·沃克中将和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飞走以后给大洋彼岸的华盛顿发去了一份电报。在这个电报中,麦克阿瑟委婉地承认了圣诞节攻势的失败,但他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承认的。麦克阿瑟在电报中写道:
由我们的进攻行动所导致的形势变化已暴露无遗。现在,把朝鲜冲突局限于北朝鲜部队以及少量的外部势力渗透的看法都应排除,共产党中国在北朝鲜投入了大批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实力仍在不断地加强。任何在志愿名义掩护下的军事行动都不再具有有效性,他们是中国共产党指挥的正规部队。
因此,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
在北朝鲜的长津湖畔,陆战队的高级指挥官们也在抱怨,他们一肚子牢骚。
与中国人的艰苦战斗已经进行了几天几夜,而负责指挥他们的第10军军部却没有任何的指示给他们。开始的时候阿尔蒙德军长还要求他们向既定目标——柳潭里西北方向的武坪里和鸭绿江进击,当他发现这一要求纯属徒劳时,他便没有了任何消息。每隔两个小时,陆战队就要向第10军军部报告他们这里发生的最新情况,但是第10军的大员们显然是不知所措,他们对中国人大举进攻一事怎么也拿不定主意,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原来的想法。他们踌躇不前,完全不顾陆战队每时每刻都在浴血奋战和不断增大的伤亡,拿不出任何新的主意。
史密斯和陆战队的团长们明显感觉到,麦克阿瑟、阿尔蒙德及其参谋人员,他们都已经束手无策了。
史密斯师长行事向来谨慎,当他意识到中国人的战略企图——围歼、消灭陆战队而不仅仅只是挡住他们北去鸭绿江道路的时候,他就已着手考虑“转移”的问题了。在史密斯看来,继续北进鸭绿江不仅是愚蠢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只会招致陆战队更大的损失甚至是全军覆没。但是没有上级明确的命令,他也不能擅自“转移”。因而这些天史密斯和陆战队所能做的,就是坚守、坚守,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