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鲁国是周王尊亲,国际地位远超诸国,如果它都彻底服了我们,其他国家还能有二话?
齐桓公深以为然,于是在该年夏,率军攻灭了鲁国的附庸遂国(虞舜之后封国,位于今山东宁阳县西北),表面上的理由是遂国敬酒不吃吃罚酒,没有响应号召参加北杏盟会,实际上是杀鸡给猴看,给鲁国一个下马威。然而鲁庄公并没有被齐桓公给“威”住,反而派了大将曹沫带兵去攻打驻扎在遂国的齐军,欲为遂国复国。
在刘向《新序》及《管子》的记载中,此战鲁军的大将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曹刿而非《史记》中所言曹沫,或许曹沫与曹刿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名字。
然而,经过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场纺织品贸易战,此时的鲁国已非长勺之战时的鲁国,齐国也非管仲新政之初的齐国了,此时齐鲁实力悬殊,鲁军根本不是齐军的对手,结果三战下来,曹沫三战败北,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了大片土地。齐军兵临城下,鲁庄公仰天长叹:“嘻!寡人之生不若死。”只得乖乖认输,发书请求与齐桓公会盟于柯邑(今山东阳谷县西北),签订丧权辱国协议。
第一章 齐桓受胙(24)
齐桓公于是开开心心地来到柯邑,登上高坛,执牛耳与鲁庄公歃血为盟,订立和约,正在此时,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鲁庄公旁边的曹沫突然拔出暗藏在袖子里的短剑,纵身而起,一剑直指齐桓公。桓公身旁两个卫士急忙挡在他身前,曹沫却看也不看,左右两剑,电光石火间,两人已被刺倒在地,血溅高坛。再一看,桓公的脖子上已经多了一把利剑。
事发突然,众人不及应变,眼见着一把明晃晃的利剑在桓公的眼前闪着寒光,还不断地滴下血来,一个个都懵了。
“无有进者!均之死也,戮死于君前!(谁都不要过来!我要跟齐君同归于尽!)”曹沫声如洪钟,厉声喝道。
朔风凛冽,衣袂飘飞,曹沫卓然而立,状如天神,浑身一股威慑之力,震得众人心胆皆寒,再加上曹沫人质在手,所以谁也不敢妄动。
齐桓公一时也慌了,这是他第二次近距离接近死神。第一次他假装吐血蒙骗过关,但是这一次,利剑在喉,避无可避,小命完完全全捏在曹沫手里,这可真不得了。
但是很快,齐桓公又冷静了下来,他知道曹沫一定不会对自己动手的,因为高坛上都是齐军,只要自己稍有不测,鲁庄公和曹沫谁也别想活着回去,所以还是听听曹沫到底想干吗吧!
曹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刺客,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劫盟者,他的举动旷古绝今,无人懂得该如何应变。这事儿要是放在现在,大家都知道报警找警队里的谈判专家来,但是那会儿哪有,所以齐桓公只好展开自救,亲自与曹沫谈判。
齐桓公低头看了看颈边利剑,然后问曹沫道:“子将何欲?”
曹沫咬牙切齿地说道:“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之境去国五十里,亦无不死而已。”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以大欺小,屡次侵入我们鲁国,以致现在鲁之边境,离国都只有仅仅五十里了。败军之将辱国辱民,我无非一死而已。
齐桓公明白了,原来曹沫只是想要回鲁国的失地,这好办,还给他们便是。区区几座城池而已,犯不着为了这个丢掉自己的小命。
于是,齐国与鲁国重新定盟,齐桓公亲自与曹沫歃血,答应归还之前三战中鲁国丢失的土地,终于把事情给顺利解决。曹沫这才收剑徐步回位,平息如初,面不改色,谈笑如故。
齐桓公看了看曹沫,心里也不由赞叹:这是一个纯爷们儿!
柯邑之盟结束后,齐国群臣都很不服气,还地盘这都没关系,关键是这口气咽不下。于是他们纷纷向齐桓公建议:“要盟可背,曹沫可雠,请背盟而讨曹沫。”
就是就是,他们鲁国人可以劫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耍赖,这叫做你不仁我不义!曹沫以臣犯君,更是该死!
然而管仲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要挟之盟可负,而君不负;鲁君曹沫可仇,而君不怨,则可著信天下矣。”
碰到这种情况,谁都可以负约,但主公您不能负约;谁也都可以报复曹沫,但主公您不能报复曹沫。因为主公您是要当霸主的,而霸主绝对不能失信于天下。
齐桓公闻言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怒火与理智在拉锯。
终于,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齐桓公还是决定兑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承诺是他在暴力胁迫下所作出的违心之语,虽然这个承诺是会让他失去很多很多的土地(据《吕氏春秋》记载为四百里),但是不要紧,所谓有失必有得,他所失去的,终将千百倍地回报他,该物就是人心。
第一章 齐桓受胙(25)
对于一个志在天下的霸主而言,还有什么比人心更重要?
果然,齐桓公遵守承诺归还鲁地的消息一经传出,效果立竿见影,天下皆曰:“鲁君,齐之仇也;曹沫,齐之贼也。齐侯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
柯之盟是齐桓称霸前的重要一笔。史书记载:经此事后,“天下诸侯,翕然而归之。”不仅鲁国从此成为齐国最死心塌地的盟友,其他诸侯也均被齐桓公的胸襟与气度所折服。
看来,在春秋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是很淳朴的,这要是放在后世朝代,谁要把辛辛苦苦攻下的土地还给别人,不但不可能天下归心,恐怕还得被人笑话成个二傻子。所以齐桓公的称霸之路,永远都只能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不是你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
“好了。”管仲见时机成熟,便向齐桓公建议道:“现在咱们可以教训宋国了。”
于是,在齐桓公六年(公元前680年)春,桓公召集了陈君、曹君两个小弟,挥军直指宋国,前来兴师问罪。
不过这次齐桓公学乖了,他总结当初北杏之盟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兵发之前,特意亲自去了成周一趟,告宋桓公背盟的刁状,并请示周天子僖王(庄王之子)同意此次他们伐宋之举。
周天子当然同意,不但同意,而且倍儿开心,倍儿欣慰。春秋以来,天下礼崩乐坏,诸侯们各行其是,交相混战,已是“过气明星”的周天子别说管不了,甚至有时候都没人知会他一下。他这个名义上的天下最高领导人,也不知当得有多郁闷,现在有“当红明星”齐桓公如此尊重他,如此卖他面子,这可真是大大抚慰了他那颗伤痛已久的幼小心灵,你说他能不欣喜感动吗?
看来,齐桓公在政治上越来越成熟了,至此,他的称霸天下大战略,已经成形了一半,这一半就是“尊王”。在齐桓公之前有个郑庄公,当时他的实力并不比齐桓公差多少,但他的霸业为什么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好这两个字。
于是,周天子对齐桓公这个妹夫大加赞赏了一番,并派周卿士单伯,率领王师,与诸侯联军一同伐宋。
齐桓公等的就是这句话,现在他有了周天子这把“尚方宝剑”,是王命在手,师出有名,还怕天下诸侯不乖乖奉令吗?
果然,宋桓公因柯之盟后齐桓公声誉日隆,又见天子之王师亲至,哪里还敢造次,赶紧向齐桓公承认错误,请求原谅。
齐桓公大方地原谅了宋桓公,并表示以后两国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互惠互利,齐心协力,共同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宋桓公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无条件支持齐桓公当霸主,谁敢反对,我宋国第一个跟他掰。
我们在后面宋襄公一章又会讲到,宋乃好古之国,从来最慕仁义,当年郑庄公不够仁义,所以宋国老是给他捣蛋,搞得郑庄公只能小小风光一下,最终无法进入春秋五霸之列。如今齐桓公手持尊王的仁义大旗,正是对症下药给了宋国一妙针,于是宋国彻底服了,从此成为齐桓霸业下的头号小弟,鞍前马后,不遗余力。
是年冬,周大夫单伯与齐桓公、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在鄄地(卫地,今山东甄城县西北)会见,商谈会盟事宜。次年(公元前679年)春,齐桓公九合诸侯之第二合,“甄之盟”在一片友好和谐的气氛中成功落下帷幕。此次会盟,宋、卫、郑三个中原大国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左传》称:“甄之盟,齐始伯也。”
让我们记住历史上这伟大的一年吧,从这一年开始,混乱不堪的春秋乱世终于迎来了一个伟大的齐桓公,他将赋予天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新的希望,他将带领天下誓死保卫我们伟大的华夏文明,建立一番能够媲美于他先祖姜太公的伟大功业。
齐桓公花了七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第一位霸主,然而,在霸业之初,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齐桓公七年(公元前678年)秋,宋的属国啵ń裆蕉傧囟置≯ス┡阉危牖腹嫠纬銎谑锹仕巍③ザ黄鹑ソ萄掂,没想到郑国(今河南新郑)却趁此机会侵入宋国(今河南商丘),完全视去年的“甄之盟”如无物。
齐桓公深感恼火,便于次年夏率齐、宋、卫三国联军一同伐郑,郑厉公(伯爵)吃不消,赶紧派人向齐桓公请和。为了重申国际秩序,共尊王室权威,维护世界和平,齐桓公决定趁此机会再举行一次诸侯盟会,是年冬,齐、鲁、宋、陈、卫、郑、许、滑、滕九国大会于幽地,这便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之第三合———幽之盟。
第二章 —幽之盟(1)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大会,参加的诸侯人数众多,人心最齐,齐桓公的霸业,再次升级,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到了齐桓公十九年(公元前667年),周惠王(周僖王之子)遣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封桓公为伯侯,终于在手续上正式确认了齐桓公诸侯领袖的地位。齐桓公的霸业,升级升级再升级,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然而,我亲爱的小白啊,请你不要志得意满,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在等待着你,请你做好准备,大胆地往前走,别回头,莫迟疑,因为这就是属于你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