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
第一百七十四章 栈道…巴拿马(五)
出时分,巴拿马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3舰队将登上旗舰“新罕布什尔”号舰桥,准备率队出航。
组建不到三周的第3舰队基本兵力包括:
旧式战列舰2——
康涅狄格级2佛蒙特号,新罕布什尔号(16。000吨412寸主炮,18节)。
装巡2——
宾夕法尼亚(皮特斯堡)级2普韦布洛号、皮特斯堡号(48英寸炮、14门6英寸炮,22节)。
防护巡洋舰5——
圣路易斯级3圣路易斯号、密尔沃基号、查里斯顿号(门6寸炮,22/1904…1906服役)。
哥仑比亚级2哥伦比亚号、明尼波利斯号(8270吨,1门8寸炮、26炮、84炮,225/1894…1896服役)。
驱逐舰14艘——
全部为700型保尔丁级(742,燃油动力,32,3门5英寸炮,318英寸鱼雷发射管)。
另外还有九艘“霍兰”和“霍兰2型近岸小潜艇,是在珍珠港事件后不久与两艘旧战列舰一起从东海岸诺福克基地紧急调来的,因为这些潜艇实在不适合进行远洋航行,据说是用缆绳串在一起,由战列舰拖曳才勉强完成了3500海里的航程。
至于巡洋舰和驱逐舰,全都是珍珠港的劫后余生者,事实上,去年12月25日集结于夏威夷海域的全部21艘巡洋舰中,只有5艘未能逃回大陆。全部24驱逐舰也就损失4,相对22战列舰中12艘被毁4受创的惊人损失率,可谓甚幸甚慰。
亲身体验了珍珠港地恐怖大空袭后,上任伊始的施罗德中将把强化舰队防空能力作为第一把火来烧,由于高射炮要优先配置给运河守军,且加装高射炮的作业无法在缺乏修船设施的巴拿马港进行,施罗德只得派人四下搜罗机枪,并集中随舰匠工,利用巴拿市内一家锻造作坊的设备,自制了一批高射枪架。
在巴拿马防卫总司令安德森上将的支持下。第3舰队很快得到了陆军移交的差不多100机枪,施罗德中将决定给每艘战列舰加装巡洋舰6挺,驱逐舰2挺。
水兵和工匠们一起动手,仅用一星期就完成了全部工程,与此同时,施罗德联络到弗莱彻的海军航空队和米切尔的陆军航空队,请他们派出飞机拖带飞靶,协助舰队进行对空射击训练。
弗莱彻担心他的飞行员出事,只肯在天气晴朗无风时派出飞机。而且不许用实弹射击——即便射击地目标是拖曳在飞机后方一两百公尺的飞靶。
米切尔则提出了对等的条件:他要用马丁公司的大型四发飞机做轰炸军舰的演练,演练项目中包括向战舰投掷外表包有软木的模拟炸弹。
施罗德一口答应了米切尔的要求。令他无法理解的是,陆军航空队竟比海军航空队更急于参加海战……
两周之内,600舰员接受了防空射击训练,足足打掉了10万发子弹。
600舰员分成两百多个射击组,负责操作各舰上的一百多挺高射机枪,其中一半的组作为预备,随时补充到一线。
另外还加派了防空了望哨,各了望哨通过电话线连接到舰桥,再转接到各对空射击阵位。
米切尔地马丁轰炸机配合得很卖力,有时飞机几乎是擦着桅杆掠过军舰。把桅盘上的了望哨吓得半死,有这样热情洋溢地友军配合演练,水兵们自然也干劲十足,在实弹测试中屡次让陆军的弟兄们大加赞叹。
防空搞上去了。舰队的主业也不能放松。
施罗德把手上的兵力分为三组,轮流巡查巴拿马湾口,不值班的舰船随时升火待发。港口的主航道则尽可能保持畅通。
当天“新罕布什尔”号不用值班,但已约定与米切尔的陆航部队协同演习,施罗德是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
“左舷后方发现飞机,单机,高度3000英尺),航向010……”
扬声器里传来望哨的报告,施罗德爬上舰桥顶部的露天桅台,举起望远镜亲眼证实。
“不像是米切尔地飞机,飞得也太高了,时间也不对……”
米切尔的马丁飞机都是四发的大家伙,弗莱彻的寇蒂斯是双发飞艇型水机,单发地肖特S184着独特的梭形浮舟和长方形机身,这些天来施罗德天天跟它们打交道,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可是眼前的这架飞机既是单发,下方又没有浮舟,倒是跟记忆中珍珠港上空出现地那些家伙……
“敌人,是敌人,那伙飞贼又来了!杰克,快去给安德森将军发电报,不,先拉防空警报……”
当地时间1月257时33,'+风”侦察机发回电报:“港内发现战舰3,4,驱逐舰朗无云。”
几分钟后,该机又补充报告:“港内发现水机基地一处,在泊飞机15架。”
差不多与此同时,舰队还收到了“云鹏”号一架侦察机的报告:“巴拿马城正北15公里发现机场一处,飞机20以上。
以上就是派往舰队北面的6架侦察机获取的全部有用情报。
派往舰队西面4侦察机只发现了几艘渔船。
派往舰队东面和南面的飞机遭遇大片积雨云,被迫提前返航。
740,“大鹏”号对空了望哨发现一架双发水机从正北方向接近,立即向空中待机的战斗机发出信号,五零一中队的东方明中尉撇开发动机故障的僚机,单机出击,在1000尺高度将敌机打成一团火球,首开舰上战斗机部队空中击落敌机之纪元。
“被发现了……不好办啊……”
梁书铭看着那团火球徐徐坠下,不自觉地皱了皱眉。
“电台没有侦听到异常电波,可能还没来得及发报。”说这话的情报参谋王子龙中校显然还不知道,美机上并未安装无线电台。
“无论如何要下决心了——传令下去,一战队和金隼号载机负责攻击港口,猎隼号载机负责攻击巴拿马城北机场,第一攻击波立即出动!”
第一百七十四章 栈道…巴拿马(六)
一攻击波港口攻击队指挥官蔡勇的座机于9时40飞临空,他身后以立体棱阵展开的100舰载机如同一群饥肠辘辘的秃鹫,迫不及待地要扑向猎物。
猎物……猎物在哪里?
战舰呢?水机呢?
防波堤里面空荡荡的,连只舢板都没剩下。
怎么办?
搜!
才过了两个钟头,飞机追不上就算了,舰队应该没跑多远,往四周转上几圈,找得见就打,找不见就回来把港口炸了,鱼雷打码头怎么了?哼哼,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如此下定决心,蔡勇打出“跟我来”的信号,率队先往东面搜索而去。
机场攻击队的24架“枭鹰”和10架。=|电”于9时50分飞抵目标上空,长长的跑道两侧看不到一架飞机,几门高射炮不断把延时引信炮弹射向天空,在距离机群很远的地方炸开团团黑烟。
指挥官司徒别无选择,下令“枭鹰”向机场设施投弹,“海闪电”用机枪压制高射炮。
100枚炸弹冰雹般地砸下,整个机场瞬时被闪耀的红光覆盖,塔台、机库、油库、弹药库、兵营相继化为火海,滚滚浓烟升腾到几百公尺空中——司徒飞到十几公里外的巴拿马城时还清晰地看得到那些烟柱。
“那些歪歪斜斜的烟柱仿佛在嘲笑我们的失败,本来是要摧毁敌机群的,结果连敌机的毛都没捞着……”
司徒事后回忆道。
蔡勇要比他幸运得多。
向东搜索半小时后,蔡勇的攻击队终于找到了目标——高挂星条旗地美国舰队。仔细识别后,确认敌舰队由康涅狄格型战舰1艘、皮特斯堡型大巡2、圣路易斯型大巡3艘及700吨型驱逐舰10艘组成。令人惊讶的是,敌舰队竟排开了本是我军独有的轮形阵——以战舰和2皮特斯堡型大巡为核心,其他各舰分散环绕在周围,相对一字长蛇的纵阵,显然更利于编队各舰规避空中攻击。
没时间多想,蔡勇拔出信号枪,连打两发红色信号弹,遮天蔽日的大机群迅速分成数路纵队,咬定舰队中体形最大的六舰,绕着***下降到十几公尺低空。贴着海面发起突击。
祁冰所在的一一七舰攻中队盯住了个头最大的那条康涅狄格型战舰,只见猎物的四个大烟如火山爆发般剧烈地喷吐着黑烟与火星,被舰体切开的海水在舰+=|,|。呈现出一条条雪白地、蚯蚓般左右扭曲的航迹。
中队以三机为一组,迭次从敌舰左后方掠过,下降高度的同时,翅膀贴着翅膀转了一又四分之一圈,正好来到敌舰左前方位置。
各机看准领队长机信号,散开成扇形阵,根据即时解算的提前量。机头对向敌舰航向延长线,在规定距离上相继投雷。九条鱼雷呈扇面射出,大大封压了敌舰机动空间,以提高攻击成功率——这便是所谓“鱼雷面积攻击法”,本来是水面雷击舰只的战法,在实际演练中发现同样适用于技术水准还较原始的海航部队——尤其是在攻击大型活动目标时。
这一次,敌舰的抵抗异常猛烈,祁冰刚按下投雷按钮,就发现四周几乎被如织的光痕填满了,下翼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醒目地开了几个窟窿。
“中队长的飞机——起火了!”
后座小陆在传音管中急迫地叫道。
果然,处于扇面中央——也就是最前端——的中队长机。机头已包裹在浓烟烈火中,看一眼就知道没救了。
“中队长——”祁冰捏紧拳头,泪花在眼眶里打转,却无可奈何地。眼睁睁看着中队长地座机拖着长长的烟迹坠入大海。
“信号,廖副队发信号了,全队跟他走。”
“小陆……向中队长敬个礼再走吧……”
以中队长牺牲为代价。一一七中队投下地鱼雷在敌舰左舷爆起两股高过桅顶的巨大水柱……
施罗德中将爬下软梯,踏上“詹森”号驱逐舰甲板,在他面前,一万六千吨的“新罕布什尔”号已经歪过了半边身子,覆盖红色防锈漆与藤壶藻的的舰底醒目地暴露在水线之上。
“它毕竟过时了,安息吧。”施罗德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一千码外,“普韦布洛”号装甲巡洋舰露出了它巨大的黄铜螺旋桨,它那尖锐锋利的舰艏早已没入水下,四周煮饺子般飘满了幸存的舰员,“坎贝尔”号驱逐舰正向他们开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