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左拦阻线领舰“高砂”号(日军轻巡5战队旗舰)的报告,10分钟前发现3艘敌轻巡,其后方有不明数量之大型舰以纵队行进——此时还不知道左拦阻线是否已经与敌舰交火。
至于第四重陷阱……
马升宇焦急地弹开表盖,又望了一眼电报室——怎么搞的,时间差不多了,那帮家伙飞到爪哇国去了吗?
“三航舰的攻击队来电了!”
听到电报室那边副官兴奋的叫声,马升宇腰杆一振:“快念!”
“我队在你部上空,请协助指示方位。”
马升宇一楞,跺脚发狠道:“我说呢,还真***迷路了,”随即转向舰队航空参谋:“谢参谋,你来想办法,尽快给他们指示出攻击方位。”
“是!”
此时已是午后一点十五分,对作战至关重要的陆基航空攻击队在预定攻击时间过去45分钟后仍未找到敌舰队。
“马来亚”号上的伯尼中将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事态的异常。
派出去的5架侦察机至今一架未回,也没有发回任何有意义的报告,而作为全舰队触角的巡洋舰侦察线据报已经与数艘敌巡洋舰混战在了一起,本来前卫纵队的战巡和装巡此时应该迅速支援上去,保证我方侦察线能及时获取海湾内的情报,然而令伯尼吐血的是,位于主力纵队右前方的前卫纵队各舰已经乱成了一团,瘫痪的瘫痪,倾斜的倾斜,跳舞的跳舞……
不到一小时里,连同侦察线在内,前卫部队总共有5艘巡洋舰被击沉或重创,天知道对方究竟在这里布下了多少潜艇!
不对,仅仅是潜艇的话……前卫队配属的驱逐舰并不算少,而且在如此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很容易发现潜望镜的踪迹,以及鱼雷的航迹。
既然潜艇不可能嚣张到这种程度,那么惟一的可能就是——水雷!
伯尼顿时脊背一凉:糟了!真是那样的话,舰队可就要吃大苦头了!
等等,等等,不能慌,冷静,冷静。
对了,敌人来这里没几天,不可能这么快就布设出足以重创整个舰队的雷场,勘测海情和水深、划定区域、绘制雷阵图并分发到各单位以及实际布雷作业、设置暗浮标,这些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想在这几天里就完成全部程序,那就只能大大压缩水雷阵的规模,也就是说,即便这里真的有水雷阵,幅度和纵深也会十分有限,不足以给如此大的舰队造成致命损害。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的损失就已经足够严重了!必须立即做出相应的对策,不能让舰队主力在与敌主力接触之前遭到进一步消耗!
仔细想来,既然对方在海湾里布设了水雷阵,其主力部队应该不会冒险在其中徘徊,而更有可能在远离水雷区的海湾以外待机——这样看来,海湾内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保护的目标!
在海湾内云集大批大型船只(尤其是征用来的民船)的情况下,还断然下令往海湾里布设水雷的家伙,如果不是敌方的卧底,那就百分之九十九地是脑子坏掉了。
陷阱!
这是个为消耗联合舰队兵力而设置的大陷阱!
继续前进下去只能遭致更大的损失!必须立即掉头,回撤!尽快脱离这个该死的陷阱,到海湾外面去寻找敌人的主力,是的,他们一定就在海湾外面等着,等待我们在陷阱里挣扎得伤痕累累之后,再往我们好不容易探出陷阱的脑袋上砸锤子——
狡猾的黄猴子,在我伯尼面前玩这一套是没用的,老老实实地排出你们的战列线,用大舰巨炮来决一胜负吧!
想到这里,伯尼冷笑着下令:“传令!主力纵队连同后卫纵队,各舰就地回转180度,低速撤出海湾,各舰密切注意水雷及潜艇!前卫队应立即放弃无法航行的舰只,迅速转移舰上官兵后,尽快跟随主力纵队撤退!”
话音未落,一名了望员在传音管中大叫:“左舷后方发现大批飞机,数量……四十以上!”
[8]'0'(0)(小)(说)(网) 。800xiaoshuo。
“什么!”
伯尼大步冲到舰桥左侧的舷窗前,举起望远镜一看:一片黑压压的乌云正透散着机械性的冷酷,在舷窗后面的视野中缓慢而无情地扩张……
哪里来的飞机?美国人的飞机?不可能!整个菲律宾群岛最多有三十部能飞上天的东西——包括热气球在内。
那么,敌人在这里还留有飞机母舰?或者说,直接从最近的陆上机场飞来的?要是后者的话,对方的航空技术还真是……
来不及想那么多了!
伯尼板紧了脸,大手一挥:“发信号,全舰队准备防空作战!”
这边刚下了令,那边又有了望员报告:“左舷前方发现大批高速小型舰艇!数量……五十以上!”
果然是陷阱!
伯尼咬咬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种时候,慌张等于自杀,何况英国绅士在越危急的时刻越应该表现出那无比高尚的从容和优雅——
“传令,全舰队准备反雷击作战!各驱逐舰队立即前出阻击敌雷击部队!”
没什么好紧张的,舰队有29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艇,加上各巡洋舰、主力舰上那些密密麻麻插得跟刺猬似的副炮,对方能有几艘雷击舰艇能冲到2000码危险距离发射鱼雷?至于2000码以外发射的鱼雷——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打鱼。
伯尼整了整他的白手套,扬起他自信的头,准备欣赏一场他意料之中的大屠杀
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战!南海之决断(十三)
从林园航空站起飞的101联队54架“海炎雷”只有46架顺利抵达林加延湾上空,另外8架因种种故障提前返航或掉队,屏东起飞的102联队运气更糟,由于途中遭遇大面积雨云,有15架飞机与机群失散。也就是说,先后进入林加延湾对敌联合舰队发起攻击的“海炎雷”总共是85架,除去4架未搭载鱼雷的指挥机和备用指挥机,参战的攻击队共携有81条450毫米鱼雷。
101联队分成6个中队,首先对敌主力纵队发起攻击,“马来亚”号那突兀而出的巨大舰影使其成为攻击部队的头号目标,3个中队共23架飞机分别从3个方向发起突击,另外3个中队各选定“马来亚”之后的一艘战列舰,从敌左舷同时突进。
当日四国联合舰队主力纵队中除“马来亚”号之外,“巨人”号和“大力神”号各装有六门三英寸高射炮和若干挺高射机枪,“丹东”号装有4门75毫米高射炮,“爪哇”号装有1门65毫米高射炮,“纳尔逊”、“阿非利加”和“不列颠尼亚”各装有两门三英寸高射炮,总共33门高炮(其中一舷可用的高炮数量为23门)——此时这些高炮要面对的是44架同时进攻的华军飞机。
从航行中的战舰向飞行中的飞机开火,这可比用平射炮轰击水面上的鱼雷艇要困难得多——在测算距离、相对速度之外,还要即时解算出敌机高度,作战对象由二维化为三维,本身就是个飞跃性的挑战。
从某时代的眼光来看,这些战舰上的高射炮实在可称得上是简陋,事实上它们几乎是直接从原有的反雷击平射炮或早已有之的陆军反气球炮改造而来,观瞄装置相当原始,基本上是由原有的装备稍加改造拼凑而成,使用人工定时的空爆弹——弹药手根据解算出的敌机高度临时装定空爆高度。此外,这些高炮完全裸露在各层甲板上,没有任何专门的防护。
只是这些简陋玩意的对手显然也乏善可陈:笨重的躯体转向困难,必须采取固定的航线发起攻击,而一百多公里的空速比那些最迅捷的雷击舰也快不了多少——大家彼此彼此。
一时间,只见“马来亚”号、“巨人”号、“大力神”号和“丹东”号四艘最大的战列舰周围群鹰乱舞,一朵朵黑色烟团此消彼见,密密麻麻地污染着原本澄澈干净的林加延的蓝天……
“打中了!”
“黄猴子喂鱼去了!”
“马来亚”号左舷中部的高射炮位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在他们正前方几百码外,一架巨大的四发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飞甩着大大小小的碎片扑入海中,溅起一大片华丽的水花。
“鱼雷!鱼雷过来了!”
一名水兵惊呼起来,却被旁边的军官往脑袋上拍了一把。
“继续你的职责,把炮弹搬过来!”
话音刚落,一串子弹乒乒乓乓地扫过炮位,正巧把那军官的脑袋打成了一团红液飞溅的碎西瓜……
原来“海炎雷”的庞大机头中固定安装有三挺13毫米重机枪,可由驾驶员通过前方一个可弹起的专用瞄准具,在几百到上千码外以曳光弹扫射敌舰,这也是该型机为对舰作战专门加装的装备——这意味着投射完鱼雷的“海炎雷”还可以继续用机枪扫射来杀伤军舰上的防空炮手以掩护后继飞机投雷。当然,这种近距离的扫射也要冒很大的风险——战舰上密布的高射机枪也不是吃素的。800小说网 。800xiaoshuo。
战舰与飞机上交互往来的曳光弹编织出一张梦幻中若若现的神秘光网:在光网的那一头,那些双层翅膀的巨鸟不时有一两只喷吐出烟火,或在空中化为一团碎片四散的火球,或拖着一条送葬的长长黑带冲向海面;在光网的这一头,战舰的钢板上闪烁着金属碰撞的漂亮火星,那些毫无防护的炮位上则不时绽放出骨肉迸裂的鲜艳血花……
在这华丽的光网之下,交织着一条条灰白的鱼雷航迹——看!其中一条航迹的尽头,那团直冲云天的巨大水柱后面是……“马来亚”号!没错!命中了!第三航舰的第一次命中!海军陆基航空兵的破瓜之作!
盘旋在战场上空的101联队联队长梁恬上校兴奋地在记录本上写道:“13:45,一发命中敌旗舰左舷。敌纵队低速行驶,对我军之攻击极为有利。”
两分钟后,法舰“丹东”号中雷,紧接着,“马来亚”号再次中雷。
101联队各中队尚未把鱼雷投完,102联队已经赶到了战场,只见指挥机上信号弹一起,5个中队分别瞄住敌主力纵队前部的5艘无畏型战列舰杀了过去。
就在三航舰八十多架重轰炸机与敌战列舰疯狂撕杀的同时,由朝军3个雷艇战队共3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