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樱锩娣抛乓恍┌菽甑睦裎铩�
等李青林洗漱好,一家人坐下来开始吃早饭。
李青林边吃边问:“刚才大伯来了有啥事?”
李万全回道:“今早我们按你说的办法,大家伙分头把昨晚藏在地里的桐籽都运到你叔的空房子里了。我们都起得早,村子里的人都还没起来,没人看见。以后我们抽工夫悄悄地把桐仁剥出来,再悄悄拉出去榨油。”
李青林“哦”了一声,继续吃饭。
母亲边吃饭边对李青林说:“青林,今天去外婆家拜年,你表哥也在家,你要多劝劝他!”
“劝他什么?”李庆林很奇怪。
刘玉珍便给他介绍舅舅家的情况。李青林的舅舅比刘玉珍小两岁,有两儿两女,老大和老小是儿子,中间两个是女儿。
李青林的表哥也就是老大刘正生念过几年私塾,今年二十一岁,十八岁那年被舅舅送到县城万通商号当学徒。
这个时代要经商一般先到大商号当学徒。学徒三年中商家只管吃饭,不发工资,学徒在这段时间最苦,除了学做生意,送货收钱等苦活累活都由学徒干,除此之外,老板家的杂七杂八家务活也要帮着干,甚至还有人在老板家干给孩子洗尿布这样的脏活。三年出师后,照规矩要帮老板做一年。这一年老板是要发工资的,过年过节还会发点奖金;这期间如果结婚老板会送一笔礼物让他回家做酒席。四年期满,如果学徒不在东家家做事,东家会以“盘费”名义送他一笔钱;如果留下来做事,老板会大幅度加工资,忠实可靠而又精明能干的,老板会把生意交给他做,年底赚了钱老板还会分红利。
刘正生正是这种精明能干而又忠实可靠的人。他知道家里底子薄,不可能有本钱给他开店铺,而且万通商号的东家也对他不薄,所以从当学徒开始就打定主意一直在万通商号做事,他只把在万通商号做个店铺掌柜作为他人生最高目标。
前年底刘正生出师,去年留在万通商号照规矩继续做一年。去年他月工资为四块大洋,加上过年过节以的钱总共有五十多块大洋收入。去年腊月,刘正生给东家到外地收账,坐车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倒在路边。这个人二十多岁,普通农民打扮,看上去又累又饿,好像还得了病。虽然这个人满身污垢,臭气熏天,一副乞丐模样,但是这个人的眼神很不一般,总是露出坚定果敢的神色。给东家站了三年店的刘正生正是从这个人的眼神里看出他不是一般人,他认定这个人应该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刘正生停车和此人交谈,得知他叫潘可为,开封人,是个做贩布匹生意的。前几天在路上遇到土匪,货物被抢人被打伤,他拼着命逃过土匪追杀,昨天才逃到到这里。潘可为身上钱已经花光,枪伤又开始化脓,现在是想走又走不了,想住下又无钱。
刘正生仔从他言谈举止中更加坚信此人不同凡响,于是花钱给他买了吃的,送他到郎中那疗伤,最后还送了他十个大洋做作路费。
腊月刘正生回家过年,他老子知道他送了十块大洋给一个来路不明的人,气得破口大骂儿子是个蠢货,拿起扁担要撵他出门。
吃罢早饭,李万全牵出骡子,往骡子背上搭上几块麻袋片,再系好鞍子,让刘玉珍骑上骡子,一家三口去舅舅家拜年。
第十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8
更新时间2011…3…31 20:05:10 字数:2203
今天还是一个大晴天,天上有一些毛毛云,太阳刚刚起山,像一个红色圆球挂在东边的地平线上,满天的朝霞分外绚烂;田野山林被大雪覆盖着,一片银白;远处隐隐约约有了黑点在活动,那是几个早起拜年的农人;空气寒冷而清新,没有一颗尘埃;目光所至的村庄,有袅袅炊烟升起;耳边还能听到几声狗吠、几声鸡鸣。
这不就是一幅最美的中国画么?李青林不记得在前世什么时间欣赏过如此和平安逸的乡村美景,是五岁还是六岁?社会的现代化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也使原本居住在原野大地上的人们集中进了城市,而城市的水泥钢筋丛林遮挡了本该眺望远方的目光,朝霞、夕阳、牛羊、牧场、江河、山岚,这些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一部分的景物变成了花钱才能观看得到的奢侈梦想。
父母的心情很好,一路走一路和李青林聊天。母亲看来很少出门,父亲每走到一个地方要么介绍这里的地名,要么这里种什么庄家能丰收,要么这个村有什么来历,要么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大事小情,而李青林在和父母说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急需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很零碎,但对现在的李青林很重要,李青林默默的记在心中。
李青林舅舅家住在刘家营。刘家营坐落在卧牛山下,距离小李庄十八里路程。据说刘家营在宋朝的时候驻过军队,刘家驻军的后代世世代代崇尚武艺,从刘家营翻过卧牛山是豫省的另外一个县—万林县。
不知不觉中,刘家营到了。走进舅舅家门,听到舅舅正在在大声斥骂表哥刘正生,表哥刘正生畏畏缩缩站在屋角,一脸愁容。
自家妹子回来了,舅舅不好继续教训儿子了,开始张罗招招待贵客。
在本地大年初二是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这一天夫婿要同行,所以乡下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在这个极度贫乏的时代,女儿带回娘家的一般是吃食。一方面女儿家也不富裕,只有吃食能够拿得出手,另外,能够吃饱是这个年代的头等大事,带回娘家吃食是小孩子最期望的。
母亲变戏法似地从篮子里拿出礼物,分给孩子们吃。今年李万全手头宽裕,带的食物比往年多。李万全年前特地买了一小捆“麻烫”(方言:油条),农村的孩子平时都是粗茶淡饭,家长由于经济原因不可能买回家,所以今天拿出来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分完了食物,大人们坐下来聊点家务事。母亲对李青林使了个眼色,李青林拉着表哥到里屋说话。
父亲象是压在刘正生身上的巨大石块一样,走进里屋的刘正生长长出了一口气,他热情的和李青林拉起了家常。
李青林好奇的问了问借钱的事,刘正生把经过说了一遍,今本情况和母亲告诉他的没有多大出入。
李青林问他:“他所说的有可能都是假话,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
刘正生道:“我也不是一时头脑发昏,也是在谈话中试过他的。第一,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得出来他是个正派人;第二,他应该是个生意人,或者很熟悉买卖方面的人;第三,他还留下了信物,说以后会拿钱来赎。”
李青林问:“他熟悉哪方面的买卖?”
刘正生道:“棉纱棉布方面就不用说了,完全是行家里手,另外,他还对洋火生意精通。”
自从一八四零年大清朝被洋人用洋枪、洋炮打开国门以后,大量的工业产品进入到中国。这些西方工业生产的产品在中文里本来没有名称,国人便简单冠以“洋”字,比如:火柴叫洋火,水泥叫洋灰,煤油叫洋油,还有什么洋钉、阳漆、洋车之类,数不胜数,连上海的花花世界也简称“十里洋场”。
刘正生接着说:“我们万通商号这几年经营上海鸿生火柴公司的鸿生牌洋火,销路一直很好,就是价格被日本洋火价格压得很低,所以经销的利润不大,有时候还亏本销售。我和他谈话中才知道这是日本人捣地鬼,他们故意压低日本火柴的价格,采取亏本销售的方式,目的就是逼国货退出市场,然后日本公司独占中国市场。”
日本对华贸易历来采取的是用商品倾销的方式以打压中国的民族工业。
清末民初,上海启新洋灰公司的国产水泥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日本为了占领中国水泥市场,将生产成本2。97两白银、运输成本2。5两白银的日产水泥,在上海以3两白银的价格销售,每袋水泥亏损2。47两白银。
特别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武力侵占了我国东北之后,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许多日本公司利用东北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开办了很多工厂。为了独占中国市场,他们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变本加厉,对华倾销的品种扩大到各个方面,像火柴这样大宗的消费品正是他们可利用的工具。
李青林听后点了点头,问:“他对生意倒是很精通。那他还留下了什么样的信物呢?”
刘正生探头对门外看了看,接着回身关上门,一探手从腰里拔出一把带鞘的匕首递给李青林。
匕首鞘很普通,是用牛皮做的。为了防止浸血后握把滑手,匕首的握把上用细细的牛皮条精心缠绕,用细牛皮条缠绕着,牛皮条呈整齐的八字型,很好看。
李青林轻轻拔出匕首,青幽幽的寒光映入眼帘。李青林知道这是一把钢口极好的匕首,一般人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够得到。
匕首上刻有两行篆体小字,一行为“忠义救国”,另一行为“大有可为”。
看到这两行字,再结合刘正生刚才的叙述,李青林沉思了片刻,他已经基本确定了潘可为的身份,于是对刘正生说:“你做得很对!”
第十一章 而今迈步从头越9
更新时间2011…4…1 20:06:13 字数:2372
李青林已经基本确定潘可为的身份,潘可为应该是国民党复兴社成员。
复兴社全称为“中华民族复兴社”。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内忧外患,为了加强对政府内部的控制、对日备战和镇压中*共运动,实行更集中有效的统治,蒋介石授意由黄埔系精英人物贺衷寒、桂永清、康泽、戴笠等人于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成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