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乌德要塞在上次战争中并未遭到直接进攻,战后作为俄国在远东地三大战略枢纽之一,得到全面的扩建和加固,根据战前汇集的情报,要塞区域共设6个堡垒,10炮台,配备大小火炮和迫击炮超过门,机枪上百挺。部分火炮和机枪安设在装甲炮塔中,以钢筋混凝土为底座,普通的重炮无法摧毁。有鉴于此,缺乏重炮的两个突击集团应尽快将包围任务交给后继的主力集团,由携带重炮的主力集团进行要塞攻略战”
“乌兰乌德以东的赤塔方面,现已确认仅有西伯利亚第6军驻防,由于赤塔要塞的重建工作长期搁置,预计该军不大可能留守赤塔顽抗,倒是很有可能主动放弃赤塔,向乌兰乌德方面靠拢。以图为乌兰乌德解围,并打开其撤往贝加尔湖以西的通道。在这个方向上。我军地任务有三,其一是阻止西第6军为乌兰乌德解围;其二是迅速夺取赤塔及其周边铁路系统,以便尽早将乌兰乌德以东的铁路线与国内海叶铁路连通,从根本上解决北方前线补给问题,为几个月后的春夏攻势做准备;其三就是歼灭西第6军,直接摧残敌战力。”
“至于乌兰乌德以西的伊尔库茨克方面,有情报表明,由两到三个军组成的一支重兵集团正在迅速展开,显示出了强烈的进攻意图,预计将在近一两周内发起全线进攻。以图解救贝加尔以东被困部队。由于贝加尔湖已经上冻,敌军将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相应地,我军也要进行更全面的防御准备。”
“具体计划是这样的:4团军的主力集团应在15前开抵乌兰乌德。由该集团地3个步兵军||||:军地主力集团则应于16号前开抵塔尔巴哈台…奥诺霍伊一线,之后以基本兵力向东推进,与第1、第2集团军包围并攻取赤塔。”
“4团军的突击集团在将乌兰乌德要塞交给主力集团之后。应迅速向西展开,在贝加尔湖东岸的坦霍伊…巴布什金…色楞金斯克…奥伊穆尔一线建立机动防御阵地,以应付伊尔库茨克方面可能发起的大规模进攻。第3集团军的突击集团=力集团向赤塔推进,其基本兵力将沿乌达河谷向乌达河上游地区挺进,以期在西伯利亚第6军逃脱之前,封闭赤塔西北雅布洛诺夫山脉上的几个主要山口,为东北方面军其他部队抓住和歼灭西第6军创造有利条件。”
听完向蓝行云流水般的讲解,王直以拳击掌道:“漂亮,有这样的参谋长,我天天睡大觉都没问题吧。”
“司令官说笑了,计划虽如此,战场形势却是瞬息万变,于突变之战局中或当机立断,破敌致胜,或坚忍不拔,解危去困,非有如武育侯这般的司令长官来担当不可啊。”
王直点头笑了笑:“我在中枢任职多年,不觉得自己像司令官,却似乎更适合做参谋长,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我就试着扮一扮那当机立断、坚忍不拔地司令长官吧。”
说完又起身戴好手套:“我在大本营时就听说两个突击集团的车辆损耗得厉害,敌军对我交通线的破袭也很麻烦——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车辆的过度损耗,一方面是由于恶劣地天气状况,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敌军的骚扰。根据昨天汇集的报告,全部700装甲车辆已有废,另有176部在修,全部6000部汽车和拖拉机中有106部报废,另有部在修。”
“车辆制作工艺地问题么?不,这已经比同时期欧洲战场的战车、汽车的表现要好得多了。”王直这么一想,也就没了脾气。
“至于敌军对我交通线的破袭——”
“就由我亲自到前线去体验体验吧。”王直鹰目一闪,宣示着不容阻拦的强大意志
第一百六十六章 乌兰乌德大会战(三)
尔库茨克,俄军东西伯利亚方面军司令部。
“太快了,这样的突进速度靠人力和马力是不可能办到的……”
面对墙上画得花花绿绿的地图,远东方面军司令官巴列耶夫上将腆着肥硕的肚皮感叹道。
“敌人靠的是坦克和汽车部队,坦克能轻易突破我们的野战防线,而汽车能把步兵和补给迅速运到前线——坦克和汽车并不稀奇,重要的是数量和组织形式。”身形瘦长、与司令官形成鲜明对照的参谋长托卡列夫少将在旁回应道。
门开了,一名副官进来报告:“纳卡西泽将军求见。”
巴列耶夫摆摆手:“请他进来。”
稍顷,一名脸庞宽阔、蓄着羊角胡的骑兵中将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巴列耶夫热情地迎了上去:“欢迎您,亲爱的米哈伊尔*伊西泽,您一路上还好吗?”
纳卡西泽急忙摘下他的哥萨克皮帽,伸手与巴列耶夫紧握在一起。
“托上帝跟您的保佑,我和我的装甲部队一路平安,部队还在车上,只要您一下命令,我马上带他们去前线,把黄猴子的玩具碾成碎片!”
巴列耶夫抚着肚皮点头道:“太好了,有您这位装甲兵之父在,敌人的装甲部队再也不能横冲直撞了——请到这边来,看这里。”
这位被巴列耶夫称为“装甲兵之父”的纳卡西泽将军,亚俄战争时乃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部队的一名高参,与巴列耶夫共事过一段时间。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惨烈大战中,令拿破仑赞叹、令俄罗斯人骄傲的哥萨克骑兵在敌方机关枪和速射炮地强大火力面前败得一塌糊涂,变成“一堆完全过时的废物”。严酷的事实。迫使俄军中的有识之士痛感“必须研制一种兼有机动性和火力的装甲汽车”,其中倡导最积极的,正是纳卡西泽。
1905年,纳卡西泽设计出俄罗斯的西泽”装甲车,被当时的俄国国防部所采纳,准备试制,但是,当时的俄国没有汽车工业,只好委托法国的吉拉德*鲍埃公司来制造。于是,在1906年上半年,“纳卡西泽”装甲车:|+了。事实上,光从外形上看,这部“纳卡西泽”跟当时法国陆军装备的“沙隆”装甲车如出一辙,采用的也是法国汽车底盘。
该车全重3,乘员3…4,车体顶部有一个小机枪塔,装一挺哈乞开斯8米重机枪,动力装置为一台最大功率37马力的汽油机。公路最大时速50公里,装甲板45毫米。可在100…200距离上防御普通枪弹及榴弹碎片。
当时俄国政府向吉拉德*鲍埃公司订购了10“纳卡西泽”装甲车,该公司于1908年完成制造任务,随即启国军方偷去两部“研究研究”,最后运到俄国的只有8,加上先前的第一号样车,使俄军拥有了最初的九部装甲汽车。俄国陆军部以此为基础,组建了装甲教导队,由纳卡西泽将军任装甲兵总监,俄军的时尚新兵种——装甲兵由此诞生。纳卡西泽也因此被冠以“俄罗斯装甲兵之父”的美名。
在纳卡西泽的大力推动下,装甲教导队参加了1908俄军地夏季大演习,反映良好,俄军上层遂决定进一步扩充装甲兵实力。
从1908年起。拉脱维亚里加市的卢梭*巴尔德汽:~组装“纳卡西泽”装甲车地改进型“卢梭*巴尔德”,到欧战爆发大约
此外,还开发了“姆盖布洛夫”、“普梯洛夫…加~斯基*。;;装有40毫米火炮。
与此同时,还从英国订购了大批装甲车辆,主要是“奥斯丁”和“莱彻斯特”两种型号的装甲汽车。前者全4,有两个机枪塔,各装一挺维克斯机枪,装甲厚8米,公路最大时速50里,战前共订购了100,实际到货60,1914年起,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开:装甲车,称为“奥斯丁*普梯洛夫”型,战前共完成20部。维克斯机枪,共购进20部,由于该车轴距太长,不适合俄罗:之后没有继续购入。
纳卡西泽并不仅仅满足于轮式装甲汽车的大发展,他的目光转向了更适宜在俄罗斯荒野上行驶的半履带式装甲车。1909年,沙皇的私人车司机A*凯格莱斯为波罗的海工厂设计了一种“轻型橡胶履带系统”,使车辆能“越野
在雪地上行驶”。在纳卡西泽主导下,普梯洛夫工始利用凯格莱斯的设计原理制造半履带式装甲车,工厂制成的样车于1913年夏季和冬季分别进行了行驶实验。了60部这种装甲车,称为“奥斯丁…凯格莱斯”半履带装甲车,也有人将其称为“自动雪橇”,战前全部完成。
该车全重58吨,有2机枪塔,各装1挺维克斯机枪,动力为地“奥斯丁4水冷汽油机,公路最大时速25里,最大形成80公里,装甲厚7…8毫米。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车体前后各有一个延伸出去。轮,可以提高通过壕沟的能力,冬季时还可卸下前滚轮换成雪橇,提高雪地通行能力,非常实用。
1911年前后,随着英国对德妥协政:+
第一百六十六章 乌兰乌德大会战(四)
列耶夫挪动教鞭:“看这里,4的另外一个师—8——,4军军长,就是那个+夫斯基,说第8的阵地很容易被敌人迂回,要求后撤到贝加尔斯克——足足160里外的地方!”
一俄里等于一点零六公里,160里差不多就是170里。
“您是怎么回应他的?”纳卡西泽认得那个别列诺夫斯基,亚俄战争期间两个人曾因为无聊的口角在乌兰乌德火车站台上打过一架。
巴列耶夫大胡子一晃:“还能怎么样,当然是臭骂了他一顿,要他死守色楞金斯克阵地,然后我立即命令第3乘上火车去那里,一直集结在伊尔库茨克的第2和刚从新西伯利亚紧急调来的西伯利亚第14师也已经整装待发。看这两条红箭头:我将把第2也调去色楞金斯克,而西伯利亚第14师将以滑雪和乘坐雪橇的方式穿过冰封的贝加尔意地插到敌军后方,用刺刀捅黄猴子的红屁股!与此同时,赤塔方面的第6将迅速沿铁路线向西对进,与解围部队在乌兰乌德城下会师——”
“司令官是打算以乌兰乌德为诱饵,把从色楞格河谷突进来的敌人吸引到要塞周围,以迅速有力的协同动作,反过来将敌军合围!歼灭敌军的同时,又解救了被困部队,一举两得,实在是非同寻常的高明计划。”挂着副夹鼻圆眼镜的托卡列夫参谋长笑咪咪地补充道。
纳卡西泽用手指摩挲着他那引以自傲的羊角胡,赞赏地点头道:“充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