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就和罗士信扭打起来。罗士信是一猛,徕乎尔是二猛,两猛相打,就和两头狮子决斗一样,翻上翻下,都玩儿命了。罗士信把徕乎尔按在下边,一手卡住脖子,另一只手腾出来,攥起碗口大的拳头,“啪啪”几下就把徕乎尔打昏过去,然后双手掐住徕乎尔的脖子仍然不放。过了一阵,徕乎尔已经死了,罗士信松开手拿过大枪,又照徕乎尔的心口扎了一枪,这才出了一口怨气!罗士信看了看屋里无人可杀,就提着枪出了大厅,找到厨房去吃饭。进门一看他就乐了,说:“嘿嘿!有好吃的。”厨师吓得“妈呀”一声,跳窗跑了。罗士信抓起鸡鸭鱼肉,狼吞虎咽,吃了个十成饱,又把馒头往怀里揣了十几个,然后端起一罐子豆油往炉子里一倒,腾的一片烈焰飞起,着了顶棚,转眼之间,火舌飞舔、浓烟直滚,把隔壁仓库也引着了。罗士信来到院里,哈哈大笑,这才算报了仇。他提枪来到府门要走,只见官兵无数,把大门堵了个水泄不通。官兵们各举灯球火把,亮子油松,把街上照得亮如白昼。为首一员大将正是节度使唐璧。唐璧借灯光一看,罗士信就跟一个血人一样,浑身上下都让血染红了,披散着头发,满脸是伤,瞪着眼睛,真和凶神恶煞差不多。唐璧一看就知道徕乎尔的命没了。他心中暗道:在我的治下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要让凶乎跑了,我的脑袋也就保不住了。想罢用刀一指,说:“对面是罗士信吗?”“是我呀!你不是那个大帅璧儿吗?”“本帅问你,徕将军哪里去了?”“你问徕乎尔吗?他是个坏蛋,要害我娘,我把他掐死了,又给他扎了一个窟窿。”“好你个胆大的罗士信,竟敢杀官造反,这还了得!来呀!把他抓起来。”官兵们一听,各摆兵刃就往上闯。唐璧知道罗士信厉害,没敢动手。罗士信杀得性起,早把生死不放在心上了,抡开大枪,挂着风声,往前一冲,一条血胡同;往后一退,又是一条血胡同,真好像虎入羊群,把官兵杀得死伤无数。官兵害怕,“哗”一声撤了下去。唐璧一看不好,忙吩咐一声“放箭!”三百弓箭手马上被调上来,扇面形站开,梆子一响,乱箭齐发,如同飞蝗暴雨,直奔罗士信射来。罗士信可知道弓箭的厉害,急忙舞动大枪,拨打乱箭,且战且退,往城外跑去。罗士信跑到城门一看,城门关着,他又钻进一条胡同,唐璧率兵紧追不舍。弓箭手一边跑一边放箭,罗士信跑着跑着,觉得腿上一麻,回头一看,中了一箭。罗士信一弯腰把箭拔下来,刚一抬身,“哟!”肩头上又中了一箭。罗士信晃了一下,差点栽倒。他一咬呀,又把肩上的箭拔了下来,罗士信边跑边想:坏了!我的命要没啦!这时,唐璧又传令:“捉住罗士信的赏银一千两,官升三级!放走罗士信的杀头!”官兵一听,俱各勇猛向前。要知罗士信能否脱险,且听下回分解。
豆豆书库收集整理
第43回 杨林搜府认义女 秦琼奉命结姻缘
罗士信往前跑着,忽然迎面出现一条河拦住去路。官兵们一看高兴了,大喊:“罗士信!快投降吧!前面就是河,看你还往哪儿跑!”他们不知道,罗士信看见河水,比他们还要高兴。因为罗士信的水性最好。他跑到河边,一头就跳进河里。官兵追到河边,唐璧命人往水里放箭。罗士信顺着河底往前游,这条河通到城外护城河,城墙下有个水洞,安着栅栏。栅栏是铁条编的,一般人到这里是无法过去的。罗士信力大无比。他游到这里,碰到栅栏,就用手把住铁条,双臂用力把铁条掰弯,然后从弯处钻了出去,游到城外护城河对岸,一蹿身跳到岸上,提着大铁枪,漫无目的地跑了起来。这时候,城里的官兵还往水里放箭哪。
罗士信跑了一天又一天,渴了找个河湾喝点水,饿了看见吃的拿起就吃,人家看他那模样也不敢惹他,困了找个山林僻静处倒头就睡。也不知道跑出去有多远了,这一天又钻进一座大山,但见山岭重叠,怪石横生,连个人家也看不见。天黑时,他走到一座山崖上边,实在跑不动了,就倒在石崖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觉得头昏脑胀,四肢酸疼,稍微活动了一下,翻身还想再睡。这时突然听见山崖下边有马蹄声,再听:还有人高喊:“秦琼!我看你哪里走?”罗士信一惊,一翻身就坐了起来:这不是说我哥哥吗?他探头顺声音往崖下观看,见前边一匹马,马鞍桥上一员大将,全身戎装,手提大枪,正是哥哥秦琼,背后追赶的也是一员大将,凤翅盔,金锁连环甲,大红战袍,胯下骑一匹大青马,名叫千里一阵风。只见他手中端着五金摺铁宝刀,寒光闪闪,逼人二目。此人颔下一部花白胡须,足有六十岁年纪,满脸杀气,正紧追秦琼。罗士信看罢,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秦琼随杨林进京见驾,秦琼本不愿去,可是又不能推辞,只好勉强动身。在路上秦琼满腹心事,他挂念程咬金、尤俊达两个兄弟被押,不知徐懋功搭救他们没有?又不知自己家里如何,真是忧心如焚,可是表面上还得装作无事一般。就这样一站一站地往前走,这一天,来到离长安不远的兴隆镇上。秦琼和十二家太保陪着杨林用过晚饭,正在房中闲谈,忽听外面喊声一片,杨林一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叫秦琼到外面看看。秦琼奉命来到外边,只见满地跪的都是老百姓,多数都是年迈的人,一个个头顶状纸,跪在那里哭泣。官兵们拿着武器,正在轰赶他们。秦琼把官兵喝退,问那些老百姓。“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有一个老者回答:“这位军爷有所不知,我们都是京城左近的安善良民,奉公守法。可是,岳王杨素,依仗权势,把我的女儿抢入王宫,逼她习歌学舞。我的女儿不从,被活活打死,抛尸郊野。小老儿无奈,进京告状,却被官府撵了出来。我听说靠山王公正无私,来京见驾,所以不避凶险,在此伸冤,望军爷把我的状纸呈交王爷,我一家七口不忘大恩!”老头说罢又哭又磕头。秦琼听完这番话后,甚为老头抱不平。他又问另一个老太太:“老妈妈为了何事?”老太太也哭诉道:“我是京西赵家庄人氏,丈夫早年去世,只留下我母女二人。我女儿名叫小芳,现年一十九岁,前些时被岳王杨素抢入王府,至今生死不知,下落不明。我到王府找过多次,都让门上的官兵打回,无处伸冤告状。听说靠山王爷铁面无私,因此前来告状,望军爷容我见王爷一面,诉诉冤屈,死也瞑目了。”秦琼又问了几个人,几乎都是女儿、孙女被抢的事,异口同声都要告杨素。秦琼安慰大家一番,然后进来把外边的情况禀告了杨林。靠山王杨林闻听之后,须眉皆奓;。他当即在众太保围拥之下,亲自来到外边。告状的老百姓虽然不认识杨林,但一看这气派,这穿戴,也就知道了,于是异口同声:“王驾千岁!给小民作主啊!”大家都跪着向前爬行,官兵赶紧挡住。杨林一摆手止住官兵,然后叫秦琼收了几份状纸,他略一看过,即令:“罗方!薛亮!你们把所有的状子都给我收上来,并把这些百姓的姓名、住处留下,叫他们五天后到城内靠山王府去听信儿。并每人发给五两纹银,叫他们先回去吧!”“遵命!”罗方、薛亮把杨林的话告诉告状的百姓,百姓们不禁高呼:“千岁!千千岁!”
杨林一夜没有睡好。他暗自埋怨杨素:三弟!你怎么不想想,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亡在你们这种人手里。可惜我们杨家竟然出了这么多猪狗不如的东西。此次我进京之后,一定要重整朝纲,把你们这帮人一网打尽!次日天明,吃过早饭,杨林率众起身。等到日色平西,已经进了长安的顺昌门。当晚杨林住在靠山王府。虽然杨林久不在京,常驻登州,可是京城里依然有他的王府。第二天,杨林满身朝服,带着十三家太保,上朝见驾。来到皇城一看,午门关闭,冷冷清清,皇上并没有升殿。找人一打听才知道:皇上病了。杨广是病了吗?不是。只因他听说靠山王回来了,心里有点害怕。他知道这位叔叔秉性刚直,铁面无私,深怕见面之后,他当面劝谏,惹起不快,因而托病停朝,避而不见。靠山王无奈回到府中,次日又上朝,仍然没有见到杨广。这一次,杨林没有回府,到岳王杨素府里去了。岳王府在南门里石狮子大街,占地极广,巍峨壮丽。正门关着,只有角门开放。杨林把马带住,叫守门的马前回话。门官一见是靠山王来了,赶紧来到马前施礼:“迎接王驾千岁!”“你们赶紧去禀告杨素,就说本王来了。”“是!”门官急忙进府送信。片刻之后,岳王府的总管杨升出来,跪到马前施礼道:“不知王驾到临,迎接来迟,求王驾开恩!”杨林一看杨素没有出来迎接,心中十分不悦,说:“你们岳王呢?”“回王驾,岳王近来心情不爽,三天前到华山去了。”“何时回府?”“这个,奴才不晓。或许年末才能回来。”杨林心中合计:“既不能面君,又见不着杨素,看来这些人是故意躲我。又一想:你躲我,我偏找你,皇宫进不去,你杨素府里我总能进去吧,我一定要把杨素霸占民女的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想到这里,说:“杨升!头前带路,我要进岳王府歇马!”杨升不敢违抗,只好连声说:“是!”其实,岳王并没到华山去,他最怕他这个二哥杨林,听说他进京来了,就连夜躲进丞相宇文化及府中。杨素和宇文化及平时狼狈为奸,做了很多坏事,满朝文武谁也不敢管,就连皇上杨广也宠着他们,惟独怕靠山王杨林,他想等杨林离开京城回山东后,他再回府。这些都是杨素和总管杨升安排好了的。杨升原想几句话把杨林支走也就是了,谁知靠山王竟然不走,要进府歇马,杨升虽不愿意,也不敢违抗,只好命人大开中门,把杨林请进银安殿歇息。进了银安殿,靠山王居中而坐,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