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喜乐年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喜乐年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今天不一样,这次晚饭用的是家里堂屋内的方形饭桌。他们四个一边坐一个正好。晚饭也很丰盛,一大盘煎鸡蛋,一小盆炖土豆。

他们刚坐好,陈松枝就把那一大盘鸡蛋都放在了杜如蒿面前,“好好,你今天受伤了,多吃些好的补补。”

杜如蒿眼睛一下有些湿润,她眨巴眨巴眼睛,把那股湿意给眨巴掉。她这个年纪,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可在学校,她和哥哥一般是从家里带粮食过去换粮票买饭,吃的菜则多是自己带的咸菜。就是偶尔打菜,也是和同学两人合着一起打一份,两个人分吃,营养哪里跟得上?

因此,腿经常疼得抽筋,她常常半夜爬起来揉。后来她知道这是因为缺钙引起的,觉得自己怎么那么傻,可苦习惯了,爸妈又那么辛苦,当时就是不舍得吃。

别说在学校里不舍得了,在家还不是一样?家人都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就说这个鸡蛋,都是来客人了才吃,或者家里人过生日的时候给煮两个,平时都攒着卖钱。

现在,眼前竟然有一大盘黄灿灿的鸡蛋,这是妈妈准备全给自己的。虽然后来杜如蒿已吃多了比这更珍贵的食物,在这一刻,她的嘴里却不自觉分泌了生理性唾液。

杜如蒿伸出筷子,一人碗里给夹了一大筷,看盘子里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才说:“大家一起都吃吧!”

“你这闺女,让你吃呢你反倒夹给我们,我们吃太浪费了!”陈松枝这样说着,笑容却止都止不住。她还想把自己碗里的鸡蛋再夹给杜如蒿,杜如蒿哪里肯依,威胁道:“你们不吃我也不吃了哦。”陈松枝这才罢休。

一家人热热闹闹开始吃饭。杜如峰问:“根山叔怎么样了?”

“他腿医生说问题不大,不过就是得养。”

“老天保佑!这就好。”陈松枝念叨说,“从二楼楼顶摔下来,只是腿伤,还真是万幸。”

杜石林也直点头,如果摔得不是地方,比如脊椎骨,那人一辈子就完了。

杜如蒿知道前世刘根山亲戚在外地承包工程修公路,他跟着干也挣了不少钱,不然也不会回到村里修一幢二层楼。但现在的自己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就故意问:“他怎么那么有钱呢,还回村里盖二层楼?”

果然不出杜如蒿所料,杜石林道:“他跟着亲戚承包工程才挣的钱。”

“还是出去干挣钱啊,看咱们家,妈妈在家种一年的田也没几个钱。”

“那也得看在外干的是什么,像你爸,不也是干到现在,我们连个房子也买不起呢。”陈松枝不同意女儿的话。

买房子,听到这个字眼杜如蒿很惊奇。她订制了那个机械,今天本意是想借刘根山的事劝说家里人去做生意的,谁知道竟然引出了房子的事。前世可没什么买房的事,她不由问道:“买什么房?”

“我这次回来,就是想和你们商量一下这个事。我白天已和你妈、你哥说过了,你也参谋一下吧。”

杜石林本来并没有准备和女儿说这件事,这种家庭里的大事大人和长子拿主意就行了。可话赶话说到这里,又想到今天女儿在救助刘根山时的表现,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原来杜石林工作的煤球厂的厂子已被拆了要建楼房,给他们这些原煤球厂工人优惠,一平方米380元,愿意要的人要一次付清全款,一套三室的房子共三万六千元。回家说了之后,他们几人意见不一致。杜石林和杜如峰倾向于买,但陈松枝的理由也很充足。

因为虽然家里有些钱,可交房款并不够,并且,钱都拿去买房子了,他们指望什么生活?指望什么给两个孩子付学费?特别是杜如峰,老师说了他的成绩只要发挥稳定,上重点大学完全没问题。他再有一年就要高考,如果去外地上大学,他们把钱都拿来买房了,到时候他们拿不出学费生活费怎么行?

360元一平方,杜如蒿想,这简直和白菜价差不多了。后世那个位置因为紧挨着中医院和县第三高中,三千八都不只,并且有钱也难买到。真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家竟然也能沾上拆迁户的边。

怪不得爸爸这时候回来呢,原来他一般一个月回来一次,这次才间隔半个月。只不过当时杜如蒿脑子都被救爸爸这个事装满了,后来她去找爸爸的时候又遇上刘根山摔伤,根本没分神在这上边。还以为这次爸爸是想家了才回来的。

而上辈子之所以爸爸后来再没提出这事,怕也是事过景迁,提出来也没有用,只能白白叹息。

想到这里,杜如蒿兴奋得叫道:“要,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

杜石林和杜如峰惊异地看看她。虽然他们也倾向于买,可也没有杜如蒿这样坚定,并且,想到钱的事,他们也很头疼,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看到两人的目光,杜如蒿脑子里像被冷水泼过,发现自己忘形了。也是,他们没有经过后世房价的飞升,根本不明白现在一平方380元意味着什么。

果然,本就最不乐意的陈松枝说:“你说得轻松,我们哪里有那么多钱?并且,人家单位都分房住,就你爸单位不但不分房还要交这么多钱,也太不合适了。”

分房那都是老历史了,从此之后就是再好的单位也没了分福利房的说法。顶多单位建个集资房什么的,给自己的员工便宜一些。

杜如蒿耐心劝她,“过去的事就不提了,现在我们买房的话还缺多少?”

“带银行的定期算上,我们还差6200元。”杜如蒿真是没想到,自家还挺能存钱的,6200元左右的缺口,问题倒不大,只是,要如何措词才能说服妈妈呢?

她看了看自己家,家里的房子是老式的瓦房,窗户虽然是玻璃窗,可窗户不但小,还基本上是摆设,从来没打开过。屋子里阴暗潮湿,冬天是湿冷湿冷,现在虽然是夏天,还是觉得阴阴的。冬天不穿的衣物就得经常晒,不然会发霉。为了驱除这股潮意,墙角和床底下,还各堆了一大堆白石灰。

☆、第7章 说服

自己的家,阴暗潮湿,连墙壁上都经常起皮向下掉灰土,杜如蒿决定从这个方面入手,“妈,您的脚踝不是经常胀疼吗?就是因为咱们老房子太潮了,时间久了,您这伤处会变风湿的。我们不能在这里住了,买县城的大房子多好啊!以后再不用担心您的脚踝了。”

“我也知道县里的大房子好,可我们没钱啊。买了房子一家去喝西北风?”陈松枝看女儿关心自己,心里美滋滋的。好好虽然跟她爸亲,但对自己也是不错了,看,这买房子首先就想着自己的脚。可不错是不错,现实问题摆在眼前。

杜如峰看妹妹受挫,给她了一个同情的眼光,“我和爸刚才都劝过妈了,没用,不过咱家钱不够也确实是个问题。”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这么一大笔钱呢?妈妈的考虑也有她的道理。

看来这条道不通,杜如蒿也知道,这时候人根本还没有那种贷款消费的理念。别说妈妈这个农村妇女了,就是城市中,现在还有许多人沉浸在单位分房的观念里拔不出来,没有那种要高价买房的愿望。只有等到后来,房价越来越高,像坐火箭那样飞速上涨的时候,才后悔不迭。

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另辟路径,“妈,现在国家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你看现在的工资在涨,物价也在涨,没理由越来越少的土地不涨?并且,城里的房子,又不像咱们农村可以自己盖,大家都更愿意去城里,有这么多人每年涌进城里,城市地方就那么大,房子只会越来越贵。”

杜如蒿把后世的一些观念拿出来去说服陈松枝,慢慢陈松枝有些动摇。

这时,杜如峰也劝道:“妹妹说得没错,前几年工资才多少钱?您看现在,我们老师已涨到七八百了。收入涨了,大家都想着换新房子,房子不也跟着涨价啊。”

趁此机会,杜如蒿又加了一把火,“哥哥将来要上大学的,他找老婆也得在城里找吧。人家一听我们家在县城,马上感觉不一样。您总不能让哥哥结婚将来还回村里住吧?他总得买房的,这次我们不过提前些罢了。”

听到这话,杜如峰瞪了妹妹一眼,他觉得自从妹妹晕倒再醒过来,变化太大了,现在的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些方面连他也只是隐约知道,可妹妹就是能明确指出来。现在更是连他都能拿出来当成说服妈妈的借口。

不过,明显杜如蒿最后这段话最能打动陈松枝。她犹豫地说:“即使我同意,可我们家的钱也不够买房的。”

杜如蒿松了口气,只要妈妈愿意买就好,钱的问题再想着解决。

见陈松枝被女儿、儿子说动,本来就同意的杜石林也下定决心,“买,我们厂大部分都买了。”

工作了这么久,他在县城只有一间小单身楼住,最后又没了工作。从光荣的工人变成了无业人士,想想都觉得有些羞愧。他都觉得没脸见人,总怕被村里人笑话,宁可在城里打零工也不想回来。现在能有在城里安家的机会,怎么也应该抓住,到时候他们一家都是城里人,谁还敢再小瞧他?

可陈松枝的犹豫也有道理。钱从哪里来?六千多元,一家人不吃不喝也得一年多才能挣回来。这还幸亏这几年乡里提倡种药材,多了一份收入,而他爸工资也涨了,田里的庄稼产量提高了才有这么多钱。要搁十几年前,一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什么都别想。

“玉米还剩一些,能凑个几百块。家里的这头猪养了快一年了,也该出栏,也能卖个几百块,可这两样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元左右。”陈松枝拜着指头算,可怎么算都还差得远。

杜如蒿看到这里,心想还是要趁机让妈妈下定决心才是,她就又加了一句,“买房是大事,借些也没什么,看咱们村里,谁家结婚买房不借些钱啊,不也慢慢就还上了。”

杜如蒿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村子里年轻人结婚不像老人那阵子,都要有电器三大件,有新房人家姑娘才愿意嫁过来,村里除了几户在外有工作的,可真没有几家能做得到不借钱就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