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黑暗中沉默了片刻,然后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说道:“麦卡锡中尉,请您告诉中国军队的长官,我们正在研究他们的意见,我们需要时间。”
“好的,”麦卡锡继续说,“中国人答应以战俘的身份对待我们,他们保证遵守日内瓦公约的条件,战争结束以后就会送我们回家。”
“知道了中尉,请您转告中国指挥官,我们准备答应他们的条件,我们准备一下。”
被截断在乾磁开一线崎岖山路上的美国人是麦克劳克林少校指挥的司令部梯队。
《长津湖》(70)
在一天大半夜的战斗中,麦克劳克林的部队伤亡惨重,他们这一路奔波战斗而来,一路上丢下了几十具陆战队员的尸体,出发时360人的部队,现在还剩下不到300人了,其中还包括60名左右的伤员。子弹基本上消耗殆尽,手榴弹也用光了,无后坐力炮的炮弹全部打光,炮手全部阵亡,电台车也炸坏了,与师部的通讯联系完全中断。中国人压在进攻发起线上,几乎一个冲击就将席卷他们的阵地,麦克劳克林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弹尽粮绝。
几百名陆战队员的安危和性命担在麦克劳克林的肩上,他不得不反复权衡。他想起出发前史密斯师长告诫他的话语和寄予他的无限期望。他的目标是去拯救下碣隅里的陆战队官兵,可是他现在却要为了自身及其部队的生死存亡而努力。麦克劳克林想起了史密斯说过的一句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美国人的生命都是最为宝贵的,与美国人的生命比起来,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
麦克劳克林集合了他的部队,一共是240人,包括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欧阳云逸和陈阿毛的带领下,这240人走出了叫做乾磁开的北朝鲜村庄,尔后由吴铁锤带着一部分战士连夜将他们押往后方。
一下子俘虏了几百个美国鬼子,吴铁锤和欧阳云逸都觉得这件事情不小,吴铁锤决定亲自押送俘虏去后方,而由欧阳云逸带领部队继续留在阵地上,等待着上级进一步的指示。原先俘虏的麦卡锡等三个美国人也一同随行。
当了俘虏的麦克劳克林少校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一直呆到战争结束,后来回到美国,重新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他被当做英雄,受到了格外的尊重。被俘的经历并未对他的军旅生涯带来任何影响,反而由于长津湖战役中的表现而深得器重,一路官运亨通,在越南战争期间曾出任陆战师的副师长,最后是以美国海军陆战队太平洋战区中将司令的职务退役。
乾磁开一天一夜的战斗后,他们在取得重要战果的同时,伤亡加上严重的冻伤减员,实际上只剩下100多人了。
26
1081高地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最南端,它所在的这一片山区叫做黄草岭,实际上也是朝鲜东北部狼林山脉的一部分,属于狼林山脉的余脉。平原和山脉以此为界,往南是朝鲜东海岸一马平川的沿海平原,往北则由此进入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
《长津湖》(71)
中国人美国人都知道黄草岭1081 高地的重要,它是陆战1师撤往兴南港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越过了黄草岭1081高地,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挡住陆战队“转过头来向后进攻”的步伐了。
军长张仁清先敌一步,率先向1081高地派出了自己的阻击部队,这就是欧阳云逸和吴铁锤所带领的在乾磁开战斗中幸存的战斗人员,也是黄天柱这个一万余人的师剩下的全部可战兵力。
乾磁开一战打响前,他们三个连400人拼成了一个营。乾磁开一天一夜的战斗后,他们在取得重要战果的同时,伤亡加上严重的冻伤减员,实际上只剩下100多人了。吴铁锤带着部分人员押送美国俘虏去了后方,留给欧阳云逸的满打满算还有百十号人。张仁清黄天柱的命令下来以后,欧阳云逸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带上这百十号人向着黄草岭1081高地穿插前进。
雪已经停了,白色的太阳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若隐若现。寒风吹拂着大地上的积雪,起伏不平的山路上一派迷蒙。大雪掩埋了所有的一切,道路上雪深及膝崎岖难行,走起来非常费劲,人和骡子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地摸索着往前走,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落在白雪覆盖的深谷之中,所以部队行军的速度十分缓慢。
欧阳云逸很焦急,因为照这样走下去,不知道何时才能赶到1081高地。他站立在路旁鼓励部队加速前进,他告诉大家,只要截住了美国鬼子就能搞到吃的东西,所以要拼命往前赶。美国人这个运输大队长的表现不如国民党蒋介石,不能让他就这么随随便便跑了。部队听了以后都来了精神,身上腿上也有了气力,心里面就是一个字,走,咬着牙走。
暮霭渐起的时候,异常孤寂和荒凉的黄草岭1081高地已在他们的脚下。欧阳云逸带领部队占领了阵地,百十口子人的百十条枪一齐指向了山下的道路。北望古土里,风雪弥漫之中一片沉寂。
高地上有一些散兵坑和堑壕等简易的工事,工事里都堆积着厚厚的积雪,可能是长津湖战役之前兄弟部队临时修筑的。当时陆战1师于元山登陆后,兄弟部队曾于此迟滞过美国人北去长津湖的脚步。现在,欧阳云逸和他的部队又重新占领了这些阵地,他们要阻挡的是同一拨美国人,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而不同之处是这拨美国人前些日子还在向北进攻,现在却要转过头来往回跑。
欧阳云逸的百十号人到达1081高地以后,史密斯的陆战队还在古土里以南的山路上徘徊着,他面临着新的难题,撤退途中的一座桥梁被中国人炸掉了。没有这座桥,陆战1师的所有车辆和人员都将被继续堵在长津湖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将要前功尽弃。
《长津湖》(72)
这就是架设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水门桥。
水门桥悬空于两座绝壁之间,是柳潭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一线通往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桥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张仁清军长早已盯上了这一处关口要隘,先后两次派部队将其炸毁,而陆战1师的工兵分队也两次将其抢修完毕。张仁清的部队破釜沉舟,第三次冲上设防严密的水门桥,不仅将美国人刚刚修好的桥梁桥板炸了,连桥墩也炸掉了。一路苦战到达此地的陆战队被堵在断崖以北的崎岖山路上,他们只能望桥兴叹。
史密斯把里兹伯格团长找来,分析了一下眼前的险峻形势:“水门桥是陆战队的生死命门,我们若无此桥,所有的陆战队员最终都会葬送在长津湖畔的风雪中。”
里兹伯格眉头紧锁,同样感觉到问题的万分严峻:“必须重新架设一座桥梁,而且要快,要争分夺秒。”
“所有的东西都被中国人炸烂了,我们没有任何的器材和设备。你对此有何意见,上校?”
“我建议立即请求远东空军的援助,要他们空降一座新的桥梁下来,空降一座车辙桥。”
史密斯同意了里兹伯格的请求,目前看也只有这个办法能够挽救危局。史密斯下令马上呼叫远东空军的支援,同时要求里兹伯格的部队配合工兵分队的行动,一旦车辙桥空投下来,就立即进行架设。
远东空军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陆战队的请求,然而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这些钢制桥梁的构件每件都重达1000多公斤,超出了降落伞所能负载的最大重量,第一次空投没有成功,车辙桥的钢梁摔得变了形。里兹伯格建议远东空军使用双降落伞空投,即每两具降落伞负载一件钢制的构件。远东空军照此办理,他们取得了成功。一套车辙桥就可以将悬崖峭壁变为通途,可是为了保险起见,远东空军的C…119运输机一次投下了两套完整的车辙桥。一套车辙桥由4根钢梁组成,8根钢梁使得架桥的器材绰绰有余。另外,远东空军还空投了一批木板,作为铺设在两根钢梁之间的桥面来使用,以保证除了坦克、火炮之外的其它车辆通过。里兹伯格的部队一面担任警戒一面协助工兵分队铺架桥梁,几个小时以后,新的钢铁桥梁出现在水门桥的悬崖峭壁上。车辙桥能够承受50多吨的重量,木板搭建的桥面也能承载20吨,陆战队的坦克、火炮、战斗人员及其它大大小小的车辆全部顺利通过了这一处险要的关隘。
《长津湖》(73)
史密斯将要迎来的下一个生死命门是黄草岭上的1081高地。不过他不打算让陆战队冒夜晚进攻的风险,惯于夜间战斗的中国人不会善罢甘休,而极度的严寒也会大大削弱部队的战斗力。他要求所有的陆战队员坚守住既有阵地,他们可以呆在暖和的棉帐篷里,可以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等待着又一个明天的到来。明天到来以后,他的部队将向黄草岭上的1081高地发起最后的一击,尔后他们就可以大步朝着海边前进了。
在他们身后,中国军队的追兵似乎越来越远、越来越稀散,他们的进攻和射击也不像开始时那样猛烈了,大概他们已消耗到极致。不过史密斯和里兹伯格等陆战1师的指挥官们都知道,中国人绝没有善罢甘休,他们依然在咬着牙穷追不舍。所以他们都明白此地不可以久留。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堑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27
风寒雪冷的108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最后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