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第三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返第三帝国-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壤。这一新边界的形成使得德国本土处在深远广阔的后方,如果希特勒此时下令德国处于对苏战争的总动员状态。那么经过充分动员的德国和他的仆从国就能够派出240个装备和训练均优于我们的师进攻苏联,因此我认为,为了及时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让德国统帅部掌握行动的主动权。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要赶在德国人前面抢先展开军队,并在德军正处于展开阶段,尚未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向他们发起攻击。攻击的目的是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盟国的联系,在那里,罗马尼亚境内的石油是德国战争机器的血液我们必先把它掐断,下一步我们在直捣德国本土彻底摧毁他们妄图对苏联发动战争称霸世界的迷梦”。
朱可夫的话说完后,斯大林的目光停留在了地图上,在他的脑海里正反复咀嚼着朱可夫所说过的每一个字,诚然,朱可夫的计划与他的军事指导想是不谋而和的。他早就说过“苏联红军是一支最具进攻性的军队,在战争中,我们将进行进攻,这种进攻将在敌人的领土上进行,对于红军来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可现在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红军不堪一击的战斗力和低劣的装备,以及国家还没有完全转入战争情况下的经济体制,都无法应对一场大规模的进攻性战争。虽然在他的鞭策下从1939年到现在苏联的国防工业产值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九,但其它的工业增长仅百分之十三。
另外军队的全面训练也刚刚展开,红军的大规模扩编和改组也在进行中。军队的人数从1939年的98个师200万人急速扩充至1940年8月的303个师500万人,但是在这些数字里充斥苏联红军各部队的是大量的未经很好训练的新兵。旧的部队尚未从大清洗的严重摧残下复苏,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建部队又使全军的整体素养进一步下降,宏大的换装计划也是才刚刚开始,相对于数量惊人的旧装备而言。少量的新装备还未形成战斗力,但从他设想的巨大规模和趋势来看。一旦这些准备工作完成,苏联红军将对任何敌人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用一位英国二战历史学家的话来说,“苏德战争爆发前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我对这位历史学家说的话深信不疑,如果苏德战争在1942或1943年爆发,历史将记录下另一种情况,苏联将对德国占据全面优势。就像我在前文所说过的那样,历史是没有假设的。现在占据全面优势的却是德国军队,即使没有我提前设计的新式武器,历史的真实情况也是如此。正因为这样希特勒才会急于入侵苏联,而斯大林又是那么竭尽全力的避免在1941年爆发战争。就在斯大林初步否定了朱可夫“先发制人”的战争计划时,一场突入其来的变故改变了他的初衷。)……
1940。10。5。莫斯科。德国驻苏联大使馆。
上午10点,我仍在被窝里酣睡时卧室的门被卡曼莎匆匆撞开了。“弗雷德,英国人投降了”。这句话惊起了正在梦中与贝宁希丝缠绵的我,“你说什么,卡曼莎”?“英国首相丘吉尔正在通过BBC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读英国政府的《停战公告》。英国人在炸弹下屈服了”。听了卡曼莎的话后,我扯过床头的睡衣穿上,大步走出卧室来到楼下的客厅中。客厅里早已聚集在收音机周围的双鹰队员和使馆工作人员们,正凝神收听丘吉尔的讲话。“一个多月以来的大规模持续轰炸,彻底击溃了大英帝国的空军。德国海军潜艇对英吉利海峡的封锁,也使我们无法获得有效的补给。英国人民饱受煎熬深处战争带来的痛苦之中,为避免加剧扩大的战争灾难。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愿与德国政府签署一份达成谅解的和平备忘录,以求的体面的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嗷”,丘吉尔的讲话还没有说完,客厅里的人群全沸腾起来了。德国人们相互拥抱着、欢叫着、跳跃着,兴奋的眼泪夺眶而出,欢呼声直冲上大使馆的屋顶。我面无表情地默默退出欢腾的人流,来到了大使馆的后花园中,静思。英国人的瓦解虽是我意料中的事,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暗想此时最兴奋的人非希特勒莫属,避免了两线作战的他可以高枕无忧的放手对付苏联了。如果苏联再迅速的败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将彻底改写。那我呢?下一步是继续替希特勒卖命还是取而代之?如果要与希特勒分道扬镳,我认为此时的时机尚不成熟,虽然我在第5装甲集群建立起了我的些许威信。但还未达到让所有的官兵对我俯首帖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程度,虽然条顿骑士的藏宝图的真实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但分散埋藏的财宝还不能贸然取除。因希姆莱安插在我身边的钉子还没有拔除,另外,不甘心臣服于第三帝国奴役和统治的斯大林必和希特勒决一死战。要想征服他和他的红色国度不付出时间和代价是不可能的。
我的理性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现在就“起事”时机不成熟。可是机会在那出现呢?“弗雷德,你好像不高兴”?卡曼莎将一件军风衣披上我肩头时柔声问着我。“没有,我只是想静一静”。“别骗我了,从你的眼神里我就能猜到你在想什么”?“那你说说看我在想什么”?卡曼莎偏头调皮的冲我扮了鬼脸后说道:“我现在不想干扰和影响你对事物的判断,但我相信,你一定会引着我们走一条明路”。“卡曼莎,我……”。“将军,元首从柏林打来电话找您”。施坦茨站在花园的入口处对我高声叫道,“知道了,我马上来接”。“走吧,天知道,他又会给你下什么样的催命符”?卡曼莎不满的撅着嘴对我说着,“卡曼莎,这样的催命符我们不会永远听下去的……”
“温特,听广播了吗”?从话筒里传出的是希特勒难以言表的兴奋之音。“我已经听过了,元首”。我以平稳的语气回答着他,“啊,温特。您好像不太高兴”?“元首,虽然我们击溃了英国,彻底的平服了西线,可东线将使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你说的很对,我知道您是第三帝国唯一一个有着清醒认识的将军,西线的胜利只是一个开端,真正的战斗将在东线展开。您可以结束对苏联的考察了,10月10日,我将在柏林迎接您的凯旋……”
同日下午,当我前往克里姆林宫向斯大林辞行时,苏共政治局的紧急扩大会议又一次的召开了。“同志们,国际形式的急剧恶化,已逼迫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问题了。那就是“先发制人”的对德国发动战争,把企图灭亡我们的敌人消灭在他们的领土上,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见都可以发表”。斯大林的话犹如一场地震在会场上引起了一阵骚动,“还是我先说两句吧,斯大林同志”。得到斯大林的点头默许后,朱可夫起身对众委员说道:“同志们,这个作战的构想最初是我向斯大林同志提出的,发动这场进攻性战役的目的就是把战火引向德国”。
“朱可夫同志,您能详细谈谈您的战役计划吗”?发言的是加里宁。“目前具体指导战役实施的文字计划还没有完成,我刚才说过了战役的目的就是消除德国对苏联的战争威胁”。“朱可夫同志,您只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吗”?这次是莫洛托夫在发问。还没等朱可夫回答,他转而对在座的委员们说道:“大家知道,我们正在实施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38—1942)是第二和第一个五年计划自然而然的继续,而且前两个五年计划都超额完成了,国防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4年中增长了一倍,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计划增长1。1倍,实际增长了1。2倍。因此,从经济观点来看,国防工业取得了不间断的、迅速的、甚至可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我们从这些数字中不应忘记的是,这样巨大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群众极其紧张的劳动取得的,主要是靠削减生产民众生活必需品取得的。我们尤其应该清楚地看到的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增长是在和平经济的条件下取得的,是在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而不是一个黩武的国家中取得的”。
“希特勒,已经把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了,现在再谈您的和平主义您不觉得太晚了点吗?莫洛托夫同志”?朱可夫冲莫洛托夫嚷叫道。
“我们的军队现状也不允许我们贸然发动进攻啊。特别是德国将军温特。弗雷德他太了解我们了,只怕万一……”“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仅仅一次演习就把您这位红军“智帅”的精气神打没了吗”?“朱可夫同志,您可以嘲笑我,但本着对苏联和苏联人民负责的态度,我坚决反对实施这样的战役”。“您……”
“吭”、“吭”、斯大林发出几声轻咳后喧闹的会场马上归于沉寂,他用冷峻的目光扫视了一遍会场后,发现大家正用企盼的眼神看着他。他心里很明白该是自己下决心的时候了,他尽量以平缓的语气开口说道:“同志们,第一次世界大战诞生了苏维埃政权,那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产生社会主义阵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者,苏联承载着亿万劳苦众生的希望。19世纪末期建立起来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不仅傲慢而贪婪地对待着下层人民,也将众多贫穷落后的国家置于西方列强的奴役和宰割之下,受压迫的人民希望苏联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大同世界,受压迫的民族则是要通过布尔什维克主义,为他们多灾多难的国家找到一条振兴之路……”
第二十章。后发制于人
    第二十章
后发制于人
1940。10。5。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苏共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上斯大林的讲话在继续,“同志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苏联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死敌,同时也威胁着他们既得的民族利益,苏联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一开始就和东西方之间的民族利益冲突纠缠在了一起。为了迎接资本主义内在危机所必然引发的世界大战,苏联不仅应当勒紧裤腰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