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敌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的敌人-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木鸡。不仅仅是布什的这番言论十分大胆,更让盟友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美国的独断专行和自以为是。     
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正在推行南北统一的计划,美国邪恶轴心论调的出现,让整个计划都变得十分被动。这也难怪金大中总统在得知此消息后会暴跳如雷,然后把韩国外长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其实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误,就算是韩国外长有心与美国多做交流,也得人家美国肯啊! 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早就炸开了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反美高潮。美国把盟友的尊严踩在脚下,还狠狠跺了几脚,这些变了形状的尊严所表现出的就是愤怒和不满。然而,美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把反美情绪说成了对美国领导地位的不尊重。欧洲各个国家的领导人猛烈回击,纷纷表示不赞成美国自诩的领导身份。正如德国外长表达的那样,美国与欧盟是盟友的关系,不是主仆关系,美国没资格不经过盟友同意而自作主张。           

第147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4)         
显然,不管盟友们多么愤怒,多么不服,美国已经无法把〃领导者〃这个身份从意识形态中拿走。就是盟国哭天抢地地据理力争,恐怕美国也不会动摇。不管是合作者的关系,还是主仆关系,欧盟都不得不遵从于美利坚意志,这是〃靠实力说话〃年代的最大悲哀。     
二 欧洲无法容忍美国这个〃主人〃     
欧洲与美国,这个看起来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团体,曾几何时是世人瞩目的亲密盟友。可就在一方力量逐渐强大的时候,利益天平就失去了平衡,换来的就算不是分道扬镳,起码也是同床异梦。     
在美国遭受到恐怖袭击的时候,欧洲国家第一个挺身而出,坚定地站在美国身边,大声地宣布,要与美国并肩战斗,将反恐进行到底。不管是欧盟还是北约,都信守了盟友之间的协约:当对方受到伤害的时候,要如同自己受伤一般,承担起还击的责任,与对方共进退。欧洲做到了,法国在〃9·11〃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在本报上发表文章,力挺美国,言辞恳切;希拉克甚至亲自飞到了华盛顿告诉布什,法国人民支持他。     
可惜的是,盟友们的主动和热情并没有感动美国,这些举动被美国像防贼一般地防了下去。美国在对全世界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从未提及欧洲盟友对美国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当北约首次动用《北大西洋公约》,告诫恐怖分子,打击北约中的任何一员就等于与北约全体成员国作对。北约将责无旁贷地替成员国出气时,美国竟然派人前往北约总部制止北约行动。欧洲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想讨好美国却惹了一身骚。     
美国的反常举动伤了欧洲盟友的心,也让他们看清了一个道理,伙伴是拿来利用和出卖的。     
其实,从2001年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退出《京都协议书》的那刻起,欧洲就看到了一个大国的自私嘴脸。之后不久,美国又退出了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两次毫不犹豫的退出,都是为了本国利益,美国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抛弃了它的盟友。     
当美国的世贸大厦被恐怖分子无情摧毁时,这些盟友却依然坚定不移地靠在美国周围。倘若美国能抓住这次机会,稍稍表现出一丝感激,双方关系都有可能峰回路转。只可惜,美国在遭受打击和屈辱之后,变得更加疯狂。美国在这种歇斯底里之下制定出了一系列围绕反恐展开的打击计划,时不时就在〃邪恶轴心〃名单上加上一两个国家,然后借助这样的理由去满足自己的战略需求。     
美国完全忘记了盟友的存在,这种存在对它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     
在美国反恐旗帜的掩饰下,欧洲受到了一种威胁,一种霸道的威胁。美国在制定反恐计划的同时,也是在告诉全世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阻碍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欧洲也不例外。     
欧洲感觉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无论是什么时候,它都义无反顾地支持美国,美国却这般恩将仇报。2005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大西洋两岸〃恋情〃的结束》的文章,文章毫不掩饰地提出欧洲与美国正在渐行渐远的事实。欧洲不傻,知道在冷战结束后它与美国是个什么关系,正如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美国从来都是主动采取行动,而欧洲总是被动响应。     
从欧洲意识到这点开始,它对美国也就不是从前的百依百顺了。逐渐地,双方开始摆明立场,分歧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当布什擅自提高钢铁关税的时候,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几个国家都勇敢地和美国展开了钢铁大战;当美国要求在国际刑事法庭上享有法外特权的时候,欧洲的不满再次演变成了一种冲突;在后来的伊拉克问题上,美国与欧洲之间的裂痕显而易见。欧洲情绪的爆发,让美国大为不快。在美国的意识中,一个〃随从〃是没有资格发脾气的,对于这些不满自然也没必要费神理会。     
美国带着它膨胀的狂妄与自大在世界上推行美利坚主义,不得不承认,这个骄傲的国家正在全世界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实力足够雄厚时,优越感就油然而生,欧洲不必要对这种自然规律感到愤懑,当初的大英帝国是如此,奥匈帝国是如此,罗马帝国是如此,法兰西帝国亦是如此,大家彼此彼此,谁都不必为谁感到委屈。           

第148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5)         
就像美国卡纳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所写,美国与欧洲已经失去了相同的世界观。欧洲的世界是靠法制维护起来的,任何事物都必须在一定的规则约束内进行;美国的世界内不存在着稳定的法制和规则,一切都是可变的,只有武力才能使其安心。两个世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最终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欧洲和美洲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双方不愿意道破,却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人敢于面对事实,卡根可以,其他学者也都可以。     
德国总统施罗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这种世界观的不同中崛起,利用本国的反美情绪登上权力之巅,美德之间的关系也由于一个〃不识时务〃的总统而走向崩裂。这其实就是一种表现,二者世界观背道而驰的表现。     
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在做着支撑,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应该是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念。按照他们的传统概念,除非是人家打到了自己头上,否则作为一个民主国家,是不该对别国发起进攻的。欧洲人意识中的世界,应该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持久和平〃,这样一个有秩序的世界才是他们所期望的。而美国人却不按常理出牌,它所提倡的先发制人完全不被欧洲认同。在欧洲人看来,美国那种颠覆传统思想的做法十分可怕。欧洲喜欢怀旧,因为它有漫长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美国的年龄相比欧洲小了很多,更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它对〃传统〃二字没有很深的情感,因此就变得嚣张起来。     
更让欧洲胆战心惊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了美国的〃坏毛病〃,动不动就来个先发制人。国际社会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焦躁起来。     
可美国却不这么想,它认为实力是最好的权威,欧洲之所以畏首畏尾就是因为没有雄厚的军事实力做支持。也就是说,美国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十分有信心,已经到了可以随时开战的程度。欧洲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在美国眼中一文不值,在他们看来,欧洲就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基础才提倡什么和平外交,这是一种惧怕而不是政策。美国的想法简单纯粹,而且也十分现实,它不像欧洲很多大国都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也就不会像那些国家一样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卡根曾经在他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根据其实力来决定的。这种说法代表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也就难怪美国会在现如今动辄就拿武力来吓唬人。对实力的过分相信,让美国丧失了作为一个世界公民起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单边主义、武力威胁、全球策略、中东计划,这些美国努力为之倾注一生的追求却都在慢慢偏离常规轨道。卡根还指出,欧洲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一定秩序之内的,力图化干戈为玉帛,〃和谈〃是他们解决争端的基本方式。欧洲人善于运用他们的耐心,可以忍受长时间无结果的谈判,这份忍耐力传承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久弥坚。     
其实,欧洲这种〃文明〃的外交政策并不是贯穿始终。在两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在世界称王称霸的时候,也一度是野蛮到了极致,四处征战、烧杀抢掠,不理智的事情做得并不比美国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似乎没资格来对美国嗤之以鼻。如今的美国其实就是两个多世纪之前的欧洲,两者在实力变化的同时也变换了角色。     
事实证明,美国的〃实力说〃也是铁律,当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大到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也就无所谓法制或是规定。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首屈一指,所以它可以发挥自己的强项来实现利益,欧洲的军事相对薄弱,就只好避其短处利用传统的力量争取自己想要的。     
从二战结束到冷战开始,美国便一跃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美国从来没有质疑过自己的地位和实力,于是就习惯了将其他国家当作了自己的卫星国。无论处理什么国际事务,美国总是一马当先,欧洲也只有〃听命〃的份。但是在国际冲突上,欧洲从来都不肯违背自己的原则,矛盾从此开始。           

第149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6)         
事实上,从欧共体到欧盟,这个组织一直都在欧洲本土做着扩充。欧盟中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深厚的根底,也就那么几个国家还有点实力,但综合一下,整体水平就被拉下了一个档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