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抗战之豫西北传奇-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占领一地,他们就会在本地找汉奸代理人,然后立刻成立伪政权建立伪武装,实行实质上的殖民统治。
日军击破漳河防线以后,于是一月四日攻陷安阳城,大烟贩子肖瑞臣打着太阳旗带着一群汉奸欢迎日军占领。日军第十四师团进城以后随即改安阳县为彰德县,随即根据日本政府《事变处理大纲——华北处理方针》,推举汉奸肖瑞臣为县知事,成立“政治上防共亲日,经济上日满华不可分离”的傀儡政府彰德县公署。
十一月二十七日,日军又在安阳扶植汉奸肖瑞成成立伪河南省自治政府,肖瑞臣任伪自治政府主席,不过省县伪政权政务由日军河南特务机关事务长全面掌控。
时间进入到三七年的十二月,整个华北已经沦陷,南下的日军已经攻入山东、河南,西边山西省府太原已经陷落。
十二月十三日,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华中派遣军攻进南京;十二月十四日,日本华北派遣军就匆匆忙忙扶植王克敏、汤士河、齐燮元等汉奸在北平成立了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对于这个傀儡政权,日本军方明确提出:“新政权不是地方政权,而应是取代南京政府的中央政府,其政令得在日军势力范围内所属全部地区普遍行施。”
家乡已经沦陷,连日伪地方政权都已经成立了,而家人却基本还留在原地,李青林此时毫无办法。
苦闷之中的李青林还得进行军官训练班的学习。二十五师军官培训班的课程看上去很多,似乎也很难,可对于前世大学毕业、现在又熟读日军《步兵操典》、这段时间又有很多战场经验的李青林来说并不算难,因此在学习训练的同时,他还有时间到处闲逛。
洛阳是个大城市,二十五师驻地也就在洛阳的东北方,距离洛阳市区也不算太远。
按说李青林他们到洛阳去玩很方便,可此时交通并不便利,军人进城除了搭部队的顺风车,那就只有花钱坐老百姓的马车骡车了。再加上二十五师管理还算严格,军人进出军营必须要向上级请假,这样就很麻烦,所以李青林去玩了两次以后就再也不想去了。
平汉线的日军现在停止了脚步,洛阳似乎很安全。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季,到处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农民们地里已经没什么农活可干,农村已经进入冬闲时间,秋收以后的农民手里都有几个闲钱再加上突然增加了这么多驻军,营地附近的集市变繁荣起来。有集市就有说书的,李青林很喜欢听说书人说书,因此他三天两头逛集市听说书。
驻地没有电,军营一般很早就熄灯休息,李青林总觉得夜晚很寂寞。有一天晚上七点来钟的时候,他实在觉得很无聊,于是打着手电到各排去查哨。
就在他打着手电走在路上的时候,忽然发现村里的路上有三三两两的人结伴而行,他们打着灯笼,似乎往同一个方向走。
如果没有事情发生,农村人晚上几乎不出门,这些人都往同一个方向走,难道有人家请来了说书的开了书场?


一九二章转进,转进?6
更新时间2011…9…6 21:05:35  字数:2174

 在农闲季节,一些富裕人家如果有红白喜事,或者有人在外面发了财,他们经常会请说书人到家里说书。请人到家里专场说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大家娱乐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间接宣布我家是富裕户,这也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
想到晚上可以听说书,李青林兴奋起来。于是他哨也不查了,马上回去换上一身便服,拿上手电,将配发的盒子炮插在身上,然后就顺着出村的道路跟了上去。
李青林在村口道路上跟上的是两个女人,她们应该是平时比较好的伙伴。其中一个人提着一盏灯笼照路,另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大概是晚上防身用的。
李青林手里有手电,但此时手电绝对是新鲜玩意,也算是个奢侈品,为了不引起前面人的惊觉,李青林并没有打手电,而是不远不近地跟着她们往前走。
出了村子,李青林发现还有不少人也在打着灯笼走夜路,从他们行走的方向看,大家都是在向同一个目标走,那就是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小村子。
不一会儿,最终的目标到了,原来是一个稍大点的农家小院。进了院子,吹灭了灯笼放到院子空地上。
院子里面有一排房子。两个女人接着又进了房子。房子的堂屋里面摆了一排长条凳,已经有不少人坐在里面了。堂屋屋角点着几盏油灯,灯光照得屋里亮堂堂的。
两个女人然后找了个位子紧挨着坐下来了,李青林也随同两个女人坐了下来,不过他是坐在靠墙的最角落处。
坐在角落里,李青林打量这屋里的环境和布置。
堂屋的墙边摆着一溜兵器架子,那里摆放着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堂屋正中摆着一张条桌,,桌上边还摆着香炉香烛之类的东西,条桌的后边摆着一张太师椅。
见到这些,李青林就有点奇怪了,这说书又是不是拜神拜佛,也不是舞刀弄棒,屋子里摆这些东西干什么?
人越聚越多,男女老少都有,从装束上看基本都是普通农民。屋子里大概有快八九十人了,凳子很快就坐满了。后面陆续还有人进来,凳子的数量似乎不够,大家只好紧紧地挤坐在一起。熟悉的人都在打招呼,从关系的密切程度来看,这里面的人是从不同的村庄来的。
和李青林一起来的两个女人看上去年龄不大,一个大概二十五六岁,显得比较成熟;另一个大概刚二十刚出头,显得比较稚嫩;这两个人头上都挽着髻,应该是已婚的小媳妇。进屋以后她们并没有和其他人打招呼,只是头挨着头在唧唧哝哝说着些什么,还不时捂嘴偷笑。
李青林坐在紧靠墙的最里边,年龄稍大的小媳妇紧靠着他坐在左手边,年龄稍小的坐在最左边。
不一会儿,有一个少年从内屋走了出来,他点燃了长条桌上的香烛,又吩咐人吹灭了屋里的其他油灯。屋子里只留下长条桌上的一对小蜡烛在点燃,还有一炉香在往上冒着青烟,屋子里一下子昏暗下来。
等这些弄好以后,一个中年女人从里屋出来了。这女人个子不高,穿戴着唱戏的娘娘戏服,学着戏台上的步子就走到了椅子面前。
屋子里的众人见他出来了,全都站了起来双手合掌,齐声道:“娘娘万安!”
中年女人双手往下一压,众人再次坐下。等这个女人在太师椅上坐下,那个少年在她身后挂起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和这个女人模样穿戴差不多的女人,画像上书着几个字“王母娘娘”。
李青林现在才明白,这哪里是什么说书啊,原来就是地下会道门的聚会呢。
会道门从明朝中后期产生,随遭历代统治当局镇压依然屡禁不绝,特别在社会动荡最严重的时期,会道门的发展就越是兴盛。
政局的动荡不安、自然灾害的频繁爆发、治安体制的弱化使得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痛苦不堪,对未来的生活绝望,而会道门所宣扬的“入教避劫”、“强身健体”、“后有福报”这种简单的宣传正好迎合了民众的心理需求。会道门的这些宣传给民众提供了安全感和某种心理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对贫穷、疾病、动荡、死亡等危机的的焦虑和恐惧,再加上的极端落后和迷信思想盛行,这些更为会道门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这些会道门的头子先把自己打扮成先知先觉的神人,要么是获得了某种特别的法力,要么干脆说自己就是某个神仙附身。这些会道门头子一般先预言有巨大的灾祸、战争、瘟疫等,然后再吹嘘加入会道门就可以避祸消劫、健体强身、祛病消灾、保家抗匪等好处,本质上是一种使用邪*教性质的教义来传播。
等受蒙蔽的民众加入了会道门,他们往往以护教护道为名组织地下武装,以入教费”、传功费、护法费等各种名目敛财;有些特别邪恶的会道门头子还会以练真功、渡仙体、传真阳为名来渔色。
抗战时期有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会道门,有些会首极其愚昧,甚至很愚蠢,他们在骗人的同时有时候也把自己给骗住了。
河北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听说日军怕欧美人,鬼子只要看见欧美国家的国旗挂在屋子外边就不会进去祸害,于是他自己臆造了一个稀奇古怪的旗帜挂在门上,他依此组织了一个“花旗会”,并声称只要加入花旗会就不会受伤害。
鬼子打过来以后,这些被蒙蔽的会员真的躲到他家里去了。他家的门口挂着一个乱七八糟旗子不像旗子,布片不像布片的古怪玩意,这倒反而引起了鬼子的兴趣。鬼子进屋一看,屋里竟然聚集着上百号人。鬼子们以为是抵抗力量,于是退出去以后再往屋里投手榴弹,这一屋子人全部都被炸死了。
还有一个屠夫,他自称是猪八戒附体,自己也组织了一个“猪哼会”,并声称鬼子来时只要大家都学猪哼就没事。
鬼子真的来了,信徒们也真的躲在他家集体学猪哼。鬼子们在屋外听到屋内有很古怪的响声,他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用机枪封住屋门,然后放了一把火,这一屋子人包括“转世猪八戒”全被打死、烧死了。
那中年女人坐下以后,所有的人都静了下来,中年女人开始装模作样地“传*道”。


一九三章转进,转进?7
更新时间2011…9…7 20:53:50  字数:2168

 中年女人应该早就有准备,说起话来还一套一套的,她果然首先就大肆宣扬世上有许多灾祸。
她借助日军的侵略声称“刀兵之灾,在劫难逃”,说劫数到时“高房瓦屋无人住,妻室儿女不团圆;千人共井真伤惨,万人同家真可怜;大路街道无人走,血流成河骨成山;尸横遍野无人管,豺狼虎豹把人餐”。
紧接着她又对女村民吓唬道,到那时“天降大劫到,十中活二三;十里一冒烟,九女配一男”。
鬼子确实在从北往南打,从北边逃回来的人也将鬼子的暴行传了过来,对于这种恐吓的言论,村民们深信不疑。
就在大家都惴惴不安时,中年女人又扬言道,大家只要加入她的“王母娘娘教”就可以避开这个劫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