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呢?”一旁的其他战士问道:
“当晚大队长就说了,这老鬼子大概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为他和这里的老百姓结下的仇恨太深了!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民兵就把早饭给端来了,一人一大碗面条,一大碗肉。当时我刚想吃,大队长就把我叫住了。并问民兵这肉是那来的?民兵说刚杀了一头猪。大队长又看了看那碗肉,便叫民兵把书记找来。书记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把队长找来,队长说了实话,这个事书记是不知道,是我处理的。这个鬼子如果我们把他押走了,这里的老百姓不干呐!老百姓早就把那口窖围起来了。刚把他提溜上来,男人们还没有动手,一大群姑娘媳妇们就把他给活活扎死了。人们叫着、哭着,用锥子剪刀专门往疼的地方扎,眼睛、耳朵、嘴巴、舌头,胸脯、手脚、大腿、卵子……,许多后边的人还没挨上边,人就死了。人们不解气,结果许多人七手八脚把他给剁了,要吃他的肉,结果就给煮成了一锅肉汤。”战士瞪着眼睛看着其他几位战士。
几个战士听过之后,直咂舌。鬼子欺辱人到这份上,把他煮了都不过分。
“后来我们把那个民兵队长带到蔡庄去见了李新定。李新定听完了汇报,叹了一口气说:“哎,这件事做的是有点不象话,尤其是怎么能把他吃了呢?但这也是情由可原。日本鬼子对中国人太狠毒了!知道阳平惨案吗?800多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鬼子活埋了啊!宪兵队的狼狗,吃了我们多少中国人?不过我们共产党不能这样报仇就是了。”战士见干部清点完物资了,便起身走了。
许红莲听完,心里也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受,都说鬼子坏,这就是实例。
(取材自赵自一著:《与历史同行——赵贵徵自传》“肉汤”小节)
1944年年中,柳条沟野战飞场建成,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共有8架飞机从这里飞走。由于梅塞施密特Bf109是单座战斗机,所以这些飞行员只能是单程飞机票,如果再想把飞机开出柳条沟,就要通过陆路进入柳条沟。
可以说这是现实的无奈。
进入8月整个晋察冀又热闹起来,经过近半个月的休整和补充,各分区又开始新的一轮攻势战役,这次攻势战役除了步兵外,年初组建的炮团也成建制参与其中。
现在唯一的缺憾是没有重炮,这一点林家很清楚,但是根据林家工坊的生产能力,目前只有仿制这一途径,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火炮。
原先林宪天曾计划仿制苏联的M-30式122mm榴弹炮,虽然该炮可以使用骡马牵引,但由于自身重量比较突出,这在平原地区还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中国这种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没有足够的牵引畜力或者机动车辆,很难想象一支还在立足于打山地运动战的队伍如何使用这种比较笨重的牵引式火炮。
最后林宪天的目标转向寻觅德制或者美制105mm榴弹炮,考虑到美制105mm榴弹炮没有骡马牵引功能,所以重点转向收集德制105mm榴弹炮。
同时重点收集牵引车,没有牵引车,光靠畜力还是不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家工坊在仿制方面的瓶颈越来越严重。所以林玉山决定和延安合作,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优势来弥补林家工坊在图纸绘制上的短板。但当林玉山把要合作的消息放出去后,到是让延安那里好顿思量。
“林家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合作的要求?”在中央的一次例会上,一直负责社会部和情报部工作的康部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难道是林家后面的主子快不行了,林家需要找新的靠山?”有的干部回应道。
毛主席看了康部长一眼说:“不管人家有没有靠山,是什么靠山,我们可以先看看价码吗!”
“但是林家一直对我党的整风工作抱有微词。”康部长提醒道。
“这个问题先不说,告诉兵工厂的同志,先和林家接触接触,看看林家到底想干什么?你们社会部最好也派人过去,但一定要注意纪律。”毛主席想最好能趁这个机会,摸摸林家工坊的家底。
两个月后,在柳条沟的延安柳树店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发来电报称,林家的目的是想用T-34坦克的底盘,和一门苏制M-30式122mm榴弹炮进行组装,看延安方面能不能在一年的时间里,设计出一款自行榴弹炮和配套的弹药输送车。
如果设计成功,林家将用黄金、银元或者等价军火交换自行火炮和弹药输送车的设计图纸。至于后面不用说,延安方面也能猜到。等自行火炮和弹药输送车生产出来后,再反销给八路军。
现在知道结果的延安高层真的有些无奈。
“以我们现有的生产能力,能制造出这种坦克和大炮吗?”毛主席找来李翰光向他咨询整个八路军的军工生产能力。
“很难,如果我们从林家引进新设备和新工艺,上级再能多调给我们一些技术工人和学生,我们就用把握生产出来。”李翰光有些心虚地说道。
“如果这些都没有呢?”毛主席假设道。
李翰光摇头说道:“根本生产不出来,就是最起码的装甲板都生产不出来。”
现在的毛主席深深地体会到,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痛苦。人家可以把你的设计买走,然后生产出来的成品再卖给你。就是因为你能设计,但生产不出来。
“那你再说说,我们现在的生产力。”毛主席想既然知道自己的短处,那就应该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家底有多厚。
“现在我们的火zha药生产能力,可以保证八路军近一半的火zha药需求。但是陕北缺乏铁矿,所以我们的炼钢厂大多在山西和河北境内,为此柳树店兵工厂制造武器所需的钢材,受黄河运力的限制比较严重……”李翰光洋洋洒洒地跟毛主席聊了几个小时,才算把八路军军工系统的家底说清楚。
最后毛主席批示,同意柳树店兵工厂接手自行火炮的研制任务。
鬼子真的不行了,这是林玉山从来往柳条沟的干部战士脸上看出来的。同时许红莲也通过和来往的干部战士聊天得知,现在的鬼子已经不是几年前,可以横着走的老鬼子了,随着日本的兵源枯竭,老头兵和少年兵开始充斥日军的军营。
往往一场营、连级规模的战斗下来,能抓上十几甚至几十个日军俘虏,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而伪军也开始充当两面派,白天听鬼子的,晚上听八路的。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三集 记录如何拔据点
更新时间2010…5…20 12:38:15 字数:3665
接近年底,林宪天的火箭筒研制工作也接近尾声,不过林宪天遇到了一个要命的问题,火箭弹的引信不过关,十发试验弹八发击中装甲板后没响,另外两发虽然响了,但不是在装甲板上爆炸的,所以总的来说,这次试验很不成功。
这面林宪天为火箭弹的引信伤脑筋时,林玉山正会见一批从延安和其他地方抽调上来了的兵工人员,他们来柳条沟的目的就是为了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而林玉山除了正常的配合各地兵工厂的外部协作外,这次也担负满足课题组的零件保障工作。
俗话说,好事多磨。就在接手研制自行火炮,这件事情敲定之后,中央有位首长想把这个研发团队留在延安,当然这里的门门道道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对此李翰光表示可以服从命令,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研制周期会延长很多,毕竟延安没有生产样机的实力,如果没有样机做支持,光凭木头和胶泥制作的样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后来中央几经权衡,最终决定把整个研发团队迁往柳条沟,这样就可以利用林家的生产优势,以加快研制进度。
实际上在最初的预选地上,柳条沟并不在列,因为柳条沟已经集中了不少兵工单位和耗粮大户,如果再把这个团队插进去,对晋察冀边区的负担会不会加重。
最后中央和晋察冀边区两地进行了一些调整,晋察冀战车团只保留有一个第三战车大队在柳条沟,其余外迁。至于柳条沟的安全交由沟外第一、第三分区保障。
“这回战车团不回来了。”林玉山回到家中对许红莲说道。
“那他们去哪?我听说战车团的后勤还是一个大问题。”许红莲担心地说道。
“我问了,战车团就在冀中和冀东一带活动,太远了,他们也跑不到。”林玉山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白了还是后勤问题,由于战车团的后勤保障还是很脆弱,所以只能保障战车团在晋察冀边区范围内活动,一旦出了这个范围,油料、配件、弹药都很难保障到位。
随着大批兵工技术人员的进驻,林宪天通过和这些兵工人员的反复论证,试验最终解决了,火箭弹的压电引信问题,同时火箭弹的锥形药罩也得以改进,破甲厚度从不小于120mm,上升至不小于180mm。但是射程依然没有变化,还是100米。
45年1月,印有林家工坊(两颗松树)标志的火箭筒和火箭弹正是投产。
“44年鬼子的一号作战把国民党打的挺惨,不过国内失败,国外补。这不缅甸方面的大捷还在反复宣传。”林宪天拿着一份报纸说道。
“别说南面了,现在炮弹还能供应上不?”许红莲问林宪天。
“不会消耗那么快吧。难道他们拿炮弹当二踢脚放!”林宪天对突然上涨的炮弹需求,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从44年初,随着日军的一号作战进行,整个华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都动了起来,日军的机动力量都去南方打国民党了,所以华北的日军只剩下交通干线和重要的城市的防御能力了,其他……
“唉呀妈呀,真是拿炮弹当二踢脚放。一次就要5千发炮弹,看来小鬼子的日子难过喽。”林宪天看着清单上的数字,故作惊讶地说道。
现在的晋察冀边区乃至整个华北各个根据地,都开始进行反攻,随之而来的就是武器弹药的消耗,柳条沟作为晋察冀最大的军火集散地,自然是武器弹药输出大户。
可是柳条沟的山路是有名的难走。鬼子进山费劲,八路军往外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