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终,在朱德的指挥下,红军利用对苏区地形熟悉,耳目众多的优势,两次成功的诱敌深入,并以大兵团设伏,最终大破敌军,非但寸土未失,还使红一方面军加地方武装超过了8万人。


可就在地盘在扩大,军力大发展的时候,中共中央搬过来了。这个中央是由苏联扶植并确立的,博古在接替向忠发工作,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行总书记之职,指挥全党时,年仅23岁,搁现在也就是出入各大招聘会,四处投投简历的年龄,你直接让他领导中国革命,岂不扯淡。也许苏联认为,一个传声筒,岁数大小无所谓,只要俄文够好就行。接着共产国际又为苏区派来一位军事顾问——李德,这哥们32年毕业于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之后就来中国了,没带过兵,也没打过仗,和当初派给黄埔军校的那些个教官不可同日而语。

博古先留法后留苏,接受了正统的苏式马克思主义教育,亲眼目睹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采,在他看来,苏联的先进经验是必须学习的,执行苏联的命令是组织原则,跟他们这些饱喝洋墨水的比起来,毛泽东的学历就太低了,即没见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也不清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当然就更无法和他们比了,整天想着占山为王,不思进取,按你老毛的主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夺取革命胜利啊,要不是你毛泽东在根据地有些威望,我直接就把你给撸了,因此才给毛泽东弄了个“国家主席”的闲职,此时的国民政府和苏维埃政府实行的都是“党国”体制,即党指挥枪,枪指挥政府,所以此时26岁的博古就成为了苏维埃共和国的真正的一把手,风光无限。
蒋介石组织的第五次围剿开始了,这一次,国军方面接受了前几次失败的教训,第一、不再轻敌,要把红军当一个强力的对手。第二、不求速胜,而是步步为营。就这两条的改变,实际使战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当我认真对待你的时候,我会更缜密的调动军队,不给你局部优势的机会,这对于人数和装备占优的国军是相对容易的。第二点尤为重要,蒋介石说了,匪区不过500里,我们每天推进两里,不到一年也就把他推平,于是国军这次采取的战略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攻陷一处,成功后不急于继续用兵,而是深沟高垒严密驻防,整顿民团,发给武器,使他们平时能够充当宪兵警察维持社会治安,战时可直接参战,由各师党部遵照《农村土地处理条例》、《农村合作社组织条例》等推行“二五减租”,也就是允许地主出租土地让佃农耕种,但租金要在原来基础上降低25%,办理土地登记,组织农村合作社等,以推行农村改良;由军队党部人员会同县长,负责采办民食,办理平籴,发放医药,招抚投诚,实施救济,组织感化等,以转化民众心理;根据行营颁布的《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和《胁从与自新分子办法纲要》等,由各师党部会同县政府、区公所办理自新自首。除行营或省设感化院外,各部队设临时战地投诚俘虏收容所,地方设感化班、劳动团,以推行心理瓦解战术【注39】。这招太厉害了,也就是说,打下一个地方就要稳固一个地方,然后再往下推进,特别是“二五减租”政策,比红军的“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要温和的多,也更具合理性,今天我没田地,把土豪打了,分了地,回头我努力耕种,有了结余,你好吃懒做,败了家,是不是一样也可以把我打倒,再分我的地啊。再加上打土豪风险太大,减个25%虽然不如不缴,但总算有甜头啊,总比今天分了地主的地,种完了,再让人家抢回去来的划算,事后证明,国民政府《农村土地处理条例》、《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胁从与自新分子办法纲要》几条政策的实施,对于瓦解红色政权,打击红军士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此下去,没有战略纵深的苏区如何应对呢?
蒋介石命令“土匪用种种巧妙的方法来骚扰我们,我们只有先集结兵力,坚筑工事,用一个呆笨方法自己固守起来!以后再找好的机会来消灭他!土匪用声东击西,摇旗呐喊,以及种种虚声恫吓装模作样的巧妙方法来骚扰我们耳目,打击我们的精神,从而讨取便宜,我们只有一概不管,自己实实在在准备自己的实力,强固自己的工事,拿我们一切实在的东西,来对付土匪一切虚伪的花样,这就是所谓‘以拙制巧,以实击虚’。”【注40】,这么打下去,根本不需要全境占领,只要占到一半,苏区定会大乱,无以为继,毕竟苏区没有后方,根本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红军此时的最高军事当局是由博古,周恩来,李德组成的“三人团”,这三位都无直接指挥部队的经验,而国军的堡垒政策,也确实棘手。前三次围剿,主要是地方军阀为主,而从第四次围剿开始,蒋介石亲任统帅,开始调动他的嫡系中央军,也就是那个由黄埔军人为骨干建立起来的部队,第四次围剿虽然没能拿下中央苏区,可是将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给端了,使得中央苏区孤立无援。等到第五次围剿时,因为《塘沽协定》签订,日本人在华北的攻势暂停,而由于日本人的入侵导致一直纷争不断的国民政府竟然团结了起来,以至于这次蒋介石可以调动50万大军,倾力而为。


可中央红军有多少人呢?加上地方武装,总共10万人,如果任由国民党步步为营的推进,那么“国将不国”,“三人团”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据险而守,御敌于国门之外,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用钢铁的意志,对抗凶悍的敌人,在前几次反围剿时,红军所表现出的战斗意志明显高过国军,这是红军最可自豪的地方,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附和了“三人团”的军事部署,可实际情况比想象的要糟糕的多,这次国军以黄埔系军人为骨干,身先士卒,军长旅长经常会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团长一级则不光是直接参加战斗,甚至率众与红军肉搏,作为主攻的第三路军,其死伤的官兵比,高达1:11,出现了一个连连排长全部阵亡后,依靠一个军士指挥仍然坚守住阵地的情况,时任红五军团13师政治部主任的莫问骅后来回忆说,“敌人在我们阵地前倒下一大片,可后面的敌人还是一股劲往前冲”,李德回忆说“第五次反围剿,国军几乎没有起义的,只有少量被俘的”。可见其高昂的斗志完全不输给红军,另外就是武器装备的优势,中共第一大将粟裕回忆;红一军团主力19师,战斗力很强,擅长野战,可没见过装甲车,部队一看见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顿时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让两辆装甲车就冲垮了,另外这次的国军每个连都配备了机枪,多的连甚至有六挺之多。
 这次围剿与反围剿的战役,从1933年的9月底一直打到了1934年的10月初,以红军失败告终,历时一年,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军方面坚持既定的消耗战略,就是不为所动,就是步步为营,用最笨的方法去求最稳妥的胜利,二是红军确实能打,面对5倍与己,装备占有的敌人,坚持一年,不是随便哪支部队都能达到的。
 后来看到我们的史书上写的是,第五次“反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占了主导地位”以致遭到失败。这点我就闹不明白,王明30年就跑苏联去了,那时他才26岁,37年才回国,真不知道一个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身在苏联,怎么就有本事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后来又说是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所致,如果继续执行前几次反围剿的经验就能如何如何,要我说博古、李德确实不行,但把责任简单的推给他们,也毫无道理,人家国军不是傻子,你前四次用这招赢了我,我到第五次了还上你的当吗?学张国焘,不打就跑,也许可以保存更多的实力,但只要打,请谁当统帅都无法打破国军的堡垒政策,何苦把责任都推给这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呢?
当然,说博古责任没那么大,但还是有的,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他确实不是一个治国之才。苏区本来就是落后地区,因为打仗的需要,又把大量优秀的人才被补充到部队,各级政府基本就没有合适的人了,干部大都是临时补充的“工农干部”,没文化、没经验不说,有些还有流氓无产者的恶习,基层组织本来就不够坚强。博古来到苏区后,不正视这些不利因素,不去解决执政为民的问题,而是搞什么查田运动,因为他们认为毛泽东右倾,以前的土地革命犯有富农路线错误,一定还有大量的隐藏的地主富农没被抓出来,所以要查田,这一查可好,原来地主富农只占7%,这次一下提升到10%,江西那个穷地方,哪来那么多地主富农啊,几年甚至十几年以前雇过工的也被当富农打击了, 你主要是靠出卖劳动力养活全家,但只要稍微放点债,收点租,你就是地主,本来整体执政能力就不足,的一群这一下闹的乌烟瘴气,本来已经相对稳定的社会被弄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老百姓对苏区政府的信任大幅度下降。接着又在国军进攻最猛烈的34年的5、6月间开始肃反,西江县数万人口的小县,半个月内被抓了几百个反革命分子,判死刑的就两百多,一时间“赤色恐怖”弥漫乡间。之后就更不像话了,打仗没钱就强行推销公债,让你买就得买,不买就是地主。再就是扩红,打仗需要人啊,就得扩充红军啊,可苏区总共就300万人口,当时乐观估计也就70万壮丁,可累次扩红已经有16万人当了红军,占了四分之一了,还要再扩,老百姓当然不情愿了,思想教育不行,就来硬的,就这样扩充的部队,上去能打仗吗? 【注41】

事实证明,农民变成军人不是换身衣服就行的,当中央决定放弃苏区向湘西转移的时候,还有8万多人呢?和开战前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