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的总共只有11个人,后来的境遇差距又非常大,大家对此事又都没有提及,以至于李大钊落选之谜似乎已经无从破解了。
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大会在全体代表〃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轻呼中结束。一群并非“无产”的知识分子准备作为无产阶级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了,尽管无产阶级还不知道代表他们的是何许人也。
第十九章 孙中山屡败屡战
大家可能感觉到了,一个大人物从本书中消失很久了,对,是孙中山,咱们这叫“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这边“二十一条”、“府院之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共建党”等故事跌宕起伏之际,人家孙中山那边也没闲着,且听我继续讲来。
“二次革命”轻轻松松失败后,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跑到了日本,遇事就炸,上去就打,打不过就跑,这一套东西很是驾轻就熟。跑到日本的孙中山总结失败的原因时认为党员不听他的话,使他的主张得不到贯彻,这样的理由可笑的很,任何时候,只有下属埋怨上级一意孤行的份,上级绝无嗔怪下属不听号令之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下级无能力换上级,起码不能想换就换,而上级如果感觉下属不力,却可以除名、停职,你之前不管不问,去做“二十万里铁路”的春秋大梦,一旦事发,却根本不考虑自身实力,不讲究斗争策略,强令兄弟们以卵击石,事后又将自己的策略性失误推卸给旁人,你哪怕走走过场的做做自我批评,我今天也不会这么写,毕竟我还做着出版的美梦呢,但如果让我为了出版就发表我自己都不信的观点,我是不会做的。
孙先生不光敢说而且敢做,你国民党不是不听我的吗?没关系,反正宋教仁一死,“二次革命”一败,国民党也散摊子了,我就另建一个组织呗,想加入我这组织,你得按指纹,宣誓效忠我孙中山,誓词如下:
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如左:
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中华民国 省 县(捺指模)
中华民国 年 月 日
这怎么有点像帮会的誓词啊,你是不是弄错了?我保证我没弄错,这可是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手拟定入党誓约,还按照入党先后把党员分成了三等,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中华革命党”,自从同盟会起,组织就一直采取的是党内民主制度,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可现在孙中山固执的改变了这一优良传统,他甚至公开宣称:“你们许多不懂得,见识亦有限,应该盲从我”,除我之外,“无革命导师”,“再举革命,非我不行。”【注18】,通常人只有在被胜利冲昏头脑时才会盲目自大,而孙先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面前依然表现的如此自信与从容,实在匪夷所思。这时候,同盟会元老黄兴站了出来,说老孙啊,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乃正义为金钱、权力一时所摧毁,非真正之失败”,根本不是你说的党员不听号令的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继续维持国民党,“加以整理,力求扩充”。【注19】你现在搞的这叫什么玩意呢,按指纹,还服从你个人,这是革命党啊还是帮会啊。你这么做是“反对自己所提倡之平等自由主义”,“徒以人为治,慕袁氏之所为”【注20】;这黄兴说的可谓义正词严,而孙中山拒不接受。黄兴遂拒绝加入革命党,与孙中山分道扬镳,黄兴做的很男人,坚持了自己正确的立场,这毕竟是独裁与民主,法治与人治的原则之争,来不得让步与屈就,但同时,黄兴并未给孙中山拆台,没有利用自己的声望另外组党,而是远走了美国,这就避免了本就不够强大的组织的继续分裂,应该说非常顾全大局。如果这次孙中山和黄兴换了位置,后果恐怕就严重了。
随着国民党的实际领袖宋教仁遇刺身亡,“二次革命”完败收场,理事长孙中山另立山头,名义二号人物黄兴远走他乡,曾经的中国的第一大党已经分崩离析,很多参加了“二次革命”的党员成为了亡命海外的亡命客,孙中山命令成立“亡命客救护团”,主要任务是办理流亡日本党员的登记、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争取他们加入中华革命党。亡命客中,尤以下级军官为多。在失去组织联系、四散各方的情况下,时间一长,多数同志衣食无着,借贷无门,“亡命客救护团”给与最困窘者以雪中送炭般的接济,每人送学生装二套,按月发给津贴十五日元,经孙中山等人的努力,多数亡命党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已经消弭的革命斗志也振奋了起来,孙中山激励大家:“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即使及身而不能成,四亿万苍生当亦有闻风而兴起者,毋怯也!”
除了亡命客因为组织的温暖而加入革命党外,还有不少同志也认为与其乱糟糟的搞民主,还不如找个可以信赖的人搞独裁呢,所以纷纷宣誓效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党员迅速从几个人发展到几百人,建党时机成熟了,于是在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筑地精养轩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当众入盟,宣誓就任总理,孙中山一生有过很多职务,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大元帅等等,但他真正倾心的还是总理这个称呼,以至于后人都以总理称之。
讲了孙中山这么多故事,大家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的革命经费从哪来啊?钱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孙中山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于钱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单靠找华侨募捐早已解决不了问题。早在孙中山就认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钱的问题就已经把他和黄兴搞的焦头烂额,军费开支浩大,而且都是急茬,而南京政府则是一个没有多少威信的“伪”中央政府,不光政令无人执行,各省独立后还自收自支,根本不给这个所谓的中央政府缴税,孙中山多次向英美银行协商借款,分文未得,银行又不是慈善机关,你无抵押,无担保,谁肯借给你啊。日人还乘此机会,向孙中山提出东北满蒙问题,要求割让给日本接管,方借款支持中国革命。在与日本财界、政界代表森恪的会谈中,孙文表示:“当此次举事之初,余等即拟将满洲委之于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国革命。”日本政府如能“火速提供资金援助”,“余或黄兴中之一人可赴日本会见桂公,就满洲问题与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计。”森恪在会谈当天下午6时还发出一封经过孙文、胡汉民修改的致日本有关人士的特急电报,内称:“关于租借满洲,孙文已表应允……如能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借款之外再借与一千万元,则孙等与袁世凯之和议即可中止,而孙文或黄兴即可赴日订立关于满洲之密约。”孙中山真应该感谢日本陆军大臣石本新六,如果不是他的坚决反对,历史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这小子反对的理由让人义愤填膺又啼笑皆非:在中日、日俄两次战争中,满洲是日本人为之抛洒珍贵的鲜血的地方,是我们打下来的,理应享有一切权益,而无须以金钱收买。意思就是说,满洲已经不是你中国的了,你还想拿这个卖钱啊,没门【注21】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一方面组织在南洋、美国的侨界募捐,另一方面依然力图从日本财团和政府手里获得援助,他曾对日本财界元老涩泽荣说:“我们这些同志,准备卧薪尝胆,如果军费筹集能获解决,则图再组织讨袁军队。”并希望涩泽荣说服日本政府,尤其是陆海军省,对此行动给以援助。同时,他又致函日本内阁首相大隈重信,要求日本政府支持中国革命,以“救东亚危局”。革命经费从国外筹集,争取外国政府援助,无可厚非,求得别人的援助自然要给予人家一定补偿,也再正常不过,但决不能答应诸如“将满洲委之于日本”这样的卖国条款。
孙中山“联日讨袁”的做法,使他获得了一部分政界人士的支持,同时也使日本政府对其活动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毕竟因为日本在龙口登陆与德作战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正在与日本据理力争,此时曾经的临时大总统站在自己一边,确实不是一件坏事。
中华革命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五十多个支部,近万党员,大部分在国外,大都是些精英分子,有知识、有闯劲、有理想、肯献身,他们在国外的一切努力,只不过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当反政府的乱党,如被抓住则性命不保,可为了他们理想中的国富民强,他们无怨无悔。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华革命党和国内普通百姓接触很少,他们的主张根本不为普通百姓所知,当然就无法让百姓所理解,更不可能让百姓所接受,在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广大群众支持的情况下,孙中山在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一年半的时间里,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平均一个月两次多,死伤甚巨,无一成功。笔者认为这绝对是不顾条件的军事冒险,是拿革命青年的性命当赌注,做着成功几率微乎其微的赌博。
就在这当儿,袁世凯复辟了,前文咱们说过,这老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么折腾了没三个月,就完蛋了,孙中山的革命党大都在国外,反应慢了点,袁世凯倒台的又太快,以至于以“倒袁”为己任的中华革命党竟然在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中无所作为。待到袁世凯一死,中华革命党似乎一下找不到革命方向了,袁世凯也死了,黎元洪也就任了,民国又共和了,你革命党还准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