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1)-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望族,白圭女儿才貌双绝,若能使此女做了魏王王后,何愁你做不了上卿?届时你我同朝,又何愁对付不了一个庞涓?鞅兄意下如何?”    
    卫鞅淡淡一笑,“只是,我能做甚事?”    
    “好说。鞅兄只要将我意详明达于白女,约定我与白女一见,万事皆妥。”    
    “丞相竟能使白女成为王后?”卫鞅大是惊讶。    
    公子卬大笑,“后边的事,鞅兄就不用管了。对付官场,兄不如我也。”    
    “只是,”卫鞅沉吟道:“我还不能正式在白门任事呢。”    
    “此事鞅兄尽可放心,我明日即刻办理。”公子卬爽快明朗。    
    离开丞相府,卫鞅回到涑水河谷,已经是三更尾四更头了。他对等候的白雪没有详细讲述公子卬的叵测居心,他要等到公子卬有了明确结果再说。    
    此日午时,公子卬醒来梳洗,觉得精神焕发舒畅极了。用午餐时,掌书和家老分别向他禀报了早晨的内外事务,他指点了几件事,又对午后要来的几拨官吏要办的几件事做了定夺,一天的公事便大体了结。所余的时间,便是他用来斡旋活动的时间。公子卬做官,有他独到的办法,这便是“少做事,多走动”的六字诀。世间大凡喜欢实干做事的人,总是官运艰涩。原因只有一个,要做事就要出错,一出错就要遭攻击,攻击多了便必然下台。公子卬对“少做事”又有独到方式——多议事,少做事,多做虚事,少做实事。作为丞相,凡事皆可参与议论,凡是皆不可亲自做,成则有决策之功,败则有推委之辞。这是“多议少做”。但只要为官,永远不做事亦不可能。这就要尽量多做那些易见功劳而难查错漏的虚事,譬如接见使臣、祭奠天地、抚恤将士、救济灾民、编修国史、宫室监造、出使友邦、巡视吏治、主持国宴、遴选嫔妃、赞立王后等等等等。对于那些易查罪责而难见功效的实事,非万不得已,则坚决不做。譬如修筑堤防、领兵出征、整肃吏治、制订法令、查究弹劾、出使敌国、决定和战、督导耕耘、剿灭盗贼、审理案件等等等等。


第六部分:卫鞅入秦卫鞅韬晦斡旋巧寻脱身(5)

    公子卬的大事只有一件,就是巩固地位,提高声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殚精竭虑的活动——对上斡旋,对下周旋,对官言礼,对士言义。仅以两端而论,公子卬就做得极有成效。对魏王,他是极尽投其所好,而又做得雅致有趣。魏王晚睡晚起,他也晚睡晚起,纵有军国急务,也绝不在魏王睡觉的时候去打扰。魏王精于玩乐享受,对珠宝鉴赏、狩猎游览、宫室建造、音律品评、美酒美食、美女美色、猛犬珍禽等等等等,都有高深造诣。公子卬也便刻刻努力,一样不拉,成了魏王最高雅的玩伴。纵是魏王和狐姬裸体腻戏之时,他也能微笑着坐在三尺之外细加评点,使魏王大为感慨,称赞公子卬为“无拘细行,真名士也!”也使魏王和他成了无话不谈无密不谋的君臣莫逆。对于学问名士,公子卬则是“义”字当先,谦恭豪爽,不惜降尊纡贵的结交。五年前,他对多才冷傲的卫鞅就称兄道弟,传为安邑佳话,获得了“贤明好义”的一片声誉。    
    公子卬来到王城寝宫时,魏惠王正在湖畔对着大梁新都的王城建造图入神。湖中飘荡的小舟上不时传来狐姬和侍女们的嬉笑嚷闹,也没有使魏王抬起头来。    
    “王兄呵,又在为国呕心了,节劳吧。”公子卬摇着一把大扇,给魏惠王送去一缕清风。    
    “啊,王弟,你来得正好。”魏惠王手指敲着摊开在玉几上的大图,“你看,大梁王城有如此大一片水面,却空荡荡没个可看可玩处。我想在湖心造一座可浮游漂动的寝宫,这湖面方能物尽其用。”    
    “好!王兄真道的奇思妙想,战国独此一家。即刻动工,我来监造!”    
    魏惠王皱皱眉头,“你可知晓,浮宫要几多金?”    
    “百万之数吧。”    
    “百万?大梁工师已经算过,三百万金呢。府库存金,除去庞涓的军费、官吏俸金和新都建造费用,只有一百万金了,如何能够?”    
    公子卬爽朗大笑:“天意天意!偏巧我给王兄带来一笔重金,浮宫可造也。”    
    “你?你何能如此多金?”魏惠王惊讶的盯住了这位丞相。    
    “王兄知晓白圭否?”    
    “笑谈,白圭如何不知?”    
    “白圭死后,其独生女儿掌业,欲寻觅一位总揽商事的干才。王兄知晓否?”    
    “不知。”魏惠王摇摇头。    
    “王兄知晓卫鞅此人否?”    
    “卫鞅?何许人也?不知。”    
    “老公叔临终前举荐的丞相,王兄也忘记了?”    
    魏惠王哈哈大笑道:“啊啊,那个中庶子嘛。白门请他做总事么?”    
    “王兄果然高明。正是此人。”    
    “此人与两百万金何干?”    
    “王兄不知,上将军庞涓急需卫鞅做他的军务司马,卫鞅原已答应,难以脱身从商。白门便请我出面与庞涓讲情,许以十年内两百万利金。小弟一片愚忠,不敢私吞,献于王室,岂非王兄有了浮宫?”    
    魏惠王高兴得拊掌大笑,“好好好!王弟忠诚谋国,真正难得。”却突然沉吟,“十年?远水解得近渴?”    
    公子卬微笑道:“王兄贵为国君,自不通贱商之道。此事可教卫鞅周转,浮宫用金先行从府库支付,卫鞅每年补入库金即可,何劳王兄担忧?”    
    “好主意!”魏惠王笑道:“这卫鞅又没打过仗,不通军旅,做何军务司马?从商也算是人尽其才了,就让他去吧。上将军用人不当,另当别论。”    
    “哪?上将军的军务司马如何办?”    
    “哪有何难?本王从王族子弟中派出两个,让他们也磨练磨练,学学战阵生涯,不要整日无所事事嘛。”    
    “我王思虑深远,用人得当,臣即刻去上将军府办理此事。”    
    公子卬出得王城,立即驱车前往上将军府。见到庞涓,他简约的转达了王命,尤其具体转述了魏王对庞涓“用人不当”的评点。庞涓脸如寒霜,正想开口,公子卬却拱手告辞,扬长而去。出得上将军府,公子卬立即派人将消息送到白门,而后逍遥登车。他在车中大笑不止,觉得这几件大事处置得妙极顺极,直是一举三得。了结了长期以来欠卫鞅的情分,还从卫鞅处得到了极大好处;解了魏王浮宫急难,显示了极大的忠心,还落到了多余的一百万金;压制了庞涓的气势,挖了庞涓的墙角,还给庞涓军中掺进了自己的王室子弟。在这三大好处之外,公子卬还保留了最大的一个果子,就是将白氏女与魏王联姻的秘密谋划。此事若成,公子卬将权倾朝野,一来不愁封侯分地,二来不愁重臣依附,何亚于在魏国做第二国王?如此多的鸿运好事,公子卬如何不大喜若狂?但是,他绝不会将这种鸿运告诉任何人,也不会在任何人面前漏出自己大喜过望的心情。在夫人家人亲友同僚面前,公子卬始终是忧国忧民豪侠仗义的王族英才,岂能如此有失体统?


第六部分:卫鞅入秦卫鞅韬晦斡旋巧寻脱身(6)

    庞涓却是胸口胀痛,忧气难消。丢了一个卫鞅,来了两个饭袋,还落了个用人不当,真道是莫名其妙!寻常时日,魏王从来不给军中随意派员,也不过问军中的具体军务,算是放得很开的君王了。一个卫鞅,弄得一切都变了样儿,真正是岂有此理?庞涓想进宫,又觉得为一个军务司马和国君理论,伤了和气就是因小失大。退回两个王族饭袋吧,饭袋还没开始做事,又有点儿不够容人之嫌。和公子卬理论吧,他转达的是王命,尽可以推得一干二净只和你打哈哈。想来想去,庞涓觉得自己吃了个哑巴亏,不宜说,不宜动,只有闷在肚子里让胸口胀痛。庞涓长吁一声,暗暗咬牙,决意灭了韩国后再来消磨这些小人。    
    此时天色将晚,一个人细瘦的身影轻步走进了上将军书房。    
    庞涓没有回头便怒喝一声,“出去!谁也不见。”    
    细瘦身影轻声笑道:“大师兄,和谁生气啊?”    
    庞涓回头,却见幽暗中站着那个布衣小师弟,不禁觉得自己失态,回身释然笑道:“小师弟呵,师兄正在思虑一个阵法,见笑见笑。坐吧。”    
    布衣少年入座,拱手认真道:“大师兄,小师弟前来修习,那位军务司马到任否?”    
    庞涓叹息一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个军务司马出外访友,却在夜行时不幸摔死在山涧之中,真乃令人伤痛也。”    
    布衣少年大惊,脸上阵青阵白,却硬是以袖塞口,没有叫出声来。有顷,颤声问道:“夜行?哪一天?”    
    “三日之前吧。”庞涓悠然一叹。    
    布衣少年眼中涌出两行热泪,拼命忍住哽咽之声。庞涓不悦道:“素不相识,何须如此女儿态?”布衣少年拱手道:“小弟失去修习之师,命运多乖,安得不痛心?”庞涓正色道:“代师教你的是我庞涓,他人安得算修习之师?”布衣少年含泪道:“大师兄有所不知,临下山师傅预卜,言我命中只有一师,此人若死,我须即刻回山,否则将短寿夭亡。大师兄,告辞了。”庞涓素来对老师这种神秘兮兮的东西不感兴趣,听此一言,顿感晦气,冷脸拂袖,“你走吧。”    
    突然,门外家老高声报号:“白门总事晋见上将军——!”    
    话音落点,锦衣玉冠风采照人的卫鞅已经步入正厅,在书房外深深一躬高声道:“白门总事卫鞅,参见上将军。”抬起头时,却与布衣少年惊讶的目光正巧相遇,电光石火间,两人眼睛均是一亮,却又同时岔开了视线,平静如常。    
    庞涓懊恼莫名,冷冷道:“你来何干?”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