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莽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莽王朝-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天,王莽召集了三公九卿集会,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大司空甄丰、左将军孙建、执金吾尹赏、行太常事兼太中大夫刘秀等全部到场。王莽把太卜、卜史令找来,作为卜师。这是一个庄严的仪式。所有在场的人,全都戴着鹿皮帽,穿着素色衣裳,共同卜卦。最后得到了上坤下坎——比卦。众人大喜:“金、水互佐,大吉也。这是父母和睦喜悦之象,也是康乐、强健之兆,子孙大吉!”至此,皇后人选终于敲定:王莽之女!接着,王莽以太牢之礼(猪牛羊各一头)祭告宗庙,算是正式确定。
皇帝要大婚,自然要搞一个隆重的仪式。大司空甄丰指使属吏报告:“安汉公!按照以往聘娶皇后之成例,彩礼是黄金二万斤,折合钱二万万。”王莽道:“国家不富裕,我怎敢要那么多的钱?”众人强劝道:“聘娶皇后是国家大典,自有制度与惯例,岂能胡乱将就?”王莽也显得很无奈:“这样吧,给我家六千三百万钱就行了。”
王莽虽然接受了这六千三百万彩礼钱,却又从中拨出四千三百万,分赠给被选为陪嫁的的十一家媵妾。剩下的一部分钱,则分赠给王氏家族九族以内的贫苦亲属。自己只留下了二千万,作为置办婚礼的费用。
女儿被选中做了皇后,王莽心中放下了心。可令他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在他的家中,一件可怕至极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七)亲子密谋

元始三年,皇帝刘衎已经整整十二岁了。对于王莽这位“准岳父”,他从无好感。
虽说王莽不遗余力地为刘衎找老婆,甚至不惜把自己的爱女搭上,却依然得不到刘衎的任何好感。对于王莽,他心中无比痛恨,对其厌恶至极。
刘衎虽然年少,却也看出眼前这个老头有点虚伪。他在心中无数次地咒骂这个苍髯老贼:“说一套,做一套,什么东西!朕不要美女,呸!朕不希罕!你要是真的为了朕好,那应就把生母接来,朕要见她!”
刘衎的任何要求王莽都可能答应。惟独这条,他是绝对不会让步的!刘衎为此深怀怨恨,每次见到王莽那副诚惶诚恐、恭敬谦虚的样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无论王莽说什么,总是面露愠色。
慢慢地,王莽也看出了刘衎的不满。他也开始担心:“这小子有志气啊!要是将来长大翅膀硬了,还有我的活路么?”但是,他对此束手无策。既然得罪了这个女婿,他也实在没办法。如今之计,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刘衎的愤怒,朝中不止一个人觉察到了。但是,诸臣都畏惧王莽的权威,全都噤若寒蝉,没人敢吱声。
此刻,却有一人在暗中做着一件大事。他在精心谋划,要把刘衎的生母卫姬及舅父卫宝、卫玄弄进长安来!这人是谁?难道是失心疯了?他好大的胆子,难道就不怕掉脑袋么?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王莽的长子——王宇!
对于父亲的为人,王宇比谁都清楚。对于王氏家族未来的前途,他也一样忧心忡忡:“富贵无常,自古外戚之家,有几个有好下场!”他最担心的是,姑祖母王政君没几天活头了,父亲也足足四十八了,也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一旦他们过世,我王宇自然是要接班的。到了那时,皇帝岂不是要把一腔怨气全都撒在我身上?我们王家岂不是要倒大霉?
每次想到这里,王宇深感恐惧,心中怨恨王莽:“父亲啊父亲,您只顾自己潇洒快活,全然不顾后人熬煎!将来你一闭眼,我可要替你挨刀!”但是,慑于父亲的威严,这些话他不敢当面说。无奈之下,王宇只好自己另想办法。他想出了一个主意:父亲自己要烧热灶,那就让他自己去烧好了,只要不把自己烧熟了就行。他要烧冷灶:联络卫氏,给自己留条后路!
王宇秘密派人与卫宝、卫玄在暗中联络。很快,双方就接上了头,来往很是频繁。两年来,双方一直互通声息,朝中发生的大小事,卫宝、卫玄都能很快知晓。他们屡次要求王宇出面在王莽跟前求情,王宇却认为时机未到,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好言宽慰,令他们稍安毋躁。可是,卫姬却不听王宇的话,还是持续上书,却都被王莽拒绝。王宇得知此事,心中很是郁闷。
元始三年春,就在妹妹确定做了皇后没几天,王宇再次写信给卫宝,令其转告卫姬,请她上书谢恩,顺便要求回京。王宇在书信中交待:“我父亲就是担心傅、丁闹剧重演,这才坚决不许你们回京。只要丁姬在奏章中痛斥傅、丁之罪恶,保证不像他们那样跋扈骄纵,我看他是会同意的。” 卫宝、卫玄见到了这位“贵人”的密使,读了他的亲笔信,心中大喜:“看来,我等回京有望了!”包括卫姬在内,卫氏一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由于女儿即将被册封为皇后,对于卫氏方面的强烈要求,王莽也不能不做考虑。但他的原则是不会变的:卫氏一门无论要多少钱都可以给。但是,要想回京,没门!
为了安抚卫氏,同时也给天下人一个交待。王莽上奏王政君:“卫姬哺育皇帝,于社稷有勋,可以酌情赏赐。”王政君准奏,下明诏褒扬卫姬的功绩,并令有司官员依法重赏卫后,特增汤沐邑七千户。
哀求了几年,却只得到这么一点结果,卫氏上下大失所望,王宇也很失望。卫姬日夜哭泣,茶饭不思。卫宝、卫玄急派密使入京,再次向王宇问计。王宇答复道:“可请卫姬再次上书,或者可行。”可是,无论卫氏如何哀求,王莽依旧八风不动,犹如王八吃了秤砣,坚决不许。
听到内线禀报,王宇真要绝望了:“唉!折腾了这么几年,最终却一无所获。这事要是办不成,将来如何得了!”愁苦之下,王宇只好去找他的老师吴章讨教。
吴章是当时著名学者,广收门徒,门下有学生千余人之多,王宇只是他的学生之一。听了学生诉说苦楚,吴章道:“安汉公气量狭窄,不可规劝。但此人迷信鬼神,我看可以制造怪异来吓唬他。等到他惊恐不安之时,我再亲自出面劝谏,当面劝其召回卫氏,让他退休致仕,这样你们王氏或许有救!”王宇大喜:“老师妙计!学生这就去办!”王宇回去,就与他的大舅子吕宽商议,然后依照计划行事。
王宇能成功吗?也许,只有老天才知道……

第十章 快刀斩麻

(一)胸中城府

王宇自以为与卫氏族人的来往是“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他老子王莽是何等人?岂能瞒得过他?
事实上,基于傅、丁二氏排挤王氏,几乎导致王氏彻底崩溃瓦解的沉痛教训,王莽对卫氏的忌惮极深。故而,卫氏族人在中山早已被王莽派人严密监视,卫氏族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王莽的掌控之中。
几年来,王宇与卫氏秘密往来的那些事,王莽非但早就知道,而且连细节斗知道的一清二楚。作为一个在宦海中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政治老手,若是连这点警觉性都没有,他的脑袋早就被政敌们割下当球踢了。
起初,当王莽得到中山国监视官吏的密报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天啊!我的亲生嫡长子,居然与卫氏外人勾结一起暗中与他老子作对!真是翻天了!王莽又惊又怒,痛心疾首,暗自大骂:“这个孽畜!我不让卫氏回京,还不是为了我们王家!”
若是依着几年前的脾气,王莽肯定会把王宇找来,当面痛挞教训一顿。然而经过反复思考,他却止住了手。作为一个权谋场中人,他认为王宇虽然背着他做了一些“糊涂”事,但是王宇与卫氏保持暗中往来这件事从全局来看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原因如下:
第一,可以通过监视王宇与卫氏的往来,掌握卫氏的动向,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活动余地;
第二,王宇与卫氏的往来,能起到迷惑卫氏族人的作用。让卫氏对王宇抱有幻想,迟迟不敢采取更为过激的行动,而令王莽本人获得夯实寄出的时间。
第三,万一要是王莽失手落败(这是最坏的结果),卫氏上台,王宇烧的“冷灶”正好起了作用,王氏也不至于遭受灭顶之灾。王莽可以说王宇的行动是他私下授意的,容易取得卫氏的谅解;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层因素,王莽才对王宇的行为听之任之,佯装不知。不过,他也有底线:只要王宇做的不要太过份就行。
从外人的角度来看,王莽的家庭中潜伏着很深的矛盾。他的正妻王氏是宜春侯王家之女,生有四子:王宇、王获、王安、王临。其中次子王获已于建平二年(西元前五年)被王莽“大义灭亲”给杀掉了。为此,王氏与所剩三个儿子都对王莽有怨恨。王宇虽是王莽的嫡长子,却并不得王莽的宠爱。这也是王宇之所以暗中结交卫氏的重要原因。既然如此,王莽难道就不怕王宇采取过激的行动,激起家族大变吗?
关于这个问题,王莽心中有数。他明知王宇、王安、王临对他不满,他却也不怕。因为,出了人所共知的四个儿子之外,他还有两个庶子——这才是他最心爱的儿子。
几年前他在南阳郡新都县落难之时,在当地包了两个小妾——增秩、怀能。这两人原本是王莽府上的使唤丫头,都被王莽暗中“收拾”了。只因他当时一心要做儒生的表率,不能给政敌以好色的“口实”。故而增秩、怀能没有名分。此后她们二人分别给产下一子:王兴、王匡。元寿元年,王莽被刘欣调回京师后,王莽也不敢让人知道,只好将这两对母子留在新都侯府上。
正因有王兴、王匡这两个“后备军”,故而他对继嗣问题胸有成竹。事实就是这样,王宇要是识相一点便罢,若是他敢造次,这王家家业的继承权,就没他的份了!

(二)再杀嫡子

再说王宇。他在与老师吴章、内兄吕宽商议之后,决定依计开始行动。元始三年(西元三年)夏的一天夜里,吕宽趁着夜黑风高,带着一桶猪血,准备涂抹在王莽家的大门上。正当吕宽在“干活”的时候,却被早已埋伏在附近王氏家丁们一举擒获。王莽下令严刑拷打,吕宽熬刑不住,最终供出了主谋王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