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叫的同时只好不断地咒骂“可恶的墨西哥胆小鬼”
空中,俄欧战斗机在艰难地和美军争夺战场遮断,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俄罗斯人进行空战,欧洲人袭击美方的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这个策略一开始很有效,但随着美方战斗机的大量增援俄罗斯人逐渐顶不住压力了。
“呼叫指挥部,呼叫柴司令,我们遭到了美国人的强力阻截,我们需要支援,我请求北集团提前发动进攻”,比勒将军向柴凯旋提出要求,两个小时以后北集团的华军才能发动全面攻击,但是看起来美国人的反击能力很强,特别是在空中支援方面。
意大利参谋官在这个时刻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比勒将军,您手上还有一个中国师,为什么不用上他们呢?让他们从瓦吉埃发动侧击难道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奇怪地,非常奇怪地看了看自己面前异常可爱的意大利人,“据我所知,华军的这个第37师(欠一个坦克团和一个装甲步兵团)是按照华1朝1缅1的比率组建起来的3团制B等师,全师14000人,由一个坦克团16辆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团(60辆运输车)以及一个摩化步兵团组成的,属我们的盟友~~东方同盟轻装甲陆军部队中的二级师,不过即便如此,他们在整个华军的22个二级师中也是属于A级的部队,历次训练和演习都属于前三甲”,即便只是华军主力部队中的2等师,就是一个二级预备队也远比你们和苏丹人要有效得多,可我宁愿在最危急的时刻去使用他们,也比你们这些意大利人要好得多,“何况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其实是空中力量的支援而不是地面部队,而且就把中国人放在那里不动都要牵制东面至少一个美军团的注意力,还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再使用他们吧”
比勒将军没有理会意大利人的意见,而继续呼叫柴凯旋提供空中支援。
面对随后从北面加入战场的华军战斗机,美国人还是不敢把全部空中力量拿出来支援西集团。这就导战场上的形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美空军被迫暂时放弃和三方空军决战。天知道,北面的中国人是不是想玩个声东击西的把戏出来呢?北面3个半华军师没有动静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普林斯中将拿不定主意是否派遣地面部队去支援西集团。
以不变应万变是普林斯中将心目中最好的选择吗?
很显然,不是。
“中将阁下,第7装甲师请求立即出击,以支援第2师,伯格坎普少将这已经是第3次请求军部增援了”,第7装甲师指挥官加特林少将站起来对普林斯中将报告,试图说服军长同意自己去支援老朋友。
“你是说。。。想去支援伯格坎普少将?”,思索了半天,普林斯中将最后还是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你们第7装甲师是我们东集团中最主要的地面部队,加特林将军,请不要忘记,在我们的北面还有3个半的中国师在不断地窥视我们的动静,而这里哪怕就是一个团的坦克出击都是异常危险的事情。。。哎,不对,你~~先等等。沃尔参谋长,我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在我们的北面是四个华军师番号,那末,他们还有半个师上哪里去了?”
参谋长沃尔准将苦笑了一下拿起报告,“报告将军,昨天我们就已经给您上报过了,瓦吉埃地区本来是中国第37机械化步兵师担任防守的地方,但是两三天前有大约一个坦克团20辆坦克和一个装甲步兵团约4000人从防守阵地消失了,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过”
“哦,这些个该死的中国人!我当时。。。肯定是觉得他们属于正常调防了”,普林斯中将快步走到桌子边上一把刨开参谋处的一个少校,自己趴在地图上仔细地观察,几个高阶军官也围了上来都在紧张地关注这个情况。
要是在平时也就还罢了,可现在正是最关键的时刻,谁敢掉以轻心?
中国人消失的这个两个团在哪里呢?
阿伊科塔,比沙,阿科达特,克伦,这是铁路线上的四个要点,最西面的阿伊科塔是第2师,东北的比沙是加拿大师,南面的巴轮图是墨西哥师,北面的威胁基本上可以排除,那就只能是西北的克鲁方向或者。。。
中国人要么就是想从克鲁出发攻击加拿大人截断铁路,对阿伊科塔的第2师进行包围;要么就想逼迫美加军转道东南顺着公路向墨西哥师靠近,以获得退回阿科达特的地面道路,(他们)从而可以轻松地占领整个巴轮图地区以避免与克伦的美军重兵集团决战就可以威胁首都阿斯马拉,还可以绕道南面直接出兵攻击厄南部地区(正如美国人没有选择一样,联军也不会直接向南通过埃塞俄比亚进攻肯尼亚的美军基地,不仅是因为他属于中立国,而且埃塞俄比亚是1000多米的高原地区,多河多谷,非常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的运动)。
真要是这样的话,第一军在克伦的存在将丧失全部的意义,阿斯马拉没有大规模的地面部队,法俄华三个师只要留下一个师遏住巴轮图要地,那末,整个厄利特里亚南部的沙漠平原地区都将无险可守,可以想象,那些老爷兵如何是两个精锐师的敌手。等空海基地全部被占领,第一军就只能在马萨瓦港上船撤回索马里,何况,多礁的红海口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还没等第一军正式做出反应,凌晨3点,涩卜德拉特的意大利师就正式开始发动进攻,从西北方向对美第2师所在的阿伊科塔包围过来,同时,瓦吉埃地区的华军第37师(欠一个坦克团和一个装甲步兵团)顺凯干河直接向南突击,目标就是位于比沙的加拿大师,现在正是旱季,没有水的河床正是装甲部队的最爱。。。
还有半个师的中国人在哪里?
这是整个东非司令部最关心的事情,在命令澳大利亚旅和巴西旅立即顺伴铁路的公路向西支援加拿大师的同时,优里卡。莫兰上将还急令战斗机全面出击,试图先击败联军空中力量再帮助地面部队拦截四面八方出现的联军。
98暗渡1
克鲁。
比沙镇西北方向60公里。
一支轻装甲部队正埋伏在城市30公里外一个裂谷的小树林里面,这正是美国人四处寻找的的华军37师那已经消失了30个小时的两个团。
按照比勒将军的命令,第37师将坦克团和299装甲步兵团分出来临时组建第371机动旅,交由副师长袁京上校统一指挥,前天晚上就在向导的带领下秘密移动到克鲁的这个小树林里,为了不泄露行踪,这两天把白天路过三批行人都给扣押在这里,也为了不落人把柄,还看在向导的份上包他们的吃喝。
也够倒霉的了,4000多人的部队全都躲在树林里面吃罐头饼干喝瓶装水,白天只能睡觉,晚上。。。还是只能睡觉。两天下来,面对44度的高温每人每天半公斤的定量水供应一点都不够,嗓子都象要冒烟一样的,还算好,勉强依靠树林下面挖出来的几个坑收集一点水来用,让士兵们稍微可以用这水来洗下脸。
凌晨1点就开始全面戒备,士兵们都被动员起来收拾东西,启动武器装备。说是说,笑是笑,别看平时有牢骚,真到了临战士兵们还是知道自己的任务的,都趴在地上。袁京上校坐在指挥车上默默地看着地图,他在盘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和装备的损失。
“旅长~~,你在想什么呢?”,第173坦克团团长,临时担任旅参谋长的王标问自己的上司。
“我在想,我们如何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冲过这40公里的火网。。。”
战斗一发起,敌人反应过来以后就肯定将以各种武器来对付自己,这也是一直都在困扰袁京的问题,40多公里的开阔地要是就这么直接冲上去,肯定伤亡不小。
想起临行前师党委的叮嘱,哎。。。
“旅长,我们不是还顶着。。。意大利第12装甲旅的名义吗?”
“哼~~”,出了一口长气,那到也是。。。“可现在的问题是,当战斗真正发起后,难道加拿大人还会继续当傻瓜吗?
“旅长,这两天我一直都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分成两部分,也就是以两个营的装甲步兵为前导,战斗一打响立即以最大速度向前发动冲击,等加拿大人一开炮,就让假装坚持不住。。。转向西北方向溃败,同时,让我们的欧盟联络官以意大利语向比勒少将呼救,要求我们的师主力向我们这个意大利第12装甲旅靠近,当然,我们不是要他们真的来救。反正师主力也要从我们的北面顺着凯干河在这里。。。转向东南朝阿科达特进攻,我们就用剩下这两个营的装甲步兵从河床上出击吸引加拿大人的注意力,再把坦克团和左边的这两个装甲步兵营猛插上去。。。好好地給他个出奇不意!”,王标给了旅长一个比较新颖的建议,还是很兴奋的。
“从战术上说,这是可行的,但是右翼这两个营的压力就有点大了”,他们没有坦克,全是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火力偏弱一点,损失肯定有点大,“好的,也只能这样了,命令,221团2营、3营由李团长亲自指挥,配属8门突击炮立即转移到河床上埋伏好,等我的命令就立即从东北方向冒充旅主力向比沙镇攻击前进,告诉李团长,一定打得狠,拖住加拿大人的注意力,要打得真象个主力才行,但是还是需要注意保存自己”。
接到命令以后,第221团两个步兵营在团长的带领下悄悄向北前进,稍后又向东进入凯干河床上,等待战斗发起。
凌晨3点,意大利师从涩卜德拉特向阿依科塔发动进攻,与此同时,华军第371旅两个装甲步兵营2000人从埋伏地出发,故意闹轰轰异常张扬地向比沙攻击前进,一路上都以意大利师第12装甲旅为自己的翻号。反正在目前的情况下也不能保持秘密,临时联络官~意大利人海普兰少校也就按照袁京上校的要求不断地以意大利语向师部报告自己的位置,虚张声势地说全旅正在快速向比沙推进。
“什么前面没有阻挡?这些可笑的意大利人,难道自以为派了个什么第12装甲旅出来,躲在树林后面就可以从北面攻击我们伟大的加拿大军队吗?”,加拿大陆军第3步兵师少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