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吾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寂寞吾心-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该怎么开口,怎样才能打破他和林若云之间,目前这种僵持的状态,从中打开一个缺口?他对此没有一点自信,不得不为此而担忧和焦虑。
终于王梦远来到了林若云所居住的,城南的那片老城区,这时才发觉这世界变化太大了,原先的狭窄的小巷,有不少已被拓宽,并在小巷两边盖上了巍峨的楼房。这一带变得新与旧、古老和现代并存,常常是一条小巷,一边还是平房,另一边则耸立起了高楼。让人有一种鱼龙混杂的感觉,一时还觉得不大适应。
平时不大喜欢出门闲逛,城南这一代,王梦远也只是六年前来过那么两次,而现在已面目全非。他找了老半天,也没找到林若云的家。王梦远心中十分焦急,望着马路上人来人往的人流,心想:是不是她的家,已经拆迁了?
她家的地址我给忘了,但我还记得大致方位,她家就在这一片的某一条小巷子的尽头……于是王梦远就掉转的车头,在这一片的小巷子里搜寻着。他在小巷里转了半天,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小块空地,空地的中间有一口水井。
王梦远看到这口井,就像是被一个磁铁吸住似的停下了车。他双手摄刹,一只脚撑地,停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这口井。过了许久,他又下了车,走到近前伸头看看,又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井檐,心中若有所思,又似若有所悟……因为心中惦记着他的林若云,才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去了。
第四十三章 沉思的井
    王梦远又骑进了一条小巷,看着两边的房屋,还依稀有一些过去的影子,他那颗已经有点失望的心,又一下子恢复了生机。王梦远在心中暗暗地祈祷:但愿这就是的了,别让我再辛苦地寻找了……
终于到了小巷的尽头,王梦远一眼就认出了那扇门。那是一扇已经年代久远的门,油漆早已完全剥落了,斑驳的木质的纹路,清晰地显露在阳光下。门上有两个铁质门环,已同这门一样历经了无数的岁月,显示着铁质的黯黑色。此时这个门正紧闭着。
王梦远下了车,将车在路边上锁好,又将这所房子看了好一会之后,才来到了门前。不禁又想到了六年前――要是那时没有病的话,该多好啊?但他不敢多想,马上就要见到林若云了,该怎么对她开口说呢?她又将怎样对待我这个,迷途知返的羔羊呢?
各种念头在心中闪现着,王梦远一时心潮起伏、心绪难平。想了半天,也没有个眉目,最后他强迫自己敲响了门。他的手指敲在厚实的门板上,发出的声音并不大,他连敲了几下,手都敲疼了,也没有什么反应。他想不敲了,但已经敲了一下,就不能停止了,他只得硬着头皮,又敲了几下。
终于门开了,一个老太探出半个身子问:“你找谁?”
王梦远认出这是林若云的母亲,就恭恭敬敬地问:“林若云在家吗?”
“她不在家,你是谁?”
“我是王梦远,是她以前的同学。”
“王梦远――,噢!是你啊,她不在家!”
“她真的不在家吗?”王梦远有点将信将疑地问。
她母亲把脸一板,说“她不在家,你快走吧!”
王梦远没有办法,只得转身推着车子往回走。走了几步仍然有点不死心,回头看看,见她母亲还站在门里看着他,于是他又停下脚步,转身又问了一遍:“她真的不在家吗?”
她母亲干脆走出了大门,生气的说:“都跟你讲过了她不在家!你这个人怎么这样?!”
王梦远就这样,灰溜溜的,几乎是被人撵回去了,他骑在车上,感到一股深深得屈辱。但骑了一段,王梦远又想:她妈一开始就说她不在家,这说明她真的不在家。她妈显然是知道我的,这说明林若云在她面前提到过我,也许她们将我以前对她的那种态度,理解为了傲慢。她们怎么会知道我有病呢?只能这么理解了,一定是我以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她们,所以她们才对我这样……
想到这里,王梦远又原谅了她母亲,情绪又慢慢的多少好了一些。在快到家的时候,又想出了一首诗:
《恋》
古朴的显得有些
简陋的灰色低矮的
小屋
却因你的存在
变得神奇
而富有魅力

我的心终日
围绕着它徘徊
却始终没有勇气
叩响那扇
薄薄的门

不知道短墙
内的世界
究竟怎样
只知道
墙内有一株
鲜红的玫瑰
正带着
清晨的露珠
绽放
一回到家里,他妈妈就问他:到那里去了?王梦远说:没什么事,只是出去随便转了一圈。说完他就去打开了电脑,将这两首诗输入了进去,输完了之后,就愣愣地望着显示屏出神。这时楼下传来小孩的叫喊声,他从窗口伸头望望,见几个小孩正在楼下相互追逐嬉戏,他们大呼小叫……
坐在电脑前的王梦远听了,心里极不受用,这些声音让他感到,这些小孩受人指使,在不停地吵闹着,只是在有意地骚扰他。楼下的这帮小孩吵闹的越利害,他就越是感到那一股势力的巨大,而这势力正在无情地挤压着他。在层层的包围之中,他的心里极为难受,但却没有一点办法,只能要求自己竭力地去忍受。
又愣了一会儿,王梦远打开了电脑里的音乐。窗子是紧闭着的,他两次调整了音量,终于音乐的声音盖过了,楼下小孩的戏闹声。电脑里播放的是他最喜欢的罗大佑的歌,缠绵的歌词,苍桑的旋律,如一股清流渐渐地,荡涤去了他心头的泥沙,让他的心慢慢地又归于了平静。
又过了一会儿,王梦远开始回忆这次的行程,最后思绪久久地停留在了那口井上。那口井,就像是在电影上、图画中见过的那种――古朴,而又有一种沧桑感。童年时他家的后面也有口井,但却没有它这般古朴、庄重。我刚才遇到的这口井,现在肯定是被废弃了,但在它的身上,似乎蕴藏着一种精神,应该能挖掘出一些东西来的。
想着、想着,王梦远又在电脑中,写下了下面这篇文章:
《沉思的井》
一天,在途经城南的一片老城区时,我遇到了一口井。这口井,在一片空地的中间,在一种寂静,而又有些苍凉的氛围中,静静地存在着。它的存在,与它身后远处的高楼;与不远处小巷外那繁华的道路,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但它却固执,而又真实地存在着。我想它一定是在静静地沉思,沉浸在遥远的回忆之中。
井,对于久居于都市中的我来说,已是那样得遥远和陌生。只记得孩提时,我家的后面也有一口井,只是那井檐,是用个大水泥管子做成的――粗糙,而又简陋。我常跟着妈妈在井台边淘米、洗衣服、腌雪菜……那时妈妈总不让我伸头往井中看,怕我不一小心会掉下去。而我只能在井台上没有人的时候,偷偷来到井口边,把头伸的老长……看到井中自己的倒影,感觉亲切,而又新奇。
那天,我遇到的这口井,坐落在两条小巷的交会处,在一排青砖小瓦的房舍前,空出了一块不大的场地,场地的中间就是这口井。在那一米不到,朴实厚重的六角形井檐上,留有一道道或深或浅的勒痕。青条石铺就的井台,已是裂纹处处,残缺不全……
第四十四章 沉思的井(下)
    我走到近前,像小时候那样,伸头往井里看去――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到。我捡起一块石头扔进井里,不久便传来“扑”的一声――原来这已是一口枯井。我心头又是一动,在破败的井台上,呆呆地伫立好一会。许久之后,我抚摸着那光滑细腻,犹如时下旅游商店里卖的,被抛过光的雨花石似的井檐,看着上面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绳索的痕迹,仿佛触摸到了那无尽的岁月。
多少人间的风雨,多少沧桑的世事,才幻化成它今日的这般模样?想来,这里曾经也是一个小小的公共场所,留下过妇女们许多的汗水和笑声。可如今在这秋日的午后,却是一片岑寂,只有午后的阳光,静静地投映在它的身上。
我肃立沉思了良久,不由地又想到了自己,和自己目前的生活。我就如这口古井,曾经有过欢笑,有过憧憬,现在却同样被人们遗弃,遗弃在这尘世的某个角落里,只能与孤独和冷清为邻。不过,我已习惯了这份孤独和冷清,看淡了世事得繁华与喧嚣,只希望在属于自己的一小片天地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愿迷醉在五光十色中,虚掷了大好的时光。
那些不停地忙碌着的人们,他们在不停的应酬中迎来送往,热闹而又奢华,但他的人生并不一定,就有多高的品味。而懂得去享受孤独的人,他们则是冷静,而又睿智的,是一种更充实,更有内含的人生。在深沉的宁静与淡泊之中,避开所有世俗的纷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其实,孤独,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广阔,而又博大的胸怀;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孤独,可以便于智者,更好地审视自己的灵魂,去思索一些于喧嚣中,无暇顾及问题。在孤独中,你可以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想个彻底、想个透彻――孤独的时候往往是人类,思索的最佳时机。
凡是要做一番事业的人,除了要有执著的精神,还要懂得去享受孤独――让漫长得孤独,淡去心头的迷雾,擦亮你的思想,使之变得犀利,成为深思熟虑后的真知灼见。这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如果这门功课,不能顺利通过的话,终将半途而废,很难成得正果。
此刻我的思想,不是就被这口历尽了沧桑的古井,给静静地点燃了吗?我久久地凝视着,这口古井,它此时是否也在,这秋日午后的阳光中,在一种悠远,而又深沉的孤独之中,静静地沉思?
时间是永恒的,除了永恒的时间,便是这口古老的井了。它穿越了无尽的岁月,偏踞于一隅,敞开它宽厚的胸怀,任人成年累月的索取――它是慷慨的,也是无私的。可是当时间那永不停顿的脚步,走到了当代,人们还是便冷落了它。终于它的心憔悴了,干涸了,成了一口枯井。但它却依然伫立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一种象征,像一座孤岛伫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