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直隶总督府。人、车、马在大门前挤成一团,人的叫骂声与牛马的嘶叫声混杂得不成样子,这其中的一辆牛车上,李鸿章正对着家丁大声呵斥:“怎么搞的,不是叫你们盯着他的吗?快去把他找回来!”
一名家丁唯声道:“少爷午后就带着一个昏过去的姑娘往紫竹林那边去了,小的也不知道究竟去了哪,少爷不让我跟着——”
“废物!一群废物!”李鸿章脸色发紫,转向旁边的卫士长:“别管了,我们先走,到塘沽去,那里有军舰等着我们,到时候向东向南,都有地方可去——”
“李大人要到哪里去啊?还要坐军舰,难道想叛逃外国?”一名军官猛地拉开车帘,盯着李鸿章道。
李鸿章怒道:“聂总兵,你想干什么?”
聂士成拱手道:“在下不想干什么,只想知道李大人的去向,若是李大人意欲叛逃外国,休怪在下无礼,在下必以命相阻。”
“你——”李鸿章眼睛一翻白,晕了过去。
待他醒过来,已经和儿子李经方一起被关在了一间卧室中,纸窗外依稀辩出一排卫兵的身影。
“爹——我们这次逃不掉了——”李经方哭叫道。
“住口!”李鸿章挥手抽了他一个嘴巴,怒喝道:“说,你刚才到哪儿去了!还带着个姑娘,什么时候了,你脑子里除了女人没别的了吗?”
“那是春儿呀,没想到她居然成功逃脱出来,最后还是回到我手中,今天中午我让厨娘帮着在她饭里下了药,然后就带去紫竹林我自己的一处宅子,谁想,正要成事的时候,那个姓聂的带着一群人冲进来把我捆了去——”
“无耻!”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我怎么生出你这种东西!唉——天哪,我李鸿章一生小心谨慎,谁想得竟晚节不保,邪念薰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天灭我矣,天灭我矣!”
第十三章 仗舰倚天
京师西苑,刘云静坐于光绪身边,检阅着刚刚班师回朝的武字军各营,当然,按他事先吩咐的,只是让官兵们列队走过,没有强求他们踢正步。
光绪看着缴获的数十辆炮车列队通过校阅场,喜形于色,转向刘云道:“爱卿啊,今次大捷大壮朕之皇威,淮军各支皆降为我用,且爱卿率军与敌万人对阵,不损一人,仅发数十炮,即全歼叛军,真乃旷世未有之神功啊。朕欲任你为直隶总督,加封二等侯,特命钦差大臣,统帅直隶及东北各军,爱卿意下如何?”
刘云急跪道:“谢主龙恩——”
一旁文易道:“皇上,此次兵乱虽然铲除了淮系势力,但是江南湘军势力仍需用心对待,臣以为,不如尽快开始改制变法,同时将湘军领袖张之洞、刘坤一等召至朝中,名为重用,实则逐步削夺其兵权,使其不得危害朝廷。”
光绪点头道:“爱卿所言极是,改制变法之事,经爱卿多日献策说明,朕实感此乃我大清复兴之首要大计。如今太后放心交权于朕,淮军势力亦已瓦解,湘军势力迟早可平,朕当放手行之,必令我大清重振往日雄风。”
文易道:“皇上圣明,如今改制变法,当从朝廷政体开始,旧制之弊,臣早已为皇上陈述甚多,变法之途,臣亦上折详述。如今万事具备,只待皇上下旨,明令变法,并将臣等草拟之新法制公布于天下,另以入阁为名召张之洞、刘坤一进京。届时变法一开,政治可清明,民心可收服,工商可兴盛,饷银可不断,军备可整扩,国内可无乱,外国亦不敢轻易来犯,我泱泱中华复为天下之首指日可待——”
光绪站起身,指着校阅场上士气高昂的官兵:“朕若有百万如此雄兵,列强还有谁敢来犯?朕当立即下旨,变法图强,你们二人在校阅之后随朕回宫,朕与翁先生等人将和你们细商变法事项。”
刘云和文易同声道;“遵旨!”
夜,刘云和文易离开内宫,在卫兵簇拥下一起走进刘云的住所。
刘云遣退卫兵,关好房门,与文易一同坐下。
“刚才你的演讲很不错嘛。”刘云倒了杯茶递给文易。
“小意思。”文易接过茶抿了一口。
“翁同和被你捧得一楞一楞的,怕是回去后要糊涂老半天吧。”
“他是帝师,又曾入过军机处,当过户部尚书,从政经验丰富,是帝党中除光绪外的首要人物,由他来当内阁总理大臣再合适不过,我做他的次官一来可以从旁协助,二来可以积累我自己的政治资本,我想在这种时候各地的督抚们一定不习惯看到改制后的中央各部大臣全换上了新面孔吧——”
“也是,其他各部的人选刚才你好象没讲全,你给我总起来说一遍,看我有没有记错——”
文易放下杯子,掏出一张纸片:“都记下来了,括号里是简单的说明,你自己看吧。”
刘云接过来凑近灯下,只见上面写道:
内阁总理大臣:翁同和(帝师,前户部大臣、军机大臣)
次官:文易
陆军大臣:刘坤一(湘军名将,现任两江总督)
次官:何新(25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曾任兵器工业部773设计所助理设计员)
海军大臣:张之洞(湘军领袖之一,现任湖广总督)
次官:江闻涛(24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设计系,曾任大连造船厂助理设计员)
内政大臣:汪鸣銮(帝党成员、翁同和至好,现任吏部侍郎)
次官:陆宝忠(帝党成员,侍读学士,光绪近臣)
财政大臣:韩浪(25岁,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财政学硕士,曾任南京大学商学院助教)
次官:莫宁(24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学院,政治学硕士)
外交大臣:曾纪泽(曾国藩之子,精于天文、算学、外语,曾任驻英、法、俄国公使)
次官:张志高(23岁,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
工商大臣:牛金博士(33岁,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师,曾在首都钢铁公司担任过副总工程师)
次官:(待定)
文教大臣:志锐(珍妃胞兄,礼部侍郎,光绪近臣)
次官:罗素兰(22岁,毕业于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科技大臣:刘铭传(台湾巡抚,曾上言修造铁路,对外国先进科技兴趣甚高)
次官:马丰(26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系,工业化学硕士,曾任鞍山钢铁厂技术员)
农林大臣:田正宏(27岁,毕业于云南大学商学院,国民经济学硕士,曾任广西师范大学法商学院讲师)
次官:(待定)
卫生大臣:文廷式(帝党成员,侍读学士,光绪近臣)
次官:(待定)
“倒是蛮全的嘛,不过今天皇上没有马上表态,你认为这份名单会全部实现吗?”
文易笑道:“八九不离十吧。”
刘云放下名单,起身走近墙上悬挂的一幅国画群山图,抚着画道:“没想到啊,李鸿章居然会作出如此大胆的决定,按照你先前给我介绍的历史知识,李鸿章应该不是那种卤莽草率之人啊。”
文易道:“只要利益足够大,风险足够低,很难有人可以抵挡权力的诱惑,李鸿章之所以会决定向京师进军,想必是得到了某些人的指令或鼓动,前者大概是后党,后者便是他的部下,上上下下的压力和诱惑促使他作出了这一看似轻率的决定。”
刘云微微摇头:“我在想,根据我们那个时光机的理论,我们这些人到达1890年等于是一定量的激素注射进了历史之树主干的某一部分,激素促使树干中的物质产生反应,生长出新的枝桠,我们就随着新的历史分支走向与主干完全不同的未来,丝毫不影响主干的发展进程。李鸿章对我们到来后局势的判断,以及最终作出的决定,也许就是树干中物质产生反应的表现之一呢?”
文易拍拍刘云肩头:“别想那么多了,时光机反正已经炸掉了,不会有人追过来的,我们就安心地在这个时代实现我们的梦想吧,想点现实的问题好了。对了,听说那个春儿姑娘抓回来了,原本还差一点被李鸿章的儿子上了,这姑娘从小没父母,身世也很可怜,被李家人利用完了连身体都要——,真是——”
“她就在后屋。”刘云说。
“哦?”文易意味深长地看了刘云一眼,“怎样?要收做干女儿?还是干脆——”
“暂时,不关你的事,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了。”
四年后。
1894年(光绪二十年)5月30日。
北洋舰队威海卫基地外,集大清帝国三洋舰队精华为一体的镇洋舰队正为亲临视察的光绪皇帝举行规模浩大的分列式。800小说网
光绪座舰——标准排水量二千三百吨的国产“泰山”号炮舰——泊于港外,随驾的要员包括海军大臣张之洞,海陆军总参谋长刘云中将,北洋舰队司令刘步蟾少将,以及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杨正金少将等,刘步蟾紧靠光绪身边,负责为皇上讲解分列式上出现的军舰。
以北洋舰队旗舰兼镇洋舰队临时旗舰“龙威”号装甲舰为首,镇洋舰队排成气势恢弘的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地自御驾座舰“泰山”号前通过。
“皇上,此舰名‘龙威’,”刘步蟾开始了他的解说,“与其后的‘凤翔’舰同级,系海军大臣次官江闻涛主持设计,委托德意志伏尔铿船厂建造,光绪十九年完工,当年冬天进驻江南定海,暂隶大洋舰队,今年开春调入北洋舰队。此级舰标准排水量八千八百五十吨,最大航速十六节,前后各一座三零点五公分双联主炮,两舷共十门克虏伯十五公分速射炮,鱼雷管四具,全舰主要部位装甲甚厚,足可抵挡日本海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炮轰击。”
稍后,一艘主炮配置于舰前部左右并在中部顶着两个大烟囱的战舰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光绪道:“刘爱卿稍候,此舰朕认得,乃原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它后面的系‘镇远’舰,对不对?”
刘步蟾道:“皇上圣明,那——是否还要详细说明?”
光绪笑道:“朕仅仅记得舰名,具体情况还要你这舰队司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