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初恋的同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了那初恋的同桌-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他分散了注意力。随后;他便跟在众人后面;向西几步,迈上二、三级台阶,进入一处小的院落内。志坚在院门口向正房后张望,紧接着屋顶,山坡上青草密布,间以小树及错落着大小不等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再向上看,立着一两块巨石。志坚又记起当年连长在队列前所讲的,“房后的石头个儿大陡立,遇到大风还往往晃动,但同志们尽管放心,不管是遇上多大的狂风,也不会被刮下来的。”
第六章 画中人(下)
    他又想起那时的一天深夜,他独自站岗,这会儿连长也起来查哨。对方可能刚接完电话,便对他说:“咱们房后怪石嶙峋、山势险要,周围又古树参天、林木繁茂,青岛距离这里很近的;在八大关附近咱们的特种部队时常半夜乘小船赶到此处。上次摸去当地驻军一名哨兵,后让所在团团长领了回去,让兄弟部队知道了多没面子。刚才又得到消息,咱当地老大哥连队的一名班长,他正在站岗时,几名特种兵乘小船前来,其中一人想去摸岗。两者之间有一段开阔地带,不过种植着一片茶树,这人就匍匐着向目标接近。还剩下几步远了,哨位附近的狗可能感觉异常,便狂叫起来,才避免了又一次丑闻的发生。”连长停顿了一下又严肃地说道,“说不定他们过一会儿还来,你站岗要特别地警惕才行,要背靠墙根站着。现发给你10发子弹,如果有翻墙头的,只准照他身旁开枪,把他吓跑就行,不过千万别让人家抓了俘虏。”连长边说边把那一梭子子弹交到了他的手上。

    志坚一直肩挎钢枪,集中精力听着。这时,先接过连长交给自己的子弹,又把五六式步枪从肩头换到手中,在对方的监督之下,拉开了枪栓。因为他只在新兵连打过枪,虽说平时也能不断地摸摸枪械,可是当时一片漆黑,一梭子的子弹在弹夹上是呈弧型排列,急切之中,想成和弹仓呈90度直角,这样往枪械中按,必然压不进去。连长见此情景;迅速拿过他手中的步枪,稍作调整,就把10发子弹压到弹仓里,然后又把枪还给他。停顿了一下,连长又叮嘱道:“如果你这一班岗没有情况,再把我刚才告诉你的话如实传下去。”并要志坚复述一遍。连长认为他回答的满意后,才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这时起的下半夜什么异常也没发生,可是当早上他们按正常作息时间起床后,连长利用整个连到此地集训的干部战士列队早点名的时间进行点评时,讲到后来不指名地点了志坚遇事慌张,连子弹都压不进弹仓。他暗暗在队列里叫屈并埋怨自己,平时马虎大意,关键时刻出了丑。

    志坚回忆到这里,他尾随在众人后面又向院内走了十来步。正房前有汉柏一株,历经千年风霜。他再仔细观望;虽树冠不大,可是比当年枝繁叶茂。当初还是听那位老兵说过,就在这两年之前,因附近住了随军家属,有这么一天,两、三个淘气男孩儿;发现高树上的鸟窝内有鸟蛋,他们在急切之中,灵机一动,找来长杆,顶头上捆了破布,然后又蘸点儿汽油,便点上火把去烧鸟窝。想不到这汉柏躯体干裂,油脂又多,见火就着,这一下可闯下大祸。幸亏当时有装备精良的驻军在此,从附近急调有效射程高达七、八十米的水车前来救援,才平熄了这偶然的千年不遇的大火。

    志坚通过回忆听来的这起事故,进一步想到,在文革时期,如果不是部队在此驻扎,这些千年古树、奇花异草乃至稀世文物恐怕早就糟蹋得不成样子了。他又继续顺着自己的思路一直游走下去。那时节,整个中华大地,好的花木很是少见,他的家乡又地处穷乡僻壤,自然无缘见识奇花异草。此次随部队前来,纯属巧合,既有汉柏,又有唐榆,之于银杏、凌霄;更是不可胜数。当时正值夏秋之交,他夜半值勤,肩挎钢枪,独自巡逻,突闻到一股奇香,沁人心脾。遂抬头观望,见院外墙头之上,邻院房基之畔,立一亭台,近旁有数株桂树挺立。猛然间记起那位老兵在几天前就说过的,“这是桂树,别看它貌不惊人,按说已到了花开时节,若初开放,一般是夜深人静,到得那时,定会香飘四溢。”他有缘亲历亲见,印象之深,一生能有几次?怪不得历年历代,或少数没落官僚,见世途险恶,或几名文人雅士,觉功名无望,皆抛妻舍子,遁入空门,遂纵情山水,与世隔绝,倒也有一番情趣。不过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那遥远的当年,一个漫长的封建时代,浪费了多少人力;埋没了几许人才?

    这时导游的解说已进入尾声,不过讲得更加具体了,让志坚特别注意。她讲道,这里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故居,三百多年前,蒲松龄来到崂山,就深居在此,写下了不朽名作《聊斋志异》。其中不少篇章以崂山为背景,对此地景色作了生动地描绘。这“香玉”二字的碑刻,就是故居的见证。志坚是第一次听说此事,他当年住在此处时这块碑刻也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只是听那老兵说过,文革以前,在下宫拍过反映和尚、道士生活及展现此处美丽风光的影片。想到这里,脑海中又立刻浮现出当时的几个镜头。那天他和同班战友在室内静静地复习专业教材,有几位身着洁净便装的人步入院内,其中在前一位是步履稳健、明眸皓齿、气度不凡的长者。这位靠近了小屋,昂首长时间地凝望。因为此处是风景名胜,虽为文革中期,不过有些身份的人经常会光顾此地;部队首长也早有指示,该做什么做什么,既不要搭话更不要围观。可是那位老兵当时不知怎么着在暗中认出了这位长者,悄悄地对他们说,这人是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现在还没有正式站出来呢。这志坚是新兵蛋子,从来没亲眼见到过这么大的官儿;也顾不了许多,丢下书本,站起身子,靠近门口,偷偷地观望对方。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了一位当年大军区司令员为何不太注意千年的汉柏,而唯独对这古朴无华的小屋情有独钟。

    他继而想到,那时整夜整夜地睡在这房内,白天大多数时间又在里边学习,如果早知道有这事,当初自己或许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粘上点蒲翁的些许灵气。若此,前几天就不会出现那种心里干着急,笔下不生花的尴尬一幕了。

    在这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志坚的脑海中留存得太多太多,像景区的东北角上,他一日三餐及经常帮厨的连队食堂,像他们在爬山的途中所看到的,立在羊肠小道旁边的巨石上镌刻的醒目大字,像经常翻过山去到大部队看露天电影的场所,现在又怎么样了呢?他知道时间有限,不能一一亲见了。临到离开之时,他仍恋恋不舍,以至落后于众人一大截儿。
第七章 艳遇(上)
    志坚这次随团旅游,并没忘记局领导交给的任务,每天与企财股长互相照应着干些琐碎的事情。像人们在餐厅就餐前,他要忙着调整座位,引导晚来的入席;上车时,他要看看缺不缺人,到齐了没有,往往最后一个上;下车时,又看看都下去没有,东西有没有忘记在车上的,最后一个下车;在旅游景点,前面有导游带着,可人多,总有少数行动不一致的人,他就要催促这些人别掉队;每到个新的住处,总要配合导游把房间安排好,往往还要作一下具体的调整。这期间志坚就和同行的丽娜接触得多了一些,比如他最后一个上车,丽娜旁边空着个座位,他自然就坐在了此处。然后相互之间谈些旅途见闻、在外感想、甚至家常里短。旅途时间长,互相之间胳膊腿的就有碰撞的时候。他感到一般情况下对方可能是有意识的,特别天色暗淡之时,车灯又不开,刚开始丽娜的腿时靠时不靠,接下来就靠得多离得少,胳膊肘儿也逐渐地碰撞到他的胳膊或胸背。此时正是春夏之交,单衣薄衫,相互的体温、气息也在持续传递着。志坚早年同异性间有过浅尝辄止的接触,如今和当年的准恋爱对象如此,就不必那么缩手缩脚的了。不过仅仅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这样的情况并不多,只是从威海前往最后一站青岛的路上,表现得突出一些罢了。

    旅游团这次在太清宫跑完整个游程,天色已晚。临上车前,志坚既对该旅游圣地恋恋不舍,又要照料大家顺利返城,所以便落到了最后。丽娜想到他两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已经不多,有意识地将本是两人的座位里面留下了一个,志坚上车时,首先发现了离车门不远的空位,便顺势坐了上去。

    通向市区的这段柏油路,当初大部分路基是在接近海面的山腰处凿石修建的,因石质坚硬,山势陡峭,对这些常年生活在平原的人们特别是女性来说,眼见这上接高山,下临大海的险要地势,往往心情紧张,手足无措。汽车每上得山口,或驶下陡坡,便嘘声四起,不是目瞪口呆,就是大呼小叫,有人甚至闭上双眼,这丽娜表现尤甚。而且每到这时,她不是猛然依偎志坚腰身,就是抱一下对方臂膀。

    平时志坚与年轻女士接触均保持谨小慎微的心态,这会儿竟然有了大的改观,即所谓来者不拒。他自身暖洋洋乐融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待汽车跑完山路,走入平川,车上众人互相对话多起来时,丽娜也明知故问,“李会计,明天咱们去哪儿?”

    他答道:“明天是逛景点的最后一天,上午前去市区内的几处旅游景点,下午观观市容,让同事们到大商店自由采购点物品,也好带回去让自己的家人接着。”

    “哎呀,有什么好买的,几天来我也跑累了,下午我就呆在旅馆里不出去了,你一个男爷们儿,还有兴趣逛商店?”

    “我听取你的意见,你说我去好还是不去好?”

    “随你的便,不过你如果留下来,我就有个说话的伴儿了。”

    “那我就随你,呆在旅馆里哪儿也不去。”

    “这样就好,可不要变卦啊?”

    “不变就不变”。志坚说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