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林心中暗笑,赶大车确实能挣钱,但能比得上造枪挣钱快么?
想到过不了两三年日本鬼子就要打进来了,自家买的胶轮大车说不定给鬼子夺去用了,那可是李青林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李青林对李万全说:“那胶轮大车那么贵,李万财也不过才买一辆。就算是有人雇咱家车,咱家不是有个木轮大车么?咱好好修修能用就行了,也不耽误挣钱。要是再借债买胶轮车,我觉得不划算。”
李万全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我不是见胶轮大车比木轮大车好了不止一点点么?你说得对,咱就给他打短工,反正不需要咱出本钱。“
李万全说到本钱二字倒提醒了李青林。他现在手里有潘可为给加上和钱多贵造枪挣的钱,总共剩下五十多个大洋。这笔钱已经不是个小数目,又不敢拿出来给家里人,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拿到哪里入股,这样也能收点红利。
想到入股,李青林第一个就想到了刘正生。
刘正生这段时间深得东家信任,已经做上了万通商号长胜店的二掌柜。上次听舅舅说年底东家准备在县城增开一家店,到时候将派刘正生去当掌柜。
“就投到刘正生的店里!”李青林做了决定。
李青林第二天就带上钱赶到镇上万通商号。
商号早上生意很忙,刘正生正忙得不可开交。李青林为了不打扰他工作,自己先到外面闲逛。今天不是赶集日,李青林没有书可听,在一家店里吃了一碗扁粉菜后,李青林去德记黄烟店再买两包二两的黄烟丝给李万全和李万祥。
自从抽上了德记的商号黄烟,李万全和李万祥就把以前自己种的粗烟丝扔到不知哪个角落里去了。上次李青林买的黄烟丝不算少,还外带送两包哈德门机制烟,可这两个老家伙爱显摆还故作大方,村里钱立华周德中两人连骗带蹭烟,李万全和李万祥黄烟丝存货已经不多了。
爱抽归爱抽,可是让他们出钱去买他们还是舍不得。自己不想花钱,那就敲诈别人,为了提醒李青林,昨天李万全还故意在李青林面前拿着他那个瘪了的烟荷包晃悠了好几回。
李青林在德记买了烟丝出来,觉得刘正生已经忙得差不多了,他信步向万通商号走去。
快到万通商号时,李青林看到路边围了一大群人在看什么。他分开人群往里一看,原来墙上刚贴上一张县府的通告和一张通缉令,旁边有识字的人在大声念上面的文字。
县府的通告说六月六日文庙小学毕业考那天,有共党分子刘政洪欺骗善良学子,宣传赤匪思想。现该案已发,刘匪外逃,政府希望受蒙骗的民众检举揭发,以铲除赤匪祸根。
通缉令自然是通缉刘政洪的,上书刘匪政洪,籍贯哪里,年龄几何,相貌怎样,通缉悬赏多少等等。
李青林看了布告和通缉令,既有点后悔又有点后怕。后悔的是刘政洪真是共产党,自己正是想找他们,可人家都到当面了却被自己怀疑了;后怕的是此次案发这么快,国民党特务效率如此之高,要是当时自己真的和刘政洪联系到一起,说不定自己现在已经被他们抓起来了。
也不知道刘政洪逃脱了没有,李青林为他担着心。
到万通商号的时候,刘正生已经闲下来了。李青林拉他到角落里悄悄说明了入股的意思,刘正生满口答应了下来。
此时民间借贷都在私人之间进行,放贷人都是有钱的财主。此时民间借贷有两种,一是以银钱借贷,二是以粮食借贷;银钱借贷月息约为百分之四左右,粮食借贷月息约为百分之七以上,这两种借贷的利率都相当的高。
借贷还有还款还利息的期限,而入股的资金不到商号歇业不得收回,而且只需要每年底按利分红。万通商号正愁资金不足,李青林的入股正好解了万通商号的燃眉之急,焉有不同意之理。
刘正生立刻带李青林到账房见万通商号的东家。万通商号的东家请来本镇商会会长作见证人,现场同李青林签署入股协议,并当场发给了由商会会长作证人的股权证。李青林交了股本金大洋五十块,然后拿了万通商号的股份证明拎着两包黄烟回家了。
第五十一章树欲静风不止29
更新时间2011…5…2 21:08:29 字数:2283
李青林回到家,将入股协议和股权证交给刘秀珍让她收好,刘秀珍看着手里的纸片有些发呆,她迟疑地问李青林:“青林,你拿五十块大洋就买了这两张纸片?”
在一边的李万全倒有些见识,他一边喜滋滋地将新买的烟丝装进自己的宝贝烟壶,一边说:“老娘们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我年轻的时候在山西平遥做过事,人家做生意都是各家各户拿钱入股,到了年底就凭这个东西分钱。这个叫纸片?这就是五十大洋和年底分红的钱。”
刘秀珍还是不信,问道:“咱也不在他店里做事,年底就凭它能分钱?那能分多少呢?”
李万全装好了烟丝,回头答道:“过年的时候我问过正生,他说万通商号去年年底算账以后,每一百大洋股份分了二十块大洋,还留了两块大洋等今年再分。青林的股份今年只能算半年红利,按去年的分红数最起码能分五块大洋。”
刘秀珍到现在才相信这些纸片就是大洋。她本想放到木箱子里,可又怕受潮霉变,更怕虫蛀鼠咬。刘秀珍想来想去,最后找了一个小陶罐将入股协议和股权证放了进去,再把它扎紧口盖好盖,放到家里最安全的地方。
放好了东西,刘秀珍进厨房准备午饭。今年家里收入不错,李家不再一日吃两餐,而是一日吃三餐。
李青林正准备去找钱多贵让他也在万通商号入点股份,刘秀珍想起了什么,喊住了正往外走的李青林。
在厨房里,刘秀珍边烧饭边对李青林说道:“青林,昨天我托的媒人带来了回话,你和姜美枝的婚事定下来了,我和你爹准备等腊月农闲的时候就给你俩成亲。”
李青林闻言暴汗,刚刚和卫三丫圆了房,这姜家又同意了婚事,一个人有两个公开的妻子,这样的事在前世是不可能发生的。
“记得姜家可是要彩礼五十大洋,现在家里彩礼钱够了吗?”李青林问刘秀珍。
“现在就差不多了。”刘秀珍有点自豪的说,接着跟李青林算开了帐。
二十九军军服已经在五月底制作结束,刘秀珍今年仅为二十九军军服纺纱的工钱就有四块大洋。现在已经不需要大量购买棉花集中纺纱,平时只须几斤几斤的买棉花零星加工就足够了,因而收回买棉花本钱和纺纱分红利,共有二十五块大洋,再加上上次李青林拿回来潘可为送的的十个大洋,以及前段时间李万全和李青林给别人打短工挣的两个大洋,刘秀珍手里现在就有四十一个大洋,怪不得刘秀珍很自豪。
此时如果拿钱买媳妇的话,大概三十个大洋就够了。其实姜美枝家并没有真的要五十块大洋的彩礼,她家正月对外放话要那么多的彩礼,只是想吓跑那些自家看不上的小伙子。自从媒人来家看了牲口棚子里的骡子和骡车、猪圈里的半大黑猪、院子里的一大群鸡,并把这些情况传到姜家,姜家立刻就同意了这门婚事,并把彩礼降到了四十大洋。
刘秀珍现在手中有钱,到年底自家的黑猪还能卖钱,彩礼钱现在就已经不成问题,就算是年底给李青林办婚事也不需要借钱,这叫她如何不自豪?
此时农村男女婚姻没有自由,都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李青林知道这些事情都是大人定的,自己只要照办就是了。
说完了婚事,刘秀珍又说起了麦收的事:“过几天我就和你爹、万祥叔一起去做麦客了,家里由你婶子带着你们,地里的活该干什么你婶子会安排的,家里的牲口什么的你让三丫来照顾。”
李青林说:“我手里还有给别人加工零件挣的几个大洋,做麦客太累人,我看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
刘秀珍道:“你的钱是你的,我们挣我们的。你今后还要养两个家呢,现在你有点钱一定要存起来,可不能乱花的。”
李青林非常同意刘秀珍的话,是啊,齐人之福的确很让人羡慕,可身上的压力也倍增,今后还真的需要多挣钱。
说话之间,中午的饭菜已经做好。
“糠菜半年粮”,这是此时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此时农家粮食不够,特别在青黄不接的季节,必须大量掺杂野菜甚至树叶才仅仅吃个半饱。李青林这段时间就吃过用柿饼或者野枣加玉米粉蒸成的窝窝,还有用野菜、槐花、槐叶、榆钱甚至柳叶等各种菜、叶掺和玉米粉做成的菜饼子、菜卷子、菜粥、菜包子。这些食品看上去堆头很大,可实际上蛋白质含量少、热量少,吃得再多也不顶饥,李青林自己都觉得现在饭量大得惊人。
今天中午的主食就是蒸红薯叶。地里的红薯叶已经发了不少,刘秀珍每天采来喂猪,特别嫩的就拿来蒸着吃。
刘秀珍将红薯叶洗净晾干,倒一点油拌匀,拌匀后加适量玉米粉拌成干爽状,再放少许盐拌匀,然后放到蒸屉里用大火蒸,吃的时候一般要沾蒜泥。
吃完了午饭,李青林对刘秀珍说去套兔子,然后拿着铜丝套子去找钱多贵。
其实今天不是去套兔子,而是二人约好去到山里试枪。那把德国造自从拿回来以后,一直放在钱多贵那里做样品,最近钱多贵自己按原枪做了个一摸一样的样品,今天他就将德国造还给李青林。前世李青林在军训时打过步枪,这著名的盒子炮还真没玩过,于是从家里翻出弹匣和子弹,约好钱多贵去深山里试枪。
打枪自然要找一个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李青林和钱多贵约好翻过后山,再走七八里路,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去试枪。
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田地里的小麦已经泛黄,即将收割,路边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啾啾鸣唱。
钱多贵本来兴致很高,一路上话语不停,可他越走越心惊,到了密林的边上,他停下对李青林说:“青林,前几个月在卧虎坡有两个人被土匪抢了,死尸摆在那里好多天才被人发现。前面这个林子这么密,会不会有土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