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对了,王明淘今晚有个庆功宴,去不去都无所谓。”
“既然睡醒了,为何不去2”
“我想在家看电视。”
“越看越呆,年轻人该多多走动。”老太太有点倚老卖老的样子,“穿那件白色丝
旗袍去。,,
怡和奇问:“你怎么知道我有一件那样衣裳?”
老太太瞪她一眼,“从头到尾,你根本不知我是谁。”
“咦,”怡和不服,“我一直问你,你又不肯说。”
“傻女孩。”
怡和笑,“第一次听见人家这样叫我,可见老太太你眼光独到,一般人都觉得我太
过精明,难以应付,十分巴辣。”
“傻,傻得无可再傻。”
“别说了,”怡和充满感慨,“再说我要哭了。”
“来,穿衣化妆,出外吃饭,当是送给我的礼物。”
“老太太,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肯常来陪我聊天,我就受用不尽。”
“说话倒是讨人欢喜。”
等怡和换好衣服出来,老太已经离去。
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这老太太到底是谁?
既然没有恶意,怀着什么目的?
怡和耸耸肩,出门去。
老太说她是许愿者。
多么可爱的身分。
偏偏怡和许下的两个愿望都已实现。
老太太的身分更加半幻半真。
坐在街车中,怡和心情平和愉快。
睡过一觉,精神来了,怡和决定痛痛快快的饱餐一顿,与同事好好聚一聚。
到达目的地,怡和一眼看到小王与太太站在一起迎宾,她放下心头大石,小两口子
已经言归T好,确是好消息。
她坐下与同事们玩扑克牌。
牌风正顺,身后多了个人,“打这张。”
怡和的目的在乎娱乐,输赢她无所谓,于是打出皇牌,结果赢了三注。
怡和转过头来多谢那个人,发觉他是她心仪已久的许志文君。
同事们起哄,“他俩联合对付我们,我们还有得剩吗,不玩了不玩了。”
怕和怕她的眼神出卖自己,连忙把牌推掉,站起来,搭讪说:“不知什么时候开
席。”
“还有半个小时。”
“我们到酒吧那边坐一会儿如何?”
许君并不反对,“我正想喝杯啤酒。”
太顺利了。
怡和想,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她的?
怡和又想:还没有动用到第三个愿望呢。
他给她一杯威士忌加冰。
“咦,你怎么知道我喝这个?”
许志文微笑,“我打听过。’:
一句这样简单的话,便使怡和心中暖洋洋。
那一顿晚饭他们坐在一起,散席时同事们已经把他们当作一对,众人以为他俩故意
趁这晚来公开关系,连怡和都不相信他们才刚刚开始。
约会就此开始。
完全有种相聚恨晚的感觉。
从这个时候开始,怡和没有再见过那位老太太,她不再造访,不再拨电话,她像是
在空气中消失了。
怡和非常想念她。
她还保留着第三个愿望,不知有效期多久,倘若十二个月内不用作废,损失太大。
她又不想胡乱应用,噫,好生踌躇。
但最近凡事顺利,怡和并无苛求,怎么许愿?
三个月后,许志文把怡和带回家见家人。
怡和先见过许伯、伯母。
饭后,志文说:“我与你见我祖母。”
怡和有点意外。
“老人家茹素,不与我们吃饭,来。”
祖母住在大宅的阁楼上,另有佣人侍候。
她背着门坐椅子上。
好熟悉的背影:小个子,银丝发,怡和一时热情脱口而出:“老太太。”
老太太转过头来,一脸慈祥的笑容:“你就是我未来孙媳?”
怡和看仔细了,不禁有点失望,此老太不同彼老太,并非同一个人。
所有的老太都有点像,怡和亲热地坐近她,如果没有与那一位相处过,肯定此刻没
有那么自然。
怡和的身分差不多被决定下来,老祖母喜欢她到极点。
怡和没有什么要求了。
虽然每天下班过马路,她都特别留意路面情况,但始终都没有再看见那位老太太。
怡和一直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许志文,她怕他笑。
三个愿望?
哪里有这种事。
都是巧合吧。
也许有一天,怡和会说:我真心希望老太太你再出现一次,告诉世人,三个愿望事
实存在。
但,怡和又想,还是留着将来于要紧关头用的好。
三四零号
作者:亦舒
移民之后,杨碧如的生活不过不失。
居住环境当然比从前好,早晨起来,在园子打个转,消磨大半个小时,轻而易举,
不管开太阳抑或烟雨蒙蒙,碧如都觉得是种享受。
随后,当地创办一张中文报纸,诚聘她复出,碧如欣然上任,精神也有了寄托,每
天开小跑车上下班,不知多潇洒。
她丈夫罗家泳是会计师,在一家移民公司任职,两份收入,没有孩子,故此他们可
以负担两个家,洋房在山上,公寓在市中心,别出心裁两边住,以免生闷。
罗家泳说:“移民最怕破釜沉舟,一不高兴,或是觉得沉闷,立刻打回头,切莫难
为自己。”
因此他们一家二口不觉压力。
主要原因是没有孩子吧。
隔邻梁家夫妇有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才一名,就叫大人忙得不可开交。
旁观者清,碧如心静,每早七时多便听见那孩子在园子奔走,咯咯笑声。
一日她故意早起,站在露台张望过去,只见小孩穿玫瑰红衣裤,头发乌黑,跑来跑
去,父母紧跟身旁,乐趣无穷的样子。
中午时候,那位太太驾车送女儿上学,要到下午三四点买了菜才能接放学回来,有
得忙的,碧如过去探访过一次,梁太太连说话时间也无,一边煮饭一边哄囡囡上厕所,
非常滑稽,连斟茶给客人都忘了。
碧如急急告辞。
可是回到静寂悠闲的家,又怀念那小孩漆黑调皮的眼睛,梁太太一离开她就叫“妈
妈,妈妈”,可是碧如想,那样深的工夫,那样吃苦,日以继夜,带大了,也不过是十
多亿人口中的一名。
报纸即将出版,每夜做到凌晨,移民生活如此紧张,也确属难得。
碧如与丈夫见面时间也减至最少:他下班,她刚抵达报馆,她回到家,他已熟睡,
他出门,她还在床上,她中午起来,他在公司里做得如火如荼。
碧如觉得她已回到大学独居时代,但是毫不介意,有事留个条子给丈夫:“罗家泳,
请注意……”报纸一星期出版七天,周末欠奉。
一日中午,碧如在厨房喝咖啡,先是听见有货车接近门口,继而有人按铃。
碧如去开门。
“太太,运家具来。”
碧如马上说:“是左边三四零号,你弄错了。”
工人道歉退下。
三四零号洋房求沽已有好几个月,最近成交,没想到这么快便搬进来。
碧如更衣出门,刚取过手袋,门铃又响。
碧如开启大门,一见来人,呆祝
一句吴志林就想叫出口。
可是随即定下神来,吴志林!志林与她同年,怎么可能是眼前这个青年。
只听得那青年说:“我叫伍敦贤,是新邻居,这位女士,我想讨口茶喝。”
碧如说:“当然,是三四零号吧,我借把电茶壶给你。”
“最好还有茶包。”他笑着要求。
碧如一股脑儿连茶杯都借给她。
“你不过来看看?”青年邀请她。
也好,碧如锁门随他过去。
三四零号园子特大海景清晰,进到屋内才发觉地毯已经换过墙壁髹新,地方宽敞。
那青年说:“我是先锋部队,先把屋子布置好,父母弟妹随即会来。”
没想到他愿担此重任,现在的年轻人不简单。
“有什么事,尽管过来。”
“谢谢你。”
年轻真好,白衬衫粗布裤,一双破球鞋,不减魅力。
碧如没有时间久留,她上车离去。
那天下班,已是午夜,可是三四零号灯光未熄。
碧如停好车,发觉今晨借出的茶壶茶杯已经归还,还加小小一盆栀子花作为利息。
碧如笑笑,开门进屋。
“家泳,”她叫丈夫:“家泳?”
罗家泳尚未回来。
碧如仍无睡意,索性到书房去翻寻旧照片簿。
找到了。
她与吴志林的合照。
大学二年生,二十岁,一脸稚气,看着镜头笑,真要命,那样的良辰美景都会过去。
同学们都以为他俩会结婚,但是没有。
她嫁的是罗家泳。
结了婚也有三年了,两人都没有闭着眼睛,婚前已把对方的优点与缺点看得一清二
楚。
太清醒了,欠缺柔情蜜意,可是将来肯定也不会有太大失望。
碧如对这段婚姻十分满意。
她没想到有一日会在半夜把旧男友的照片找出来细看。
照片里的吴志林的确象足隔壁的小朋友。
碧如抬起头叹口气收起照片。
她接到罗家泳的电话:“我在公寓里,不回来了。”
碧如说:“嘿,旧时你驾车个多小时来见我十五分钟。”
罗家泳只是笑,“我曾经那样做吗?我一定在恋爱。”
碧如挂了电话。
第二天,芳邻又来按铃。
“请过来坐,家具全部安置好,茶具也已经整理出来。”
碧如喜欢小伍那爽朗的笑容。
随他到三四零号一看,只见家具杂物已统统放妥,式式俱备。
碧如啧啧称奇,“真快。”
小伍有一双会笑的眼睛,“我靠朋友帮忙。”
碧如有顿悟:“是女生吧。”难怪收拾得如此干净。
“两男两女,均是同学。”
碧如颔首,当年,她是为了那班可爱的同学才读了四年大学。
“现在就差窗帘。”
“令尊令堂一定觉得满意。”
“希望啦。”
“几时来?”
“八月十五,弟妹赶着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