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连长唐宏义紧跟副指导员冲出帐篷,边跑边喊:“快隐蔽!快隐蔽!”他刚跳到一棵大树旁,几块弹片像恶魔似的朝他袭来,一条大腿即刻被炸断,腹部几处穿孔,他倒在血泊中。
卫生员苏振福跑过来为他包扎,他喃喃地问:“同志们怎么样?……别管我,别管我了!”
卫生员看着朝夕相处的副连长被炸成这样,心如刀绞,但他来不及悲痛,来不及落泪,他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抢救每一个伤员!”
后来救护车开到8连驻地,人们抬副连长唐宏义上车,他两手紧紧抓住树根:“让他们先上吧!让他们先——上——”这位共产党员,士兵的楷模,我军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就这样溘然长逝了。
8连的指战员在敌机轰炸中临危不惧,连长王玉秀很快组织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对空射击。这时高炮声,机枪声和敌人的轰炸声交织在一起,天地一片混沌。
两架敌机中弹起火,冒着浓烟,坠向远处山林。
敌机被击退了。王玉秀马上组织清理现场,抢救伤员。万没料到,狡猾的三架敌机再度突然俯冲8连驻地。爆炸声惊天动地。
8连又一次遭受重大损失,连长王玉秀腿受重伤。
在场的2排长曹振库赶紧冲过来。扶起他:“连长!连长!”
“我不能动了,你赶快去组织抢救,快去疏散伤员!”
已经负伤的2排长马上挑起了指挥全连的担子。
通讯员王邦兴跟随连队干部刚冲出帐篷。就被巨大的气浪掀翻在地。刹时,天翻地覆,泥土石块哗啦啦的从天而降,全身被埋在土里。当他拱出身子时,树在摇,人在跑,烟在冒,可是刚才隆隆作响、天翻地覆的世界嘎然间无声无息。
他晃晃脑袋,摸摸耳朵,鲜红的血沾染了手指。他明白了。
他环视四周,副指导员倒在地上,鲜血直冒,已经牺牲。他又去扒土,从土堆里扒出了三名战友。
他突然想起,我不能蹲在这里,我有我的使命。敌机轰炸联络的电话线肯定中断,我应尽快将情况报告上级。征得连长同意,向20余里外的营部直奔而去。
两耳鲜血还在流,剧烈的疼痛没有令他止步。他一口气回到营部,汗水淋漓,气喘吁吁。
营里领导和正在营部开会的8连指导员听到了8连方向有飞机沉闷的轰炸声和枪炮声,但电话中断,音讯全无,正在焦急忧虑之际,通讯员小王匆匆赶到。
指导员没说一句话,拔腿就跑。
营里干部留一人值班,其他几位紧随其后向8连驻地赶去。
卫生员苏振福带着伤在树林中窜来窜去,救护战友。自己腿上、臂上已被弹片切开,皮肉翻卷,血糊糊的。有位战友跑过来。看到卫生员的腿,鲜血直往下淌,马上取出急救包。苏振福皱皱眉头,说:“急救包不够用,我不要紧!”断然拒绝了。他一连包扎了7名战友,最后倒下了。
这位1960年入伍的老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心中唯有战友,而没有自己,他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11班刘天喜等5名战士,不顾美机第二次轰炸,硬是用手扒了两个多小时。一位战友被泥石挤压得气息奄奄。刘天喜等5名战士的手指全磨破了,鲜血淋漓。终于将理在防空壕中的这名战友扒了出来。
美机第一次临空轰炸后,广宁省、鸿基市两所医院闻讯后,很快组织医务人员赶来救护。越南人民军官兵也立即派出人员赶到8连驻地。
正在越南军民协助8连紧急救护之际,美机的第二次轰炸突然袭来,重型炸弹又在8连驻地爆炸。
与8连12班长月在又跳入同一防空壕的越南人民军一位中校,在敌机再次俯冲下来时,一把抱住郗遵义。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郗遵义一看是人民军掩护自己,迅速翻转身,扑在人民军中校身上。
就在这一瞬间,一颗重型炸弹在附近爆响,泥土碎石劈头盖脑地砸在郗遵义身上。
敌机过后,郗遵义和人民军中校起身,面面相视,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语言不通,双方无法进一步表达各自的感情,眼含热泪的中校抓着郗遵义的臂膀,用庄严的目光表达烈火般燃烧的激情,郗遵义紧紧地握着中校的手,激动的泪花洒在焦热的土地上。
烈火熊熊燃烧,硝烟弥漫,整个山野充溢着浓烈的炸药味、糊焦味、血腥味。
赶来救护的越南军民在美机第二次轰炸中,有的负了伤。救护车一到,8连的同志立即组织将越南受伤人员抬上车。一位受重伤的越南人民军少校看到车上的全是越南军民,而中国受重伤的军人还在树林中,呻吟着叫来越南医务人员:“你快把我抬下去,快!让中国同志上!”
中国军人上前劝阻,指挥司机开车上路。可是这位少校执意不肯:“你们快把我抬下去,否则我起来。”他正欲起来,“啊唷”一声又歪倒下去,铁青的脸上滚动着豆大的汗珠。他仍挥挥右手,示意人们赶快抬他。
越南医务人员犟不过他,只好将他抬下来。
接着,他们又将中国重伤员抬扶上车。在生命的临界点上,越南人民军少校的一举一动使在场的中国军人无不为之感动。
至今,这位少校的形象仍深深地铭记在中国官兵的心中。
救护车将受伤的中国军人送进了广宁医院。广宁医院的医生如临战场,立即组织抢救。
好几位昏迷军人在越南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护下苏醒过来。
8连战士梁成义的病房,处在紧张的气氛中,主任、医生、护士围在小梁身边,小梁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小梁的呼吸渐渐微弱,过重的伤势即将夺取他年轻的生命。这时,一位娟秀的白衣天使顾不上小梁满身的泥灰,满脸的泥土血浆,扑上去口对口的进行人工呼吸。呼吸了一阵又一阵。她秀美的脸上沾满了泥土血浆,洁净的帽沿和额前的秀发上也沾满了灰土。年轻战土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可是这位白衣天使还在大口大口的呼吸,她多么渴望自己能救活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军人呵!
病房里的空气做凝固一般的沉重、悲伤。她含着深情的泪花,慢慢地从梁成义的身上起来,肃穆站立在这位年轻的中国军人面前,徐徐抬起右臂,轻轻摘下白帽,双眸透过蒙蒙的泪雾,默默地注视着,注视着……
当晚,中国援越部队二支队指挥部的领导、128团团长、政委和当地越南政府商定,将这些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中国死难烈士安葬在附近的摆在。
那些刚刚还在共同作战、施工、生活的战友,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永远地离去了!
8连的官兵泣不成声。
团长韩德仁、政委刘玉昆和支队的领导一起默默地伫立在墓前,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俩为自己团队有这么多英勇不屈、顽强奋战的干部战士感到骄傲,祖国的优秀儿女,在援越抗美的疆场上英勇作战,流血牺牲,为中国人民,为越南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悲愤和痛惜,祖国将4000多名儿女交给我们,从祖国的东北拉到了华南,拉到了越南。现在呢?他们其中的一些就这样安眠在越南的国土上。
越南地方党政军机关送来了一个又一个祭奠的花圈,越南当地群众,少先队员送来一个又一个五彩的花圈和花环,人们仁立在27座坟茔前,寄托了深沉的哀思,献上人民对壮烈牺牲的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太阳西下,血一般的夕阳染红了摆在山山岭岭,染红了下龙湾的宽阔海面。韩德仁、刘玉昆此时此刻想的很多很多,想的很远很远。可是,他们想的最迫切的是赶紧安排受伤人员回祖国治疗,赶紧安排明天8连的采石工作,全团的工程急待着更多的石料供应。怎样化悲痛为力量?怎样在全团掀起学英雄、看行动的比学赶帮超热潮?这一步步的工作都得跟上去,都要一环扣一环的抓紧落实。
暮色苍茫。他俩沿着27座坟茔,缓缓地转了三圈,擦干最后一滴眼泪,转身走下山去。
(13)周恩来交待再次派兵
1965年6月中旬的一天,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秘书报告:“总理,陈士榘他们来啦!”
周恩来热情地握住阵土榘的手。
“这是罗洪标。”陈士榘介绍说。
周恩来;“我认识。”将手伸了过去。
陈士榘:“军委已决定,派罗洪标到援越部队工作。”
“这很好!”周恩来很高兴。
刚坐定,周恩来就说:“今天请二位来,就是为了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事,这是毛主席在湖南长沙会见胡志明主席时商定的。毛主席说,7亿中国人民是越南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的可靠后方。”
周恩来的语气稍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下面的事,就是我们如何来落实了。军委决定,修筑路的任务由工程兵负责组织执行。如果只修筑主要的几条道路,估计也要8万人。
这是我国援越部队出境最多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要抓紧准备。美帝国主义妄图从朝鲜、越南、台湾这三方面包围封锁我们,抗美援朝这一仗,打破了它的预谋。现在它又从越南这方面来了,派出大量的部队援越。从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