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早在他称帝前,随着民众对他越来越失望,各地对他的反对声浪,已经渐渐从无到有,由小变大:
大亨二年(公元403年)九月,原殷仲堪的旧部庾仄,乘着荆州刺史桓伟病逝,新刺史桓石康还未到任的机会,集结七千余人,突然进攻襄阳,打败雍州刺史冯该,攻克城池。而后庾仄设立晋朝七代皇帝的祭坛,声称要为晋朝讨伐奸贼桓玄。后来桓石康到任,调大军征讨襄阳,庾仄战败逃往后秦。
同月,已逃到南燕的高雅之和中书侍郎韩范上书南燕皇帝慕容备德(即慕容垂的幼弟慕容德),请求燕军南下讨伐桓玄,声称“桓玄犯上作乱,上下离心离德,”“即使不能平定吴会,至少长江以北唾手可得!”但慕容备德考虑再三后不愿惹事生非,只在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按史书记载,参加此次阅兵的军队多达步兵三十七万,骑兵五万三千,战车一万七千辆,这几个数字几乎可以肯定被大大夸张了,假如这个数字是真的,这将是整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便不了了之。燕军南下虽未成为现实,但证明大楚朝那些流亡在外“持不同政见者”们,时时“亡我之心不死”,威胁仍然是现实存在的!
不久后,更大的乱子发生在益州(今四川)。水淹石头城的同月,益州刺史毛璩拒绝接受桓玄授予他的散骑常侍、左将军的官职,不承认这位大楚皇帝的合法性。并扣留了桓玄的使臣,传檄四方,列举桓玄的罪状,号召天下共讨之!
毛璩(读音:“渠”),字叔琏,他的祖父是东晋初年的名将毛宝,父亲毛穆之曾为益州刺史。毛璩年青时曾为桓豁(桓温弟,时任荆州刺史)手下参军,后又转任谢安府下的参军,不久调往辅国将军谢琰(就是在山阴之役中,败死孙恩之手的那位)麾下任征虏司马。在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毛璩立下战功,升为宁朔将军、淮南太守。后来又因为讨平海陵县青蒲一带的乱民有功,再升为西中郎司马、龙骧将军、谯梁二郡内史。大约在孝武帝执政末年,毛璩接替郭铨担任益州刺史,从此开始专制蜀中,在昌明与道子两党的历次争斗中,他一直采取中立立场,从未参与,所以他既非桓玄的旧敌也非旧友。
但现在桓玄篡位称帝,改变了阶级斗争的大方向,原先一直不管闲事的毛璩终于冲冠一怒,起兵了!他命部将巴东太守柳约之、建平太守罗述、征虏司马甄季之挥军攻击,打败了楚朝任命的梁州刺史桓希,然后亲率益州军队沿江东下,推进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刘备的托孤地)。刚刚立国没几天,楚朝的西面,就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敌人。
英雄集结
可能是为了商议如何对付西边出现的危险事态,本月,大楚帝国的徐兖二州刺史、安成王桓修从京口进京朝见桓玄,在他的陪同人员中,就有彭城内史刘裕。这是桓玄与刘裕两人之间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
在历史上,这两位同样篡晋称帝的“同志”见了面,究竟说了些什么,史无明文,但可以知道的是,未来的宋武帝给此时的大楚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天会见结束后,桓玄对他的重臣,刘裕曾经的恩公司徒王谧大发赞叹说:“刘裕气度不同于常人,真算得是当今的人杰了!”
而且这句话是纯粹的夸奖,并不暗含着“说破英雄惊杀人”一类的居心。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不论是出巡还是朝堂集会,桓玄都要召刘裕作陪,对他殷勤款待,屡屡重赏,还特别下旨嘉奖刘裕及属下有功人员:“刘裕以寡敌众,屡次击破贼寇的锋芒,并跨海穷追(指进攻郁洲的事),将这帮妖道十歼七八。其属下众将奋力作战,虽重伤不下火线。因此从主帅到各级将士都应该重赏,以奖励诸位的功勋!”公平地看,桓玄对刘裕恩遇并不下于苻坚待慕容垂。
当年苻坚初见慕容垂,重臣王猛便认为慕容垂非久居人下之人,劝苻坚乘早杀之!而桓玄身边,正好也有这么一个角色,她便是桓玄的皇后刘氏。刘皇后是两晋更替时代豫州刺史刘乔的曾孙女,也属于汉朝皇族之后。当年八王之乱时,刘乔与刘琨是死对头,不知是不是受曾祖父的遗传影响,刘皇后也和姓刘的过不去。她对桓玄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怕不会久居人下,不如乘现在把他除掉!”这话几乎和王猛说的一模一样,而桓玄的反应也和苻坚相差不太大:“我正要扫清北方,平定中原,除了刘裕,还有谁能担当这样的重任?你说的那件事,等将来天下一统,再慢慢考虑吧。”
桓玄大概没想到,他对刘裕的厚待,刘裕在内心丝毫不为所动,按照刘寄奴早已盘算好的步骤,大楚皇帝已经是他将要捕杀的猎物!几天之后,刘裕假意声称自己旧伤复发,要回去养病。桓玄毫无戒心,便让他离开建康,与何无忌一起,乘船返回京口。
才刚回到家,就有一位京口老乡来找何无忌。这个人是青州刺史桓弘的参军,桓玄身边红人刘迈的弟弟——刘毅。刘毅,字希乐,祖籍和刘裕一样,都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至于是不是汉室宗亲,就不大清楚了。他少有大志,自负有文武才干,不治产业,也就说他和刘裕一样喜欢,甚至更喜欢赌博,可能赌技还要更高一点,因为没听说他曾让人吊起来打。总之,这个人极有冒险精神,天生就是不安份的主。
刘毅一见到何无忌,便开门见山的提出,要同何无忌一起谋划讨伐桓玄(看来他早看出何无忌的心意,而且胆子也大,不愧赌徒)。何无忌假意说:“如今桓家这么强大,如何对付得了?” 刘毅满不在乎:“世间的强弱,是不断变化的。如果领导无方,即使现在强大,也很快会变成弱小!要举大事,现在缺得只是一个能干的带头人罢了。”何无忌试探他说:“我看草莽之间,不是没有英雄啊!”刘毅坦然道:“以我所见,当今能算英雄的,只有刘裕一人而已!”何无忌笑而不答,其意尽在不言中。
随后,以刘裕、刘毅、何无忌三人为首,悄悄汇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汉,开始秘密策划讨伐桓玄的具体计划。除了三个领头的,这个反桓密谋集团的主要成员还有以下几人:
刘道规,字道则,刘裕同父异母的幼弟。大概受大哥的影响,刘道规也投了军,此时也在担任青州刺史桓弘的参军,和刘毅是同事。虽然没有兄长那么了得,刘道规也仍算得一个将材,且不争名利,比较顾全大局。
王元德、王仲德兄弟。这俩兄弟原是北方太原人,在前秦帝国危急期间,响应秦主苻丕的号召,发起义兵讨伐慕容垂。结果当然是让后燕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两兄弟率余众南逃晋朝,被任命为弘农太守,弘农让后秦攻占后,变成挂名太守。桓玄篡位后,王仲德悄悄对人说:“虽然自古以来,革朝易鼎,不乏其人,不过今天登基这位,恐怕不足以成大事。”便与兄长双双加入。
诸葛长民,琅邪阳都人,文武全材,但既贪财又好色,一向没什么好名声。他原在桓玄帐下做参军,后因为捞钱而东窗事发,被免职。诸葛长民对此愤愤不平:论贪污受贿,我哪有殷仲文、卞范之他们捞得多啊?不打老虎,专拍苍蝇,也太不公平了!他感觉跟着桓家人已没什么钱途,愤而加入密谋集团,此时正任豫州刺史刁逵的参军。
檀凭之,字庆子,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世居京口,和刘裕家同住在一条大街上,自小便是好友,后来又参与了刘裕讨伐孙恩的多次作战,彼此交情深厚,故而也加入密谋。和少时的刘裕不同,檀凭之是个好男人的典范:正直、宽厚、富有同情心,他的一位从兄去世,留下五个年幼的孩子,孤苦无依,他就将这几个侄儿接到自己家抚养,视同已出。值得一提的是,这几个孩子中,就有后来的刘宋名将—《三十六计》的原作者檀道济(这是根据《资治通鉴》及《晋书•;檀凭之传》、《宋书•;檀道济传》的记载所推导出,如按《宋书•;武帝纪》记载,则檀道济是檀凭之的叔父,应为笔误。)。的此时檀凭之正担任东莞太守、宁远将军,论职位在加盟众人中仅次于刘裕。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南)人。出身贫苦,且相貌丑陋,和李亚鹏的孩子一样,长了个兔唇。但他好学不倦,毅力过人。十八岁时,他听说殷仲堪手下有个名医(怀疑是开美容院的),能治兔唇,便想去求治。但此时家里穷得连路费都不够,他说:“要一直是这付丑样,我还活着干什么?”便背上几斗米,一路风餐露宿,硬是走到了荆州。一向很有同情心的殷仲堪听说了他的故事,又觉得他很有才干,便又做一次好人,收留他到帐下做事,并让那位医生免费给他医治。医生告诉他可以做手术,但手术之后百日内,只能喝粥,不能说话也不能笑,很少有人能坚持。他不以为然的说:“就算半辈子不能说话,也还有半辈子,何况才一百天?”而且说到做到,果然百日不语。虽然治好了兔唇,但也变不成美男子。他后来到桓玄那里应聘,桓玄嫌他长相不嘉,有碍观瞻,便让他下了岗,他郁郁不得志,遂参与刘裕密谋。
孟昶(读音:“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家住京口,时任青州刺史桓弘帐下主簿。一次处理公务,桓弘派他前往建康面见桓玄,桓玄与他交谈后,对其材学非常赏识,便向刘迈打听:“今天我见到一个部长级人材了,孟昶与你同是京口人,你以前可曾听说过他?”刘迈与这个同乡向来交情不好,也不愿他来分自己的恩宠,便回答说:“我以前在京口时,没听说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只是会写几首诗,经常和他的父亲应和。”桓玄听后大笑,就不再有提拔孟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