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第2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摧毁尼布楚突出部,禁卫军司令部命令,禁卫第一师和第二师集中五个旅的兵力,从五个方向夹击尼布楚,其中禁一旅被受命从突出部的北侧根部发起突击,与从突出部南侧根部突进的禁四旅相对而进,以切断突出部内敌军之退路,争取将敌包围歼灭之。

与此同时,禁卫军另外5个旅自尼布楚以北一线展开,越过涅尔恰河,压向俄第5集团军的另外几个师,另有两个旅加上禁卫膘骑旅组成预备队,作为突破防线后向敌纵深跃进的机动力量。

在尼布楚之南及西南,华军第二野战军的两个师正在越过冰封的石勒喀河,向尼布楚以西四十公里外的石勒喀镇突进,准备包抄俄第5集团军的侧后。

更广阔战线之外的事情,许魂不想多理会,这一天,他指挥下的旅加强有师部的骑兵团以及三个师属炮兵营、一个师属工兵营,师长和军长都对他寄予厚望,那个“极峰”恐怕也有相似的想法吧……

三十六门105毫米加农炮和十八门150毫米重榴弹炮的齐射令主攻点上的一处俄军高地笼罩在浓厚的烟尘中,禁卫第一“云龙”团的战士们在嘹亮的军乐声中爬出前进阵地,以松散纵队向一点五公里外那座类似于喷发中的火山的高坡快速跃进。

许魂举起了望远镜。

俄军的炮火开始扫荡云龙团的纵队,松散的纵队即刻变成了散兵线,接着又变成了散兵群,单兵之间的距离扩大到了五至十公尺……

“嗡嗡嗡……”

苍蝇般猥琐的几架双翼机从他头顶掠过,慢腾腾地消失在271高地的烟云之后。

接着是三艘巨大的战斗飞艇,圆柱的艇身,类椭圆形的艇首和艇尾,流线形的三截式吊舱,艇尾四具螺旋桨如梦境般地飞旋,推动着更为梦幻的、表面画着耀眼金龙的飞艇奔向271高地的后方。许魂觉得这些飞艇比较像萝卜。

于是俄军的炮火渐渐稀疏了下来。

许魂知道这都是那些苍蝇和萝卜的功劳,有时候他还真想到天上去转一圈,不过还轮不到他,师长以下军官乘飞机视察或旅行的先例迄今为止还是零。

“彭副官!”

“到!”

“传令到旅属炮兵,集中火力打山顶,那里的敌人火力最凶!”

“明白!”

高倍望远镜中,可以看到高地坡顶射出的火舌最为密集而频繁。

旅属炮兵的全部十八门90毫米轻型榴弹炮以每分九十发以上的急促射速将坡顶瞬时覆盖,此时,披着白色伪装衣的云龙团的步兵们已经接近了坡脚。

“干得好,不错了,一鼓作气上去吧!”

许魂耳边传来了陌生而熟悉的声音。

放下望远镜,脑袋左转四十五度。

一个头戴禁卫军黑色大檐帽、身披狐狸皮大衣的男人,在方面军司令部的新春联欢会上见过,头衔很多,名字只有一个——刘云。

“武威公……”

惊讶,然后再惊讶。

第二集团军兼禁卫军司令官梁天河上将也来了,就站在刘云身后,肃立,恭敬得无可救药。

“你就是千头斩了,果然很有一套,梁天河没跟我扯大炮……哈哈哈……”

刘云笑了,笑得太亲密,然而许魂很受用。

许魂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梁天河,梁天河一下子把手举在胸前:“别看我,是武威公自己说要来的,你小子……嘿……还不快跟武威公介绍一下战况?”

许魂下意识地挺起了胸,把身体也转了过来,很用力地,并住双脚,敬了个礼。

“报告国防大臣阁下……”

刘云笑了,笑得很简单

第一百零七章 出航!壮丽之路!

芬兰湾。

西元一九零四年三月一日。

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四十艘军舰,挂满彩旗,载着一万四千名官兵,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远征。

他们的任务是,在五个月内航行一万八千海里,到遥远的东方去,打败东亚联盟的联合舰队,解救被围困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要塞的第一太平洋舰队,然后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截断东亚联盟各国的海上交通、炮击其沿海城市,最终迫使其在对俄国有利的条件下停战。

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罗热斯特文斯基中将抱着手,站在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的露台上,面色阴暗,宛如正在腐烂的死人。

他的身后,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正卖力地喷吐着漫天的黑烟,在冰冷的芬兰湾中微微颤动着,微微激动着,无知地迈向未知的未来。

舰队从利巴瓦起航后只过了半天,码头上那些如虫子般蠕动的送行人群的影象却全都模糊了,罗热斯特文斯基疲惫地捏了捏鼻梁。

那个人的影象却很清晰,而且屡屡浮现,挥之不去。

大胡子,小眼睛,瘦长的脸……那个人叫布赫沃斯托夫,海军上校,“亚历山大三世皇帝”装甲舰的舰长。一周前在喀良施塔得举行的欢送会上,布赫沃斯托夫发出了乌鸦般的鸣叫:“打胜仗是不可能的!……我担心,路上我们的舰艇就会损失一半,即使不会这样,中国人也将击溃我们。……有一点我可以担保,我们宁死不降。”

当时,并没有人当场斥责布赫沃斯托夫,大家面面相觑,然后有人开了个下作的玩笑,引起庸俗的哄笑,大家又开始喝酒、聊天、找女人跳舞,欢送会的气氛自始至终都很融洽,没错,没有什么能搅乱大家的情绪——贵族们的情调。

罗热斯特文斯基明白,事情已经彻底地无可挽回了,舰队组建完成,并且从利巴瓦起航,离开军港,驶向大海,开始远航……再也没有机会逃开了,或许,这也是自己一直盼望的……

新旧混杂的舰艇,毫无经验的水兵,一万八千海里的路途,路途尽头的强大敌人——不可抗拒的噩梦。

但是,希望还存在,虽然扭曲变形,飘渺松散,但罗热斯特文斯基依然看得见它,依然想抓住它,即使抓到的只是一根稻草,可总比空气有用。

希望存在于形象中,或者说,数字中。

装甲舰8艘,装甲海防舰3艘,装甲巡洋舰5艘,巡洋舰6艘,辅助巡洋舰4艘,驱逐舰8艘,修理船1艘,运输船5艘。

数字,能说明什么呢?

“报告,这里有沙皇陛下的电报。”

副官恭敬地呈上了电报。

罗热斯特文斯基匆匆地扫了一眼,一行无意义的文字:“整个俄国都以信任和殷切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你们。”

“知道了,拿走。”

罗热斯特文斯基说道,把电报甩回到副官手中。

太阳正在变红,渐渐地,向西边的海天线上逼近,令人厌恶的黑暗在那些起伏的波浪下面蠢蠢欲动。

罗热斯特文斯基扶住栏杆,突然兴起一种想要从栏杆上跳下去的念头。

这是一次,奔向海底的航行。

并不是没有新锐的军舰。

四艘最新锐的博罗迪诺级装甲舰中,有的没布置完餐厅,有的没装修完军官住舱,还有的连水线以上的油漆都还没刷完。

刚从意大利买来的两艘“瓦良格”级装甲巡洋舰,似乎每一个零件都闪着光。

但是没有合格的水兵,还有军官。

配到新舰的舰员是从其他舰上临时抽调过来的,大多是青年人或征召的预备兵,几乎没出过海,有人议论道:“一些人不得不从《基础知识》教起,因为他们一无所知,而另一部分人即使学过一点也忘光了。”

军官大多是从海军学校提前毕业的,毫无实践经验。

另外,新舰上的机械和火炮系统全都没有经过必要的测试,博罗迪诺级各舰均超载出海,实际吃水远远超过设计平均吃水,它们将无法使用苏伊士运河,只能远远地绕过非洲好望角以进入印度洋。

新舰如此,老舰上的舰员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波罗的海舰队的腐烂早已无可救药,一年有十个月缩在港湾里的舰队能有什么战斗力?每年每门炮只能发射3到4发炮弹的舰队能摧毁什么样的敌人?还要让这样的舰队绕过大半个地球去远征?疯了。为了面子而欺骗,然后为了欺骗而欺骗,直到真相败露,一塌糊涂,人类就是这么愚昧。

新锐之外,舰队里也不乏纯粹用来凑数的杂碎。

三艘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装甲海防舰原本只适合在风平浪静的波罗的海行动,四千多吨的舰体配上三到四门10英寸(254毫米)大炮,再加上最厚达10英寸的主装甲带,导致恶劣海况下的航行品质极差,通常最大航速仅15。5节,在四级风浪下的最大航速不超过11节。

除了两艘新买来的“瓦良格”级以外,另外三艘装甲巡洋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得米特里…顿斯基、伏拉季米尔…蒙诺马赫)均于1882…1885年间下水,原本航速在15到17节之间,而最新的博罗迪诺级装甲舰的最大航速已超过18节,由于机件的磨损和朽烂,这三艘所谓的巡洋舰憋足了劲也跑不出15节,其上装备的火炮也全是二十年前的旧货,远不能与时下的新式速射炮和大威力主炮相比。

夕阳点燃了舰队前面的大海。

这是一条壮丽的路,我们将沿着它奔向……

罗热斯特文斯基忧郁地想着,转过身,一屁股坐到他那张特别从莫斯科中国城订购来的桃心木椅子上,此后的几个月里,他将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这张椅子上,默默地,用比现在更阴郁的目光,注视着队列中的战舰,似乎要为它们、同时也为自己送葬……

“号外!号外!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出航!远东危险!东盟危险!中国危险!”

身着蓝绿制服的报童挥舞着报纸高声喊叫,引来一大堆市民争相抢购。

这里是中华帝国的京师,永定门外大街,也就是俗称的“官街”。

三辆通体透黑的“王虎”牌小轿车从抢购报纸的市民身边一掠而过,远远地,拐进了总理大臣官邸的大院里。

车上下来两个洋人,由四五名身着黑西服的中国人簇拥着,迅速走进官邸。

一名身着洋裙的中国女子迎了上来,以流利的英语向那其中那位年长的洋人说道:“公使先生,总理大臣已经等候多时了,我是总理大臣的秘书,请随我来。”

英国公使窦纳乐与书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