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安排他坐下后,便站在门口处踱来踱去,不时地往走廊的方向看一看。
不多一会儿,毛主席穿着一身银灰色的中山装走了过来。
周恩来总理朝刘亚楼、岳振华打了一个手势。俩人跟着周总理走到毛主席跟前,向毛主席敬了个礼。
周恩来总理对毛主席说:“主席,这就是打下U-2飞机的地空导弹二营营长岳振华同志。”
毛主席伸出了大手,岳振华向前一步,敬礼,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
毛主席说:“岳振华同志,打得好哇!”
刘亚楼司令员打着手势,简捷地向毛泽东和刘少奇汇报了击落U-2飞机的经过。
毛泽东主席神态专注地听着汇报,心情看上去非常好。他忽然转身问岳振华:“你的导弹响声大吗?”岳振华回答:“响声大,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像打雷一般。”
毛泽东一听这话笑了。当周恩来总理提醒说:“主席,代表们准备好了,我们去照相吧?”他又一次握住岳振华的手问:“多大岁数了?”
岳振华回答:“36岁。”
毛泽东说:“还很年轻嘛。”
他像是要记住这位打下U-2飞机的英雄,又问了一次岳振华的名字,重复着说:“岳振华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哇。”
刘少奇主席也握着岳振华的手,向他表示祝贺。
三年前,1959年10月7日,二营在北京击落RB-57D时,贺龙和聂荣臻两位元帅视察了二营,就对二营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认识了岳振华,对这位年轻营长的作战指挥大加赞赏。今天看到又是岳振华的营打掉了U-2飞机,更是高兴。
走在照相的路上,岳振华看到两位元帅肩并肩地走在后面,便放慢脚步,等两位元帅上来,向元帅们敬了个军礼,自我介绍,向元帅问好。
贺龙元帅拍了拍岳振华的肩膀说:“认识,认识。”
他对岳振华说:“你们营这次出征机动作战,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打得干净利落。祝贺你们!”
然后,贺龙元帅又询问了一些作战的具体情况,诸如,用几发导弹打的,是不是都命中了,部队机动作战有什么困难。岳振华都一一作了回答。
负责国防工业生产的聂荣臻元帅,则问了岳振华一些兵器上的问题,兵器装备上的元器件老化到了什么程度,哪些是急需要解决的,问得很详细。
他告诉岳振华说:“我国正在加紧研制和试验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并已有能力制造。黎明前的黑暗就要过去,你们缺少元器件无法补充的日子快到头了。”
岳振华走到合影处,代表们早已排列完毕,他边走边寻找自己的位置,照相的人多,一时也没有看到。
贺龙元帅叫道:“岳振华,到我这里来坐!”
聂荣臻、叶剑英元帅也叫着岳振华:“挨我坐!”
岳振华哪里敢去坐,光笑不动,一边应付,一边寻找位置。
这时陈毅元帅又冲着岳振华连连招手,操着四川口音说道:“怕啥子嘛!来!来!到我这里来坐嘛!”
岳振华还是不敢动。正在为难之时,刘亚楼司令员喊道:“岳振华!到我这里来!”这才给岳振华解了难。
他想,司令员叫我坐我就不怕了,就向刘亚楼的身边走去。在刘亚楼身边的副司令员刘震顺势向外挪了一个位子,就这样,这位上校营长坐在了两位上将之间,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留下了一生荣耀的瞬间。
空军第三届党代会闭幕,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十三个生日,岳振华又被推荐参加国庆观礼,并被指定为空军国庆观礼团的团长。
毛泽东这一天在怀仁堂接见解放军国庆观礼团,合影时岳振华被安排在毛泽东座椅的后面。照相前,毛泽东坐的椅子比同排的椅子稍向前二三十厘米,当他快要走到座椅时,由岳振华负责在他就座前把椅子拉回原位,以示毛主席这是他坐的椅子。
毛泽东就坐时,一看是打下U-2飞机的二营营长岳振华,立刻高兴地一边握着他的手,一边叫着“岳振华”,然后才坐下照相。
10月1日上午,解放军观礼团参加天安门前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岳振华的观礼位置被安排在天安门城楼的西头。
天安门城楼上有东、西两个耳房,东头的耳房是真耳房;西头的耳房从外表上看和东头的耳房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是个电梯房。毛主席上天安门城楼,就是乘电梯从这里上来。
快到毛主席要上城楼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朝着岳振华走来。岳振华一看周总理过来了,便急忙迎向前去,给周总理敬了个礼。
周总理握着岳振华的手说:“岳振华同志,给你个任务,一会儿毛主席从这里上来,你站在这个门口迎接毛主席。”
岳振华一听说是迎接毛主席,喜出望外,随即对周总理说:“谢谢总理的厚爱。”说着便随周总理到了电梯门口处。
过了不一会儿,毛泽东就乘电梯上来了,一见是岳振华,他立刻伸出大手来握他的手,说:“你来得早啊!”
岳振华说:“我在这里迎候主席。”说着随同毛主席走到天安门城楼的休息室后,才又回到自己的观礼位置。
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一个基层干部一连三次见到毛主席,而且还都是被毛泽东主席认出来的“见到”,这在当时是何等令人羡慕的殊荣啊!
二营全体官兵像他们的营长一样,那些日子里终日沉浸在幸福之中……
所缺部分
26 一石激起千层浪
27 原子弹
28 耐人寻味“*”
29 开天线距离与杀伤区
30 8秒硬功
31 到哪里去张网
32 好事多磨
33 三个导弹营没逮住一个U…2
34 逃脱的飞行员是个至今未解的谜
35 战前磨箭
36 刘亚楼调兵遣将
37 扒军列的妇女和丢五好的战士
38 导弹车冒险夜过木桥
39 火速建阵地
40 夜抢战机——与U一2争夺“摩天岭”
41 一箭报三仇
42 陨落的“战斗英雄”
43 刘亚楼和许世友都开祝捷会
44 预警装置现原形
45 无法归根的叶常棣
46 真正的空军战斗英雄在大陆
47 大青山下先遣组蒙冤
48 “中央石油勘探队”
49 漳州设伏,神鬼不觉来了支导弹部队
50 准备着——谁先来。先打谁
51 送死的人
52 英雄营
53 被RF…101打断的座谈会
54 毛泽东建国后接见一支完整的战斗部队绝无仅有
55 老大哥部队在中越边境的失利
56 保卫原子弹紧急出动
57 成钧痛惜走错棋
58 新干扰——第13系统
59 如坐针毡的检讨会
60 一营猛药吃了一百零七天
61 苦尽甘来
62 雪野里主动找上门的“国军英雄”
63 彻底拆穿“13系统”,二营卸了包袱
64 一包岔守株待兔
65 转战青藏护氢弹
66 六发导弹打了个窝囊仗
67 电子对抗,一波三折
68 十四营海岸高空电子战
69 月圆时分,屡与战机失之交臂的营长怅然望着部队南下
70 最多的作战对象,最复杂的敌情,最难搞的训练
71 误我为敌——惊心动魄的插曲
72 南疆机动阵外趣事
73 英雄营的最后一战
74 “天窗”关闭后的凯旋
后记
正值本书写到一大半的时候,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打响了,作为一名戎马一生并一直从事地面防空作战的退役老兵,对伊拉克面对着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处于绝对优势的美国空军的防空作战问题十分关注,整日轮换着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国防频道和香港凤凰卫视电视台的报道,以求通过电视画面观察研究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是如何进行反空袭作战的,中国的防空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伊拉克空军的飞机的空战反空袭或者是攻击美英联军地面进攻部队的信息,不知道伊拉克的空军哪里去了。
从画面上看到只有地面防空炮火在零零散散地对空射击,判断其地面防空武器既落后且数量又不多,组织指挥又不得力,对美英联军空军的空袭飞机几乎没有什么威胁。有时空袭的炸弹已经落到了市民的头上,还没有听到防空警报声,这说明其防空雷达也不灵敏。军民只好硬扛着脑袋,听天由命地任美国的B-52重型战略轰炸机、B-2、F-117A等隐形轰炸机和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各种战斗轰炸机,以及从舰艇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肆意轰炸而无能为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和后冷战时代,世界上一共打了五场像样的、有影响的局部战争。两场在亚洲,先在朝鲜,后在越南。一场在欧洲,即科索沃战争。两场在伊拉克。还有几次中东战争。
这五场局部战争,都是美国是主打家。科索沃战争,名义上是欧盟打的,实际上也是以美国为主打的。其战争开头样式,都是美国利用其绝对的空中优势,对对方狂轰滥炸。被打的国家有空军,却都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以伊拉克为例来说吧,从20世纪70年代萨达姆掌权后,就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和扩大空军,飞机的数量达到了七百五十多架,有米格-23、米格-29、幻影F1、苏-22、苏-25等各型飞机。
1991年美伊交战时,耗费了大量军费装备起来的伊拉克空军,却不堪一击:有的在空中被击落;有的停在停机坪上被击毁;有的虽隐蔽疏散在机场周围的地下掩体里,也被美国的钻地炸弹炸毁了不少,整个空军损失了近60%,剩下了300架飞机,其中有的还是因为飞到了邻国寻求庇护,才幸未被摧毁。
这一次伊拉克战争,比第一次战争的空中打击来得更猛、更凶、更惨。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美英共出动飞机三万多架次,平均每天一千多架次,有二万四千枚各式各样的炸弹和八百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落在了伊拉克军队和人民的头上。
仅用三个星期的时间,萨达姆政权就垮台了。与其说是被打垮的,还不如说是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