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保持自己在波斯湾地区的利益。萨达姆还真以为自己是美国的心腹,以为美国断然不敢,也不舍得对自己下手的。事实上,萨达姆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自己的重要性,美国根本不会允许波斯湾地区出现一个不听话的霸主,万一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美国马上向萨达姆施加了压力,希望他能尽快从科威特撤军,但是令美国震惊的是,萨达姆居然拒绝了。老布什又派国务卿贝克与伊拉克外长阿齐兹进行了撤军谈判,最终失败。
第19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3)
老布什发怒了,既然萨达姆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休怪我不讲情面了。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美国组建了多国部队,准备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从科威特撤军的决议,但是萨达姆拒不执行。1月17日,多国部队在老布什的指挥下,向伊拉克部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海湾战争再次爆发。
从此,美伊两国反目成仇。萨达姆为了获得波斯湾地区的霸权,继续与美国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美国从全球战略和地区霸权考虑,也毫不放松对萨达姆的制裁和打击。两个〃霸主〃的斗争由此展开。
二 〃大霸〃〃小霸〃都想称霸 萨达姆没有想到自己的老朋友会丝毫不顾往日旧情对伊拉克展开毁灭式的打击。萨达姆也许不明白在利益面前,美国人没有盟友。
科威特地处海湾地区的中心地带,是连接地中海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要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另外,科威特石油储量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科威特一年的石油收入达一两百亿美元,美元战略储备当时就是七八百亿,可以说科威特的国库堆满了黄金。这么一个富得流油、遍地黄金的国家,对债务缠身的萨达姆极具吸引力。如果吞并科威特,对恢复战争时期所丧失的元气有重要作用。到时,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就可以增加到2000亿桶,成为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除了出于财富的考虑外,夺科威特的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伊拉克虽地处海湾,但是海岸线不长,仅有的两个港口都是浅水港,不能用作石油输出。伊拉克90%以上的石油都是利用土耳其和沙特境内的输油管道出口。如果吞并科威特,石油出口就再也不用依赖其他国家了。侵占科威特,不仅是掠夺财富、改变现状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梦想的需要。伊拉克执政党复兴党主张在阿拉伯世界实现〃统一、自由的社会主义〃,这也是萨达姆上台后一直想要实现的梦想,如果萨达姆的计划成功,就离伊拉克实现阿拉伯统一大业又近了一步。
财富和耀眼的波斯湾霸主宝座让萨达姆失去了理智,他甚至没有考虑到〃大霸〃的美国是否会允许这个〃小霸〃在自己眼皮底下称霸? 美国在得知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之后,十分震惊和不安。在警告无效后,1990年8月4日,代号为〃沙漠盾牌〃的计划出炉了。11月初,美军在海湾地区部署的兵力已经达到24万多。科威特不过是个弹丸之地,伊拉克也只是个弱小国家,美国居然如此兴师动众,战争态势一目了然。在老布什的游说下,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地区,参加作战的人数达到70多万。在多国部队中,美国的参战人员和武器装备占绝大多数。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萨达姆也警告老布什,如果美国卷入战争,将让他们血流成河。他下令全国进入战时状态,总兵力达到了120万人。
美国宣称〃沙漠盾牌〃计划是为了阻止伊拉克军队向科威特进一步进攻,提高海湾地区的防御能力。如果军事威慑失败,就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沙特阿拉伯的安全。这一计划将所有联盟部队都纳入了,坚持协同作战的原则,以便建立及时有效的军事联盟。这一计划的最终目标看起来都是防御性的,但主要是为了进攻伊拉克,彻底粉碎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将伊拉克部队赶出科威特。
美国在积极备战伊拉克的同时,还用各种手段逼迫伊拉克退兵。政治批判、道义谴责、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和军事威慑等等,但是萨达姆没有被美国吓倒,不但没有从科威特撤兵,反而进行战争动员,号召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开展〃圣战〃,对付美国。在军事威慑无效的情况下,老布什签署了作战的命令。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空袭。一时间,美军的炸弹铺天盖地投向了伊拉克的最高决策机关和军事指挥系统。整个巴格达笼罩在火光和硝烟之中,变成了杀戮的战场。开战的第一天,伊拉克的总统府、空军和防空指挥部、巴格达电信电报大楼等重要目标被摧毁,机场瘫痪,巴格达的发电厂、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大楼均被炸坏。伊拉克军队毫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第20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4)
半个月之后,多国部队由战略空袭转为战术空袭,对进入科威特和在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地面部队和防御阵地、交通枢纽和后勤补给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猛烈轰炸,以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为多国部队的地面进攻扫清障碍。
经过43天的激烈交战,伊拉克彻底被击败。伊拉克的国防和军事力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萨达姆首次梦想之战以失败告终,老布什赢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
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充当了领头人的角色,为击败伊拉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美国这么做真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吗?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在寻找能够驾驭世界的机会。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大好机会已经出现。老布什乘机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进一步确立美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地位,推行其长期以来的霸权和强权政治,使世界向更加符合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政府和老布什看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对美国〃领导〃地位和〃国际新秩序〃的最大挑战,是对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嘲弄。为了充分显示美国的〃领导作用〃,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维持霸权,出兵伊拉克是美国实现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重要步骤。
再则,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早在杜鲁门时代,美国政府就瞄准了波斯湾地区的丰富物产和石油资源,将波斯湾地区看作美国的〃海上生命线〃和〃经济命脉〃。美国进口石油的23%来自海湾国家。美国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任何国家的政府和军队都不能染指波斯湾地区,如有违反,就将视为对美国根本利益的侵犯而必将遭到美国军事力量的打击。
试想,伊拉克今天可以吞并科威特,那明天就有可能去占领沙特阿拉伯,一旦它控制了全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这就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和军事大国,石油命脉一旦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老布什怎能允许萨达姆利用石油武器,对自己指手画脚?如果萨达姆把世界石油储量的20%控制在手,就可以操纵世界石油价格,随意支配美国和它的盟友。美国人绝不允许这种将命运放在别人手中的事情发生。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外国的资产超过了1000亿美元,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产被伊拉克抽走,必然会对西方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除了石油,武器的买卖也是美国关心的重要问题。海湾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交易市场。
20世纪中叶,海湾地区因为争夺石油资源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大量现代化武器的涌入造成这一地区的极度不稳定,严重而且直接威胁到美国的〃世界新秩序〃。伊拉克是海湾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也是最令美国头疼的国家。伊拉克除了拥有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之外,还具备了生产生化武器的能力。化学武器和核武器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生产或扩散,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面对伊拉克这个潜在的威胁,无论是为了谋求世界霸权还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都必须对其进行全力的打击。
海湾地区对美国来说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旦控制了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不仅可以保障自身的石油供应,还可以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走向,确定石油价格,以达到经济上、政治上全面控制欧洲各国和日本的目的。所以,打垮萨达姆,解除伊拉克对美国形成的威胁,成为老布什政府的政治目标。
为了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保障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美国多年来一直想在海湾地区驻扎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军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让美国找到了一个在海湾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和常期驻军的绝好机会。美国前任国务卿贝克宣称,为了能使美国在未来的海湾地区安全结构中发挥作用,美国应该在海湾地区长期保持军事力量,至少是保持海军力量。老布什也表示,在这一地区尚未稳定并且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决议没有履行之前,美国的军队将一直留在海湾地区。
第21节:伊拉克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5)
海湾战争,对于萨达姆来说是为了实现阿拉伯民族统一而进行的梦想之战,对美国来说则是为了维护自身根本利益而发动的利益之战。一个想称霸波斯湾,一个想称霸全世界,两个霸主的战争以〃小霸〃的失败而告终。海湾战争虽然削弱了伊拉克的综合国力,但败军之将萨达姆的〃雄心〃并未收敛,其〃民族英雄〃的形象深入阿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