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希望如此,但还是准备的好!”这些虽然都是李鸿章的幕僚,但他也不想把吴鹏给他的文件与电报拿出来。只有少数几人知道就可以了。
“中堂大人,您是担心日本吗?”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道,这人正是盛宣怀。
李鸿章点点头,“日本人很不安分,必会出兵朝鲜,一旦两国士兵在朝鲜相遇,免不了有摩擦!不得不防呀!”
“中堂大人放心,日本撮尔小国不足为虑,谅他们也没有这个胆子……”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笑道。
李鸿章看着还有不少的赞同之人,心里不禁发苦,他的幕僚很多,甚至还有外国人,这些人的见识大不一样,很多是科班出身,这些人舞文弄墨还可以,但遇到这种事情就两眼黑了。
众幕僚散去,唯独一个人留了下来。
“杏荪还有事情!”李鸿章明白,盛宣怀既然留下来一定有事要和自己商量。
“中堂大人,我听说您还电令卫汝贵做入朝准备,敢问中堂大人是得到什么消息了还是……”说到这里盛宣怀向北恭恭手。
这个时期,刘铭传、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是李鸿章的淮军仅存的几位能独挡一面的将军了,这也是李鸿章的家底,很多时候他的命令堪比朝廷的命令。
“我也不瞒你,这并不是皇上的意思,但皇上却给我发了一份电报,说若派兵则宜速宜多,对于皇上的话我不敢不信呀!”李鸿章道,他知道盛宣怀是个聪明人,也就说开了。
“难道皇上对于朝鲜的局势更为了解!”盛宣怀疑惑地道。
“那是当然,在我还没有派聂士成和叶志超入朝之前皇上就已经知道了,连派遣的人数都知道。甚至连总统率也想到了我的前面,似乎在皇上面前我所想的皇上已经提前知道了。所以皇上说宜多宜速一定有道理!”
五天之后,日本政府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官邸召开紧急内阁会议。由于电报系统吴鹏派的人破坏,五天之后才收到消息。
“电文大家都已经看到了,目前大清政府已经向朝鲜派遣军队,不问其用任何名义,我国也必须向朝鲜派遣相当的军队,以备不测,并维持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均势。”
“我国与大清开战吗?”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了过来,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战争狂,现在还有一些日本人出于本能对于中国还是有所畏惧的。
“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的非常愚蠢,我们今天不是议论怎么和平解决问题,而是讨论了怎样进行作战和如何取胜的问题,这里不是众议院那些反对狂,我们也不需要投票决定什么是对的,现在请闭上你们的嘴巴听着!”伊藤博文怒道,朝鲜这种机会正是寻找多时的,现在竟然还有阁员胆怯,着实让他愤怒。
“此次出兵,必然要与清兵发生对抗。大清所派军队当不至于超过五千人,而日本要居于必胜地位,需要六千至七千兵力。如果中国进一步增加兵力,日本也要增派一个师团。因此,应作派出一个师团的准备,而首先派出一个混成旅团。”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继续说道。
“另外,根据《日清天津条约》第三款,当朝鲜国发生变乱或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派兵时应互相照会的规定。清国此次出兵并未照会我国,正能以此出兵!”另一阁员道。
“若此时战争,议会多为挚肘,应解散议会,内阁就形成决议,奏请天皇解散议会”
。。。。。。。。。。。。。。。。。。。。。。。。。。。。。。。。。。。。。。。。
两个时辰后,伊藤博文随即带着此项秘密决议和解散议会的内阁决议进宫,奏请天皇裁夺施行。天皇随即谕令:
“对陆、海相、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部长赐予以下敕语:今朝鲜内乱蜂起,其势猖獗,为保护侨居该国的我国国民,决定派遣军队,卿等悉心协商,妥善处理。此谕。”
当晚,日本外交方面和军方就开始紧急进行战争的秘密部署:
一、陆奥命令驻朝特命全权大使大鸟做好准备;同时与海军大臣密议决定:让大鸟立即搭乘“八重山”号军舰回朝鲜,并带若干海军陆战队员随行;军舰和海军陆战队一律听从大鸟指挥。
二、由参谋本部密令第五师团长,由该师团中抽调七八千人的兵力组成一个混成旅,作好紧急出兵准备,待命开赴朝鲜;
三、着手设置大本营。
四、密令各轮船公司等征集船只和军需品
1894年4月25日,大鸟圭介连同副将大鸟义昌率第五师团之一部编成一个混成旅团,派往朝鲜。
自东京出发时,陆奥授予其机密训令数件,其中有“若时局急促,无请本国政府训令之余暇时,该公使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时处分”这其实就是授于大鸟发动战争的权力。
四月二十八日,军方在参谋部内设置了战时大本营,由陆海军武官编成。其主要成员有:侍从武官长兼军事内局长陆军少将冈泽精、参谋长陆军上将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参谋总长),陆军首席参谋陆军中将川上操六(副总长)、海军首席参谋海军中将中牟田仓之助(海军军令部长)、兵站总监川上中将(兼任),运输通信长官陆军步兵上校寺内正毅、野战监督长官陆军监督长野田豁通、野战卫生长官陆军军医总监石黑忠德。陆军大臣为陆军上将大山岩、海军大臣为海军上将西乡从道。
五月二日,皇宫内首次召开大本营御前会议,天皇莅临,大本营首脑出席,会议朝廷的很短,只有日本天皇的一段话。
“这是一场圣战,我一生都在准备,而且坚信能够获得胜利,我们并不是侥幸,世界上根本没有侥幸这个词。这个世界已经被欧洲列强分割殆尽,仅剩下东亚这块地方,我不认为这是巧合,这一切都是天意,这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西边那片广阔的土地将属于我们,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把它夺过来,这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在这场圣战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是的,我们的敌人很强大,但我从没有想过失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一相,想想那片美丽而广阔的土地,只要我们前进,我们就有得到它的可能,难道这不值得我们誓死奋战!不值得我们奋勇向前吗!”
*********************************************
(挺好的图片,传到上面变形了!抱歉!另:求推荐、收藏。谢谢!)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九章 战前部署
更新时间2011…11…30 18:46:12 字数:1926
叶志超与聂士成所带的三千人在朝鲜只打了一小仗,而后日本运兵船即在仁川登陆,朝鲜政府见日本乘机出兵,害怕事态进一步恶化,决定早日平息起义,改剿灭为招抚。获悉中、日出兵情报的起义军,也不愿因自相残杀被日军渔利,纯粹出于爱国之心,他们也同意与政府和谈。五月十二日,朝鲜政府决定承认东学党在黄海道建立政权机关执纲所,及停战条件。
第二天,起义军退出海州,朝鲜政府立即照会日本和中国,内乱已和平解决,要求双方将军队撤离朝鲜。
其实,日本公使大鸟圭介一到朝鲜就感到情形不对,朝鲜局势已趋平静,从外交上讲,日本连勉强可以自圆其说的派兵借口都已经丧失。如果此时大清撤兵,日本如若接着开战只有直接挥兵攻打辽东了。
五月十三日,袁世凯接到朝鲜递交的国书并电告李鸿章,李鸿章此时本有撤兵之意,但心里一起想着皇帝的电报,“一旦派兵宜快宜多”让他拿不定主意了。
不过随后日本源源不断的向朝鲜增兵让他立马明白了,皇帝所说的判断是何其正确。
这一次李鸿章的反应不慢,把情况电告总理衙门同时命卫汝贵带兵入朝,次日朝廷电令左宝贵、成玉昆率兵入朝,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清国入朝士兵已经突破两万,同样日本也突破了两万,而且国内还在不停地聚兵。战事一触即发。一直扮演着调停角色的英、俄、美三国也闭口不言,都在睁大了眼睛看着这即将到来的战争。
吴鹏现在已经不太相信自己后世的经验了,历史已经脱离了原本的轨迹。好像后世是从一艘运兵船开始的战争,但现在一切都不好说。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战争一触即发,双方都是心知肚明!”总参谋部,吴鹏正与各个军官商量着作战计划。
“皇上,我们是不是派几队人马入朝作战,万一日本人在朝鲜就被消灭了怎么办!”黄立三一副讨好的表情道。
“你认为日本人以国运相堵的这场战争会在朝鲜就结束了!”吴鹏反问道,不等他回答自己又接着说道:“入朝作战也不是不可以,但人数不能太多了,而且不能携带重武器。”
“好……皇上,这个已经有预案了,请您过目!”黄立三右手拿过一个文件来递给吴鹏,这些天里参谋部的人就研究这些了。
“一个加强团的兵力……李忠……你要派李忠去!”吴鹏看到最后一下子看到了李忠的名字。就是吴鹏在吉林带回来的一群孩子中的一个。本来就读了几年书,在鞍山又读了几年之后就来到军队上了。
“皇上,这是他自己要求的!”黄立三解释道。
“他……是不是年龄太小了,而且没有什么经验……”一般情况下吴鹏不会太过于干涉参谋部制订的方案,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是门外汉。
“皇上……”黄立三有些不好意思,“李忠这孩子很要强,总觉得自己被提拨为团长是因为皇上的关系,已经跟我说过很多次了,非要凭着自己的本事立功!”
李忠这些孩子与吴鹏的关系确实不一般,之前这些人都直接住在皇宫里,而且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是一起过,不过在他们自己的事业上,吴鹏是一点没帮忙的,都是凭着他们自己的努力,李忠算是这批人中较为优秀的,以二十岁的年纪就当上了团长。
“这是参谋部的意见我也不说什么,就让他去吧!”吴鹏点点头道。
“邹良,再给大家明确一下我们这一次作战的目标!”吴鹏道。
“是!”邹良走在地图前,“现在的形势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