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中,首次实用于战场的六门十三年420米超重型榴弹炮系专
钢筋水泥结构地强固堡垒而设计,炮管长7公尺,全发射重达1000公斤的巨型混凝土破坏弹上技术性能与去年德国用于攻破比利时列日要塞的克虏伯“大贝莎42毫米攻城炮极为相近,不过帝国军工部门极力否认战前曾得到过德方的技术支持,证据就是帝国同时还研制了德国所没有的十四年460毫米超大口径攻城迫击炮——但就口径而言,仅次于法军装在列车上的榴弹炮(弹重1400公斤,射程16公里,连炮车全重290吨),>;:二。
十四年式攻城迫击炮炮管长四公尺,全重70吨,可发射C斤重的爆破弹和混凝土破坏弹,射程6500米,|成若干部件运输,进入阵地后再组装并安置在特制的混凝土基座上发射。由于该炮射程近,容易遭到敌方火力反击,也可安装在特制的轨道炮车上,利用铁道机动发射,这次运到乌兰乌德前线4十四年式迫击炮中只有2配装专用轨道炮车,另外2门只能采取基座发射
亚俄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8三年式380米攻城迫击炮也运到了这里,这种老式巨炮全重69吨,相对十四年式却只能发射750公斤重地炮弹,射程5700米,性能已显落后,好在川,总归还有第一集团军先前夺取的几处山岗高地可供这种大仰角高弹道的家伙躲在后边跨山发炮。
亚俄战争中大量使用的一年式305米重野战榴弹炮运来了24门,该炮全重36吨,发射350斤榴弹时最大射程8里,该炮一开始就被设计为具有一定机动性地野战重炮,既可以大群骡马或大马力拖拉机整体拖曳炮车,也可分拆成数十个部件由马车或轻型机动车载运,对后勤压力较小,是野战部队在远离铁路线时惟一可依赖的攻城重炮。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四门占用了整整十二列标准军列(四列载炮,八列载待发炮弹)地四年式305米列车加农炮,这种诞生于亚俄战争期间的远射重炮改装自海军战舰主炮,发450斤榴弹时最大射程22公里,原本打算用于远距离轰击海参崴港内的俄第一太平洋舰队战舰,惟一的样炮却在只有未来人集团所知的“特遣队事件”中被来自2039年的自行火炮齐射打成了渣……3月前的阿拉木图要塞攻略战中,这种依靠铁道快速机动、利用急造军铁调整射击范围的远射重炮在敌要塞炮射程外安然发射的样子给相关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30具没有炮管、仅仅是底座上安了个棒式稳定器毫米掷弹器将设法部署到接近敌堡垒的一线平行壕中,这种固定仰角的近迫攻城武器带弹全重1200公斤,弹重500公斤,射程1000,破坏力惊人且不易被对方发现和摧毁。
5月初,>;+(大炮(不包括步兵炮和120米以下迫击炮)也早已完成再部署,第五航空集团亦整备充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段适合大规模炮击和轰炸、又利于特种烟雾弹使用的好天气
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流(四)
德的历史几乎与其他西伯利亚古老的城市历史一样,草原上的小田庄、城堡。1666年俄罗斯的一支哥萨克部落移居至乌德河口处,1690年建成上乌金斯克城堡。17世纪80代,上乌金斯克市在行政上划分于伊尔库茨克省,由于处在由俄罗斯通往中国、蒙古的“商贸之路”的有利地理位置上,因此迅速地发展成为俄罗斯东部主要商贸中心之一。1899年,在上乌金斯克开通了第一辆火车,西伯利亚交通线把上乌金斯克与俄罗斯内地相联系起来,以采矿、冶金为核心的城市工业开始迅速发展。1900年后,为安抚雅库茨克省境内的布里亚特蒙人,沙俄政府将上乌金斯克更名为乌兰乌德,意为“红门”,表示对城内藏传佛教喇嘛寺庙的尊敬——另一时空历史上,要到19347月根据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的申请,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才通过了关于将上乌金斯克城市更名为乌兰乌德的决议。
亚俄战争中,华军一度攻到乌兰乌德城下,双方百万大军沿乌达河、色楞格河一线对峙,因国力见拙,加之外部干涉,华军最终依照纽约和约撤退,乌兰乌德就此躲过一劫。
战后,在俄国军方规划的西伯利亚防御计划中,乌兰乌德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阻滞华军入侵的三大核心要地之一,由此,陆续围绕城市建设了一整套要塞防御工事,配备最先进的重炮、速射炮和机枪,在地下仓库中储备了大量弹药和粮食。企图再现“海参崴要塞之荣光”,把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进军的华军牢牢地拖在坚城之下,待联合英法盟邦击败德国后再回过头展开反击。
14年底,东亚联合舰队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华军蒙古方。方面军从两个方向同时展开了对贝加尔方面俄国驻军地突袭,沿色愣河谷前进的两个机动突击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入深远敌后,于次年月初包围了乌兰乌德。
为援救被切断在乌兰乌德和赤塔的部队,同时企图借机围歼与后方主力部队脱节的华军突击集团,集结于伊尔库茨克方面的俄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力在装甲部队支援下发动反击,被武器装备更实用、作战观念更先进的华军突击集团击溃。自此放弃贝加尔湖以东,余部退到伊尔库特河一线固守。
赤塔陷落后,乌兰乌德遂成孤城,困守要塞的俄军包括西伯利亚第军残部约1个师(主体为西伯利亚第7师),西伯利亚4一部约合一个旅,以及要塞本身的一个守备团,原有近四万兵力。乌兰乌德会战时守军一度集中兵力突击包围圈一角,企图与增援部队里应外合,歼灭围城华军,不料突击部队在禁卫第10“狮吼团”守卫的山头前寸>;。最后反被及时增援而来的华军战车和骑兵杀溃,伤亡被俘八千余人。战力大损,彻底丧失了再次出击地意志与能力,之后的外围据点作战中又相继损失三千余人,残余兵力依凭法国专家设计的钢筋混凝土堡垒与铁甲炮台固守要塞防线,华军几次中等规模的效力侦察均遭重挫——被打开探照灯的俄军以狂风骤雨般的炮击与扫射瞬间击灭。先期抢运过来的1个210毫米野战迫击炮营也曾集火试射>;+。经空中侦察研判,几乎毫无效果,只得将原本打算用来攻击堡垒的米野战迫击炮转用于轰击堡垒间的堑壕。
总攻准备完成后,在等待合适天气地空当中。连续一星期,总是选在午餐时间集中炮击俄军前沿,以做迷惑之计。
直到当地时间57日早7时30,沉寂了好一段时间的乌兰乌德之晨被地动山摇地炮声骤然击破——犹如火山爆发。大地瑟瑟颤抖,天空灼灼变色!
华军配置在前沿和纵深的所有炮兵阵地的上大小口径火炮一起发射,耀眼的炮焰映红了华军阵地接近地面的上空。撼人心肺的难以分辨的巨大轰响震彻天地,无数炮弹夹带着高低不齐的啸叫声划破微熙的晨空,由远而近,冰雹般蜂拥撞向地面——接着便是起伏不绝的爆响,一团团菇状膨胀、有时冲升到上百公尺空中地巨大烟云汇聚成一整片,完全覆盖了堡垒圈中的乌兰乌德市区。
烟雾中只见无数红光不断闪动,足以震碎耳膜的巨响迭连不绝,暴露在堡垒间掩护战壕内的俄军士兵被这突如起来地强密炮火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转眼间,裸露在地面上的阵地已被炸得沟断壕裂,不少人被坍塌的壕壁活埋,更多地人被炸得血肉横飞,残肢断臂与碎裂的内脏混杂着土沫乱石一并被甩向高高的空中,因爆炸而迅速膨胀的空气如某种滚动的液体冲刷涤荡过地面,试图击碎或踢飞任何可以动摇的物体!
即便是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强固堡垒,在华军数十门超大口径攻城炮连续轰击下,也如同瓦解的积木般一点一点坍塌下去,至于那些钢铁浇铸的质感十足的装甲炮台,被1吨重的穿甲弹直接命中时还是如同遭遇筷子戳击的鸡蛋壳般洞然开裂,装填TNT的巨弹在炮台内轰然炸响,不时爆弹药,耀眼的火球夹杂着碎裂的钢片与肉块从弹洞内射出,有时竟将数十吨到上百吨的炮塔扔帽子般掀到空中!
阵地上暂时幸存的俄军士兵被滚雷般的巨大轰鸣震得耳鼻出血,蜷缩在各个角落,没人再敢抬头,更没人再敢走动,所有人都在等待上帝的判决。
作为主攻方向的城西方面承受了华军七成以上火炮的集中轰击,在最初的几个钟头,这一方向上的华军炮兵群以平均每小时2发的极速疯狂“喷射”7公斤到1500斤不等的各种炮弹。
不同的火炮有不同分工:破坏铁丝网和鹿呰等前沿障碍物主要使用75毫米野战速射炮以及90和本上使用120210米的中大口径迫击炮以及各种重型掷弹器,对堡垒和炮台则集中使用305米以上攻城炮分别以专门配置的混凝土破坏弹和穿甲弹强击“开壳”,对敌军部署在装甲炮台以外的野战炮兵则使用米加农炮、150米榴弹炮等远射重炮夹杂发射榴霰弹和特种烟雾弹予以压制
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流(五)
沫烂骨的碎石焦土不断呼啸着从空中急泻而下,很快长的主攻地段上,如同月球表面般布满了无数大小不一、质地不同、深浅不间的弹坑,天空中滚动、悬升、弥漫着沉厚的令人窒息的浓烟和尘土,一波接一波地向四周涌散开来,仿佛要把整座城市和围城的华军一并吞噬……
惊天动地的炮火准备持续到第七个钟头,所有高弹道的火炮暂时停止射击,以便第一航空集团的60架轻轰炸机、120架重轰炸机和24艘攻击飞艇进入战场投弹。
每架ZH…2“炎雷”重炸机装载12100公斤轻型炸弹,QH…3风雷”轻轰炸机每机装4100公斤炸弹,12FTG…2紫云改”中型攻击飞艇每艘装载16枚250斤重型炸弹,12艘FTG…3“强运改”重#装载32枚250斤炸弹。
以轻轰炸机的两个大编队打头,继而是重轰炸机的三个大编队,最后是飞艇4小编队,200多部大小各_。两三千公尺空中缓缓飞过烟云笼罩的乌兰乌德市区,密密麻麻地投下数千枚粗厚黑硬散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