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那些事儿-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恢烈病7蚓啪牛∧芏汤裰鱿陀诰啪耪吆酰》蛱┥讲蝗美2淮切×鳎猿善浯笠病!
对呀,如果寡人对个会背九九乘法表的人都大为重用,那么还怕有更大才能的人不抢着来吗?齐桓公于是大喜,大大地礼遇了那鄙人一番,又是封官,又是封爵,好生一通炒作。结果事情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不到一个月,四方贤士云集而至。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开心,齐桓公很开心。
但经过这件事儿,齐桓公也发现“庭燎待士”还是太被动了,他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主动去求大贤。
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于是前去拜访,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竟都没见着“稷”,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然而桓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位俸禄而轻视君主;但君主绝不能因为轻视士而轻视霸王之业,所以他一定要锲而不舍地拜访下去,直到见到贤士为止。
就这样,齐桓公最后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刘备三顾茅庐算什么,人家齐桓公比他足足多了两次,而且“顾”的是远远不如诸葛亮的稷———也不知是后人高估了刘备,还是低估了齐桓公。
又据《韩诗外传》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到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这个地方打猎,碰到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农人,一番交谈,齐桓公发现此老甚是有才,于是主动扶他上车,亲自当司机,将他载回朝中,礼遇有加,并将麦丘交给他治理。
再有一次,齐桓公又出门去求贤,管仲也跟着。我们都知道,齐桓公很好色,所以他即便求贤也带了一大堆美人儿,此外管仲也带了爱妾婧随行,颇有些君唱臣随,夫唱妇随的意思。
不过这个婧姑娘可不是个一般的美人儿,她是一个大美人儿,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大美人儿,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管仲还要博学。如果非要拿大家熟悉的一个女子来跟她类比的话,我推荐金庸笔下的王语嫣。
据说诸葛亮也讨了个很聪明的老婆,只不过好像长得不咋地。看来,美貌与智慧并具的女子,实在是稀世珍宝。
且说管仲为齐桓公开路,在半途遇到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正在一边喂牛,一边敲着牛角唱歌。管仲以为此人是个沿街卖唱的街头艺术家,便命人去给他送些吃的,然后继续前进。




第一章 齐桓受胙(16)

那流浪汉吃过酒食之后,说要见管仲,使者不让见,流浪汉便说,那请你给我带句话吧,不多,五个字,浩浩乎白水。
管仲得了这句话后,百思不得其解,便请教于春秋版王语嫣、活字典婧姑娘,靖姑娘一听,立刻心领神会地笑了,说这句话本出自古诗《白水》,原文是:“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浩浩荡荡的白水呵,悠哉游哉的鱼儿。国君来召见我,我将会从此有安稳的住处了。可是国家还没有安定,哪有我适从的地方?”
人家这不就说得很清楚了吗?他是想做官呢!
婧姑娘话音未落,管仲赶紧命令停车,派人回去把那流浪汉请来,和他细谈之下,发现此人居然是个农业方面的高级人才。管仲于是写了封介绍信,要他去见后面的齐桓公。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宁戚了。宁戚是卫国人,祖上是卫国公族,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几乎比从前的管仲还落魄,后来他听说齐桓公正在大举招贤,于是替商旅赶车来到齐国,但苦无门路,只得流落街头,继续当他的“牛车司机”。
宁戚虽然得了管仲的推荐信,心里却压根儿不想用。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是这么一个习气,自觉才高八斗,所以满身傲气;明明不甘寂寞,却又极好摆谱。总之是不能一副急不可耐的猴样子,要君王猜谜般猜出自己的好才行。像管仲、毛遂这样厚着脸皮主动出击,甚至狮子大开口求官求爵的毕竟少。
于是宁戚把推荐信藏了起来,仍然一边喂牛一边儿等,一直等到晚上,终于等到了,但见齐桓公的车队烛火甚盛,从者甚众,浩浩荡荡,气势逼人,然而宁戚竟不避让,就在车队前面继续喂牛,还是老招数,敲着牛角唱歌,后世称之为《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歌声悲激,其辞多有针砭时弊之意,齐桓公闻之大惊,一把抓住旁边随从的手,激动地说道:“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赶紧命人把宁戚请到车上,立刻吩咐车队回头,不去求贤了,宁戚就是最大的贤!
回到宫中,齐桓公先让宁戚去洗澡换衣冠,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向他请教,第一天谈如何治齐国,第二天谈如何霸天下,到得第三天,齐桓公受不了了,他决定立刻给宁戚封大官儿。可这时群臣却争相表示:“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是啊,国之大政非小事儿,不能轻易下决定,不如先派人去地方上考察一下。
齐桓公断然拒绝道:“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
这话说的真有水平。所谓人无完人,谁都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齐桓公自己不也有私生活不检点的问题吗?你看宁戚那副知识分子的臭脾气,平常肯定少不了得罪人,一问肯定毛病不少,一考察肯定考糊。何必这样呢?只要他有突出的优点,那就可以充分利用造福国家造福社会嘛!这,就是齐桓公一贯以来的用人态度:大处着眼,小处眯眼,不问黑白,只找好猫。
于是齐桓公力排众议,当即斋戒五日,同时命令给宁戚修建官邸,任命其为中大夫,参与国政。




第一章 齐桓受胙(17)

读史至此(当然,此事出自《管子》与《吕氏春秋》,乃野史,非正史也),小生叹服矣。见过用人不疑的领导,却没见过如此不疑的,居然连人家的身家背景都不调查就委以重任,现在可是要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查个底儿掉的,何况等级森严的古代。齐桓公这个领导当得真是天下难寻。
齐桓公亲自主动求贤这个办法不错,但毕竟范围太窄,能求来的贤人有限,所以桓公后来又想了个办法,那就是建立起一个干部选拔机制,以大范围大规模选拔人才,这个制度叫做“三选之法”。
所谓三选,也就是三次选拔过程。第一选为乡选,由各乡乡长主持上报;第二选为官选,即将“乡选”出来的人才放到政府里去实习,实习期满,由政府部门长官写出实力鉴定书上报国君;第三选为君选,即由国君亲自面试“官选”出来的人才,如果的确有真才实干,便提拔为上卿的助手,这就等于是国家重点青年后备干部了,前途无量。
齐国的三选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最合理最严密的干部选拔制度。首先,它确立了进贤责任制,规定各乡每年进贤,有贤不举荐,就是避贤,就要被治罪。其次,它的选贤范围极大,不仅包括贵族,包括士,甚至包括平民,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周代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意义非常重大。
但即便如此,齐桓公仍然觉得自己招贤力度不够大范围不够广,因为这样充其量只是争取到了齐国的人才。天下那么大,人才还有很多,齐桓公一个都不想放过。于是他一口气派出了八十多个游士,让他们带上大量的车马、衣裘、财货,周游列国,引进天下贤士,为齐国所用。同时这些游士也可以作为亲善大使交好各国,必要时还可以充当间谍用,可谓一举三得。
齐桓公的种种招贤之举,使得齐国顿时人才鼎盛一时无两,管仲于是有了足够的人才资源组建他的“内阁”,齐国称霸的最强有力的中央领导机构,诞生了。
他们分别是:
上卿管仲,立为太宰,亦称为相;全面负责国家事务,统领各部门长官直接向国君负责。
下卿鲍叔牙,立为司空,管仲之佐,是为副相。
大夫隰朋,长于外交礼宾,立为大行,掌管齐国外交机构。
大夫宁戚,农业专家,经济专家,立为司田,掌管齐国经济部门。
王子城父,军事专家,长于行军布阵鼓振士气,立为大司马,掌管齐国军事机构。
大夫宾须无,法律专家,长于断狱审判,立为大理,掌管齐国司法机构。
大夫东郭牙,忠心耿耿,敢于直谏君主,不怕得罪齐桓公,更不怕得罪权臣显贵,立为大谏,掌管齐国监督机构。
另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因陈国(虞舜之后封国,都宛丘,即今河南淮阳)内乱逃到齐国来的陈国公子陈完,齐桓公将他任命为工正,掌管齐国工业生产,陈完正是战国时候代齐的田氏先祖。
以上这些人,也为齐国的霸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行隰朋上任后,向各国派出常驻使臣,如季劳专使鲁国;徐开封专使卫国;曹孙宿专使楚国;审友专使晋国;商荣专使宋国;晏尚专使燕国……以结好诸侯,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者而先征之,从而大大提高了齐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第一章 齐桓受胙(18)

司空鲍叔牙上任后,建立起了一整套官员考核制度,规定乡、县、属等郊内外官员一年一次来国都做述职报告,善者留用或提拔,不善者罢官或问罪。
大谏东郭牙上任后,设立了啧室(国家纳谏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信访办),允许并鼓励民众对国家政事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司田宁戚上任后,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那就是土地改革。齐国从前是井田制,也就是说农奴除了封建领主的私田之外,还必须在国家的公田上劳作,等于是双重剥削,严重打击了农奴的积极性,于是他们消极怠工,造成公田大片荒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