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都是很中国化的服装。所以他行起揖礼来就让人感到诧异之外还能
承受。其实,班里的人都怕在路上遇到小方先生,倒不是怕做不好揖,只是
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别的同学看到后会笑话。所以我们的揖礼永远做得那样
不伦不类,你是可以想象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行揖礼的滑稽状的。先生那种
自然、漂亮的揖礼我们一直没有学会。
有一次,班上二位男生不知为了何故竟动手打了起来,不仅伤了和气
而且反目为仇,系里好多老师出面调解都没有用。这消息传到了小方先生那
里。先生想要出面劝和。那时已是夏天,外面正下着雷阵雨,先生赶到他们
宿舍的时候,全身淋透了。同学们看后都十分感动。有人问小方先生,是否
来的途中忘记带伞了。先生说:“不是这样的,我出门的时候已经开始下雨
了,我是故意不带伞的。“伞”与“散”是谐音,我是来劝你们讲和的,怎
么可以把“伞”(“散”)带来呢。希望我的诚意能够让你们和好如初。”后来
听班上的男生说,当时在场的男生个个都瞠目结舌,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先
生的“迂”也就在班上传开了。可是每个人觉得这个和蔼的与众不同的先生
真的是让人敬服。
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各门课的老师都或多或少给我们漏一点口风,
哪个章节是重点复习的内容,哪个章节不太重要等等。唯有小方先生丝毫不
提及这些。他只将考试的日期和时间讲了一遍,别的就再也没有讲过别的什
么了。也没有一个学生敢去套近乎。先生的严厉是一贯的作风,一个学期的
课下来,每个人都知道的。于是只得挑灯苦战,每个人都不敢懈怠。考试的
那天,小方先生特地在前面留了三个座子,并指定了班里三个男生要坐这几
个座位。这三个男生平时念书是最不用功的,作业也是经常抄袭别人,先生
对他们很是不满。那几个男生也没说什么就坐了那三张特席。考试进行得还
很顺利。题目不是很容易,但只要好好复习是一定可以过关的。小方先生给
了五个人不及格,其中有一个是五十九分。这在系里是爆炸新闻。中文系的
学生要考优等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可是要考不及格似乎更难。谁不知道中
文系的考试比起那些理科的考试要容易得多。况且五十九分也不拉一把,在
系里是破天荒的。可是先生的分数已经打出来了,要收回也是不可能的。只
有通过补考来争取过关了。那五个不及格的同学都气得说不出话来,可终究
是自己没考好,也怨不得旁人的。
放了假来上第二学期的第一堂课,小方先生的开场白是:“今天,我要
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三位同学道歉!”小方先生指的是按他指令坐在那三张特
席上的同学,“我原本想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监督他们,防止他们做弊。
也是因为这半年来他们不认真学习,我想籍此给他们一个警告。事后,我越
想越觉得不妥,做为老师,我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我本想单独向他们三个
致歉,后来觉得只有当着全班的面才能让我愧疚的心得到些许平静。如果这
三位同学能原谅我的过失,请举起你们的左手。”班里是许久的沉寂,只有
那三位男生的左手高高地举着。那几位通过补考的人也都通过了。这样一来,
第二学期的课我们更不敢放松,到学期末的时候,我们全班不仅全部合格而
且成绩是相当的好。
到了和小方先生作别的时候了,大家都觉得有些依依不舍。最后一节
课,小方先生的眼眶都已泛红了,他说:“我想仅以这样一段话来作为临别
致辞:我们都像一条古朴的河流,质朴地流淌着,如果还有一天在海洋中汇
聚,让我们就为当初的擦肩而过欢呼雀跃吧,唯此,我们才深感生命的有情
有义有爱--”所有的人都静静地坐着,许久没有人发出一点声响。
犯在孩子面前的错误
如今,孩子们被社会重视、家庭珍爱、父母娇宠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
规则。商人们也摸准了这样的行情,各类针对孩子智力、体力的保健品蜂拥
而上,家长们在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中掏空了腰包也毫无怨言。
再看看那些本该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孩子吧。在太多的围拥的溺爱中
变得日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已经不太懂得尊重长者,爱护弱幼。他们自小
在生活的主轴中长大,被世上最可口的食物最先进最智能的玩具包围,他们
懂得的只有如何充分地享受别人给予的爱而不是爱别人。
关注孩子的健康恐怕是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健康,关注它就是关注社会
将来的发展,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关键在于我们回首之间是否能看到
被疏视的保健,已经错位的健康观。
孩子需要有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泾渭分明的。孩
子的世界里纯净的成分应该占绝对优势,这里充满着稚嫩和单纯。这里不应
该有势利、固执、畏惧、胆怯、自私、虚伪,如果整个世界都将要走向末日,
那孩子的世界也该是最后的乐园。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利用成
人的话语,他们需要自己的音乐,自己的绘画,自己的文字。
现在,成人在一边给予他们所谓丰裕的照料的同时,一边将孩子们更
该享有的一切无情地吞噬了。成人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媒介,电影、电视、录
像、电台、各类书刊,孩子们被迫与成人一起分享他们难以消化的食粮。于
是一系列畸形的现象充溢在都市的各个角落里,竟让我们那些打着珍爱孩子
无以复加的旗帜的长者们熟视无睹。三、四岁的孩子出口成诵的是电台流行
榜上最风行的爱情歌曲,学龄前的孩子与成人一起观看富有色情性质的电视
录像,已入学的孩子最关心的是如何赚钱就是本事,希望快快长大--不为
了什么,是为了快快挣钱。他们的心中早没有了花草树木绿荫的圣地,跟着
成人一起操作都市最流行的行话,自小可以远离格林童话却不会不晓得卡拉
OK、KTV。孩子们去从事一些文化的补充也不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萃而
是希望将钢琴、电脑变成速食面,即刻就能全部咽下。
哲人曾说,如果你疏视了生活的准则,违背了生活的规律,生活就会
报复你。
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以为自己在精工细雕生活的一个小枝节,却
不自觉地让生活的主干饱受日晒和狂风暴雨的肆虐,我们总在无数次的本末
倒置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之中体味到自己的愚昧。
今天,对于孩子真正需要何种“保健”的问题唾手可得,我们还时常
编织各种各样的藉口来作为掩饰自己无知的理由。如果说“保健”已经成为
国际化的一个投以密切关注的问题的话,那么对儿童的保健恐怕比如何一种
营养品的推广来得重要。我们都无法想象,如果给予那些最稚嫩,抵抗力最
弱小的孩子们一个充满污染的环境,几十年以后,我们将会看到多么不可思
议的一幕,我们是否会被生活报复得无言以答,满心悔恨?
携手相依
关于携手相依的话题是詹姆逊先生在一次闲聊时向我提及的。这位年
逾六旬的来自美国布朗大学致力于历史学研究的学者问道,为什么在中国,
中年人或老年人在逛街散步的时候很少有牵手的;而那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不仅是手拉手,那些女孩子几乎就要跌入男士的怀里一般,好像她是没有独
立行走的能力需要别人搀扶一样。詹姆逊先生说在美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年
轻人--即便是热恋中的人可以在街头驻足拥抱亲吻,但走路通常是仅限于
手拉手,倒是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大多是要携手相依的,仿佛身边
的另一位不仅仅是行走的支撑更是生活的支柱,离了他(她)是不行的。
互相相处了几十年的中老年人之间的感情是有的也是真的,只是他们
已经习惯了隔山看云隔江观雨朦胧含蓄的方式,即便要作出牵手这样的表白
也将会是艰难的一步。而那些毫不掩饰反倒让旁人会陷入窘迫之境的年轻人
的公开亲昵,倒是印证了时下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时尚。在从各类媒体中
吸取了各种信息后,经过好几年的跌打滚爬,他们已经可以将自我意识的各
个层面演绎得出神入化了。
詹姆逊太太是陪先生来作访问学者的。每个晴朗的黄昏,他们总要互
相携手在校园里散布,两个双鬓染霜的老人在夕阳里构筑了一幅温馨绝美的
画面。极其普通和简单的行为却让人感叹:纵然时光荏苒,情谊毕竟是唯一
可以凝重地沉下来的东西,在一份倚偎一份注视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任何一个行为归根溯源都有其文化背景的。文化是一种真髓,但它可
以外化成多种形式,追逐时髦的时候将别人的唇彩或衣饰搬了过来。得了皮
毛就限于皮毛总会在蓦然回首时有些尴尬的。只是任何真髓恐怕都是学不来
的,需要时间长久地酝酿。人世间所有真诚的爱的行为都是应该让人投以尊
重和羡慕的,能看到更多的人携手相依是幸福的,尤其是那些走过风风雨雨
相伴了一程又一程的人们,你们的风景真的是独好的景致。
孤栖与谁邻
松本太太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从她依然神采明媚的眼神中可以想
象得到她年轻时一定是位美丽的女子。
年轻时的她是大阪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家境优裕,书香为伴。她又
美丽聪慧,知书达理。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婚姻的一再波折使
她心灰意冷,膝下亦无一子女。她是在晚年才开始研究汉文化,并想从大唐
文化中汲取宁静、幽空和玄妙来作为她的一种生活支柱。
我因为要学习日语而得缘有机会向她求教。她说我长得象她一位好友
的女儿,也因此得到她格外的疼爱和辅导。她说,命运与她开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