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敌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的敌人-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9节:利比亚黑名单上的无赖(7)         
卡扎菲能收起骄傲,放下身架,向美国乞和,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对于联合国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利比亚能忍气吞声做出退让是最好不过了,连忙通过决议,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     
不过,美国不是那么好打发的,它要求利比亚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肯对其取消经济制裁。面对美国的得寸进尺,卡扎菲只好表示,先对遇难者家属进行一部分赔偿,等到美国彻底解禁后进行第二步的赔偿,最后一笔赔偿金则要等美国把利比亚从黑名单上去除才能支付。     
洛克比空难到此应该算是个了结了,大家似乎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卡扎菲怎样与美国斗智斗勇上,至于到底真相如何,已经渐渐被人们忽视了,这正是美国外交手段的高明之处。不管结果是什么,利比亚这个敌人,美国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对付。     
五 核试验的落败:武力崛起梦的破灭 卡扎菲从军事政变到走上国际舞台,伴随着谩骂声和欢呼声一路前行,能在纷乱中依然自我,这需要很大的定力和勇气。他崇拜纳赛尔,效仿纳赛尔,最后成功成为与纳赛尔一样的国家象征的符号。没错,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就是卡扎菲动力的源泉,也是他敬仰纳赛尔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卡扎菲看来,阿拉伯国家有相同的信仰和文化,只要能联合起来,将是国际上无可匹敌的一股力量。他学到了纳赛尔的执着和不懈,乐于为实现阿拉伯的联合而奋斗不息。在卡扎菲执政的时间里,曾经为实现阿拉伯联合而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历史行进到21世纪,世界多极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阿拉伯国家将如何在大国林立的国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还有待阿拉伯领导人的自我觉醒。     
卡扎菲起初把大部分情感和精力投入在阿拉伯联合的计划之中。卡扎菲政变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自己的偶像纳赛尔,并且与纳赛尔达成了共识,与苏丹总统加法尔·尼迈里一同签订了《的黎波里宪章》,协定尽快成立一个革命同盟。     
可惜的是,革命同盟尚未建立,纳赛尔就溘然长逝。这个打击犹如泰山压顶般让卡扎菲无力招架,而实现联合计划也随着纳赛尔的离开变得如履薄冰。埃及新任总统萨达特虽然也有同样的激情,但是他与卡扎菲在很多理念上有着天壤之别,甚至是南辕北辙。这一点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体现得尚不明显,双方还能心平气和地商讨建立阿拉伯共和国联邦的细节。在卡扎菲看来,萨达特延续的是纳赛尔的政治生命,两人应该有相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对萨达特同样敬仰。可时间一久,卡扎菲发现,自己与萨达特之间有条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联合事宜看上去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卡扎菲激动地等着联邦共和国的诞生,犹如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然而,卡扎菲被急切蒙蔽了眼睛,埃及和利比亚的合并存在着种种不可能。     
埃及家徒四壁,利比亚却十分富有,利比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财富与别人共享,埃及人也不屑地对利比亚进行排斥。更要命的是,卡扎菲与萨达特从性格上就不适合合作,一个放荡不羁、个性直率,一个思维缜密、小心谨慎。两个人同样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也同样争强好胜。两人由于性格关系不止一两次拔剑相向,互相指责,互相讽刺。于是,合并计划最终流产。     
然而,最糟糕的是,埃及与利比亚从无法合作变成了势不两立。两国的利益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双方在外交关系上的亲疏远近会有所不同。     
卡扎菲需要苏联,而萨达特厌恶苏联;卡扎菲敌视以色列,萨达特则渴望与以色列缓和。这只是双方矛盾的一小部分,在中东问题上两国也经常吵得面红耳赤。     
领导人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埃及和利比亚从亲密无间的伙伴,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到头来,阿拉伯共和国联邦没有建成,倒是多了几个分裂的理由。历史再次用事实证明,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固若金汤的情谊,合则聚不合则散。           

第60节:利比亚黑名单上的无赖(8)         
阿拉伯世界的统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磨合,卡扎菲的很多理念都比较理想化,可操作性不强,而且他的主张带有浓重的自我保护色彩,例如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这本身就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卡扎菲一直认为自己是在帮助阿拉伯国家脱离苦海,因此有种天然的优越感和领导欲,经常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他对其他国家尊严的漠视,让其终究一事无成。     
在对待以色列方面,卡扎菲坚定得令美国人生厌。在美国人看来,你卡扎菲在阿拉伯怎么折腾都好,就是别触及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可是,这个卡扎菲偏偏是不怕死,接二连三地给美国人难堪,特别是对以色列。卡扎菲的民族骄傲让他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问题上,表现出了无比固执的立场。他认为巴勒斯坦最大的毒瘤就是以色列,以色列一除,巴勒斯坦的疾患自然会痊愈。     
恐怕在整个中东地区,没人不知道卡扎菲是个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极端分子,只要是针对以色列的,卡扎菲都会拿出比常人高出百倍的热情。他曾经公开表示过,以色列存在一天,犹太人的安全就一天得不到保障。在卡扎菲眼里,中东之所以战火不断,完全是由于以色列的不识时务造成的。然而,事实是,以色列的强大足以将整个巴勒斯坦夷为平地。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时候,卡扎菲不厌其烦地游走在的黎波里,为巴勒斯坦摇旗呐喊,指责以色列的反人道主义暴行。在2001年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他又提出了让以色列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耶路撒冷,否则利比亚将联合其他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起军事打击。     
谁都知道卡扎菲是个疯子,却没想到他会疯到如此程度。卡扎菲在会上毫不客气地表示,美国要么选择以色列,要么选择阿拉伯。这番言论把阿拉伯首脑们吓得够呛,谁都不敢想象,美国听了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卡扎菲就这样一路与美国叫板,让美国不得安宁。从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到科威特战争,利比亚都让美国人伤透了脑筋。卡扎菲就像是场噩梦,总无法让美国畅快淋漓地享受胜利。最让美国人接受不了的,就是卡扎菲的野心。为了能让利比亚变得强大,卡扎菲费尽心机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的就是能在实力上追赶美国。然而,如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样,在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道路上利比亚举步维艰。     
在屡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后,卡扎菲突然转向了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立场,在《防止核扩散条约》上签了字,做起了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当然,卡扎菲不是个懂得放弃的人,他的变脸是在为准备进行核试验的事实做掩护。私下里,他依然通过各方努力完成自己武力崛起的梦想。于是,卡扎菲一边在公众场合滔滔不绝地讲述他有多讨厌核武器,一边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核研究。     
为了尽快达成心愿,卡扎菲四处奔波,不惜用石油来跟印度换核技术。不过印度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少得可怜,根本满足不了利比亚的胃口。卡扎菲一气之下,对印度采取了石油禁运。一个核技术把卡扎菲搞得焦头烂额,甚至都产生了美国可以提供帮助的幻觉。他曾经跟美国某家公司商讨向利比亚出口核工艺产品,却在白宫知道后功败垂成。     
近几年,利比亚的核技术总算是有了些进步,但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场所和核反应堆。可不管怎么样,卡扎菲对核技术的如饥似渴,震慑了利比亚的一些邻国,包括以色列,谁都不敢保证,利比亚会不会是第一个发展核武器的阿拉伯国家。     
不可否认,卡扎菲是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国家元首,他在自己的政治框架中大胆构设了很多几近幻想的计划,这也是让美国感到害怕的地方,不知道卡扎菲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个怪想法来让美国鸡犬不宁。     
就像是卡扎菲在本国搞什么卫星和导弹计划,就着实让美国出了把冷汗。除了美国,最不安的就是当时与利比亚关系僵化的邻国乍得。乍得生怕一个不小心,利比亚的导弹就飞到了自己的头上。           

第61节:利比亚黑名单上的无赖(9)         
卡扎菲有着让人恐惧的执着,美国最厌恶的就是这种执着,于是三番两次干涉利比亚的导弹试验。     
在核技术方面,卡扎菲一直不曾放弃。只要是可以帮助利比亚有核资源的事情,他愿意赴汤蹈火,然而比较可惜,他以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没想到,这些〃和尚〃在捞了利比亚一大笔油水之后搁置了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说,卡扎菲花了大价钱从国外请回了一些专家,却没想到这些专家没什么敬业精神。     
无奈之下,卡扎菲想起了瑞典。当年在石油危机之后,瑞典和利比亚曾经签订了一项合约。根据合约规定,利比亚从瑞典获得了军用电子技术方面的训练,包括配有雷达监测的高速汽艇,还有专人到利比亚为当地的军队进行培训。除此之外,利比亚还会定期将自己的部队送到瑞典进行集训。谁都看得出来,卡扎菲到底想干什么。     
美国实在忍不住了,慌忙出面干预,卡扎菲这才收敛了一点。自从签订了所有关于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协定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会到利比亚视察一番,卡扎菲心里又气又恼,但也得遵从国际规则。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折腾下,利比亚终于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究计划。种种事实表明,利比亚的核研究前景并不理想,缺乏技术和人才,而且还有国际上的重重阻挠,即便是可以偷偷进行研究,也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周期。国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