覀兘o萬曆的蓋棺定論是—— “明亡于萬曆”。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漫長的統治帶給萬曆的“寂寞身後事”有兩個:一是開棺焚屍; 二是遺臭萬年。
實在是倒楣透了。
明亡于萬曆,早己是史界定論,大眾共識。但是經驗語我:凡是輕視古人,將歷史事件簡單化的看法,多半是不全面的。
因此,有必要揭開蓋在萬曆身上的這口大黑鍋的蓋子,看看裏面倒底有些什麼。
在揭開鍋蓋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萬曆的成長經歷。
萬曆名諱朱翊鈞,是隆慶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李貴妃,他既非嫡出,也非長子,按照明代“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法則,他本洠в袡C會登上皇位。
但是命咧駞s偏偏“垂青”朱翊鈞,陳皇后身體不好,洠в猩膬蓚哥哥又先後夭折,朱翊鈞就以長子的身份取得了皇位繼承權。
隆慶二年,朱翊鈞被立為皇太子,當時他只有五歲。
朱翊鈞小的時候聰明乖巧(性岐嶷),很會來事。有一天,隆慶皇帝閑來無事,就在宮中策馬賓士,朱翊鈞見此情景上前勸諫:“陛下是天下之主,獨自騎馬賓士,萬一摔下來怎麼辦?”
五歲的孩子就知道從從江山社稷出發考懀栴},而且寓關愛於批評,表達了對父親安全的擔憂,體現了孝道。
隆慶聽後會十分高興,翻身下馬,與朱翊鈞親近(穆宗喜,下馬勞之)。他一定在心裏想:我兒如此懂事,朱家江山後繼有人了。
不僅深得父親的喜愛,朱翊鈞也懀迓斆髦腔郏玫搅嘶屎蟮恼J可。
陳皇后患病期間,朱翊鈞隨母親李貴妃一同侍候起居,皇后聽到朱翊鈞的腳步聲就十分高興,支撐著病體免強起身。
有時候陳皇后拿出經書考問朱翊鈞,朱翊鈞都能大聲地回答(無不響答),陳皇后和李貴妃都非常高興,兩宮之間的關係也因此相處得十分融洽。
敚搅嘶噬虾突屎螅祚粹x登上皇位只是時間問睿
四年以後,隆慶瘢溃祚粹x繼位,年號萬曆,時年九歲。
登上皇位以後,萬曆受到全方位的“培養”,也受到全方位的管教與約束,太后以培養一代英主為己任,對萬曆管教極為嚴格。
萬曆是一個孝子,對母親極為恭敬懼怕,直到大婚以前,萬曆一直與母親慈拢蠊餐幼≡谇鍖m,在太后的眼皮下工作、學習和生活。
工作上主要依靠首輔張居正,張居正精明能幹,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萬曆只是在張居正的引導下走走程式,參與一些象徵性和禮儀性的活動,並在此過程中逐漸學習處理政務。
學習上也由張居正主管,學習內容主要是經書、書法和歷史,張居正親自給小皇帝安排老師,親自編定教材和講章,有時還親自授課。
生活上萬曆主要依靠太監馮保的照顧,萬曆稱馮保為“大伴”,與馮保形影不離,他的一舉一動,也都在馮保的監督之下。
張居正和馮保關係密切,兩人又深得太后的信任,太后經常通過兩人瞭解萬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狀況,如果萬曆做了什麼什麼錯事,張居正和馮保就會向太后報告,太后就會給予萬曆處罰,有時能罰脆幾個小時。
這樣,太后至上而下,張居正和馮保至下而上,形成一個鐵三角,對萬曆進行規範,就像一個緊箍咒戴在萬曆的頭上。
萬曆本人也非常勤奮好學,他把謹天戒、任賢能、親賢臣、遠嬖佞、明賞罰、謹出入、慎起居、節飲食、收放心、存敬畏、迹已浴⒐澵斢檬聦戩蹲遥瑫r時提醒自己。
作為皇帝,萬曆的一言一行都有極高的道德標準,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約束,不能有一絲的任意妄為,雖然貴為皇帝, 但由於缺乏自由,他的生活幸福指數,還不如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有時連賞賜太監、宮女的錢都拿不出來。
雖然很辛苦,但那時也洠в袦p輕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呼聲,似乎除了等待,洠в惺颤N辦法能敚撨@個局面。
時間確實能解決很多問睿S著年齡的增長,套在萬曆頭上的緊箍咒也逐漸鬆馳。
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十四歲的時候,舉行了大婚,雖然大婚的時間和物件都是秉承太后的意思,但是萬曆婚後太后從乾清宮搬到慈甯宮,萬曆脫離了太后的日夜監視。
萬曆十年,長子朱常洛誕生,雖然萬曆不喜歡他的長子,但自從他當上父親以後,太后不再干預他的生活。
同年,張居正去世,萬曆敚摿藦埦诱挠绊憽
親政以後,萬曆並洠в斜憩F出大權獨攬後的張狂與放任,仍然熱愛讀書學習,他命大學士把歷代祖先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又命令太監在北京城內廣泛收羅各個領域新出版的圖書供他閱讀。
這樣一個聰明孝順的孩子,勤奮好學的青年,宅心寬厚的皇帝,幾年以後卻不再上朝,被稱為“萬曆怠政”,並背上了“明亡于萬曆”的駡名。
這是為什麼呢?
事實果真如此嗎?
就學問而言,洠в惺颤N比人云亦云更糟糕的事情了。
不管別人說什麼,不管是誰說的,也不管有多少人說,我們都應該開動自己的眼光和腦筋,去認真研究,仔細思考,多聽不同意見,並綜合分析判斷,得出自己的看法。
經過分析研究,我對萬曆的看法是:
萬曆並洠в械≌
“明亡于萬曆”的說法也並非事實。
第二章 明代國嘴
思考得越少,話就越多;修養得越深,性格就越內斂。
經過長期的捆綁式教育,萬曆的性格變得不慍不火、中規中矩、深沉內斂,應該說他是明代最“溫柔”的一個皇帝,甚至有點軟弱可欺。
以至於他所寵愛的鄭貴妃總是嘲笑他“越看越像老太太!”
與萬曆的軟弱忍讓的情況相反,他的朝臣們正變得越來越無所畏懼,他們利用萬曆的軟弱,不斷打著各種旗號,以諍諫的名義,全方位地收拾萬曆,以致于萬曆親政以後,仍然是“被俊钠樟_米修士”。
這種語言暴力所帶來的痛苦,難以言表,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
萬曆長期不上朝,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躲避朝臣噴向他的口水。
明代官員膽敢抨擊皇上,有機制上的根源——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主要有都察院禦使和六科給事中。
禦史著重監察官員和機關,屬於一般監督。六科監督六部的業務,屬於專業監督。一個對人;一個對事。
事實上“人”和“事”是分不開的,兩者在現實中洠в刑蟮膮^別,兩者之間也可以互相彈劾。
這種監察機構的設置,十分高明,它解決了一個難睿
如何監督那些監督別人的人?
解決的辦法是設置兩套人馬,讓他們互相監督。這樣就不會形成監察的空白和絕對的權力。
給事中還有封駁的權力(也就是否決權),可以否定皇帝的決策。
言官制度是苦心孤詣的朱元璋創立的,目的就在於鼓勵大臣直言進諫,以便及時糾正皇帝的錯铡U蠂业拇笳结樥_,從而確保朱家江山萬世永固。
朱元璋的《祖訓》對後世有絕對的權威,後世的臣子們可以拿著《祖訓》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擔心受到處罰,言官們以此為恃,有恃無恐。
明代有許多官員不怕受罰、不昔掛冠而去,拼個魚死網破,也要維護他們心目中的真理,而官員只要被彈劾,不論是否被冤枉,就會立即主動辭職,直到事情查清為止,以示決不模楞兩可的態度。
言官制度有助於懲惡揚善,培養講政治、講正氣、講名節的官場文化,著名史學家孟森認為明代士氣之盛,死節之多,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制度是好的,但是執行的時候往往走樣,尤其是在執行了較長時期以後。
由於人們對於名節看得過重,聲譽逐漸成為一種政治資本,諍諫的動機也由單純變得眩s,一些沽名釣譽之人,往往以諍諫為名秩≌钨Y本。
另一方面,明代言官雖有話語權,但職務很低,通過諍諫,可以增加能見度,從而快速升遷,一些中低級官員也越殂代庖,跟風言事。
這些官員立論惟恐不偏激,言辭惟恐不誇張,往往懀逯讹L捉影,小道消息,就極盡聳人聽聞、誇大其辭之能事。關心的並非所論究竟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懀寮饫瘫〉难赞o嘩眾取寵,悚人耳目,一舉成名,對其懲罰反而倒成全其美名,還會落下個箝制言論的惡名,使皇帝進退失據。
明朝中期以後,諍諫之風形成氣候,在正德和嘉靖時期,都發生過文官集團因集體諍諫受到梃杖,並有多人喪命的事件。
到了萬曆時期,講文明的萬曆帝洠в邢裾潞图尉改菢邮褂帽┝ψ屓撼奸'嘴,而是採取躲避的辦法,進行冷處理。
諍諫之風變歪,時人己有明確認識,並對此進行揭露和批評。
禮部尚書的于慎行說:“現在士大夫看重節氣,不怕生死,往往把廷杖戍譴這類的懲罰看作是登仙之路。一旦受到處分,就意氣揚揚,一副捨生取義的樣子”。
於慎行的話揭露了諍諫的名節動機,而大學士許國則對諍諫的功利動機進行了揭露。
他說:“近來建言成風,可要名,可升官,又可掩飾過錯,所以人人都爭著走這個捷徑,這個風氣形成以後,簡直洠в修k法能夠禁止。”
萬曆對此也有清醒認識,他斥責群臣“屢借風聞之語”,找他的毛病,而對於“鬻貨欺君,嗜利不軌”這類真正的問睿齾s視而不見,實在是“好生可惡”。
萬曆認為他們“每每搜揚君過”的真實目的,不過是為了“沽名速遷”而己。
對於這樣的諍諫,萬曆有也自己“獨到”的處理方式,那就是不予處理,他說:“此不過欲沽名爾,若重處之,適以成其名”,於是“卷而封之”,這就是萬曆“不批”的由來。
本文由脫水整理;地址:http://。tieku。org/263289/1。html
第三章 拉鏈門事件
萬曆所謂的“風聞之語”指得是立太子的問睿驗槿f曆不喜歡他的長子朱常洛,想立他所寵愛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大臣們以維護祖制為名,掀起了勸諫的狂潮,這場長時間的君臣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