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占了巴拿马运河近100年,这条运河已然成为美国的一个情结。失去了运河,不但意味着美国将损失大把经济利益,还意味着美国在南美洲的影响被大大削弱。巴拿马下定决心要收回运河,美国也下定决心要将运河捏在手里,美国早就预料到这一天的来临,它在巴拿马运河区广布兵力并非是吓唬人这么简单。
美军在巴拿马还保留了14个军事基地,这些基地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其中一些还肩负着遏制核力量的作用。世界上唯一可以用300千赫低频率传递信息的电子通讯中心就设在巴拿马运河区,名为卡莱塔岛军事基地。该基地有一个隐藏在水下的电子监控站,不动声色地收集着情报。同时,每天也还有无数密码被这个基地破译,无数假情报从这个基地发出。该基地的活动范围覆盖了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80多个国家,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可以轻而易举地与在大西洋、太平洋航行的任何一艘潜艇包括核潜艇保持通畅的联系。
美军赖在巴拿马不走,绝不是舍不得这里的风土人情,也不是放不下在这里落脚的美国公司,更不是为了保护存在巴拿马银行里的数十亿美元的财产或收取运河管理费的权利。巴拿马关系着美国在全球的军事战略。
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了,美国爱财,但它更看重现今这一国独霸的地位,正是仗着这种地位,美国可以制定使利益向美国倾斜的国际秩序,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巴拿马人要收回运河,在美国人看来就是在破坏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如果巴拿马政府不肯在运河问题上让步,美国也不惜动用强权。
第129节:巴拿马〃暴民的袭击〃与扩张的基地(3)
在美国占着巴拿马运河的日子里,巴拿马人也并非对美国听之任之,有很多巴拿马人都为运河献出了生命。
1958年,巴拿马学生将几十面巴拿马国旗插到了运河区。1959年11月,巴拿马人自发地走上街头,为争取运河进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经过巴拿马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美国终于在1963年1月同意在巴拿马运河区同时悬挂美国和巴拿马的国旗。而当1964年美国有心将运河区的巴拿马国旗摘掉时,巴拿马的学生又立即组织起来,向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发表抗议。那次抗议在美国的粗暴处理下,升级为暴力冲突,全副武装的美军开来坦克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致使20多名巴拿马学生死于非命。听闻噩耗的巴拿马人没有散去,反倒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持学生,他们拿着随手抄起的武器,如瓶子、石头,向美军砸去。一场反美运动从运河区扩散开来,席卷了整个巴拿马。巴拿马的国旗终于在运河区上空重新飘荡起来。
当时的巴拿马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曾不止一次愤怒地称巴拿马运河区是〃殖民独立王国〃。
1999年12月31日中午12时,巴拿马运河交由巴拿马共和国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全权管理。一面176平方米的巨幅巴拿马国旗,在巴拿马西边的安贡山上冉冉升起。按照美巴双方在1977年缔结的条约,巴拿马和美国必须保证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永远安全,保证它能平等地对待和平船只。1999年12月31日,整个巴拿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巴拿马人也清醒地意识到,巴拿马运河要想真正摆脱美国的阴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 诺列加让美国又爱又恨的铁腕人物
美国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巴拿马的外人,在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之前,美国不单执掌着运河区的大小事宜,还颇理直气壮地插手巴拿马国家内部的事务。其实,只要打量一下那些被美国〃欺负〃过的国家,就会发现,只要美国认为值得,就并不介意干涉别的国家的内政,巴拿马地理位置独特,美国既然已经在运河区站住了脚,自然会利用这个便利条件,更多地插手巴拿马。
20世纪80年代,毒品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美国便以扫毒的名义,侵入了巴拿马。美国是〃世界警察〃,按照美国的逻辑,巴拿马和毒品有所牵连,美国教训一下巴拿马,也合情合理。况且,交还巴拿马运河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美国迫切需要加大对巴拿马的控制力度,以便在交还运河后,依然能让巴拿马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为美国的军事战略服务。
时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的诺列加将军,就在这个时候,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诺列加将军全名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1934年出生在巴拿马城的一个穷苦家庭里,他不甘心一辈子过贫苦的日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立志当兵入伍,改变命运。他考上了秘鲁的一个军事学院,到毕业时已得到了少尉军衔。诺列加起初在巴拿马国民警卫队服役,1968年,奥马尔·托里霍斯发动了军事政变,诺加列在政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新建立的民族主义政权授予了上尉军衔。
此后,上天似乎有意垂青诺列加,不断给他创造平步青云的机会。诺列加是个冒险家,但他很清楚在关键时刻应该倒向哪一边。1969年年底,一批军官密谋推翻托里霍斯,诺列加得知后,力挺托里霍斯,将那些密谋军官干净利落地镇压下去了。诺列加高超的办事能力,忠心耿耿的行事作风,很快引起了托里霍斯的注意。托里霍斯对诺列加非常赏识,继续委以重任,1970年,36岁的诺列加被晋升为中校,并被调到国民警卫司令部做总参谋部二部的主任,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此后10年里,诺列加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职位优势,在野心的驱使下,悄悄控制了军事情报、国家海关、移民、刑事侦查等重要部门,他将巴拿马各要人的资料整理好,不动声色地编织着自己的权力网络,哪些人会对自己有用,哪些人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他们的优势弱势各是什么,诺列加心里都一清二楚。
第130节:巴拿马〃暴民的袭击〃与扩张的基地(4)
1981年7月奥马尔·托里霍斯因一场空难不幸身亡,这突如其来的悲剧性事件,让巴拿马政坛波澜顿起。一些人在争论着托里霍斯之死是否是单纯的事故,一些人则已经展开了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在国民警卫队的高层里,很多官员都本能地察觉到因托里霍斯之死而形成的权力真空有多么诱人。
诺列加也是其中之一。诺列加似乎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凭借多年积攒的情报财富,迅速地向更高的权力阶层攀登。1981年诺列加升任副参谋长,1982年任参谋长,1983年8月出任国民警卫队司令。
诺列加很清楚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权力体系,他变国民警卫队为国防军,又将国防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借此掌握了国家实权,成了名副其实的铁腕人物、大独裁者。托里霍斯的时代一去不返,1983年巴拿马进入了诺列加的时代。
诺列加在做普通军官时,以精明强干著称,当上国家领导者后,却显露出残酷蛮横的一面。诺列加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巴拿马人的财富,以此作为对自己早年贫苦生活的补偿。巴拿马并不是很富裕的国家,但诺列加的个人资产却高达上亿美元。他给自己的年薪是4000万美元,刚好是当年美国人从法国人那里买巴拿马运河开凿权的价钱。他抽的是印有自己名字的古巴雪茄,在巴拿马其名下就至少拥有12幢楼房,而在法国、以色列、西班牙、日本等国,诺列加也有多处地产。
诺列加深谙贫困之苦,但他并不关心巴拿马人的生活状况,他敛民财,施暴政,肆意而为。由于军权在握,诺列加不大担心自己会招致民众反对。诺列加当权后,巴拿马人也曾组织过数次起义,可每次都被诺列加成功地镇压。
诺列加对普通大众残忍暴虐,对国家高层中那些反对派同样下得了狠手。巴拿马政治名人斯巴德福勒曾公开对诺列加的暴政进行批评,让诺列加怀恨在心,欲杀斯巴德福勒为后快。诺列加放出狠话,发誓早晚有一天要让斯巴德福勒身首异处。果然,没过多久,斯巴德福勒就失踪了,人们在巴拿马边境地带的一个邮政袋里发现了斯巴德福勒的尸体,正如诺列加诅咒的那样,斯巴德福勒〃身首异处〃,他的头不见了。验尸官发现,斯巴德福勒有6根肋骨被打断,下半身肿胀非常,斯巴德福勒的头是被锯子锯下来的,而且锯的时候,他还活着。
诺列加似乎不想掩饰自己和斯巴德福勒之死的关系,因为在斯巴德福勒的尸体后背,有用刀刻上的F…8字样,那是诺列加手下的国民警卫队的标记。但另一方面,诺列加又很反感听到人们的指控,那些曾说诺列加应为斯巴德福勒之死负责的人,也一一遭到暗算。
诺列加之所以可以如此狂妄地胡作非为,和美国的默许不无关系。
因为美国的帮助,诺列加成为巴拿马的实权人物,借美国之手,将政敌一一清除干净。美国以为,诺列加得了美国许多的好处,定会投桃报李,老老实实为美国服务。但美国太低估诺列加了,诺列加是个高深莫测的人物,就连他身边的人,也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他时而满腔爱国情怀,时而对美国殷勤备至,他同时扮演着许多角色,一边与美国贴得很近,一边又竭力将巴拿马运河的权力收归巴拿马。诺列加,是谜一样的人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刮起了嬉皮士风潮,不少年轻人将吸毒当成一种时髦,1969年美国《新闻周刊》对美国57所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3成多的学生都沾染过毒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毒品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政府发现,大部分毒品都是通过巴拿马运河转到美国的。
诺列加天生爱财,又把持着巴拿马大权,虽说管理巴拿马运河的是美国人,但诺列加确和毒品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凭借手中的权力,在暗中扶植、帮助那些毒品贩子、走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