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敌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的敌人-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58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15)         
在美国政界,几乎没有人质疑过本国的军事力量,在他们心中,美国早已是一个帝国,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帝国。当然了,帝国这个词在多极化趋势中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美国懂得,于是便把每场帝国战争前都加一个修饰,让其看起来尽量显得正义,而且还要拉更多的盟友〃下水〃。     
希拉里在纪念〃9·11〃一周年的时候接受媒体访问,她重申了美国的反恐政策,态度依旧是那么理所当然。她的态度表现出一个美国人心中的事实,美国的军事力量足以支撑其任何一次独立的军事行动。不过希拉里表示,如果能建立起一个联盟,可能会让美国事半功倍。没错,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9的科索沃战争都是如此。     
美国奥玛·布莱德利将军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对核武器的狂热,但对道德却一无所知。我们对战争的了解比和平多,我们对杀戮远比挽救生命在行。〃战争与不幸是同时被开启的,当战车隆隆、战火熊熊的时候,参与战争的人就把荣誉摆在生命的前面。     
美国以利益为上,战争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为了利益,美国需要战争,为了战争,美国需要盟友。盟友可以让美国更加理直气壮,可以让美国前程似锦。就像希拉里说的,战争总有一些预想不到的后果,如果能有盟友的加入,不仅可以给予军事行动上的帮助,还能与美国共享战争胜利之后的所有荣耀。     
从这个方面讲,美国暂时离不开盟友的协助。而且,一些战略家们也认为,从长远利益来看,美国需要欧盟的帮助。在〃9·11〃之后,美国就把精力放在了反恐上,却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在很多方面,都忽视了欧洲的想法,造成了欧洲的担心和焦虑。欧洲军事力量虽然不如美国,但也正在向前发展,不可小觑。美国对欧洲的鄙弃,很可能会给自己在欧洲的未来树立起一个强大的敌人。     
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向布什谏言,欧洲是美国在历史中结交的盟友,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盟友地位,如果美国失去这些盟友,无异于失去一段历史。在冷战时期,欧洲盟友帮助美国赢得了最终胜利。且不说不能忘恩负义,就算是为了有利可图,美国也得重新重视起欧美关系。     
奥尔布赖特的话虽然不那么讨人欢心,但却是句句属实。不管是欧盟还是北约,军事力量的确都被美国远远甩在了身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北约的军事力量漏洞百出。就连北约一些国家的维和部队也得〃请〃出美国的运输机向喀布尔运送。差别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并不代表美国就可以抛弃这个盟友。     
美国有种天生的安全感,这是种地域优势,被大西洋与世隔绝般的地域优势。一个大西洋,仿佛就把美国隔在另一个世界。美国人都引以为豪,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绝好礼物,远离纷扰,远离贫穷,远离威胁。在美国人心中,这个〃世外桃源〃不需要什么盟友,合作只会削弱美国的实力。这个想法让美国过早地进入了一种绝缘状态。     
的确,美国的历史没有欧洲悠久,但确实很少受伤。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美国除了南北战争外,几乎没有再发生什么大规模的内战。当欧洲各国在勾心斗角的时候,美国正在埋头苦干,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单凭这点意识就不怪人家发展得突飞猛进。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个默默无闻的后辈踩着众多前辈的肩膀成为巨人,给历史悠久的欧洲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的闪亮登场着实给了亚欧国家一个下马威,也成就了美国人的成功与骄傲。     
这种精神教导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支撑他们不停扩张,支撑他们走出大西洋与亚欧对抗。澳大利亚政治学家约翰·凯恩曾经说过,美国人认为上帝理所当然地站在他们一边。这被美国人称为使命感,而在其他国家来看,就是蛮不讲理的霸道。     
事实上,美国是欧洲人发现并发展起来的。可能当时英格兰的清教徒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当年的避难之所竟然会成长为一个敢与全世界为敌的跋扈帝国。美国人尽管没有像希特勒那样明目张胆地搞什么民族优劣,但也打心里看不起其他民族。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大发横财,这更让美国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是上帝的宠儿。           

第159节:欧盟欧洲是欧洲人的(16)         
美国已经完全陷入了自己的精神圈套里,自我麻醉,世界上最好的民族就是美利坚,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美利坚。别说是弱不禁风的第三世界,就是曾经横刀立马的欧洲也被美国踩在脚下。美国抱定一种想法我是世界第一的国家。于是,孤寂在所难免,即使有一天与欧洲彻底决裂了,那也是历史趋势。于是,这种孤寂的决心越坚定,美国的霸道就越让人难以接受,直至发展成如今的单边主义。     
这种精神在布什上台后得到升华。那些用来对付苏联的条约被布什无情地视为羁绊,于是便随心所欲地废除了那些条约。不管是北约还是欧盟,在布什眼里基本上丧失了价值,甚至成为累赘。于是,布什显示出比他父亲还要狂妄的一面,先后解除了若干象征欧美融洽关系的条约,然后就是对国际事务的漠视,最后是在巴以冲突中的一边倒,以及整个反恐战略措施。布什的作为完全忽视了多极化的概念,他逐渐将世界引领到一个红色警戒状态,这大概也是美国的本领之所在吧。     
欧盟担心美国不会再遵守什么国际秩序了,更担心美国自己创建秩序,然后强迫全世界来遵守。     
当美国下定决心来与全世界对着干的时候,国际上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对其丧失了约束力。目前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国际性机构,包括联合国在内,都逐渐被美国遗弃。也许美国人有这样一种想法,当初怎么把这些机构建立起来,今天就怎么抛弃它们。没错,类似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在美国的倡议下建立,而如今第一个漠视其存在的也是美国。这个大国越来越没耐心来听取这些组织的喋喋不休,经常表现得不耐烦。当初在美国倡导下制定的繁琐程序,现在被美国自己颠覆。     
美国可以不计后果地我行我素,欧洲却做不到,它需要对自己经营的国际秩序负责。     
对于经历过越南战争惨败的老政客来说,布什是在拿美国的未来做赌注。基辛格年近耄耋,还得拖着年迈的身子出面给小布什做工作。其他一些元老级的人物也纷纷劝说布什,让他别做想不开的事。在这些老人家眼里,布什太年轻了,他对历史没有感情,对过去没有记忆,不知道美国为什么会在越南战争中失败。然而,这个漫长的原因,老人家们已经没力气讲述完全了。他们唯一能告诉布什的就是,如果美国在登峰造极的时候忽视了盟友的感受,一味实行单边主义的话,美国必定会从巅峰走向没落。     
就连当年伺候老布什的那些决策者都为小布什捏一把汗,他们不明白是什么让小布什如此不顾一切地要进行伊拉克战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老人家用了半生的时间才琢磨出盟友的重要。白宫混乱了,老牌政治家们当初也狂妄过,如今却沉稳了许多。布什应该相信这些饱经沧桑的人的经验教训,相信历史。曾给老布什当过国家安全顾问的斯考克罗夫特公开表示,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很可能就在伊拉克战争后进行得更加艰难。因为在此次进攻之后,美国的形象将会被定格为,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单边主义会成为被唾弃的对象,反恐阵线即将崩塌。斯考克罗夫特表示,在一个人人憎恨美国的世界上,美国怎么生存。现在布什政府需要做的不是用武力招致仇恨,而是重新树立一个温和文明的国际形象。     
然而,不管是美国国内那些德高望重、久经考验的老前辈,还是法德等欧洲国家,都没能卸下布什的军事装备。那些经过鲜血和失败历练的经验,在布什眼里一文不值,反而,坚定了布什进行军事打击的决心。     
欧洲知道,战争一触即发,但是,随着战争的爆发,欧美之间的关系也将冻结。不管美国多么嚣张,战争毕竟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当美国表示了它的决心后,欧洲各国也同时表示了其反战的决心,一次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爆发。就连布莱尔这样的铁杆盟友也不得不转变态度,顺应国内的反抗潮流,收敛起来。德国97%的人反对德国加入对伊拉克的战争,同时也表示了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极大不满,过半的人对布什充满了厌恶情绪。     
世界人民不傻,对于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真正意图了解得一清二楚,无非就是石油资源、货币以及中东战略。法国也一再表示,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交给联合国。结果不言而喻,这些劝说丝毫没有起到作用。     
美伊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欧洲磨破了嘴皮子还是没能阻止一场浩劫的发生。迄今为止,这场战争都时不时地给人们制造一点震撼。2007年,双方的伤亡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一场旷日持久的现代化战争一直在进行着。这一直是欧美之间无法弥合的裂痕。     
恐怕在更多人的心里,还是会打问号美国和欧洲还会重新走到一起吗?           

第160节:日本不是永远的朋友,也不是永远的伙伴(1)         
第十五章 日本不是永远的朋友,也不是永远的伙伴     
可以说,是美国对战后日本新体制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新体制的形成,也加强了美国对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控制和影响,开始了长期的美日从属关系。     
时至今日,美日间的从属关系,早已经随着国际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美日之间的关系也早已经不同往日。     
一 从裕仁身上看美日的恩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