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评点千古爱情:宋元明清那些爱-腾迅读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郦波评点千古爱情:宋元明清那些爱-腾迅读书-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李千金的表现是〃失声道:'呀,一个好秀才!'〃
而墙外的这个小伙子的表现则是〃惊呼:'呀,一个好姐姐!'〃
你看这两人的表现,一个失声,一个惊呼,充分说明了两人内心所掀起的情感波澜。
有人会说这两个青年男女的表现是不是不太庄重啊?是不是这两个人本身的性格与个性就比较轻浮呢?
这里要做一点关键性的澄清,否则还真会给人留下年青人轻浮的印象。
墙外路过的这个小伙子乃当朝裴尚书之子裴少俊。你听这名儿取的,一听就知道他长得至少不比韩国影星裴勇俊差,要不也不会让李千金一见就失声惊呼。那么这个长得帅气的公子哥是不是个风流的公子哥呢?
戏曲里开场介绍人物时就两次分别强调,一处是说裴少俊〃年当弱冠,未曾娶妻,不亲酒色〃,第二处说他〃惟亲诗书,不通女色〃,要知道这种强调是在情节根本尚未展开之时,而且不止一次强调〃不通女色〃,这就说明作者要明确这场相爱与相遇并不是风流男女的轻浮之举。
同样,在开场作者对李千金也做了这种人品上的明确,在引出李千金这位女主人公的时候,作者白朴介绍她说:〃年方一十八岁,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容颜出世。〃你看,〃善女工〃,〃通文墨〃,又〃容颜出世〃,这就是说李千金知书达礼、有才有貌,是个很不错的女孩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伏笔,就是两个人的年龄。李千金作者明确说了是〃年方一十八岁〃,而裴少俊则是〃年方弱冠〃,就是二十岁左右。这按当时的婚姻标准,两个人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大龄青年,到这个年龄还从未有过男女之情,说明两个人并不是随便的人,而他们的初恋也是因真情迸发才显得如此浓郁。
有了这个前提,介绍李千金的那句〃志量过人〃就尤其显得耐人寻味了。一个女孩子既没像武则天那样勇敢地从政,也没像花木兰那样替父从军,哪里看得出她〃志量过人〃呢?
我认为李千金的〃志量过人〃在《墙头马上》这出戏里当然就是表现在对爱情的态度上的。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敢选择爱。这一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私定终身后花园〃。
说李千金看到裴少俊之后就很喜欢,站在墙头那儿不肯下去。要说一般的女孩子这会儿肯定羞红了脸,蹲在墙跟儿那儿捂着砰砰跳的心口喘粗气呢。可这李千金被裴少俊看得虽也是心里砰砰跳,但立在墙头那儿就是舍不得把脸儿抹下去。
结果裴少俊一看,太好了,这美丽的姐姐一直看着我,那说明有戏啊,就在马上写了首诗让仆人递过去。
李千金看了诗更喜欢了,为什么呢?墙外这小伙子一是长得帅,这就够让姑娘动心的了,这诗还写得特别好,这说明有才啊,我们说郎才女貌,男人有才就行了,这小伙子有才又有貌,说明他是男人中的极品〃男人中的战斗机啊〃!于是,才思敏捷的李千金当即也回了首七言绝句,并在绝句中约定晚上让裴少俊到后花园中见面。
                  第43节:红杏枝头春意闹,肯爱〃千金〃轻一笑(3)
裴少俊看了诗,心里这个高兴呀,以为算是找到了人生的知音。我们前面说过,这两个人都不是随便的人,但越是矜持、越是稳重、越是一直没谈过恋爱的人一旦动起情来,投入得就越深,民间怎么说来着?那叫〃老房子着火,没得救了!〃
裴少俊好不容易熬到天黑,跟《西厢记》里的张生一样翻墙来到李家的后花园。还好,李千金不像崔莺莺突然反悔,问〃哥哥你跳墙过来干什么?〃而是很大方地与裴少俊聊了起来。两个人这里两情相悦不要紧,隔墙有耳,窗下有人,正好被李千金的奶娘撞破了。在李千金的千般哀求下,奶娘为她们出了主意,让李千金跟着裴少俊走了,待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来向父母禀报。于是,李千金就跟着裴少俊走了。
这里我们不禁会有些疑惑。戏曲里说李千金的爹也不是个老顽固,相反在当时的朝廷里还是个改革派,你说李千金干嘛要私奔呢?你要喜欢裴少俊,你就跟你爹提呗?干嘛要不吭声气地就私奔了呢?
要说这还是有缘由的,因为李千金自小许配了一门亲事,是指腹为婚。而巧的是,李千金的爹当年指腹为婚的对象刚好是裴少俊的爹裴尚书。那么既然有指腹为婚,为什么两人没早点成亲,弄得两人还〃晚婚晚育〃的呢?原来,等到两家孩子长大以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李千金的爹是改革派,而裴少俊的爹是保守派,两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了,两家这婚事也就搁置了起来。这少俊和千金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呀,只知道自己是定了婚的,可定了婚的对方那主儿总也不现身,现在找到自己的真爱了,只能逃了。于是就有了〃私定终身后花园〃的大胆之举。
第二,是敢保护爱。这一回我们叫它〃私藏终身后花园〃。
虽然都是后花园,但这个后花园跟前面那个〃私定终身〃的〃后花园〃不一样。那是李千金家的后花园,而这个〃私藏终身〃的〃后花园〃则是裴少俊家的后花园。
两个人从李家逃出来之后,没地方去呀。裴少俊还没工作,也没功名,经济上不独立呀。所以他们连《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都不如,连租个自己的小窝也不能够。
这时候李千金的〃志量过人〃又表现了出来,她跟裴少俊商量,就住你们家去,先藏在你家后花园里住,别让你爹发现喽,慢慢儿地咱再提。你看,这千金小姐她就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道理,这眼光多么的不一般啊。
裴少俊也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悄悄地把李千金带回家藏在后花园里。这尚书家地方大呀,古代官宦之家的宅地都讲究几进几出,在后花园里藏个把人那是没问题的。问题是这一个人没过多久就变成了两个人、三个人,李千金一年后生下一儿一女,到这会儿了,裴少俊还是没敢跟他爹提。他就这么捱着,平常不让人靠近后花园,只有一个家人帮他来打理,裴尚书公务繁忙,也从不到这后花园来,于是这一藏就藏了七年。
七年啊,多不容易!《智取威虎山》里小常保控诉在土匪的欺凌下女扮男装的悲惨经历时喊过一句〃八年啦〃!这七年也跟八年差不多了,而一家四口就藏在一个后花园里这又比小常保八年女扮男装要难多了。我真的无法想象李千金这个女孩子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也实在无法想象裴少俊这个男人又是怎么〃拖〃下来的!我估计他要去从政,那肯定是官僚,为什么呢?这做事太能拖了,儿子女儿都六七岁了,还没跟他爹说呢?说白了,是他始终不敢跟他爹说,也就是说这个男人的真情固然可贵,但胆气实在是差了点儿。这样的裴少俊也就更加能反衬出〃志量过人〃的李千金来。
第三,是敢拒绝爱。这一点我叫它〃宁折不弯不团圆〃。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这一年清明,裴尚书身体不舒服就呆在家没出门,裴少俊呢,代替他爹去上坟祭祖。
这裴尚书在家无所事事啊,既不用开会,又不用做报告,这当官的离开了〃文山会海〃他还就不适应,于是他就满园子瞎遛跶。正巧碰见两个玩耍的孩子,就在后花园里撞破了这件事儿。
                  第44节:红杏枝头春意闹,肯爱〃千金〃轻一笑(4)
于是裴尚书大发雷霆,把儿子叫回来让他立即休了李千金,否则就要以通奸罪大义灭亲把儿子送官法办,裴少俊一听软了,当即表示〃我写休书就是了〃。
这时候那个在后花园里隐忍了七年的李千金却忍不住了,她上前质问公公,说我们虽然私自结合,但也是两情相阅、真情相待,哪里算什么通奸罪呢?
裴老头火的来当头就一句〃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败坏了我的家风,勾引了我的儿子,还不快给我滚走?〃
李千金面对崔老头也没半分惧色,正义凛然地说:〃为甚要拆开这连理同心结,这姻缘也是天赐的。〃
裴老头一听,什么?天赐的?那好我们现在就看看是不是天意。他立马出了两个智力游戏,拿一根玉簪放在石头上磨,要磨到最细还不断就是天意;再放一个银瓶到井时盛水,用根线提上来,线不断就算天意。你说这两个测试根本就是违背物理学常识的,根本就是刁难人的,所以白居易写这首叙事诗的时候题目就叫《井底引银瓶》。
说到这儿,我们也许会奇怪,白居易怎么不以《墙头马上》为题?或者〃一枝红杏出墙去〃也好呀?怎么会以这个刁难人的测试为题呢?原来这个唐代的小白和这位元代的小白两个人写这个事儿的出发点根本不一样。白朴是歌颂这段爱情的,而白居易却是否定这段爱情的,《井底引银瓶》的主题是〃止淫奔〃,也就是要让年青的女孩子以李千金为诫,所以白居易在诗的最后总结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所以他才会用这个惩罚李千金的测试作为全诗的标题。
我们说在这件事上,白居易未免有卫道士的嫌疑,连白居易都帮着裴老头说话,李千金是真的没辙儿了。她哭诉道:〃他毒肠狠切,丈夫又软揣些些,相公又恶噷噷乖劣,夫人又叫丫丫似蝎蜇。〃
你看,这时候没一个人帮她的,连那个与他一见钟情的裴少俊在内。于是,彻底失望了的李千金只能舍下孩子一个人离开了裴家。
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已父母双亡。李千金只能独守空园,与墙内的那些红杏为伴。
这样过了一年,又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天,李千金并未站在墙头,却又听见了裴少俊策马而来的马蹄声。
原来裴少俊这一年里考中了进士,官授洛阳令。现在有了官职了,可以另立门户了,于是来请李千金回家。李千金不肯,也就是不原谅裴少俊,没办法,这时候裴尚书也不得已出山了。他先是说我后来才调查清楚,原来你爹叫李世杰,你本与少俊本就是指腹为婚的夫妻,都怪你当初不说明家庭身世、出身背景,弄得我还以为你是娼妓,所以才赶走你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