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下掩藏着羿的真实用心。难怪后世有人感慨:“正义,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从这时候开始,远古的淳朴彪悍之风开始逐渐离我们远去,所有的战争都打着正义的旗号进行着,再也听不到原始的“老子饿了,当然要抢吃的!”这样淳朴的话语了。文明的进步,总是以道德的堕落为代价的,可怕的是它还笼罩着一层伪善的面纱。
羿掌握实权之后,也渐渐迷上了狩猎。晕……看来这狩猎果然是远古第一游戏了,应该比今天的WOW好玩得多了吧。看见羿喜欢狩猎,身边的臣子们着急了,生怕羿也跟被他流放的太康一样沉湎其中而丢了朝政:“老大啊,你就算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兄弟们想想啊。大家伙跟着你不就是为了吃香喝辣的嘛!你要有个不慎被人给搞了,叫兄弟们怎么办?跟着你吃风喝屁去啊?” 可羿是猛人啊,心下大怒。你们这帮孙子,老子是谁?你们居然拿我跟太康那个亡国之君比较。成,你们都给我滚蛋吧!叫你们现在就吃风喝屁去!于是武罗、伯困、龙圉等当年跟随他打进都城的猛人都相继被疏远被撤职被查办。
这时候副官寒浞出现了,从革命样板戏里我们得知所有的副官都不是好人,可问题是羿那会没得革命样板戏看啊,不明白这一点啊。这也是伟大猛人的历史局限性。寒浞的手段很老套,不就是“谄媚于上,施赂于外”,说白了就是拼命劝羿:“革命成功了,你也该歇歇了,别成天埋头政事,这些小事交给我们小臣办理就是了。您就该没事去打个猎跑个马啥的,也活动活动筋骨,您的健康长寿才是我们臣子最大幸福。”再去贿赂别的握有实权的大臣,大搞钱权交易,营造起自己的势力网……我都懒得写了,这么两招太简单了,自此以后几乎所有的奸臣都是用的这两招。可纵观我们5000年来的历史,有多少帝王就这么简单地中招了啊,唉……
趁羿出去打猎的时候——打猎,又是打猎,看来玩物丧志的说法是有道理的!看来我的戒掉WOW了——寒浞发动了宫廷政变,把羿的家人给一股脑给杀了,霸占了羿的妻室。当然,这里羿的妻室不大可能是月球上的嫦娥,不过想必也是天姿国色了,要不寒浞动不了这念头。这杀父夺妻之仇羿能不报?不过那时候通讯不发达,羿估计还在外头快活着呢,没得到线报,这就给了寒浞充分的准备时间。等到羿兴致勃勃地返回都城的时候,寒浞发动早已勾结好的羿的家臣一起出手,将羿给拿下。估计当时那场面也跟韦公小宝大人力擒鳌拜的场面有点像,乌龟拳王八拳一起上,打死不论。俗话说板砖破武术,这羿固然生猛,也架不住这么多只板砖条凳菜刀面前飞舞,远战无敌的神射手羿就这样被一群蛮子给拿下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第一,做人不要太生猛,不然会招人嫉恨的;第二,如果有人叫你去玩游戏,那肯定是处心积虑想毁了你;第三,一定要小心身边的家臣,古龙说过,真正能杀你的,一定是你最亲近的人。
第十四话:王子复仇记
要说呢,少康这孩子也真是一地地道道的苦出生。少康的曾爷爷太康扔下家国不顾,自个跑到东边去打猎去了;少康的爷爷中康是个地道的傀儡天子,上个厕所也得请示主子羿;少康的爹相倒还算个人物,趁寒浞和羿争夺政权的混乱之机抽个冷子溜了,跑到帝丘——今天的河南濮阳西南——去找到了两个小部落,斟灌氏和斟寻氏,在那里舒舒服服地当起了土皇帝。
等寒浞发动完政变一看,哟,啥时候相跑了呀?一打听,不得了啊,还复国了。当下马上命令他的儿子奡带领大军去灭了相。那两个小部落哪里经打啊,三下两下就溃败了,相东奔西跑也没藏得了,被揪出来被迫自杀了。按常人理解,这相也是脑子进水了,好容易跑掉了就藏起来,隐姓埋名过你的安生日子吧,可他倒好,还公然复国,这不是自己找死吗?可没办法呀,谁叫你相是王室呢,还是顺位的王位继承人,你要当了缩头乌龟,那就是辱没了神一样的大禹,伟大的启,潇洒的太康,忍辱负重的中康等王族成员的威名啊。命和名相较,命只是自己的,名却是整个家族的,不得不舍命取名。这也是王室成员至今也无法摆脱的悲哀,必须在家族显赫声名的笼罩下小心谨慎地生活。
少康是遗腹子,他的妈妈还怀着他的时候他父亲相就自杀了,他妈妈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老公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才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第二年,生下了少康。
待到少康稍微大一些,懂事一些的时候,母亲就不断地给他讲述他祖上的故事,告诉他父亲是怎么死的,国家是怎么失去的。所以少康从小就立下了宏伟的誓言,发愤图强,一心要夺回天下。
少康的外祖父也是部落的头领,为了培养外孙,就让他担任了管理畜牧的官,而且平时一有机会就教他带兵作战的本领。少康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严苛的训练中度过的。不久,寒浞的儿子浇果然派兵来搜捕少康,少康就逃到一个叫有虞氏的部落。有虞氏是舜的后裔,但是其首领虞思很有远见,没有斤斤计较姒家的老祖宗大禹颠覆他的老祖宗虞舜政权的过节,让少康担任管理膳食的官,以考察少康的才华。少康在这个职位上拼了小命地努力,终于让虞思刮目相看,虞思开始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是值得投资的。虞思马上决定把女儿嫁给他,还给了他一块10里方圆的名叫纶的肥沃土地和500个兵士,使得少康有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和第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有的人是天生的领导者,有的却不是。幸运的是,在经历过三代平庸天子之后,姒家的政治明星真命天子终于出现了。少康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领袖。他在上任之后体察百姓疾苦,提出了很多对百姓有利的内政方案,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他还不断宣传祖先禹的功德,通过舆论攻势,让大家伙认清了寒浞政权的虚伪性和非法性,以努力争取到更多的人加入自家阵营,支持他复兴故国;他还明确了天下是姒家的天下这一提法,让民众意识到是谁的那就是谁的,姒家迟早是要复兴故国的;另外他还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和他会合,充实自己的力量。
当时,就有个名叫伯靡的人,原来是相的臣下,相被寒浞灭了之后,他就逃到有鬲氏的部落,招集流亡的军队,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得到少康的信息,他率先响应号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带头拥戴少康为夏王。此后,少康的势力逐渐坐大,终于大到了可以吞并寒浞的地步了。
少康不仅是个出色政治家,同时还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像他这样文武双全的人物实在是罕见得很,要是以他为原型拍个电影唱出戏什么的,那绝对是偶像派的经典之作,是要风靡万千少女的。对寒浞政权的复国战争,少康在亲自拟定了“先除羽翼,再击其首”的战略方针,先后发动了三次战争,从根本上解决掉了寒浞政权。
少康也是间谍战的始祖,他派遣自己的亲信大臣女艾打入寒浞的儿子奡的军队内部,一边散播谣言,动摇军心;一边刺探军情。待一切准备停当后,少康才亲率自己一手打造出的有虞氏的大军,突袭了奡的部落。在少康又是情报战又是间谍战又是突袭战的现代化战争模式的立体攻势下,奡只做了象征性地抵抗就灭亡了。这是少康亲自参加的第一仗,这一仗打出了志气,打出了信心。使得少康亲见了寒浞部队的丢人的战斗力,也使得少康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力量究竟强横到了什么样的地步,更加坚定了复国的信心。在此后的战争中,少康很少再重演当初亲自冲锋陷阵的一幕,在中军帐运筹帷幄即可,因为凭寒浞的实力,不值得。
随后在少康的部署下,少康的儿子季杼以诱敌深入之计,带队攻破了寒浞的第二个儿子豷的地盘,彻底剪除了寒浞的两翼。这一仗打得实在无甚可说,因为从无论从战略还是从战术上来看,这两支军队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唯一有意思的看少康的人事安排,他任命了自己的儿子季杼亲自带队,而这个儿子正是此后接替少康帝位的那位。这样的军政安排实在是极尽精妙,今人看来也不禁击节赞赏。
按这样的逻辑分析,最后诛杀寒浞,复国的这一仗该由谁来打?没错,就是那位率先带队支持少康的伯靡。以这样的军队去征战,战争的胜负根本就不是少康所担心的问题了,他已经在为复国之后的军政人事安排而预先埋下伏笔了。自黄帝之后至此的上千年里,惟有少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杰出军政领袖,后世也只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少数的几个开国之君能堪与比拟,当然更加不是后来的那个软弱的哈姆雷特王子能与之比肩的。
第十五话:帝国的黄昏
这世界上的事就是这样,盛极而衰,衰极而盛。夏王朝出了位鸟生鱼汤的天才领袖少康之后,一连七代都没出过什么象样的主了。“少康中兴”留下的老本,经过这么多代平庸天子的折腾也给搞得差不多了,富不过三代,何况这可是七代啊!就是金山银山也给吃垮了。更何况在第八代上头还出了一个音乐家——孔甲。熟悉后来历史的人都知道,只要出了什么木匠天子、货郎天子、画家天子,那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问题是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孔甲之前并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可供参考,所以当时的人们也大意了。
这孔甲也是个人物,公元前1715年,他即位的时候大概是3、40岁了。历史书上没有说清楚这段经历,私下揣摩这大概是孔甲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从他侄子的手里夺过的天子位,跟朱棣应该是一路人。按当时人民的平均年龄来看,这孔甲即位时候的这年龄怎么算也得归到老年人一拨了。人一老就难免神神道道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孔甲也不能例外。孔甲居然迷信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