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红秃子最近过得很滋润,他甚至希望这样的日子永远过下去,因为此时他是得利最多的人。
很多农民一时交不起捐税,地方上就动用保安团的力量催粮催款,红秃子指派手下每天扛着枪、赶着骡车下乡收钱粮。手下这些团丁本来就是县政府养着的,可帮忙收钱粮不是白干的,红秃子自己编了个理由,说政府规定动用保安团是要收“跑钱”和“差钱”,“跑钱”向农户收,“差钱”向乡绅收。
这“跑钱”和“差钱”自然是要上交红秃子,跑腿的保安队员也不会一无所得,他们每到一处必定先吃喝一番,每天出去收粮也得大鱼大肉伺候着,还美其名曰“皇帝不差饿兵”。到农户家收粮收款时他们也不闲着,隔三差五摸一只鸡、偷一条狗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太平常不过的事情。
农民手里的钱少,绝大部分人家以粮抵款,红秃子让手下带上大斗大秤去收粮。红秃子的收粮的大粮斗比公平斗大两成,装满须粮一斗二升;红秃子收粮的秤号称绝对公平的“司马秤”,但一百斤粮过他的秤只能称出八十斤。
这两样进项还不算,来钱更快的是卖壮丁。今年所需壮丁数量大,有的乡、保出不了这么多的壮丁,红秃子假惺惺去“帮忙”解困,替人家出壮丁。
红秃子出壮丁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流浪汉充数。
此时东北沦陷,绥远、察哈尔时时有激战,人民为躲避战火,大量人口往内地迁移,其中许多人一无所有,最后成为流浪人员;西安事变以后,东北军和西北军正在被国民政府改组,许多军人人心涣散,他们自行脱离队伍,也成为流浪人员中的一部分。
红秃子的保安队在进入万安县的各交通要道上都有岗哨,红秃子下令,只要看见适龄的青年流浪汉,一率先行扣押。
当有人需要壮丁充数,红秃子随便提一个就给人家送去。如果流浪人员不同意,那更好办了,你得先自报家门,说清自己从哪个地方来的。如果是从北边来的,那你就可能是“日谍”,不去当兵就投你进县里大牢;如果你是从西边来的,那你绝对有可能是“共Fei”,当场砍你的头你都没地方伸冤。这样一来,红秃子不仅解决了万安县境内的壮丁数目,顺带着还卖了十几个壮丁给邻县的乡保。
红秃子不是吃斋念佛的善人,他给人家送去壮丁是要收钱的。一个壮丁该收多少呢?好说,价钱公道,童叟无欺,三十大洋换一个壮丁,钱到立即带人走。
十几天下来,红秃子不费力气就捞了一千多大洋。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他心里那个美啊,他甚至在他最喜欢的财神前烧了好几柱香,祈求财神保佑小日本快点打起来,这样他捞的钱会更多更快。
已经进入麦收季节,李万全他们今年还是没有去当麦客。今年并不是因为李青林反对,而是因为今年两家的大车都被乡里租用了。乡里租用大车是因为县里下达的命令,每个乡都有运送军用物资的任务。李万全他们在家赶车就有收入,因此不用辛辛苦苦到外面去挣那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苦力钱。
农家女子都不娇气,姜美枝和卫三丫虽然都在哺乳期,两个人都在孩子百日以后下地干活了。
钱多贵和卫二丫的事情进展很快,两人的婚事一开始打算定在年底。李青林知道七七事变以后,日军进攻很猛,而国军败退很快,在李青林模糊的印象里,日军顺着平汉线,三八年初就打到了这里。现在都已经阳历六月份了,李青林要求他们婚礼办得越快越好,具体原因李青林也不能明说。好在李青林现在在卫家是绝对权威,钱多贵的婚事就定在农历九月份。
姜美枝生了个女儿后心里很不服气,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就想断奶,她想很快再怀上一个。孩子还小,如果姜美枝断奶以后只女儿能喝小米粥,这样营养肯定跟不上去,因此李青林没有同意她的做法。
但是卫三丫主动站出来说她奶水多,两个孩子由她喂。卫三丫生孩子以后,李青林三天两头买点鲫鱼猪蹄给卫三丫下奶,进入夏天以后,李青奇也每天摸鱼捞虾,卫三丫的奶水确实很充足,喂养两个孩子基本没问题。在姜美枝软磨硬泡之下,李青林最终同意了。
卫三丫代养孩子直接导致了姜美枝立刻断奶,李青林夜里床上运动突然增多起来。按李青林的估计,姜美枝最近两个月肯定能能怀上。全面抗战就要爆发,李青林也不知道姜美枝此时怀孕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姜秀枝现在很自由,自从钱多贵挑破了她和李青林的事情,她在钱家越发自然大方起来,姜秀枝想去找李青林再也不偷偷摸摸,钱家也算是默认了这件事。
李青林这段时间赶车运送物资的时间很多,随着华北形势的日益恶变,各种信息不断传来。
国共合作有了大步向前的趋势,五月二十八日,国民政府“中央考察团”到达延安。
国军方面开始对华北日军采取措施,积极备战。六月一日,国民政府禁止满洲航空公司系统惠通公司飞机在华北上空飞行;六月四日,国民政府要求日本拆除天津日军军用电台。
日本方面更是露出了凌厉的牙齿,显示了一口吞下中国的野心。六月二十一日,华北驻屯军司令部成立临时作战科,正式准备全面侵华战争;六月二十五日,日军在卢沟桥地区不断举行夜间演习。
在这些消息里面,也有令人高兴的消息。六月三十日,东北抗日联军在长白山地区击溃日军讨伐队。
纷至沓来的各种消息,无一不显示着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往北边运送的物资越来越多,上面要求的速度越来越快,地方上由保安团训练的壮丁团日夜在加紧训练,报纸电台也在暗示,战争即将爆发。
李青林知道那一天就是七月七号,地点是在卢沟桥。他知道自己无法让历史停下脚步,只好一天一天在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
第一零三章战云再起3
更新时间2011…6…13 14:24:52 字数:2193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这天仍然是大晴天,李青林在烈日下赶车,他这几天装的都是粮食,这些粮食将从万安县城通过平汉铁路运往平津方向。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这本来应该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可从这这一天开始,中华民族受到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人民遭到残酷蹂躏,七月七日是个历史转折点。
整整一天,李青林都在等待那个抗战爆发的消息,可是他没有得到那个消息。到了晚上让然没有任何消息,李青林甚至怀疑,是不是由于自己的重生连历史都改变了方向。
七月八日午后,李青林正赶着粮车进入万安火车站,此时传来报童急促的叫卖声:“号外、号外、快买号外!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了!”,“号外、号外、快买号外!二十九军坚守南苑,抗战爆发了!”
抗战爆发了,历史并没有改变方向,李青林舒了一口气。可他的心立刻又提起来了,抗战爆发了,日本人如期在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族的巨大苦难已经来临,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将何去何从?
李青林立刻停下骡车,以最快的速度买来一份号外。这份紧急印刷的号外只比巴掌大一点,标题用粗大黑体印刷——“抗战爆发了!”。号外内容为中央通讯社所发电稿,为了抢发信息,号外刚刚印刷出来就被报童们拿到街上出售,印刷的油墨还未干透。
号外的字数不多,大概两三百字,基本说清了七七事变的经过。
一九三七年六月起,驻丰台日军连续在北平附近举行演习。进入七月,暑热袭人,连续几场雨后,永定河水略有上涨,最深处有齐胸深。
七日早上从丰台城内开出一队日军绕过宛平城,到铁路桥北的河滩去演习。这队日军携带充足的弹药、饮水、食品,并配有山炮等重火力。到达演习地的日军白天并未演习,而是在原地休息待命。
七月七日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
黄昏时分,日军回程途中占领了距宛平城四百米的瓦窑车站。日军队伍潜伏在城东铁路外侧的路基下面,并向南展开,摆出攻城态势,日军指挥部就设在背后的一个小高地——沙岗子上。
晚七十三十分,日军开始演习。晚十时四十分,日军声称演习地传来枪声,并有日军二等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军立刻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第一一零旅二一九团严词拒绝。现场日军一边借口“枪声”和“士兵失踪”假意同中国驻军交涉,一边抓进时间加强战斗部署。
二十四时许,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致电冀察当局,要求入宛平城搜查,冀察当局拒绝此要求;不久,松井再次打电话给冀察当局,声称如中方不许,日军将强行入城搜查。此时宛平城外日军已呈包围进攻之势,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协商,同意双方共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
七月八日凌晨五时左右,日军对宛平城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二十九军二一九团三营在团长吉星文、营长金振武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全面抗战爆发了!
李青林看完号外,将它小心地收好,李青林决定要将这张号外永远保存下去。这张小小号外虽然文字简单,纸质粗糙,但是它记录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屈辱——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到如此地步,以至于日本这个蔓尔岛国都挥舞起屠刀,向全中国人民砍了过来;它也记录了曾经步步退让的中国人民已经被帝国主义枪炮惊醒,他们已经拿起刀枪和侵略者开始拼死决斗!
李青林将大车上的粮食在火车站卸完,当他再次赶车到大路上时,万安县城的主要大街上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群。聚集的人们群情激奋,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干死小日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死不当亡国奴!”……
人群中有人开始组织募捐,要为拼死抵抗的军人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